当前位置 首页 盛唐绝唱 【第五章·君明臣贤应十事】②

《盛唐绝唱》【第五章·君明臣贤应十事】②

作者:蔚微蓝 字数:2331 书籍:盛唐绝唱

  见百官之中,天子第一个便点自己的名,姚崇有些意外。待瞥了一眼宰相们,又把听闻的阅兵一事和这渭州的地理位置稍稍一品,他便对天子的心思有了一定的把握。封侯拜相,无论谁碰上了都是大喜事,谢主隆恩犹有不及,可对于现下的姚崇来说,却是避之不及。

  且先不说国事千头万绪,陈年弊端层出不穷,做起来本就有难度,他盛名在外,做得好了纯属正常,做得不好了就是晚节不保,只凭功臣们尤其张说还在政事堂里,他就不想去蹚这趟浑水。

  这和上皇登临皇位的时候还不一样,那个时候上皇势弱,太子被掣肘,镇国公主权势滔天以臣凌君,为了天子和太子,他挺身而出当仁不让,同时也是在其位而谋其政。如今上皇释权,镇国公主升暇,天子即大唐正统,已经没有了危机与险阻,至少目前在他看来,并不是他拜相的好时机,除非……

  姚崇立即便否认了心中的想法。天子确有太宗皇帝的血性,也有则天皇后的胆色,可有没有天皇的治国之能和大刀阔斧的魄力,尚且不知。只看他这么年轻,又是初揽大权,按照正常推断,维稳犹嫌不够,哪能顺着他搞什么“除非”?他还是一门心思能避则避吧。

  他当即向李隆基行了大礼,在李隆基伸手来扶的时候,不着痕迹一躲,同时慈和一笑:“圣人别来无恙。”

  可惜他这一躲并没有逃过李隆基的眼睛,也收入了萧江沅眼底。待李隆基免了姚崇的礼,萧江沅便上前蹲下,双手扶住姚崇的胳膊,动作毋庸置疑。姚崇微惊之余,只得与之相视一笑,一同站了起来。

  “多谢萧内监。”姚崇一边说一边拂下萧江沅的手,笑容可掬的同时,眸中精光闪闪。见萧江沅无辜地颔首致礼,重新站到了李隆基身后,他才又冲李隆基一拱手,“今日得见圣人康泰,老臣心满意足,这便退下,但愿为圣人猎上一些好猎物。”

  见姚崇说完就要走,李隆基忙有样学样,双手拉住姚崇:“原来姚爱卿也会打猎?”

  萧江沅秀眉微微一挑——她家阿郎莫不是紧张了?这种问题也能问得出,大唐男儿,有多少不会打猎的?更何况姚崇还曾出将入相。

  话刚一问完,李隆基也想咬断自己的舌头,正担心气氛会尴尬,便见姚崇朗朗笑道:“老臣何止是会打,便说精通也不为过。”

  李隆基顺势喜道:“哦?”

  姚崇先挣脱一只手,捋了捋自己的山羊须:“圣人以为老臣是什么人?少年时说是浮夸孟浪也不为过。二十几岁的时候,老臣的家就住在广成泽,那时老臣不学无术,成天就知道胡服臂鹰,纵马打猎,故而老臣早已练就了一身打猎的好技艺。不知圣人想吃什么,老臣这就去打。”

  到时候再说没打着,老脸羞见天颜,便可躲得远远的了。姚崇心里打着算盘,却未料到自己的另一只手被李隆基紧紧地牵着,怎么都不肯放。

  李隆基也并没有接姚崇的问话,而是另起话题,掌握主动:“姚公年轻的时候竟是这样的?真是难以想像。敢问姚公,后来怎么便想要入仕了?”

