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崇祯皇帝 熊文灿庐山访高士 李自成谷城激故人(二)

《崇祯皇帝》熊文灿庐山访高士 李自成谷城激故人(二)

作者:胡长青 字数:4472 书籍:崇祯皇帝

  熊文灿闻知闯塌天刘国能曾是有功名的秀才,家里还有老母在堂,闯塌天又极为孝顺,正要派人接他母亲过来帮着劝降,想着先招抚一两股流贼,一则引诱其他流贼来降,二则可打击流贼的气焰,听说张献忠愿意归顺,而陈洪范有大恩于他,大喜过望,立时准允,上专折请旨招抚。张献忠听到消息,即刻响应,贴出告示:“本营志在匡乱,已逐闯兵远遁。今欲释甲归朝,并不伤害百姓。”谷城百姓见他秋毫无犯,平价买卖,也不加防备。两个落第秀才潘独鳌、徐以显出城投靠,做了张献忠的军师。

  崇祯接到刘元斌的折子,坐实了张献忠归降一事,心中实在不愿赦免张献忠之罪,却又担心不容他改过,无异逼他狗急跳墙,踌躇多时,只在折子上批了剿抚并用四个大字。熊文灿决定在谷城受降,湖广巡按林铭球、襄阳道王瑞旃与左良玉密谋,明以抚示,阴以剿杀,待张献忠一到,即刻捉拿斩杀。不料给熊文灿知晓,严令禁止。张献忠猜测朝廷必然心存疑虑,按照军师潘独鳌的主意,请来当地乡绅耆老具结作保,情愿归顺,但只受陈洪范节制;三万人马缩减一半,缩减者就地务农,在城外十五里的白沙洲建造房舍数百间,以为长久居所。徐以显亲自作媒,娶当地高姓女子做妾,并给他起了一个文诌诌的表字----敬轩。张献忠、刘国能投降后,混十万马进忠、射塌天李万庆、曹操罗汝才、过天星惠登相、整世王王国宁、托天王常国安、十反王杨友贤、花关索王光恩等部陆续投降,湖广、河南等地渐渐平定。

  秋风送爽,北雁南飞。进了十月,张献忠的伤已养好,每日听徐以显讲解孙吴兵法。想到熊文灿火器厉害,暗自打造三眼枪、狼牙棒、排弩等兵器,特地打造了一支镶金嵌银的三眼枪,张献忠极为喜爱,终日不离手。这日正在帐中摆弄,一个亲兵进来禀道:“闯王李自成来了。”

  “他怎么来了?”张献忠一惊,不由站起身来,焦急道:“天下多少双眼睛盯着谷城,多少人怀疑咱是诈降,他此时来谷城,若给官军知晓,可是惹了大麻烦。”

  “大帅不必担心”,军师徐以显笑吟吟地进来,“天赐良机,切莫错过。”

  “什么良机?兵马尚未休整好,官军若发觉咱们与李自成往来,岂肯坐视?”

  “此事好办。李自成自投罗网,大帅正好乘机将他捉了,押送到武昌,交给督台大人。一来可显示对朝廷的忠心,二来也除去了心腹大患。”

  “我与他不过有些小怨,不必杀个你死我活。”

  徐以显笑道:“大帅误会了。李自成新经潼关惨败,论理该苟延性命,躲在深山,坐待时机。可他却甘冒风险,只带两个随从,奔波数百里,到谷城白沙洲来见大帅,足见胆识不凡。今后能与大帅一争长短的,非此人莫属,绝不可留他!”

  张献忠沉吟道:“我俩也算多年的兄弟,不能翻脸无情,坏了江湖规矩。你跑一趟,将他接进来,千万不可露了形迹。”

  李自成许久没有见过这样的佳肴美味了,闻着酒香,不由想起下落不明的妻女,心中一阵痛楚。张献忠见他对着酒菜走神,拍拍他的肩膀,有几分奚落道:“山中的日子东躲西藏,想必清苦。李兄不如跟随我投降朝廷,岂不胜过奔波受罪?”

