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崇祯皇帝 朱由检怒打周皇后 田淑英谪居启祥宫(二)

《崇祯皇帝》朱由检怒打周皇后 田淑英谪居启祥宫(二)

作者:胡长青 字数:4421 书籍:崇祯皇帝

  筹饷是最为头痛的事,张至发听了便觉头昏目眩,往日在朝堂上,皇上一言筹饷,众皆哑口,他也低头不做声,但今日奉旨召对,躲是躲不过了,他忽然想到前几日看到的一个折本,起立奏道:“臣连日与户部尚书程国祥计议,尚未想出什么可行的法子。微臣身为首辅,值此民穷财尽之时,彷徨无计,不能替皇上分忧,实在罪该万死。不过,臣前些日子看到一个本章,倒谈了筹饷之策,但臣以为妄诞,就没有进呈。”

  “讲了些什么?”

  “恳请皇上下旨,命江南大户输饷。”

  “哦?江南各地确实太平了多年,富庶异常,竞相奢侈,叫江南大户们捐输些银钱,倒也理所应该。这个奏疏是何人写的?”

  “是个名叫李琏的太学生。”

  “这倒可救救急……”崇祯不禁有些心动,但见杨嗣昌默然无语,问道:“你以为如何?”

  杨嗣昌与张至发见了礼,才说道:“臣以为李琏此折不过书生之见,一无可取。”

  张至发涨红着脸,含着几分嘲讽道:“杨本兵想是有别出心杼的妙策了。”

  “首辅谬赞,嗣昌没有什么良策,只是觉得必要三思。所谓劝输实则是强征,以此而论,有四不可行。国家人才大半出于江南,劝输事关系甚大,牵扯到的缙绅大户不少在朝为官,势必群议汹汹,人心浮动,此其一不可行。国家岁入大半出于江南,京城的禄米和民食,以及近畿和蓟、辽的军粮,莫不如此,这等天下粮仓,不可轻动,此其二不可行。富家实乃贫民衣食之源,伤及一个富家,许多贫民便失了依靠,更没了活路,不得不从贼,此其三不可行。最可怕者,此议一倡,亡命无赖之徒群起与富家为难,大乱丛生,再难遏制。”

  杨嗣昌说得张至发则无言以对,崇祯醒悟道:“这些富家实为国家根本,他们若是皮,贫民则为毛,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向他们劝输,还不如向京师诸戚畹、勋旧借助。”

  张至发是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在京师任职已久,备知戚畹、勋旧内情,吓得噤若寒蝉,心中不住地告诫自己:“说不得,可说不得呀!”遍体流汗,深深地低下头去,不敢看崇祯一眼。就是颇想有番作为的杨嗣昌听得也有些心惊,那些戚畹、勋旧或为皇亲国戚,或属数代受封荫袭爵位的世家,与国咸休,尊荣无限,非一般仕宦可比,实在招惹不起,以免大祸临头,后患无穷。

  过了片刻,崇祯等不到附和之声,问张至发道:“卿看向戚畹借助,该叫谁家先出头做个榜样?”

  张至发支吾道:“这、这……”

  “先向谁家借助为宜?”

  “这、这……”张至发急得满头大汗,大张着嘴,声音低得仿佛藏在喉咙深处。

  “到底是哪家?”

  “这、这……臣实在不好说。”

  “有什么不好说的?”

  “这、这……容臣回阁商议。”

  崇祯厉声责问道:“你身居首揆,不敢直言任事,如此尸位素餐,国事安得不坏!再若首鼠两端,只求自保,定当拿问。起去!”

  崇祯厌烦地看着张至发退走,叹口气说:“这也是不得已的法子,朕心里没底,怕做起来有什么阻碍。”

  杨嗣昌躬身道:“若陛下独断,那些戚畹、勋旧世受国恩,自然不敢违拗,只是定要找个德隆位尊的人物,他肯出来做个榜样,其他戚畹、勋旧随后跟从,此事就好办了。若领头的人物选不准,事情容易办夹生了,到时进退维谷,军饷筹集不成不说,陛下有损威仪,有累盛德。”

  “你看,戚畹中谁可带头?”

