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崇祯皇帝 左良玉兵败罗猴岭 杨嗣昌督师襄阳城(二)

《崇祯皇帝》左良玉兵败罗猴岭 杨嗣昌督师襄阳城(二)

作者:胡长青 字数:4124 书籍:崇祯皇帝

  熊文灿一指桌上,阴恻地说道:“昆山,你看这是五省军务总督的印信,这是我准备拜发的疏稿。你若愿意进兵追剿,这总督关防可由你随意加盖。若不愿意,哼!也休怪我心狠手辣,参劾你故意逗留纵贼之罪。皇上既将剿贼大事相托,你我便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别想躲得远远的,没有一点儿干系!”

  左良玉大怒,一张本来色如重枣的脸盘变得紫红,拍案大叫道:“分明是督台纵虎归山,却将屎盆子扣在我头上!你身为总督,便是首恶,有什么罪责也要你先承担。我不过一个部将,风雨再大能打湿多少?你用六百里快马紧急发出吧!看看到头来,是哪个倒的霉大!”

  熊文灿叹了口气,拿起疏稿放到烛火上点燃,看着烧为灰烬,摸着胡须道:“昆山,原本不该逼你,怪不得你恼怒。唉!我老了,本想在岭南安享晚年,不料却误走了这步棋!你就不同了,我记得你是万历二十六年出生,四十岁的年纪,正是春秋鼎盛的好时候,正是大有作为之时,容不得半点儿差池。一旦有什么闪失,妄想咸鱼翻身,难哪!你想想崇祯元年你在辽东任车右营都司,宁远兵变遭撤职,后来累积战功,才授了个游击。若不是昌平督治兵部右侍郎侯恂推荐,你一个有前科的人想升为副将,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你的机缘不错,遇到了贵人。可难说永久幸运,世上也没有那么多侯若谷!你前程远大,好生珍重。去吧!去吧!”他颓然倒在椅子上,紧闭两眼,举手摆了两下,“我个人一死不足惜,只怕连累了家人。”

  左良玉是个骄悍不畏上的人,但熊文灿的一席话却打动了他。他出身微贱,自幼父母双亡,未曾上过一天学,凭着一身好武艺,弓马娴熟,才升到总兵的职位,其中千辛万苦刻骨铭心,自然不愿轻易放弃,见熊文灿闭目呆坐,老泪纵横,将总督关防一推,高声道:“这印信是朝廷发授的,他人岂敢轻动?大人还是好生保管着,我这就去追张献忠!”说罢,抱一抱拳,大踏步走了。

  五黄六月的季节,大军冒着暑热急行,苦不堪言。副将罗岱带领两千人马为先锋,左良玉率一万大军随后,向西追击。过了房县八十里,眼前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树木茂密,林荫森森,乃是房县有名的罗猴山。已近晌午时分,罗岱下令歇息造饭,士卒们纷纷躲在树下乘凉,将兵器丢在一边,有的甚至解开衣甲,袒胸露乳,仰卧在地。罗岱喝骂不住,正在焦躁,却听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山头上一个黄脸的大汉大呼道:“罗岱,张爷爷不下了天罗地网,快快下马受死!”

  罗岱大怒,奋勇向山头冲来。不料,山道上藤萝遍地,绊住马腿,饶是罗岱骑术甚精,也险些摔下马来。急忙一提丝缰,那马原地转了两圈儿,忽地腾身而起,马腿却给藤萝缠绕紧了,连人带马重重摔倒在地。张献忠大笑道:“见个面儿倒也不必大礼参拜,作个揖就行了!”罗岱又羞又怒,挥刀砍断藤萝,上马再进,前面又是一片茂盛的藤萝,将山道密密遮住,只得弃马登山。不到半里,给人团团围住。罗岱大喝一声,舞刀厮杀,左右冲突。左良玉闻报先锋与流贼厮杀,生恐罗岱兵少不敌,急令大军救援。刚到山下,得知罗岱给贼人围困,力竭遭擒,心知不妙,急令退军,却给张献忠截断了退路。左良玉拼死冲杀出去,官军大败,左良玉的军符印信尽失,士卒死伤过万人,丢弃的军械物资千万有余。