  “哈哈哈……”李自成仰面大笑,“老弟,我怎比得了你?如今手下不足百人,早已没了投降的本钱,哪个还愿意在我身上花银子?我来谷城混口酒饭吃,还是老弟看着以往的情分呢!”

  “李兄乃是当世英雄,哪里缺得了酒饭?你必是有什么打算。”

  “痛快!”李自成一拍大腿,“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是特来劝你起事的。”

  “日子过得平平安安,起什么事?”张献忠咽下一杯酒道:“你尝尝这是谷城有名的花石酒,醇香无比呀!”

  李自成长叹一声,惋惜道:“想不到当年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英雄豪杰,竟也气短如此。看来谷城我是白来了。”说罢,站起身来,欲言又止,拱手告辞道:“后会有期。”

  “慢着,有话说完不迟。”

  李自成冷笑道:“老弟,你在谷城自以为享乐纳福,在我看来你上受朝廷疑忌,不给职衔,不发关防,不给粮饷;下受地方官绅讹诈,日日索贿,不过困居而已,非大丈夫所为。”

  徐以显阴恻恻冷哼道:“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却骗不得人。我们起事,引来官军厮杀,得便宜的却是你。在山中做快活神仙,好生自在!”

  “古语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哪个自在,张老弟心里明白。”

  “还是自己当家快活……”张献忠大笑未绝,一个兵卒飞跑进来,急急说道:“知县阮之钿来拜,已到了营门。”

  “阮知县想必听到了什么风声。”张献忠诧异地看了李自成一眼。

  “老弟可将我献出请功。”

  “人在江湖,义字当先。李兄还是快走吧!出后营门往东,从仙人渡浮桥过河,顺着官路再往西北,人烟稀少,山岭重叠,就不难隐身了。”张献忠拱手离席。

  阮之钿身为谷城的地方官,张献忠就在他眼皮底下,所作所为就是再机密,也难保不弄出丁点儿动静,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忍得一时忍不得一世,终会露出马脚来。张献忠才驻扎谷城时,不妄取百姓一草一木,买卖公平,有时向几个为富不仁的乡绅借粮,却不敢胡作非为,近来公然向富户征索粮食和财物,威逼拷打,目无法纪。日夜赶造军器,天天练兵,屯积粮食,又从河南来的灾民中招收一万多人,并将辎重往均州、房县一带急运,看来他贼性未泯,起事作乱不过早晚之间,而近在襄阳的熊总理硬是装聋作哑,但谷城是自己的署地,推脱不得也逃避不得,实在没有退路可走。他坐轿来到白沙洲大营,身上的七品大红公服分外鲜艳,看到虎皮椅上高坐的张献忠,想到城里城外说张献忠诈降的传言,暗自担忧,但想到身陷此地,自该与谷城共存亡,不是死于流贼之手,便是为国法所不容,横下一条心,气昂昂地上前,劈面问道:“张将军,闯贼李自成在哪里?”

  张献忠见他孤身一人,没带什么兵马,知道他并无什么确证,意在诈人,不动声色地说道:“你该去问洪承畴、孙传庭,不该到白沙洲来,走这遭冤枉路。”

  阮之钿冷笑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何必非找洪、孙两位大人?有人分明眼见他进了大营。”

  “知县大人若有疑心,不妨在我营中搜查一遍,也算帮我洗个清白。”

  阮之钿明白一个人进了十万兵马的大营,便如鸟归山林,鱼入大海,纵使自己化身百千,也难找到他的影子,不由神气为之一馁,温语劝说道:“张将军不如捉他献给朝廷……”

  张献忠极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道:“向朝廷讨官做么?他奶奶的,当初答应给的副将职衔还没有实授,关防也没发,朝廷分明没把咱放在心上,何必自寻烦恼,惹那些闲气生?别说李自成没来,就是来了,也不关咱什么鸟事!”

  “外间谣传甚多,真假且不去管他,将军不想借此机会表白忠心?将军岂不见刘国能将军,反正后赤诚报效,天子手诏封官,厚赏金帛,封妻荫子,何等风光!”

