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山河不长诀 雍德熹恭江山亡(14)

《山河不长诀》雍德熹恭江山亡(14)

作者:含朝 字数:3455 书籍:山河不长诀

  雍德熹恭江山亡(14)

  啪嗒一声,一个人的筷子跌落在地,街上静得竟可尽闻筷子落地之声。

  清冷的月光冷淡,一撒遍布千里,如轻纱一般笼罩月下万物,楼阁寰宇,华灯人街,连同这淡薄的月光,全都停止了流动。

  月下一双璧人,一个紧闭双眸,清艳的容貌不见半分生气与血色。一个白袍染血,跪在地上,紧紧抱住怀中的女子。

  天地间安静得像此刻时光停止,月攀升得极高,冰冷刺骨,颤动缕缕不成阵的乌云,凝结成冰,一击即碎。

  长长的街上,风荡涤过街,空洞地发出呜呜声。

  在极明亮的灯火中,楚冉蘅跪倒在地,颓丧与凄寒在他身上绵延不绝。似乎已筋疲力尽,临近消逝。

  更露一滴滴地落下,水滴一滴滴破灭,绽放出无力只能赴死的死亡之美。

  风拂过,浸染血色的青色衣袂和白色衣袂起起伏伏。

  似乎世界都失去了声色,只能看见无数的人向青年和少女的方向涌去,所有人的口一张一合,表情或惊恐或哀凄,像江流涌入大海一般,人们向着夜色下的绝望之人涌去。

  不远处的宫门高阔寂寞。

  镌刻雕绘,巧夺天工,却冷得像冰,封住千里寒霜,隔开内外两个世界。

  清风彷徨,枯柳成行,远处的山峦起伏跌宕,人心动荡。

  宫长诀睁开眼,入目是左氏担忧的眉眼,正侧着身子,用绣帕捂住口鼻无声地抽噎着。

  似已哭了许久,眼睛红红的。

  屋中的下人跪成一排,烛火照得室内恍若白日,点了不知有多少蜡烛,烛花在屋中盛开着。

  随着嬷嬷的一声“小姐醒了!”,一室人皆看向那张雕花大床。

  宫长诀缓缓起身,眼前的一切仍不明朗,朦朦胧胧,染上烛光昏黄,像是在夕阳下看见的昏黄晚霞。

  她一瞬联想起的,是暗阁桥上,她和楚冉蘅坐在桥上,楚冉蘅看着她的眼睛,他眸中那一刻的默默深情与温柔,

  “我从前觉得,时间很重要,地点很重要。”

  他的手抚上她的额头,

  “可是最重要的,却是我眼前的人。”

  霞光万丈,将他眸中流转的光反射得瑰丽而璀璨。

  世间没有可比拟之色。

  她的记忆,只停留在楚冉蘅一身是血,将几乎要昏迷过去的她抱起。

  那双手如此有力,重重的一步步向前,一步步沦陷。

  她听见他的声音在冷冽的晚风中响起,抚慰她一切的恐惧和不安,

  “长诀,我们回家了。”

  宫长诀一头黑发愈发衬得她面色莹白。

  削瘦的肩膀撑不起衣衫,松松地贴在她身上。

  左氏握住宫长诀的手,

  “长诀,可还有何处不适?”

  宫长诀急道,

  “我没事,楚世子呢,他可好?”

  烛光摇曳在她有些湿润朦胧的眸中。

  左氏低头掩饰着自己通红的眸子,压抑住哽咽道,

  “定王世子无事。”

  左氏道,

  “这次没有告诉你,只恐你多想,这些都是你叔父与定王世子商议而定,你与他受伤都非真,只是为了蒙蔽耳目,自然无事。”

  宫长诀不解道,

  “既然无事,那母亲为何要哭?”

  左氏握住宫长诀的手一松,泣不成声,

  “你…父亲…他在鄞州战败了,生死不明。”

  宫长诀眸中的光猛然一坠,

  “母亲,您说什么?”

