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子问剑 第206章 被识破

《天子问剑》第206章 被识破

作者:笑飞门牙呵 字数:1751 书籍:天子问剑

  居上那厢呢,伴在皇后身边,听皇后慢慢说着太子幼时的事,说在北地时候上山下河,胆子比谁都大。

  "后来年岁渐长,入军中历练,彼时常有吐蕃人扰攘,他每每出征,当前锋、当司马、当将军,虽每次都凯旋,但我也还是提心吊胆,要见他回来才能放心。"皇后说话的语调不急不躁,吐字的方式,和凌溯很像,曼声说着,"男儿在军中,到底很苦啊,他有雄心,即便不出征的时候,也愿意在校场上操练。如今和以前不一样了,他须得安定下来,须得有个家,我与陛下很为他的婚事操心,他百样都好,就是不会讨女郎欢心。殊胜,他若是有惹你生气的地方,你且担待他,要是实在气不过,便来告知我,我替你好好出气。"

  话虽这样说,居上还是知道分寸的,就算平时水火不容,也不能闹到长辈面前来,便乖巧地应答:"我初与太子殿下相识,他是个很严厉的人,但相处日久,才发现他正直且热心。殿下请放心,我们在行辕很好,我有许多不足之处,受傅母指正,受郎君包涵,也学着如何与郎君和睦共处。只是人不知自己的短处,若我有欠缺,还请殿下明示,容我改正精进。"

  懂得说这番话的,便是真有欠缺,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皇后笑着说:"傅母对你只有夸赞,从不曾说你有什么不足。你是名门出身,行止教养自然比人强,我只盼着你们处得好,明年开春顺顺利利成婚,就是完成我的心愿了。"

  复又说了几句温存的话,居上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至少目前来,日后婆媳相处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

  转头再凌溯,他在宾客间游走,脸上带着得体的笑,极有耐心地周旋。居上不由啧啧,这人还有两幅面孔呢,面对她时经常冷眉冷眼,不知是有意拿腔拿调,还是怕太温和了,会让她喜欢上自己。

  嘁,她暗暗腹诽,复又散漫地调开了视线。

  人群中见了陆观楼,那个曾让她少时钦慕的人,现在成了驸马,沛国公主就在不远处坐着,他与众人侃侃而谈,颇有春风得意的架势。

  再往远处,见了赵王世子,他似乎一直是个安静的人,与几位王侯站在一起说话,也只是仔细聆听,并不参与讨论。

  唉,错过的总是让人唏嘘,再相逢也只能相顾无言啊。

  大约察觉有目光跟随自己,凌崔抬起眼,朝她望过来。这时满堂宾客仿佛都面目模糊了,只有眼中那人是清晰的,闪亮夺目的。凌崔的神情微起了一点变化,但因知道场合不对,形势也不对了,唯有凝眸远望,微微颔首,算是向她致意了。

  居上心头惆怅,算不得难过,只是失之交臂后略觉遗憾。如果自己许的是赵王世子,那将来是怎样的日子呢,窗前对坐描娥眉,杨柳树下共徘徊吧,哪里像现在这样鸡飞狗跳,红眉毛绿眼睛!

  没有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即便不能如愿,心里留下一小块地方缅怀,还是可以的。

  正在她伤嗟的时候,发现一道凌厉的视线朝她射来,其精准犹如搭弓射箭。居上心头一蹦跶,果真见含笑的凌溯,双眼炯炯如鹰隼般盯住了她。于是模糊的宾客一瞬间又面目清晰起来,如常的笑谈声也涌进耳中,皇后还在致力于撮合他们,体贴地说:"泽清正你呢,你过去吧,让他带你多认识些亲朋。"

  居上应了,起身迈下脚踏,凌溯也朝她走来,锐利的眼神化作春水,动作轻柔地向她伸出手,外人来真是相处融洽。

  因他个头高,要与她耳语必须偏身凑近她,居上以为他有什么正经话要说,甚至很配合地奉上了耳朵,结果他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小娘子不许再他们了。"

  居上成心和他抬杠,"故意不,不是显得很心虚吗?"