  “自古有几个忠臣有好下场的?别人不理,自各儿何必紧赶着去献媚讨好!哈哈,你以为咱稀罕朝廷的一颗关防铜印?老子什么时候高兴了,刻颗麦斗大的金印,岂不比朝廷的关防阔气得多!”张献忠捋着散乱的虬髯,向后仰靠在椅子上放声大笑。

  “看来你是存心窝藏闯贼了?”阮之钿声色俱厉。

  张献忠跳了起来,指着阮之钿的鼻子喝问道:“怎么?你这芝麻粒儿大的七品县官,也敢教训起老子来了!咱就是窝藏钦犯,你又能怎么样?”

  “学生动不得你,也惹不起你。可还有监军道、巡按,还有熊大人,他们若是知道了你尚存反意,自然有法子对付。”阮之钿两眼直视着张献忠,丝毫不让半步。

  “你知会了张大经、林铭球?”

  “不错。”

  “你看看这可是你写给熊文灿的文书?说什么献忠必反,可先未发而图之。”张献忠从怀里掏出一张团得皱巴巴的纸,轻蔑地哼道:“他信你的一纸文书,还是喜欢白花花的银子?熊大人坐镇襄阳,捞起银子来,手一伸便到了谷城。你的那些上司,除了襄阳道王瑞旃以外,哪一个没使过咱的银子?你们吃国家俸禄的,千里做官,只为吃穿,有几个想着老百姓的?”

  阮之钿见密信竟遭张献忠截获,想到熊总理尚给他蒙蔽,焦躁不安,但谷城四门都给张献忠的人把守,城外数十里都有兵卒巡逻,脱身乏术,消息难以送到襄阳。这是天意么?他暗自叹息,脸上却十分沉静,冷声道:“学生今日来见将军,原是一番好意,想为朝廷惜才,将军若执迷不悟,可别怪学生没提个醒儿。”

  张献忠瞪起眼睛,恨声骂道:“哼,你向熊总理告老子的状,还是向崇祯奏上一本,随你娘的便,老子一点都不在乎!来人呀,给老子把他先押起来!”

  阮之钿双眉耸立,朝上前的兵卒喝道:“我是朝廷命官,你们不可放肆!”

  “不可动粗!”张献忠嘿嘿一笑,摆手道:“阮知县,你究竟还算有些气节,咱不想杀你,但要教你看个明白。来人,拿我的令箭去请张大经来!”

  阮之钿给两个亲兵架到大帐后面,不一会儿,张大经坐着轿子到了辕门,张献忠迎出二门,张大经慌忙喝住了轿,不待轿子落稳,急忙下来,喘喘地说道:“学生在此监军,一向与将军交厚,有什么得罪之处,今日竟用令箭相招,这、这未免有些不成体统,将军要给学生略存些脸面才好。”

  张献忠连笑两声,拱拱手道:“咱是个行伍出身的粗人,不懂那些臭规矩,因事情紧急,只想早一会儿见到你,有什么不妥,多多海涵吧!”

  “言重了。”张大经在客位上坐下。

  张献忠朝后看了一眼,估摸着阮之钿听得清楚,笑道:“张大人,今日请你来,想吐吐心中的苦水。”

  张大经吃惊道:“朝廷恩旨不日就要到了,将军请发六个月的粮饷也都如数拨付,该喝将军的喜酒了,还有什么苦水?”

  “咱俩都姓张,五百年前是一家,私下里还是以兄弟相称亲近些。你年长几岁,咱就喊你做大哥吧!”

  “这、这……”

  “你是朝廷四品命官,不是嫌咱出身草莽,高攀不上吧?”

  “哪里……岂敢……那、那咱们就以兄弟相称。”张大经给他说中心事,神情有些尴尬,呼着他新取的表字,掩饰道:“敬轩,什么人给你气生了?”