  “戚畹非外臣可比,臣不如皇上清楚。再说臣身居京师没有几年,不曾结交一个戚畹、勋旧,其中的瓜葛利害实在不得要领。”

  “朕节衣缩食,一个钱不敢乱用,屡减膳食日用,一些皇亲国戚竟知替朕分忧,随意挥霍!听说武清侯李国瑞新近扩建了清华园,竟花了十几万两银子!”说到最后,崇祯露出凶狠的目光。

  “臣也听说了。清华园经此次扩建,占地方圆十余里,引万泉河水入园,前后重湖,一望漾渺,濒水飞桥,涉溪攀柳,楼台亭立,假山宛转,水木清华,风香十里,林泉之胜,无愧都下名园第一,银子自然少花不了。”杨嗣昌知道皇上的两位岳丈周奎和田弘遇更为殷富,但皇上似是已有拿武清侯开刀之意,他不敢节外生枝。

  崇祯长叹一声,半是怨恨半是无奈地说:“武清侯乃是孝定太后的侄孙,算起来朕还要称他一声表叔。朕知道新旧皇亲中他是最有钱的人家之一,神祖幼时,孝定太后运出内帑不少,李国瑞若带了头,其余众家皇亲才好心服。倘非国库如洗,万般无奈,朕也不忍心逼戚畹捐助银子。”

  “臣知道皇上也难……”杨嗣昌眼中一热,只说了半句,便哽咽难言,再也说不下去了。”

  “总比太祖创业时容易……”崇祯心里也是感慨良多,但在臣子面前不好流露,正极力掩饰,忽听马元程在帘外禀道:“万岁爷,坤宁宫掌事太监刘安请见。”

  杨嗣昌才告退出去,神色焦急的刘安进了暖阁,哭拜在地,“万岁爷,皇后娘娘一直痛哭,不肯进膳,任奴婢们百般劝谏,全不理睬,几个时辰了,娘娘水米未进,可怎么办好唉!”

  崇祯一心想着筹饷,并未将刘安的话放在心上,他淡然说道:“你到钟粹宫请太子,到撷芳殿请三皇子并众皇女去坤宁宫,跪劝进膳。”

  半个时辰后,刘安哭着跑了回来,流泪禀告皇后依然不肯进膳。崇祯命他到翊坤宫请袁贵妃来,崇祯将两件礼物交与袁贵妃,命她去劝解。袁贵妃进了坤宁宫东暖阁,就见周皇后坐在床上哭泣不止,忍不住陪着哭了一会儿,才劝道:“皇上听说娘娘未用午膳,在乾清宫坐立不安,连文书也无心省览,想必是追悔莫及,娘娘就看在皇上终日焦劳国事的份上,勉强用些膳食吧!”

  周皇后悲泣道:“好妹妹,你不知道我的心多苦,十几年的夫妻了,众人眼前,他竟全不顾惜我的脸面,我活着还有什么意趣?倒不如死了干净!我今日明白了历朝历代的后妃们,不少是怨愤而死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又如何,还不是过眼烟云!皇宫中夫妻无情,祸福无常,呜、呜……还会有什么好!不是年老色衰被打入冷宫,就是受人谗害被被废黜幽闭,还有更惨的赏给一杯鸩酒、三尺白绫……”

  袁贵妃听得胆战心惊,但嘴里却劝解道:“娘娘多心了,皇上断不是那样的人,咱大明朝自太祖以来,至今传了十几代,说句对祖宗大不敬的话,列祖列宗淡泊女色的实在屈指可数,不过太祖、孝宗二人。娘娘但看皇上送来的礼物,就知道了。”她轻轻拍一下手,近来一个宫女和一个太监,那宫女捧着一个黄龙裹袱,太监捧着朱漆食盒。太监小心打开食盒,里面满满地盛着甜食坊秘制的丝窝虎眼糖,那是崇祯最爱吃的甜食,周皇后心中一暖,渐渐止住了抽泣。宫女将黄龙裹袱展开,里面赫然是一件貂褥,周皇后见了,惊问道:“这也是皇上命送来的?”

  袁贵妃道:“是皇上亲手交给我的。”

  周皇后起身离床,一把抱过貂褥,热泪又簌簌地滚落下来。袁贵妃吃惊道:“娘娘怎么又哭了?”