  崇祯得到左良玉罗猴山惨败的消息,急忙召杨嗣昌进宫密商大计。杨嗣昌惶恐不安,不等崇祯问话,跪下叩头道:“熊文灿剿抚乖方,致有谷城之变,贻误封疆,深负陛下倚任。臣无知人之明,所荐非人,致使城破师辱,亦不能辞其咎。”

  “熊文灿因循误事,敷衍时日,致使张献忠盘踞谷城,势如养虎。但以封疆事重,朕不肯轻易易人。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立功自赎。没想到他竟逼迫左良玉轻进,损兵折将,深负朕望,实在可恨!必要拿问,置之重典。”崇祯看着匍匐在地的杨嗣昌,宽慰道:“此事罪在熊文灿一人,卿不必自责过深。左良玉虽败,但并未伤元气,并不足忧,朕忧的是何人接替熊文灿,去襄阳主持大局。”

  杨嗣昌小心地说:“孙传庭可用。”

  “哼,他倒是知兵,可不知权变,太任性了,心里哪有君父?”

  “孙传庭遭皇上严旨切责,惊惧以致耳聋,似并非有意推托总督河北、山东军务,听说他在狱中深自悔悟……”

  “不必说他了,还不到时候,朕要磨磨他的棱角。”

  “臣愿自请督师襄阳,竭犬马之力,剿平逆贼,略赎罪愆。”

  “先生不辞辛劳,朕心甚慰。西望云天,殊劳朕忧!而朝廷百事丛脞,亦不可一日无先生,朕左思右想,踌躇不决。”崇祯脸上闪过一丝笑意,随即叹口气道:“朕经营天下十余年,大臣渎职,小臣贪墨,国事糜烂至此,可为浩叹!朕不意以四海之大,竟没有如关云长、岳武穆一流的将才!”

  杨嗣昌感激道:“臣蒙皇上知遇,铭记五内。自任本兵以来,清兵入塞,破名城,掳藩王,损主帅,圣心焦劳。每一念及,惶惊万分。皇上不以此罪罚,臣有尺寸微功,即刻褒扬,命翊赞中枢。圣眷恩重,敢不报效?”

  “朕想你此去襄阳,用‘督师辅臣’官衔为宜。朕实不忍心先生离开左右,但寇乱日急,不得已烦先生远行。”崇祯嗓音有些沙哑,吃了口冰糖燕窝,说道:“卿去湖广,以剿献贼为主,但亦当兼顾商洛。倘若闯贼从商洛山中窜出,亦不要使之与献贼合兵一处。”

  杨嗣昌答道:“皇上英明天纵,烛照贼情。臣至襄阳,当谨遵皇上所授方略。”

  “先生此去,还有什么事需准备?”

  “大军云集于川、楚交界与陕西南部,距离督饷侍郎驻地池州甚远,请命张伯鲸移驻湖广用兵之地,最为便捷。左良玉虽然新败,但此人有大将之才,他麾下多是精兵,乞皇上格外施恩,封他为‘平贼将军’,以壮士气。”

  崇祯颔首道:“卿可放心地去襄阳,所需一切,朕即谕各有司即日供办。”

  次日,崇祯下旨杨嗣昌以阁臣督师湖广,赐精金百两,大红纻丝表里四匹,斗牛衣一件,赏功银四万两,银牌一千五百个,纻丝和排绢各五百匹,发给“督师辅臣”银印一颗,饷银五十万两。传旨中午皇上在平台赐宴,为他饯行。午时一刻,杨嗣昌由王德化引进平台后殿,鼓乐声中随着鸿胪寺官的鸣赞向皇帝行了常朝礼。光禄寺已在殿中摆了两席,一席摆在御案上,一席摆在下边。杨嗣昌叩谢后入席,向北与崇祯相向而坐。崇祯举起玉斝向他敬酒,杨嗣昌急忙离开座位,双手跪捧,轻呷一下,毕恭毕敬地把酒浇在地上,叩拜道:“谢圣恩!”垂手躬身而立。