  “不是哪个人,是……咳,一时也说不清楚。咱出身贫苦,造反也是因遭遇不平,咽不下那口恶气。在谷城归顺朝廷,也想为地方造福。如今身入宦海,已半年多来,见到的都是官吏贪墨,豪绅横行,加上官军随处掳掠,百姓实在没了活路。当年咱在绿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曾见过这等乌七八糟的事,如今却终日要见,想不见都不行,就是闭上两眼,也在心头上晃悠。咱实在受不了了,做这样的鸟官,还不如占个山头快活自在,你如愿意同咱共图大事,日后决不会负你。若你还想做官吃俸禄,咱也不强求,等咱离开谷城地界,即刻放了你!”

  张大经惊得面无人色,暗想:既然知道了张献忠要起事复叛,事关机密,他决不会容自己活着逃出谷城,与其死在他刀下,不如虚以委蛇,先活下去,走一步说一步。倘若张献忠兵败,便一口咬定并未投贼,只是遭流贼威逼挟裹,大不了削籍丢官,却胜似丢了性命。电光火石之间,张大经心头想了几遍,起身道:“敬轩!你为民请命,再树义旗,愚兄感佩不已,情愿追随左右,共图大事,出民于水火。倘有二心,天地不容!”

  “好哇!这才是识时务的英雄俊杰,不像那死读书的腐儒穷酸。来人,请阮知县出来!哈哈哈哈……”

  阮之钿昂然走出来,对着张大经冷笑数声。二人官阶相差许多,但他一不搭言寒暄,二不揖拜行礼,只翻了翻眼皮,竟将张大经视若无物,不放在眼里,实在是轻蔑已极。张大经暗自脸热,没想到营帐中有同僚在,讪讪地坐着,尴尬万分。张献忠问道:“张大人堂堂的四品官,都愿与咱共襄大事,你还有什么留恋不肯的?”

  “我自幼读圣贤书,别的没记住,只记住了一个忠字。张大经甘心从贼,我无力管他,但替他祖宗忧惧,张家祖坟今后怕没人照看了。”

  刚刚进来的军师潘独鳌反驳道:“你真是不知时变的腐儒!自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张大人弃暗投明,同举义旗,来日即是新朝之开国元勋,不单祖坟不必担心无人照看,还可往上追封三代,光宗耀祖呢!”

  “呸!你这没天良的逆贼,枉负了这顶头巾!”阮之钿戟指大骂。

  潘独鳌大怒,森然喝道:“再敢胡说,割了你的舌头!”

  “我既敢来白沙洲,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没打算活着回去,不用啰嗦,快快动手!”

  “好汉子!”张献忠磔磔大笑,“咱偏不杀你,留着看熊文灿,不、不,看崇祯如何处置你。”

  “不必了。有死而已,夫复何惧!”阮之钿嘴角抽搐了几下,跪下身子向北拜了四拜,然后咬破手指,在帐帏上奋力书写,竟成一首短诗:

  读尽圣贤书籍,

  成此浩然心性。

  勉哉杀身成仁,

  无负贤良方正。

  ----谷邑小臣阮之铀拜阙恭辞

  张献忠命道:“来人,护送阮知县回衙,好生伺候,不可教他走漏了消息。”几个军卒进来,将阮之钿连拖带推,送回县衙。

  谷城四门都已换成张献忠的人马把守,没有令箭,谁也出不了城。不断有人进来禀报,一会儿说已打开官库,运走库中银钱;一会儿说已打开监狱,所有囚犯都放了出来。张献忠哈哈大笑,呼道:“快拿酒来,与众位痛饮上几杯!”

  上好的花石酒端了上来,张献忠举大杯在手,三杯酒下肚,忽然懊恼道:“咱四海纵横十年,不想会在谷城委曲求全,竟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当真好恨!”

  潘独鳌劝解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譬如云中之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乘时变化。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能息马谷城,养精蓄锐,便是今日大举的本钱。”

  “还是老潘知道咱的心。来来来……吃酒,吃酒!”他带头干了一杯,向左右问道:“看紧了林铭球,不要教他跑了。”

  潘独鳌走到帐外,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进来,禀道:“那狗官已然惊觉,乘船要跑,给我带人追上杀了,这便是林铭球的狗头,请大帅验看!”

  张献忠不愧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见了血淋淋的首级,没有丝毫吃惊害怕之色,用手提提人头上的长发,骂道:“这便是贪官的下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