  “不是哭,我是欢喜的。妹妹方才说得对,皇上不是无情无义的人。”周皇后紧紧抱了貂褥,脸上已没有了悲戚之色,“你想必不知道,这是信王府中的旧物,还是、还是我大婚时的陪嫁。那时我身子瘦弱,天气极是寒冷,我娘托总管高时明带入这件貂褥给我御寒……”她脸上飞起一片红霞,仿佛憧憬着新婚之夜的旖旎,她心底慨叹着,皇上日理万机,竟还有这等细密如发的心思,毕竟没有忘记昔年的夫妻恩情呀!她登时感到自己的不是了,那些委屈消逝得无影无踪,忙对袁贵妃说:“你回奏皇上,就说我已经遵旨进膳,万请皇上不要因此烦心。”

  黄昏时分,崇祯步出东暖阁,在回乾清宫正殿里踱步,抬头望见正殿内向南悬挂的大匾,“敬天法祖”四个大字气势雄浑,与皇后争执的不快顿时消散,御案旁边的九重博山宣炉正飘着袅袅轻烟,他觉得有些饿了,用过晚膳,马元程见皇上没说今晚要住在什么地方,用手招进御膳坊的小太监,小太监按着宫中规矩,捧了一个锦盒跪在崇祯面前,打开盒盖,露出来一排象牙牌子,每个牌子上刻着一个宫名。崇祯想今夜宿在哪个宫中,就掣出刻有那个宫名的牙牌,太监立刻拿着牙牌去传知该宫嫔妃梳妆等候。可是他跪了好大一会儿,崇祯却看着牙牌出神。“扬州瘦马”,崇祯心头不由自主地涌出这四个字,他想极力压下,竟有些徒劳,这四个字总在脑海里翻腾,如此清丽脱俗的妙人儿竟会是扬州瘦马?他怎样也不相信,可皇后的话却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他暗忖:给曹化淳一道密旨,命他暗中查访一下,看看田贵妃的出身底细。主意打定,沉吟着掣出承干宫的牙牌,小太监朝外喊道:“承干宫田娘娘候驾----”盖好锦盒,屏息退下。

  承干宫前后两进的宫院,五间正殿都是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窗,给高挂的金丝罩绢宫灯映照得一片晕红。东西两座配殿悬着崇祯亲笔所写的大匾:贞顺斋、明德堂。承干宫布置得精巧别致,陈设着从扬州采办的精巧家具和新颖什物,靠窗的一张黄花梨大画案上放着一方唐代箕形青玉砚,砚旁放着大半截御墨,上有“德泽万方”四个描金篆字,“方”字已磨去大半。永乐年制的剔红嵌玉笔筒里放着各色的湖笔,一幅素馨贡笺上画着一树桃花,山下桃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草屋,上题“依旧笑春风”五个王体小字,给龙纹玉压尺压着。崇祯知道画的是唐人崔护的故事,大有寻芳已迟之意。端详片刻,颇有感触,问道:“爱妃所学甚博,琴棋书画皆臻精妙,都是何人所传授?”

  “是臣妾在扬州时学的,那时年纪尚幼,书画妙谛参悟不深,教者又不讲解,只教临名帖摹画谱,无趣得很!”

  “在扬州学的?”崇祯心头一阵痛楚,“请了几个师傅?”

  “只有一个。”

  “那人自然也如爱妃这般多才多艺了。”崇祯越发起了疑心。

  田贵妃没有察觉,笑道:“那时自然了,不然怎么教臣妾?”

  “朕倒想见识见识你师傅。”

  “好啊!”田贵妃拍手道:“臣妾也想见见母亲了。”

  “你师傅竟是……”崇祯一惊,妓女都称老鸨为母,自己的妃子难道当真出身青楼?他不敢再追问下去,生恐当面揭穿了,颜面扫地,不知道如何应付。

  “皇上什么时候传旨?”田贵妃实在有些喜出望外,按照宫里的规矩,后妃是不能随便与家人见面的,哪怕是生身之母,也是如此,没有谕旨不能入宫。

  崇祯忍住不悦,敷衍道:“等天气暖和谐再说吧!”

  田贵妃见他脸色有些沉郁,问道:“皇上怎么又烦恼起来,难道是臣妾说错了话?”