  御前太监马元程双手捧着一个黄绫云龙锦盒,尖声道:“杨嗣昌谢恩呐!”杨嗣昌又跪下叩了头,捧接锦盒。崇祯道:“朕昨夜写了一首诗,为先生出征送行。愿先生旌麾所指,寇氛尽消。”

  杨嗣昌又叩了一个头,双手颤抖着小心打开锦盒,盒内有一卷正黄描金云龙蜡笺,展开细看,上有御笔亲题的一首七绝诗,每字两寸见方,他朝上望了一眼,见崇祯面带微笑,低头朗诵道:

  “盐梅今去作干城,

  上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

  还期教养遂民生。”

  两眼登时涌满泪水,诗后题着的“赐督师辅臣嗣昌”七个字,又一行字是“大明崇祯十二年己卯九月吉日”,还有加盖着的“崇祯御笔”和“表正万方之宝”两方篆体阳文朱印,都有些模糊了,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平台赐宴虽说隆重,但只是走走过场,用不了多大工夫。赐过御诗后,仪式即告完毕,撤去酒肴。光禄寺和鸿胪寺的官员们先退走,王德化、马元程等几个太监也都退下,殿内只剩下崇祯、杨嗣昌二人。崇祯招呼杨嗣昌将凳杌移近,缓声问道:“先生远离京城,奔赴襄阳,实在万不得已,朕舍不得先生。剿贼重任系于先生一身,朕所望甚厚。”

  杨嗣昌起身要拜,崇祯伸手阻拦道:“殿内只有你我二人,不必拘礼,坐着说吧!”

  “君父面前不可失仪,皇上格外恩典,臣不胜惶恐。”杨嗣昌依旧叩拜,才说道:“臣蒙知遇,受恩深重,惟有鞠躬尽瘁以报皇上。然臣一离国门,便成万里,不似在京师大内,可睹圣颜,当面请旨。孙子云:‘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然以今日情势而言,欲速胜恐不甚易,流贼需次第歼灭,不能一蹴而就。如此耗费粮饷必多,朝臣拘于习气,物议横生,但有皇上做主,臣可放心。只是朝臣若阳奉阴违,暗中掣臣之肘,兵马、钱粮、军械、奖惩……不能因需而定,凯旋势必遥遥无期。臣剿得了刀枪之贼,却奈何不了衣冠之寇。”

  “先生放心,朕不会教他们蒙混欺瞒的。”

  “目前将骄兵惰,臣此去襄阳,先整肃军纪,而后进剿流贼。”

  崇祯点头说:“朕已赐你尚方剑,总兵以下将领有罪,斩杀处罚便宜行事,不必奏陈。有先生坐镇襄阳,指挥剿贼,朕甚觉安心,担心的是东虏不待剿贼成功,又将大举进犯。”

  “臣愚见与皇上远虑略同。方今国家多事,内外难以两顾。若专力剿贼,必要对东虏用抚,羁縻一时,等内乱肃清,再对后金大张挞伐不迟。”

  “傅宗龙缺少权变之才,未必能担此重任。”

  “军旅之事,皇上可以问傅宗龙。宣大总督陈新甲精明干练,实为难得人才,可由他去办议抚之事。”

  崇祯道:“流贼为国家腹心之忧,千斤重担都在先生肩上。望先生专意剿贼,不必议抚分心。已令大臣们明日在国门外为卿饯行,先生凯旋之日,朕必要亲劳郊迎。”