  左氏道,

  “如今定王世子的做法已经是最好的处理方式,逼得元帝不敢因为我们没了倚仗就对对我们下手。可是…你父亲…”

  宫长诀指尖冰凉,却紧紧握住左氏的手,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安抚道,

  “母亲,没事的,天不遣维世百夫长,父亲一定会安然无恙归来的,别担忧了。”

  两个人一个哭,一个在笑,心却都在不断地下坠。

  宫长诀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屋子的,外面的天已经黑了,侍花的小丫鬟说她已经睡了一天一夜。

  夜凉如水,月色冰凉,她只觉得天地之广阔,竟无处可容身。

  梳妗上前,担忧道,

  “小姐,外头露重,着凉了怎么办。”

  “回去吧。”

  梳妗为宫长诀披上一件披风,宫长诀拢了拢衣衫,抬眸看着零零散散的星子。

  宫长诀道,

  “为什么不告诉我?”

  梳妗退后半步,站在她身后,

  “夫人世子,还有二小姐,大家都有意瞒着您,他们瞒得这么辛苦,梳妗怎么敢说?”

  宫长诀忽然苦笑,

  “元龄拦我,不许我出门的时候,我以为她真的是担忧我未出阁会败坏了名声,原来,她是怕现在父亲下落不明,宫家没有了任何倚仗,我出了门,离开宫家庇护,元帝会趁机对我下手。”

  “可是为什么,元龄尚且年纪比我小,她都可以知道,我却不能?”

  夜色中,不知是倒映的月光还是她眸中的泪光,她的眼睛在隐隐闪烁发亮。

  她不是想要知道什么,而是她从重生以来,就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能相信自己能负重托,能承受住所有的一切。

  否则,她纵使再使尽一身解数,在一个一无所知的环境里,所有人都瞒着自己环境里,她一样握不住所有的一切,不能改变那些倾覆而来的现实和变数。

  她想要,仅此而已。

  梳妗上前,道,

  “小姐,二小姐是自己偷听了二老爷和世子说话才知道的这事,而您,却是世子一遍遍嘱咐过夫人的,说决不能让您知道这件事。”

  花枝带露,在夜色中轻轻地摇晃着。

  梳妗道,

  “夫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瞒着您,是楚世子一直提醒,请夫人千万勿要走漏口风,惹您担心。”

  “毕竟,若是老爷……真的出了什么事,您只怕会崩溃。”

  宫长诀握住了微微滑落的披风,眉眼坚定,

  “父亲不会死的,我信我的判断,更信父亲,他是善军布阵的将军,带着近二十万的大军和最顶尖的高手,再不济,那些死士也一定会护住他。他怎么可能无端端生死不明。”

  “或许,只是于三军前的障眼法罢了,”

  宫长诀言毕,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

  “父亲生死不明的消息是谁传来的?”

  梳妗道,

  “是姚将军的私人信统。”

  宫长诀似乎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姚将军亲笔书信?”

  梳妗道,

  “是。”

  宫长诀道,

  “对!父亲一定还活着,一定是。”

  宫长诀道,

  “这么多年来,姚将军跟着父亲出生入死,父亲生死难料,身受重伤的时候虽不多,但也不少,起码也有十次了,可是,你有见过哪一次我们宫府收到的急报私传消息是姚将军写的吗?”

  梳妗细思,

  “对,每一次,似乎都是由底下小将来写,姚将军从不亲笔书写的。”

  宫长诀激动道,

  “对,当年姚将军与大伯曾是患难之交,分隔千里时也要书信来往,因为怀念故人而不忍,当大伯去世之后,就一封自己落款的信都再没有往宫家寄过,更不会亲笔书信给宫家,这次,姚将军突然亲笔写信,落款自己的名字,一定是事出有因,或许,这就是转折之处!”

  宫长诀将披风脱下来,随手塞到梳妗手中,

  “我去找母亲,我要马上告诉母亲这件事!”

  宫长诀疾步走着,最后干脆跑起来,长发飘洒在夜风中。

  宫长诀急跑到主院中,猛地推开门,左氏正坐在窗边,点满了灯火,低声啜泣着。

  宫长诀急奔到左氏面前,看着左氏,

  “母亲!父亲没事,父亲一定没事!”

  左氏抬眸。

  宫长诀蹲下来,握住左氏的手,

  “母亲,您让我看看姚将军来的信好吗?”