  凌溯唇角的弧度扭曲了下,"这里人多眼杂,可万万不要被人拿住把柄啊。"

  完全是为她着想,真是个体贴的好郎子!但她与那两位的内情只有他知道,哪个多管闲事的会胡乱拿把柄。

  居上勉强笑了笑,"多谢郎君提醒,我会留意的。"

  恰在这时,沛国公主朝他们走来,笑着说:"我与驸马大婚,是阿兄为我们主持的婚仪,还不曾有机会好生谢过阿兄。"说着招手唤来了陆观楼,一面对居上道,"大婚那日忙乱,未能好好与娘子结交,今日趁着中秋宴,先向娘子道喜。"

  这就很尴尬了,陆观楼人虽来了,但总显得有些不自在,公主这样说了,遂正色行了个礼。

  居上倒也坦荡,寻常口吻对公主道:"我阿兄与驸马是多年的好,平时两家也有往来,得知了贵主与驸马的婚事,我很为二位欢喜。那日昏礼,贵主有障面,没能得见贵主真容,今日一见,二位果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这话说得很体面,外人听来是没什么,但那句两家有往来,却让陆观楼汗颜不已。

  他抬眼望居上,有些话想与她说,但碍于目下局面,终究还是忍住了。其实这婚事,多少也带着些无奈,陆氏原本在弘农也算数一数二的望族,但因家主亡故,逐渐式微,自己少年及第后是全家人的希望,振兴陆家的重任,就落在他一个人肩上。

  原本迎娶士族千金,无论如何是个好出路,但今夕不同往日,大历开国之后,门阀的势力进一步被削弱,科举面向寒门,再也不是大半朝堂同气连枝的局面了。

  皇权一统,公主便是无可比肩的,为了重撑起门庭,个人的婚姻便不重要了。

  但对于殊胜,他确实问心有愧,回弘农侍疾的时候,他曾同母亲透露,欲向挚的妹妹提亲,母亲也是答应的。但回到长安述职,情况便有了改变,圣上提起了沛国公主,很让他感到两难。但也只是一瞬,人的功利心占了上风,他想都没想便说自己尚未婚配,虽然属实,但辜负了另一位好姑娘,他心里明白。

  要去解释吗?他想过千万遍,但又觉得羞愧,迟迟不敢实行,于是一拖再拖就到了今日。本以为不相见,这件事含糊过去就算了,谁知她居然与太子联了姻,这下避无可避,见面难以避免。她望向自己的时候那么自若,反观自己却像个丑角一样,在她心里,不知怎样唾弃他的所作所为吧!

  沛国公主与居上聊得很热闹,那句"成了一家人",换来居上豁然的笑,点头附和:"贵主说得是。"

  女孩子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公主说最近得了上好的茶,邀请居上有空一定上公主府来坐坐,居上应了,回首凌溯,"等哪一日殿下休沐,我们一同去府上拜访。"

  这算给足了凌溯面子,尤其在陆观楼面前,各得其所也好让他心安嘛。

  凌溯并不愿意让公主察觉内情,对陆观楼道:"女郎们说话,咱们上别处坐坐。"说着比手向开阔处引领,缓步踱开了。

  男人可商讨的,无非是职上一些见闻,还有朝中正在实行的改革。陆观楼是个才思敏捷的人,很多观点极有见地,凌溯对他的学识很欣赏,也充分证明居上的眼光不错,至少不是少女怀春的胡乱动情,那个人,确实是值得仰慕的人。

  他们这里正说得热闹,忽然听见谒者尖细的嗓门响起来,说吉时已到,恭请皇后殿下主持拜月。

  于是一干女眷在皇后的引领下走出大殿,移到了露台上。内侍省早就摆好了香案和香烛贡品,众人齐齐向巨大的圆月叩拜,各色鲜焕的华服逶迤在地,独有一种属于女性的盛大与宏丽。

  男人是不需拜月的,他们三三两两避让一旁,凌溯见凌崔就在不远处,便有意上前与他攀谈,问阿婶近来可好,今日怎么又不曾见到她。

  凌崔眉间有隐隐的郁色,"阿娘近来欠安,往年小毛病不断,今年愈发严重了,想是长安与北地不同,不知是不是地势的缘故。"