  次日清早,杨嗣昌进宫陛辞后,来到广宁门外真空寺,首辅薛国观率领着六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奉旨郊饯督师。寺院中搭起了布棚,摆满了桌椅。寺门外,车、马、轿子、各色执事人等,熙熙攘攘。绿呢八抬大轿由幕僚、家人和护卫兵丁簇拥而来,离寺门半里地左右,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员躬身肃立,远远迎接。在三声礼炮和鼓乐声中,杨嗣昌下轿,拱手还礼,再重新上轿,直抬到山门,首辅、众阁臣、六部尚书和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三品以上官员依次站列门外。等杨嗣昌在寺院中向北叩头谢恩后,薛国观率领全体文武同僚敬酒三杯。杨嗣昌王命在身,随即辞别,上轿登程,往卢沟桥而去。一路不敢耽搁,轿夫们轮流替换,路经磁州、彰德、卫辉、封丘、开封、朱仙镇、许昌、南阳和新野,二十九日,到达樊城东郊十五里的张家湾,连夜进了襄阳城,次日即在熊文灿总理行辕中升帐理事。

  天色微明,辕门外,一对五六丈高的大旗杆上悬挂着两面杏黄大旗,左面绣“盐梅上将”,右面绣“三军督司”。两排一丈三尺的小旗杆上挂着彩色门旗,每行五面,旗方七尺,一律是火焰形杏黄旗边,旗子正中绣一只飞虎。咚咚咚三声炮响,辕门大开。从辕门到大堂是两进大院,中间一道二门,二门外直到大堂阶下,甬路两旁站列着许多侍卫。一声炮响,文武大员陆续进入辕门,在二门外肃立等候。二次鸣炮,二门内奏起鼓乐。“督师升帐----”随着一声呼喊,身穿皇上钦赐斗牛服的督师杨嗣昌,在一群官员的簇拥中从屏风后缓步而出,走到围有红缎锦幛的楠木公案后坐下,背后的屏风上高悬着黄绫子装裱的御制诗,两个高大健壮的执事官分捧尚方剑和“督师辅臣”大印侍立左右旁,众幕僚也分列两旁肃立侍候。杨嗣昌环视四周,威严地说道:“请众位大人进帐。”等候在二门外的文武大员由湖广巡抚方孔昭领头,后边跟着监军道、总兵、副将和参将等数十员,文东武西,分两行鱼贯而入,按照品级,依次向杨嗣昌行了报名参拜大礼。众人都给督师辅臣烜赫的权势震慑住了,屏声静气,躬身肃立。

  杨嗣昌手拈胡须,站在公案后,扫看了众人一遍,说道:“文灿失职,剿贼无功,皇上震怒,有旨拿问,锦衣旗校已在路上。此事责在文灿,诸位也难辞其咎。如今皇上格外开恩,诸位应同心戮力,将功补过,以报陛下。本督师受朝廷重托,誓必灭贼。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如有玩忽,决不宽贷!”他略停一停,环视着众人,随后喝问道:“方孔昭可到了?”

  方孔昭昨日率领左良玉从当阳赶来晋谒,簇新的四品文官云雁补子红罗蟒袍,极为隆重。他是安徽桐城人,天启初年因得罪阉党遭削籍,崇祯登极后被召复起,十一年春以右佥都御史衔巡抚湖广,一直不满熊文灿招抚之策。听到杨嗣昌直呼其名,有些羞愤,答道:“卑职在。”

  杨嗣昌脸色一变,站起来说道:“皇上有旨!”方孔昭大吃一惊,战栗着跪下。只依稀听到“方孔昭不思报效,致有香油坪之败,将亡师辱……着校尉押解入京听勘……”部将杨世恩、罗安邦奉命进剿,在香油坪全军覆没,可不该由自己做这个替罪羊。但事已至此,分辩也没什么用。他朝众位同僚拱拱手,扭头便随两名校尉走出大堂。杨嗣昌送到大堂门外,歉然道:“嗣昌王命在身,恕不远送,一路保重。”

  方孔昭仰天长叹一声,回身冷冷一笑,一言不发地走了。众人各觉骇然,心中暗忖:杨督师的气象果然与熊文灿不同,不可怠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