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崇祯皇帝 拜恩师负气打恶仆 求序文刻稿忤房师(二)

《崇祯皇帝》拜恩师负气打恶仆 求序文刻稿忤房师(二)

作者:胡长青 字数:4217 书籍:崇祯皇帝

  一早起来,吴昌时、陈子龙便陪张溥、吴伟业二人等在长安左门外,长安门前已挤得水泄不通,有的看榜,有的看状元,有的看热闹。辛未甲榜三百四十九名新进士,都在金水桥北、太和门外待命,分为两行,单数进昭德门,双数进贞度门,依次跪在丹墀后面。

  崇祯御殿,众大臣跪叩已毕,周延儒起身直趋黄案,双手捧起金榜,走向丹墀,交付跪受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徐光启转身将金榜放在铺着黄缎的小几上,连几举起,由左阶下丹墀,将榜案置于御道正中的龙亭中。鸿胪寺官员高声慢唱:“传胪!”礼部司官出班宣读谕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崇祯四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钦此!”接下来便是鸿胪寺官员唱名传胪:“第一甲第一名陈于泰----”末字未终,乐声大作。跪在后面的陈于泰随即起身,急步而趋,越过所有品级山,跪在读卷官后面。“第一甲第二名吴伟业----”吴伟业出班急走,跪在状元左面。

  张溥听到状元果然是陈于泰,暗自嗟讶不已。随后听到吴伟业高中榜眼,夏曰瑚点了探花,自己中在三甲头名,心头陡觉一片冰冷,二甲、三甲只唱个总数,在原地随众行礼,无须出班,自然难入皇帝龙目。三甲赐同进士及第,多数是外放个知县,山高路远的,不知何日能够回来?就是留在京中,也是微末的冷僻小官,军国庙堂的大事万难参预,实在是报国济世无门呀!他心中一阵萎靡颓唐,抬眼远望,见宝座上的崇祯正俯视着众人,目光似是往这边看来。张溥心里郁闷着,传胪大典已告结束,崇祯正在宝座上遥望,目送“三鼎甲”由御道出正门。鼓乐前导,礼官捧榜,“三鼎甲”后随,由御道正中出皇极门、午门以及作为紫禁城正门的端门。再笔直往南,便是承天门、大明门。他随众人出来,看着外面人声鼎沸,已是热闹到了极点,知道吴伟业还要陪着状元跨马游街,在京城的九陌红尘中招摇一番,而本省本府在京城的前辈都会赶来道喜,还须应酬,只好回到会馆等候。接下来,礼部赐状元及进士宴,赴鸿胪寺演习上表谢恩礼仪,诣国子监,谒先师庙……一连数日,忙得团团转。这些事忙完了,新科进士依例还要拜谒座主房师,从周延儒起,都要拜到。

  石虎胡同热闹非凡,周延儒府上人来人往,新科进士三三两两地邀了来拜座主,也有人为谋个美差,借着感激师恩奔走活动。暮色方起,西山还余着一抹红霞,四顶轿子拐进了石虎胡同,刚刚望见周府巍峨的门楼,轿子远远地停了,张溥、吴伟业、吴昌时、陈子龙四人从轿中下来,吴昌时看聚在周府门口的几个人都有长随担着礼物,扯住张溥急声道:“天如,我来前说得怎样?哪里有空手拜师的道理?你看看门上的那些人哪个不是备下了贽敬?”

  张溥却不着急,笑道:“来之,似我等这般家境的,虽不能说贫寒,但能备什么礼物入得首辅的青眼?你自管放心,首辅还不致于少我们这点薄礼。怎么,你还以为是入学发蒙要送什么束修么?”

  “天如,你好不晓世故!这次是你们新科进士依例登门拜师,两手空空如也,何以为敬?”

  “就凭我们十年寒窗、八载遨游、一只健笔吐出的锦绣文章。”不待张溥应声,吴伟业昂然说道。二十三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便连中会元、榜眼,是人生可遇而不可强求的幸事,少年得志,在师友面前也禁不住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锦绣文章?嘿嘿……”吴昌时一阵冷笑:“若全凭着文章取才,那自古还会有什么悲士不遇?隋代开科以来,文章锦绣的何止寥寥有数的千百个进士?再说你就是中了进士,离治平天下还远着哪!最好的前程不过考选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三年后,优者留翰林院为编修或检讨,次者出为给事中或者御史。不然一下子放到僻远的地方做个知县,巴掌大的一块地,百十几个刁民,青云之志如何施展?蹉跎几年,终不免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了。圣人并非事事清高峻洁,也要变通么!变则通,通则久,不必计较由不由正途,只要达于事功,有何不可?”