  “不、不是……”崇祯摆手道:“朕是为帑藏空虚,筹饷不易烦心,打算向戚畹借助。”

  “戚畹世受国恩,自该捐银输饷。”

  崇祯几乎要说:“你去劝导田弘遇,捐几万两银子。”话到嘴边却改口道:“朕有意先要武清侯捐助。”

  “他要不捐助怎么办?”

  崇祯冷哼一声:“押入诏狱,看他出不出银子!”

  田妃劝阻说:“下狱怕不是办法,未必能逼他出银子。李国瑞年纪不小了,万一哟一个三长两短的,一则皇上的脸面不好看,二则也对不起孝定太后。”

  崇祯恨声道:“那是他自找的,朕顾不了许多。此事万不能虎头蛇尾,必要把李国瑞制服才行。不然,以后诸事都难办了。”他一向不许后妃们过问国事,连打听也不许,田贵妃说得虽有几分道理,但却犯了他心中的大忌。田贵妃担心皇上逼令李国瑞借助只是头一步棋,后面还有第二步、第三步……此例一开,戚畹家家都将随着拿出银子,父亲田弘遇自然不能幸免,若父亲依仗自己在宫中的恩宠抗旨或命自己向皇上求情,此事就十分棘手了,她鼓足勇气说道:“皇上奏的可是一步险棋,拿李国瑞开刀,众戚畹势必人人自危,各家贫富不一,认捐的银子因而有异,势必造成不公,不但京师的戚畹相互观望、攀比,就是京师以外的藩王怕也心惊肉跳,大伙儿心里记恨着皇上……”

  “你是在替他们说情么?后妃不得干政是朕定下的规矩,你好大胆!”崇祯拂袖而去,田贵妃怔怔地好久缓不过神来。她悔恨激怒了皇上,盼着皇上能消消气转回承干宫。她耐心地等着,过了大半个时辰,王瑞芬急急地进来启奏说御前太监马公公前来传旨,随即听见马元程在院中扯着嗓子高声叫道:“田娘娘接旨----”她赶忙整好冠服小跑着出来,跪在阶下恭听宣旨。一个小太监高挑着料丝灯笼,马元程展开圣旨诵读道:“皇上有旨:田妃恃宠,不自约束,妄议国政,袒护戚畹。姑念其平日尚无大过,不予严惩,着即贬居启祥宫,痛自省愆。不奉圣旨,不准擅出启祥宫门!五皇子年纪尚幼,皇上恩准带往启祥宫,其余二皇子、四皇子均留承干宫,不得擅随。钦此!……谢恩呐!”

  “谢恩!”田妃仿佛一闷棍打在头上,脸色惨白,身子一阵阵战栗,缓缓地叩下头去,若不是王瑞芬等人搀扶着,几乎瘫软在地,站不起来了。启祥宫是座冷宫,神宗皇帝因乾清宫、坤宁宫毁于大火,曾移居此处数年,此后近三十年再无人居住过,只有几个太监宫女定时洒扫,殿宇年久失修,多处朽坏,寒如冰窖,与承干宫不可同日而语,漫漫长夜如何度过,田贵妃不敢想下去,暗自幽怨道:皇上好狠的心!

  王瑞芬替她取掉凤冠,流泪道:“奴婢不能随去启祥宫伺候,这就去替您收拾东西。娘娘千万要想开些,二皇子、四皇子还等着您出来呢!”

  田贵妃拉着王瑞芬的手,惨然说道:“出头之日?唉,我出了这承干宫,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再回来的日子。二皇子、四皇子就交给你了,费心好生照顾他们,没娘的孩子可怜呐!”

  “娘娘放心,伺候两位皇子本是奴婢份内事,不消娘娘嘱咐。”王瑞芬取了一幅青纱首帕,替田贵妃蒙在头上。**抱着睡熟的五皇子,一个小宫女提着包袱随行,田贵妃辞别承干宫的众太监、宫女,连夜迁往启祥宫。刚刚飘落的积雪,踩上去犹如棉絮一般柔软,但走不多几步,田贵妃便觉脚冻得冰凉。出了承干门一箭之地,回望飞雪中的承干宫,她忍不住以袖掩面,小声抽泣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