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斫宋 第八十二章 老卒们

《斫宋》第八十二章 老卒们

作者:面包不如馒头 字数:2798 书籍:斫宋

  李寇与慕容彦达的心腹并肩而行,那老头倒是有一些多嘴。

  他私下里感激李寇送的琉璃珠。

  “李大郎真是个奢遮人物,那样的珠子老汉从未见过,贵人见了想必也高兴得紧哪。”老头说。

  李寇一笑,这是提醒他莫要忘了慕容彦达的大礼。

  李寇道:“老丈说的是。”

  老头又赞:“郎君好心,饶某吃一杯酒,那也是好酒,那酒瓶便是上等的琉璃盏,便是京师的大官们见了想必也吃惊得很。”

  李寇道:“想必是不曾见过的。”

  老汉一时心里有了气,这厮听不懂他的意思吗?

  他便提醒:“折经略有的……”

  “慕容知县也有。”李寇道。

  老汉不由惭愧,只好低声透露了一个秘密。

  他说:“李大郎是上等人,老汉只是个奴仆,你可莫与我为难,你是不知的,张太尉如今情势不妙!”

  哦?

  李寇道:“怎样个不妙?”

  他并不知张太尉是谁。

  老汉叹道:“崇宁三年,张太尉为尚书左丞,很快又知枢密院,官家意思本是牵制蔡太师,张太尉也算不负众望。去年,蔡太师贬谪,张太尉拜相,他是个不如蔡太师能办事的,官家面前也不十分受宠,郎君祖上倒也在张太尉家乡为官,多有一些交往,遂有郎君出京师,知潘原县事,便是贵人入宫也是张太尉周旋的,如今张太尉情势不妙,郎君也说不上来个话,只好想弄些奇珍异宝,投机咱们那官家的喜好帮张太尉一把。”

  他前后看看突然急促说道:“若不然官家不待见张太尉,蔡太师怕是要……”

  他比出个杀害的手势。

  李寇奇道:“张太尉是有出身的人吧?国朝不杀士人……”

  老汉冷笑道:“天子不杀士人,士人可杀得士人,士人杀士人,天子诛心。”

  李寇便道:“真有用处否?”

  老汉叹道:“多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李寇笑道:“那便不难的了。”

  老汉此刻才透露:“李大郎要去山里立寨,郎君私下里曾说,当为巡检知寨,以李大郎的手段,待成年时,或从军为将,或科举为官,有这巡检寨知寨的身份,那便不必与天下士人同考,虽也有严格的规定要参加考试,但比别人多的是机会。”

  这是李寇很愿意听的。

  他要详细打听这巡检知寨是个什么官儿时,老汉却为难地说那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官。

  “寨有民寨,巡检寨,军寨,乃至军、民与巡检合一的砦,民寨寨主只是个村里的主事者,巡检寨便有执法之权,约束寨中弓箭手。若当到了军寨的寨主,那便厉害了,掌三千正军之寨主,与一州之兵马监押也是平级的,仅次于兵马都监,若外出作战引军出寨便是钤辖。到了砦主,便是与知县同级,只是一个文臣,一个武将。”老汉振奋道,“老汉有个儿子,如今便抬举在河北当了个砦主。”

  李寇再三辨别才知道这里头的区别。

  民寨的寨主只是个村长,巡检寨的寨主便有执法之权了,算是有一些官身的人了,且可以率领乡里的民兵队伍。军寨与砦的主官是正儿八经的官员,那才算是入品级的官身了呢。

  “有巡检寨寨主位便知足了。”李寇心里想。

  他担忧的是自己的年龄不足以为折可适所重。

  他请教老汉,才知以他的年龄倘若有功劳便有便宜之权。

  但这里头必定少不了当地文武官员的推荐。

  李寇索性对老汉实说,他将有不下将门的礼物送给慕容彦达。

  “这个不可以的,必定要出钱。”老汉正色道,“将门子的风骨倘若只剩下一个,也是这一点架子,李大郎不可由此教郎君以为你轻视他。”

  李寇便问:“我若能恩养千人……”

  “不在这个,倘若无功,无人推荐,你便是恩养万人的寨,那也是旁人当了巡检寨主,你最多只是个庄主,村民推荐,你也只是个保正。”老汉低声道,“那是处处受人掣肘的。”

  李寇笑道:“那便是花钱……”

  “哪里的话,若能破两个疑案那便是人才,朝廷也不亏待,何况经略使爱才的很哪。”老汉随口道,“若有同知举荐经略使认可,李大郎便成了军寨之主也有可能。”

  那不必着急,台阶是要一步步走上的才算攀登。

  说话间到了县牢,李寇看到有两人在门外逡巡。

  吕兰二人正与人理论,拦着他们的竟是个牢头。

  牢头看着是个精锐的老卒,只是脸面上有刺配。

  吕捕头喝道:“洒家身为捕头如何瞧不得犯人?”

  牢头居高临下按着腰刀轻蔑道:“你算是哪门子的捕头,俺只认得慕容知县的手令你既无手令,又与咱们没有交情,偏不让你去你待怎么样?”

  兰捕头忙说好话:“咱们到底都是袍泽!”

  牢头嗤笑道:“洒家如何不认得何曾与你袍泽?去,休来找打!”