  凌溯听后也有些担忧,"命太医令会诊吧,到底是什么缘故。"

  凌崔点了点头,"连巫医都了,稍稍有了些起色,但精神还是不好,所以今日的中秋宴也不能参加。"顿了顿又一笑,"阿娘还挂念着殿下呢,说殿下若是来家里,要命人做北地的糟鱼款待殿下。"

  说起糟鱼,凌溯早年最吃,那时每次归家再返回军中,总要带上几包打打牙祭。阿婶的心意必是要领的,便道好,"等我这两日抽出空来,一定去府上探望阿婶。"

  凌崔应了,目光悠悠向露台上拜月的人,笑道:"殿下与辛大娘子联姻,于朝局来是件好事。朝中贵与旧臣,似乎已不像之前那样剑拔弩张,想必右相从中调停,朝堂上变得一团和气了。"

  凌溯没有立时回话,略沉默了下才道:"我与辛大娘子定亲,可辜负了阿兄?"

  凌崔怔了下,没想到他会这样直接,倒弄得有些彷徨起来,"殿下何出此言?"

  凌溯笑了笑,"其实我得出来,阿兄对她也有意,只是因为我横刀夺,抢了阿兄的姻缘,不知阿兄是不是怨我?"

  这话让凌崔惶恐,忖了忖道:"那日的家宴,可是让殿下误会了?我也不讳言,初见大娘子,她的风采确实令我心折,但一面之缘,哪里谈得上怨恨殿下。殿下虽迟来,但与她缘分更深,其中经过我都知道了。宫中下旨,是撮合有情人,我不过是旁观者,殿下千万不要误会,也不必因此介怀。"

  凌溯听他这样说,也算解开了心结,毕竟他们兄弟往日感情不错,这大历江山也是共同杀伐出来的,不想因为一门亲事,弄得彼此不愉快。当然他也明白,终究是地位悬殊,凌崔谦让了,若是真正来争一争,自己未必是他的对手。

  不过如今亲事都定下了,人也进了行辕,已成事实,没有什么可争辩。但有时又觉得可笑,当初何加焉说过,让他迎娶辛家大娘子巩固旧两派,他还曾不屑,觉得自己大可不必因此赔进婚姻。但到现在,又很乐见朝堂上政见相合,来人的认知是会随事实转移的,如果用联姻就能平衡两派,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闲谈,那厢拜月也结束了,露台上的女眷们纷纷返回殿内,凌溯若无其事走开了,免得居上来寻他,再和凌准照面。

  接下来大宴便开始了,各色的蟹与时令的菜色瓜果堆满食案,圣上举杯相邀,大家一同庆祝佳节。待放下盏,梨园的内人上台献艺,歌舞还有角抵戏等层出不穷,气氛大大热闹起来。

  其实赴宴,重要的不在吃,在互通有无,巩固感情。

  盛宴进行得差不多时,大家都自由行动起来,居上也可走动走动了。这半日一直端着,人很乏累,好在含凉殿大得很,找个不起眼的角落站一会儿,人能松快些。

  刚站定,就听见帷幔那边传来隐约的说话声,切切议论着:"听闻太子是被迫与辛家女结亲的,外面传得沸沸扬扬,阿姐没有听说么?"

  啊,有人在挖秘辛,居上也很好奇,悄悄撩开帷幔的一角望过去,原来是鲁国长公主和几位凌氏族亲,其中还有陈国夫人。

  鲁国长公主显然很讶异,"为何被迫呀?"其实细想也说得通,毕竟辛家女险些嫁给前朝太子,如今又许了当朝太子,可见其中必有原委。

  齐安郡主掩住了口,悄声道:"听说辛家大娘子几次三番去率府纠缠太子殿下,殿下不堪其扰,又顾忌她是右相千金,不得不应付。时候长了,名声不好听,最后不得不向陛下陈情赐婚,这才下定的。"

  大家愕然,“还有这说法?”

