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斫宋 第二百一十一章 我是人间桀骜客,谁贪你家麒麟儿?

《斫宋》第二百一十一章 我是人间桀骜客,谁贪你家麒麟儿?

作者:面包不如馒头 字数:1811 书籍:斫宋

  李寇从容走上台阶,在门外叉手再向渭州九老问安。

  他道:“张师,诸公,有新热饭菜,可否撤换酒宴?”

  张泰道:“可。”

  “等下。”康惠丕奇道,“李大,你不知我等众人手握你入学的荐权?”

  “知之。”李寇道,“然若谄媚结交者,只怕诸公也瞧不上,何况,我若有才能,考较而得机会,那是堂堂正正,见别人也不必低头的事情。”

  “也是。”康惠丕语气稍稍一阵冷淡,道,“我看你心思都在做官……”

  “古来读书人,几个不为做官?”李寇淡然道,“我做官,养千余人,虽谤而无怨,何况我求学,本便是为功名。”

  这话一说,张泰也遽然张目。

  此言何必说出来呢?

  这厮性格也太桀骜了些。

  康惠丕大笑:“你倒是爱说实话。”

  “我曾在学府外请问,不见有一个读书人,说不为功名的。求学而从宦,本也是正理,不比一心治学者低贱。我观史书里,圣人游列国,而为求一理想地治理;儒者,本便是出世治世之大学问。墨者,兼爱非攻以求天下太平,遂有墨攻天下。法,出于儒,而发达列国,商鞅强秦,李斯仕秦,有大名传世……”

  “你且等一下。”刘敏衷惊道,“何故只看暴秦,而忘稷下学宫?孟子讲学,荀子传道,此盛事也,你小小年纪,怎地只顾看秦之一地,莫非忘却暴秦三世而亡?”

  “秦固然三世而亡,那么有稷下学宫之盛的强齐,又传几世?”李寇请教道,“先生请教我,若秦暴而三世亡,强齐又经几世。”

  刘敏衷哑口无言。

  他是儒,但不是为逞口舌之快的腐儒。

  李寇昂然道:“以我观之,儒者,修学问为儒,治世者,也为儒。我既从官宦,未少求学之心,诸公又何必笑我?试问诸公倘若有出世之机,谁人能推辞?莫说宦海凶险,因此乘桴浮于海,我且年少,恶风凶浪并未曾见过,怎肯起遁世之心。何况,求学者,学海无涯,艰难困苦不知凡几,比之宦海凶恶也不遑多让,何必要抗拒。”

  “老夫只一句,这厮十句等着。”康惠丕失笑,“罢了,你但有本事,只管考,只操办得一手好饮食,且先拿过来。”

  李寇回头直往厨下,被周三郎两口子迎面拦住。

  周三郎骂道:“大郎何必与诸公起口舌之争?大好男儿路便在脚下,暂且低一下头……”

  “周兄为我好,我心里知道。”李寇笑着道,“然,张师一番好意,一是拿自己的名声作赌,如此之大恩,我若坦然受,于心何忍?何况,这些夫子并不与我为难,他们只怕我一个年少得志的人,坏了张师名声。”

  张娘子怒道:“我看你只是想得太多。”

  “哪里是想得太多,只是不愿张师为难。”李寇道,“无妨,何况我本身便未想过投机取巧进县学……”

  “你且慢!”周三郎骇然,“倘若让你只入县学,岳父何必如此费心神?”

  李寇更奇怪,难不成可以绕过县学?

  “县学者,修小学,那是把蒙童教育到正经读书的道上,你何必在去县学苦熬?”周三郎叹服,“你这厮,大事不含糊,小事不清楚,你心里,竟是怎么认为我朝科举的啊?”

  李寇挠头道:“不是县学考州学,州学考乡试?”

  “李大,你莫要说自己是读书人了。”周三郎无语。

  原来,宋代的科举并不是明清时代那样的科举方法的。

  最高的殿试,其资格是通过省试。

  省试的资格是通过乡试考察。

  乡试的资格自然是考的,但不一定要通过各学一级一级考出来。

  比如李寇如今有北原知寨身份,他便可以通过推荐直接进入州学准备参加乡试。

  便是礼部省试也有不经过正规科举考试的机会。

  周三郎一番说,李寇牢牢记心里。

  张娘子与帮厨的妇人就看着,她们实在无法明白李寇都是学什么知识的。

  常识性的问题他一概不懂,这还是事事都知道的李大?

  这厮真亏了他的好大名声。

  片刻间,正厅里换上酒席。

  张泰今日并未以燕几招待人,而是分餐制。

  周三郎作陪在下侧,李寇侍立在张泰一旁。

  张泰看他一眼,这厮强项啊。

  只是,该变通的时候也当变通。

  “你也坐。”张泰并不十分习惯被人伺候。

  李寇一笑道:“张师尚首次见这些饮食,然,哪有张师跟着学的道理。”

  “哈,那你可就错了。”张泰大笑道,“老夫一生才见识过多少?人尊一声张师,不过是看学问里有几本旁人未看过的书,老夫勉强能解释。天下之广大,万物之离奇,比之老夫一生所见,那真是沧海之于一粟,人活到如今,甚么为师者,为尊者的臭毛病,都该放下来!你虽年幼,这十多年所历,无不惊险万分,无不生死一线,所见者,所知者,岂可不为老夫学而习之?”

  他与那几人介绍:“李大郎既有猛才,自有奇遇。旁人都说他威震西陲,但这般少年,倘若没有在生死之间打过滚,如何能有这一身本领?老夫虽也一生颠沛,但也都在中原西陲,从未与西贼有过交锋。他所学既奇,自有一番阅历。诸位,老夫今日来,乃是请各位学些新鲜物事,没有要为李大郎说情,请诸位高抬贵手,准他一个入学耳。假以时日,他必引领渭州饮食风潮,诸位可都是开明豁达之人,不可不学哦!”

  李寇这才明白张泰原来还有这样的意思。

  他本以为张泰的确要请这些文坛首领须他个出身哩,如今看来自己的确把张泰小看了。

  这年代的老师,只怕也有他熟悉的那样。

  但也有这样的大儒。

  “我们的传统文明,看来应当仔细体会,儒家,儒者,未必都是后世说的那样。”李寇想,“须不可人云亦云,连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也丢了。”

  只不过,不讨好这些文人,从而获得一个出身。

  这是他的原则。

  他本是偶然闯入北宋的陌生人,无心作谁心中的麒麟儿。

  他只是他,无奈留在这个时空的客人。

  李寇俯下身,将新鲜吃货一一介绍,哪一样不能骤然食用,哪一样当须趁热食用,他从容不迫,一一教授这些学究,并不以此沾沾自喜,只是话少了很多。

  能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再来第二句解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