  那两个捕头十分没有面子,只好在一旁站着。

  李寇带了人过来,吕捕头大喜,忙过去拦住,叫道:“可是真人犯到了?把人交给我们,你们忙自己的去。”

  老汉抱着手冷笑道:“哪个叫把人犯给你们了?”

  那两人定睛一看,忙又赔笑道:“慕容家院来了?真是巧得很,我们……”

  “太爷唤你们问案,速去。”老汉待那两个很没有好脸色。

  李寇只看着有趣,他并不理会那两个,那两个倒是待他颇有些愤恨。

  大约他们的立场决定了屁股吧。

  李寇眼看着那两个恨恨离开,牢头取手令看了,才呵斥张老汉一家进去。

  这就让李寇不高看他们了。

  这厮们怕是与那老卒有交情,他们心里只顾着自己的人。

  “这位……”牢头看到李寇竟有些想拒绝他入内。

  李寇袖手站着,老汉忙与那牢头道:“这是经略使举荐来破案的李大郎,太爷待他如亲信一般,不可放肆。”

  牢头嘟囔道:“一个小儿有甚么能耐……”

  话音未落,李寇旋转在他身后,顺手一牵,那牢头的腰刀落入他的手中,又听叮当一声,牢头身边三五个人,各自腰间的刀鞘落在了地上。

  李寇只一眨眼,取刀,出手,又还刀入鞘,真真是快如闪电。

  至此,那牢头才骇然喝道:“你这……你要作甚么?”

  “身为牢头,毫无警觉,经略使也关切的人在你等手中,竟大意至此,原告被告有个闪失,坏我的事,我便要你等好看。”李寇瞋目喝道。

  那老汉也吃了一惊,他不曾想起李寇敢暴起发难。

  可他毕竟是将门出来的,端得有一些见识。

  李寇出手之快下刀之准他平生未见。

  “传闻中这厮杀西贼十数人不过须臾间,端得不假诚然是个高手。”老头心下赞叹,口中说道,“都是为破案来的,不可伤了和气——这位牢头,莫小看李大郎的手段,折二公子也称赞他‘枪法如神’,江湖有个大号叫‘蛮菩萨’,莫可怠慢。”

  牢头只好作罢,悻悻地嘟囔一声“好显摆甚么,不见得杀过几个西贼”。

  门却打开了。

  李寇袖手进了那道门,便闻到难闻至极的味道。

  电视剧里犯人齐叫冤枉的场面并未发生,倒有几个犯人拍手嘻嘻笑说“噫,又有杀头的来了”。

  这里不是教育人的地方,或许是有很多冤枉的,但这里自古以来集合的都是坏种恶棍。

  李寇置之不理一路往进走,他只随着别人而不自去的。

  老头忽然道:“却把这一伙关在哪里?”

  李寇顺手在张家小孙子头上摁了一把,他在这里显得很害怕。

  李寇道:“原告与被告都关在哪里?”

  牢头道:“原告既有嫌疑,自然也要收押,只是她在一旁的女牢。”

  李寇道:“把这些人与被告关在相邻的,他既是个老卒,我看他见这些一心维护他的邻居,他羞也不羞。”

  牢头急忙道:“你这——你说甚么?他不是那样的人,你不知的!”

  “你有话,去县衙公堂说。”李寇拂袖叮嘱,“片刻老丈在一旁看着,不许别人靠近,我与那老卒有一些话要说。”

  老汉道:“郎君吩咐全凭李大郎吩咐。”

  牢头几个顿时着急了。

  “我看这厮是来坏事的!”牢头急忙叫过人吩咐,“快去,叫姚横行来,不可叫这厮害咱们自家兄弟的性命。”

  李寇并不在意他们的态度。

  今夜,必破案,而后查县衙闹鬼之案!

  这巡检寨主之位,他势在必得!

  一时打开里头的牢门只见干净整洁很多,空着的牢房里也有干净的麦草也有床铺。

  最里头,那老卒瞠目结舌看着邻家张伯一家老小都被关了进来。

  他不由急声叫道:“洒家做了案子何必连累旁人?”

  李寇从后头转出来,背着手盯着那老卒半晌。

  老卒喝道:“你这小儿惯会装神弄鬼——洒家都已招认了,与张大叔家有甚么干系?是你在捣鬼,是不是?”

  李寇道:“你若不捣鬼,我何必设计把他们擒来。”

  他回头道:“打开牢门,那边的也不关,今日之事,求真,只在这厮一念之间。”

  老汉忙道:“须防他发难。”

  李寇道:“我倒盼望他有那胆量——你们且出去,在外头守着,不可教一人靠近。”

  他抬脚走进那牢门,便见里头的桌子上有酒有肉,还有两个相对而放的酒碗。

  有人早来看过这厮了。

  谁?

  那厮的军中袍泽还是别人?

  李寇当即戒备起来。

  他担忧的是有人把他装进这些案子里。

  比如爨同知,甚至折可适。

  李寇倒是想得有些多了,那老卒的军中袍泽多来看他。

  其实便是知晓这厮的心意,此番要来送他一场。

  此时的县牢外,十数个老卒自侧门出。

  无人离开,他们都是受伤退役的老卒。

  他们想知真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