  “是这个道理。只是仓促之间,也备不下什么别致的礼物,周阁老是天字第一号的权臣,人物又风雅,若礼物不济,不如不送为好。”张溥本是不拘小节的人,听吴昌时说得有理,顿觉犹如下棋但观大势而疏漏一招,心下不免有几分懊恼。

  陈子龙附和道:“堂堂阁老府第能缺什么,就是金银珠宝怕也堆成了山一般,还会少咱这些许的物件?送得不合心意,倒是不送为好。”

  “我备下江西铅山府的上好大红官柬,写了门生帖子,圣人说辞达而已,何必费那些周章?”吴伟业想着父执辈的交情,其余什么礼物已不十分重要。

  吴昌时本要再劝:礼物轻重本不打紧,但却关乎心意。见他三人不以为意,也不好相强,心里负气,嘴上敷衍道:“好好好,反正我与卧子两人今科未中,到相府也是陪太子读书。若忤怒了周阁老,坏了你俩的仕途,可埋怨不得别人。”

  四人争论到府门,抬眼见三楹青碧的门楼,黑漆大门紧紧关闭,仅开了一侧的角门,几个青衣小帽的家奴里外溜达,不住地对上门的进士叫喊:“快些回去!相爷吩咐一概免拜,将门生帖子留下就算成礼了。”

  那些进士一腔热血要拜见座主,无缘见面心有不甘,仍在府门外徘徊流连。吴伟业命持帖子的长随递上拜匣,并五两碎银,赔笑道:“我等是来拜谒恩师的,烦请通报一声。”

  一个家奴摇晃着迈出门来,接了拜帖,先捏了捏银子,冷笑道:“我家相爷今日有公事,还未下朝回……你就是吴、吴……”待瞥了一眼大红的拜帖,神色登时恭敬了许多,客气地询问。

  “在下便是吴伟业。”

  家奴将银子收了,低声道:“老爷上朝时留下话,张溥、吴伟业若来请进会面,其他的进士一律只留下门生帖子,打发回去。你当真是吴伟业?”

  “前几日礼部刚刚验明正身,你还不信?”吴伟业语含讥讽,却又隐忍不好发作。

  “你身后的三人哪个是张溥?”

  张溥在一旁冷眼看着几个豪奴不可一世的模样,竟对今科进士颐指气使,心下愤恨不已,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由想起家中的恶仆,恨得暗自咬牙。

  太仓张氏,乃是名门望族。张溥的父亲张翼之排行老三,大伯父张辅之任南京工部尚书,二伯父相之早死。张翼之娶妻陆氏,后继娶潘氏,有侧室三人:叶氏、汪氏、金氏。三房之中,大房位高名显,煊赫一时,二房孤儿寡母,三房科考止步太学生,没有半点功名,早早断了科举的念头,弃儒经商,数年之间,家资饶富。张辅之虽做着二品堂官,但留都比不得北京,南京工部清水衙门似的,没有多少油水可捞,眼见三弟财源通达,家业兴旺,禁不住心急眼热,屡屡侵夺欺凌。长兄如父,张翼之见哥哥官爵既高,自家房下的十个儿子大者才过二十岁,小者仅**岁,没有一个能立时指望的,只得忍气吞声,不惜银子延请名儒硕学,望子成龙,也好时转运来,一吐胸中块垒。张溥生母金氏入门最晚,张溥排行第八,不为宗党所重,大房的家奴都瞧他不起。张溥发愤苦读,六岁入学,七岁能日诵数千言,读过的书都手自抄录,抄毕吟诵一遍,随即烧掉又抄,如此反复六七遍为止,将读书的小屋取名七录斋。张溥苦学数年,文名初显,不料突来横祸,大房的门客唆使翼之的故旧到州里诬告翼之,官司虽以查无实据不了了之,翼之遭此暗算,气结于心,每日闭目摇头,垂泪叹息,不到一年,溘然而逝。张溥以刀刺臂,滴血书壁,誓言:“不报奴仇,非人子也!”大房的家奴见了,嬉笑道:“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能报什么仇?哪个怕你!”张溥心中大痛,转而留心科举时文,将黄淮、杨士奇等奉敕编纂的《历代名臣奏议》读得精熟,十九岁补为博士弟子,声名腾起。二十一岁设帐授徒,二十三岁创建应社,二十八岁合天下文社为复社……这些年声势倾动朝野,可幼年的那口恶气始终未出,今日见了这班豪奴,蓦地又忆起遭受的那些羞辱,听到豪奴喊问,迈步上前,昂然答道:“不才便是。”

  “你二人可以进来,他们两个相爷可没嘱咐过,不知是什么角色,对不住了,就在外面等着吧!”豪奴伸手将吴昌时、陈子龙拦下,二人落榜本已惭愧万分,又遭豪奴恶言讥讽,却无颜争执,吞声退后。

  张溥大怒,啪的一掌批在豪奴脸上,高声叱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不过阁老府上一条看门狗,也敢取笑读书人?”

  那豪奴平生没有遭过这般羞辱,一下呆了,捂脸怔了片刻,才回过神来,叫道:“咱道你是相爷吩咐过的客人,礼敬你三分。不想你竟这般胆大,跑到相府撒野。快来人呀!”