  齐安郡主高深地点点头。不过也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又圆融地追加了一句,"我也是从别处听来的,不知是否属实,大家听过则罢,千万别当真。"

  居上有些气恼,心道做什么不当真呢,不当真就不用咬耳朵宣扬了。

  若说这帮人里,还是陈国夫人最拎得清,她笑道:"这等闲话,能有几分是真的。辛家女出身四大家,不是小门小户攀附权贵的女郎,就算不嫁太子,也自有上好的姻缘。再说太子殿下何等骁勇多谋,哦,被个女郎纠缠两回,连太子妃之位都送出去了。"边说边摇头,"编造这些闲话的人,我是半点没长脑子,但凡仔细揣摩,就知道经不起推敲。"

  这话却让齐安郡主大感不悦,上了点年纪的人,就剩这点好了,不管真假,与大家分享分享,编造者没长脑子,那传播者又成了什么?

  于是瞥了陈国夫人一眼,拿捏着嗓门说:"人活于世,不就是让大家评断的吗。

  阿姐弄得一本正经,我们这些人倒成了长舌妇了,往后说起别家的事来,还得靠着阿姐的话做警醒呢。"

  言下之意你别在这儿装正经,夺了这个儿子的爵,又赏了那个儿子,嫡长子如今都已经被挤兑出长安了,难怪堵人的嘴,想是怕闲话说到自家头上来吧!

  鲁国长公主比今上年长好几岁,颐养天年的年纪,愿意做一做和事佬,笑着感慨:"如今的年轻人,和我们当初不一样了。"

  眼要成事实,居上苦恼这些人不是市井妇人,不好冲过去与她们争辩。正郁塞的时候,身后有人探手掀开了帷幔,她讶然回头,发现竟是凌溯。

  他连都不曾她一眼,拱手向鲁国长公主揖了揖,"姑母不要听那些谣传,把辛娘子和侄儿说得如此不堪。这门婚事是我向阿耶求来的,辛娘子也是我真心慕的女郎,原本一段好好的姻缘,到了有心之人的口中就变成了这样。"说着调转视线向齐安郡主,"阿姐往后要是再听见这等谣言,就替我好好教训那人。若是怕不好处置,大可派人来知会我,我自己与他论断。"

  这一瞬,凌溯的形象在居上眼中高大起来,果真有人撑腰就是好,自己说破了嘴皮子,也不及他三言两语的澄清来的痛快。

  众人乍见引来了正主,笑得讪讪,鲁国长公主忙道:"我就说了,那种闲话荒唐得很,也不知从哪里传出来的。"

  齐安郡主也说是,"我初听就觉得不可信殿下放心,若再有人胡言乱语,我一定掌她的嘴。"复又来向居上打圆场,"大娘子别往心里去,我是听得了这个谣言,觉得实在过分,才说与长公主听的我也很为娘子打抱不平。"

  毕竟都是皇亲国戚,这种场合不能让人下不来台,居上大度道:"清者自清么,这种闲话我也听说过,不稀奇。可是编排我就算了,怎么把殿下描摹成了那样"边说边叹息,很是无奈的模样。

  哎呀,正是呢,大家连连附和。都怪那些无中生有的人,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后来彼此间的尴尬气氛着实令人窒息,为了避免大家难堪,凌溯还是带着居上走开了。

  走上露台,圆月当空,居上说:"真可气,为什么都在谣传郎君是受我所迫!"

  凌溯放眼展望太液池,平静地阐述事实,"我倒觉得颇有几分还原,毕竟是你亲口说求见太子,是为了嫁给太子,这话当时不只孤一个人听见,消息传出去了,你也不冤枉。"

  居上张口结舌,"你明知道我当时是负气,后来我也向你解释了。"

  凌溯月色如练,照得湖面粼粼,淡声说:"小娘子可不是一般女郎,你要是个贪图富贵权势的人,我就不当真了。如今你求仁得仁,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居上嘟囔不已,"既然如此,你刚才就不该反驳,怎么还往自己身上揽?"

  "那我应该说什么?说小娘子真心慕我,我盛情难却,所以才答应定亲吗?"

  他说罢,哂笑了一声,"我这是顾全你的脸面,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