  臣子的问话,天子可以忽略,天子的问话,臣子却不能亦然。且“姚爱卿”变成了“姚公”,意味便又是不同,前者或许还端了一点皇帝的架子,后者便全然是敬重了。天子的尊敬重如泰山,身为老臣可不能不知好歹。

  姚崇心知,天子已经发觉了自己的闪躲,并意图继续争取,他却并不想这么简单就放弃自己的意志,想来只得先装傻充愣了。

  姚崇笑道:“此事恐圣人不信。老臣曾碰到一位老丈,说老臣日后出将入相,是个国家栋梁,还劝老臣千万不要虚度光阴浪费才华,趁着年轻,须得努力上进。老臣这才幡然醒悟,从此用功读书。后来,圣人与在场同僚便都知道了。”

  姚崇借家族门荫,成为孝敬皇帝之挽郎初入官场,后中下笔成章举,又在军中多年历练,累进为相。可谓文武双全,实打实的出将入相。

  李隆基讶然道:“竟有此等奇事?”

  姚崇又道:“别看老臣六十有二,已是花甲之年,一副老迈之态,打猎却是宝刀未老,绝对不在话下。圣人可想食鹿?且让老臣为圣人打来。”

  “那姚公便带我一起去吧。”李隆基说着便拉姚崇走到一匹英姿勃发的骏马身边,伸臂请姚崇上马,大有要亲手去扶的架势。

  姚崇:“……”

  一起便一起,那他便不客气了,话已经放了出去,在场这么多同僚,他也是要面子的,便不能装作打不动了。万一装模作样过度,给了那些曾弹劾自己的人以理由,或是惹怒了天子,让他今后连刺史也做不成,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他才六十几岁,还年轻呢,若因此这么早离开官场,他可不甘心。

  没准圣人看他打得比自己好,心生芥蒂,便打消了让他拜相的念头,也说不定。

  这次,姚崇没躲开李隆基扶着的手。待他上了马,便见李隆基一个口哨,引来了自己的猎鹰,仪态潇洒,风姿卓然。猎鹰落在了李隆基的手臂上,左右一顾,很有傲视群雄睥睨全场的意思,与谦和有礼的李隆基产生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姚崇却莫名地觉得,那猎鹰才是李隆基真正的态度。他很快摇头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深呼吸,静待天子和他的贴身近宦上马跟来,只见那两人的步伐并不快,还离得极近,似在耳语什么。

  李隆基正背对着姚崇,往自己的坐骑照夜白那里走,边走边觉得奇怪,便小声问道:“你说姚公……是不是在躲着我?”

  萧江沅显然早就看出来了,极痛快地答道:“是。”

  李隆基皱眉不解:“他躲我做什么?”

  萧江沅想了想,道:“依臣所见,既然张相公可以洞悉大家的想法,姚刺史能力不亚于张相公,自然也能。他躲着大家,不外乎一个原因:他不想做宰相。”

  “这世间还有人不想做宰相?”不等萧江沅应话,李隆基便想到了什么,道,“也对,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据我所知,还有不想嫁给皇帝的女人呢。”说完还不忘把耐人寻味的目光,投向身边这位男生女相的贴身宦官。

  萧江沅:“……”

  大唐建国百年来,因科举之故,士人多重文采,便有不少惊采绝艳的诗人纷纷登场,如骆宾王、贺知章、张九龄等,远在西域的碎叶城,有一位名为李白的少年已著诗百余首,小有名气,而近几年的长安,还有一名为王维的神童横空出世。

  诗人们不乏有将仕途之事拟人成婚嫁,将君臣关系比喻成夫妻关系,故而李隆基的类比顺理成章,萧江沅毫无反驳的余地,只好吃瘪。

  好在李隆基是个会看脸色的人,揶揄完了便继续思虑正事:“你觉得,他为什么不想做宰相?”

  “那臣只能瞎猜了。也许是因为对功臣霸占的政事堂有所抵触或不满,也许是不想陷入朝堂千头万绪的麻烦中,亦或是因为……”萧江沅唇边笑意一深,“当今天子,他自认辅佐不来。”

  让人难以辅佐的帝王,基本上不是德行有碍的暴君昏君,就是才能一般的庸君。李隆基知道这是萧江沅在报复他刚才的揶揄,取笑他欠缺明君魅力,无法让凤凰栖梧,却并没生气,还觉得有几分道理:“眼下在治理国家上,我确实还没有拿得出手的建树,他质疑我的能力,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萧江沅惊讶的目光下,李隆基继续自顾自地轻声道:“可他也不能就这么否认我啊,能力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我相信只要他做了宰相,不出两年,他就能认可我——你怎么这么看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