  门内的豪奴听到喊声,呼啦一起出来,为首的两个豪奴手持棍棒朝四人扑来,那几个等着拜谒座主的进士吓得一哄而散。吴伟业自幼多病娇养,哪里见过这等阵势,早已惊得面如土色,连连作揖道:“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莫动粗!”那几个豪奴如何肯听,吆喝着一拥而上。

  陈子龙大喝一声,飞身跳起,挡在三人面前。两个豪奴挥起棍棒劈头打下,陈子龙不慌不忙,见那棍棒堪堪打到头顶,身形陡地一转,几条棍棒全扑了空,只见他长臂一伸甩,拿住棍棒,那两个豪奴使的是笨力气,扑势太猛,本已收脚不住,给他顺势一引一带,竟然双双摔倒地上,四脚朝天,一条棍棒被他绰在了手里。陈子龙哈哈一笑,取棍在手,并不还击,挫步扬腕,舞出一趟棍来,磕、打、点、挑,棍影排山,风雷迸发,不多时,棒影和人影合在一处,有如车轮般的滚动旋转,一根粗大沉重的棍棒在他使来,却如阁中绣女指运金针一般轻灵巧妙!众人看得目骇神摇,陈子龙舞得一时兴起,倏地收住招势,将棍往地下一戳,那根棍竟直直地插入地中,众人各觉骇然。

  陈子龙喘息几口,招手道:“来来来,不怕死的快上啊!”那些豪奴连连后退,逃进大门,作势道:“有种的等着,看爷们儿找人来收拾你们!”

  不料周延儒正送客出来,见他们狼狈逃入,怒斥道:“你们几个混账,晕头瞎眼的乱闯什么?一点儿规矩都没有!”

  几人吓得作声不得,周延儒见他们个个噤声,越发气恼,那挨打的豪奴知道瞒不过,才嗫嚅道:“老爷,有人上门行凶,打了小的,小的们只想找人报仇,不想冲撞了相爷。”

  “是些什么人?”周延儒见门外是四个儒服的文士,心里一怔。吴伟业幼时曾与周延儒有数面之缘,依稀记得他的容貌,周延儒并无大变,只是微胖了些,胡须也多了,添了许多尊贵威严,急忙上前深深一礼道:“叔父大人可还记得小侄?”

  周延儒见是个粉面朱颜、风流儒雅的儒士,先自喜爱几分,细细端详一番,惊喜道:“你是伟业?啊呀,弹指之间,已是玉树临风的美男子了。你父亲可好?快请进来!”

  张溥三人也上前拜见,周延儒微笑颔首,见三人面貌各异,陈子龙英气逼人,吴昌时瘦小伶俐,自不必说,他上下打量张溥,见张溥气度沉稳从容,举手投足间隐含豪迈之气。张溥也细细打量周延儒,见他衣着华贵,倜傥儒雅,上天眷顾,将美貌、才学与富贵集于他一身,少年得志,风云际会,不惑之年就入阁拜相,成了人人敬畏的首揆,张溥暗暗赞叹。此时,周延儒将目光一收,指着身旁与他年纪相仿的高瘦男子道:“此人便是今科的状元陈大来。”

  众人心里抑郁不平,口中却连道久仰,寒暄几句,陈于泰上轿走了。四人随周延儒进门,一起用眼睛横着几个豪奴,几个豪奴转身躲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吴昌时在后面悄声问陈子龙道:“你几时学得这等功夫?”

  陈子龙神秘一笑,说道:“你忘了喻连河?”

  “原来你还拜了师!”那喻连河是复社中少有的文武全才之人,本是蜀中人氏,迷恋江南风物,逗留颇久,其家传的武功在江浙一带颇有名气。

  “恭喜,恭喜!坐,你们都坐呀!”走进好春轩,周延儒脸上浮起喜见佳子弟的那种笑容,指指轩内的花梨靠背椅。四人哪敢轻易就座,张溥、吴伟业二人先以师生大礼参拜,吴昌时、陈子龙二人也行过礼,才小心告了座。

  周延儒打量着四人道:“我此次主考礼闱,能为国家网罗你们这些青年才俊,大慰平生。伟业的文章我呈与皇上御览,皇上竟也赞叹,连称今科得人,朱笔御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字,这是我朝多年不曾有过的。皇上如此赏识,我也就安了心,如此那些宵小之徒就不敢再生什么口舌了。”

  张溥微欠一下身子,神色恭敬道:“全仗恩师周旋。如今世风日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事却也难免。圣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朝中那些奸邪小人混淆视听,骏公这几日可是尝到了不少苦头。”

  “依成例,温长卿当为今科主考,他未能如愿,想必暗自悔恨,要搅搅局,闹出些乱子。那上折子的薛国观乃是他的门生,自然愿为他马前卒。不过,话又说回来,哪个不愿天下英雄出于自家门下?怜才之心人皆有之,倒也不必厚非,只要应对得法足矣。”周延儒将事端起因点破,却又略为他人开脱,胸怀极显宽广磊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