  左氏哽咽,

  “在梳妆台上。”

  宫长诀站起来,走到梳妆台前,拿起梳妆台上放着的信,急拆开来,满屋烛火明亮,宫长诀一目十行。

  宫长诀忽然笑了,走到左氏面前,欣喜道,

  “母亲,父亲没事,这信上说了,父亲没事。”

  左氏擦眼泪的动作骤停,

  “这封信我读过数遍了,没有一个字说你父亲安好,你又怎从中看出你父亲安详与否?”

  宫长诀笑,蹲下身子,指给左氏看,

  “前面那些都是些充数的,您只看最后一行,看最后一行便可。”

  左氏喃喃念了一遍道,

  “宫将军定然平安归来,请宫夫人放心。”

  左氏道,

  “这如何能看出端倪?”

  宫长诀道,

  “母亲,这句话看似安抚之语,却是这全篇唯一的真话。”

  宫长诀道,

  “母亲,敢问在大伯薨逝之后,姚将军可有再往宫府写过一个字?”

  左氏道,

  “未曾。”

  宫长诀道,

  “这就对了,事出无常必有妖,因为旧友逝世,姚将军不忍,所以再不写一个字寄往宫家,纵使父亲和叔父与他的关系,已经是过命的交情,出生入死二十载,姚将军都因为大伯,从没有给父亲和叔父写过什么。”

  “现在,姚将军居然出人意料地寄了这封亲笔书信来,就是要让我们起疑心,发现些什么。您看,通篇讲战打得有多惨烈,可他用的词语,却不是接近二十万大军的排场,而是区区五万人。”

  “杨碌当时因为贪生怕死带走的十五万兵马可都在边关,在青州驻扎着,甚至因为不愿为杨碌效力,几乎没有什么兵力损耗,边关怎么可能只有五万左右大军?这怕是个零头也不够。这难道不破绽百出,不引人怀疑吗?”

  左氏惊道,

  “你是说。”

  宫长诀按住左氏的肩膀,

  “只有五万大军,是面对朝廷和元帝时的说法,而实际上我们有近二十万大军这种数目是绝对不会往上报的,但是姚将军寄给我们的私信都用五万的说法。”

  “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

  宫长诀看着左氏,

  “这封信,不是写给我们看的。”

  宫长诀笑,蹲下身子,指给左氏看,

  “前面那些都是些充数的,您只看最后一行,看最后一行便可。”

  左氏喃喃念了一遍道,

  “宫将军定然平安归来,请宫夫人放心。”

  左氏道,

  “这如何能看出端倪?”

  宫长诀道,

  “母亲,这句话看似安抚之语,却是这全篇唯一的真话。”

  宫长诀道,

  “母亲,敢问在大伯薨逝之后,姚将军可有再往宫府写过一个字?”

  左氏道,

  “未曾。”

  宫长诀道,

  “这就对了,事出无常必有妖,因为旧友逝世,姚将军不忍,所以再不写一个字寄往宫家,纵使父亲和叔父与他的关系,已经是过命的交情,出生入死二十载,姚将军都因为大伯,从没有给父亲和叔父写过什么。”

  “现在,姚将军居然出人意料地寄了这封亲笔书信来,就是要让我们起疑心,发现些什么。您看,通篇讲战打得有多惨烈,可他用的词语,却不是接近二十万大军的排场,而是区区五万人。”

  “杨碌当时因为贪生怕死带走的十五万兵马可都在边关,在青州驻扎着,甚至因为不愿为杨碌效力,几乎没有什么兵力损耗,边关怎么可能只有五万左右大军?这怕是个零头也不够。这难道不破绽百出,不引人怀疑吗?”

  左氏惊道,

  “你是说。”

  宫长诀按住左氏的肩膀,

  “只有五万大军,是面对朝廷和元帝时的说法,而实际上我们有近二十万大军这种数目是绝对不会往上报的,但是姚将军寄给我们的私信都用五万的说法。”

  “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

  宫长诀看着左氏,

  “这封信,不是写给我们看的。”宫长诀笑,蹲下身子,指给左氏看,

  “前面那些都是些充数的,您只看最后一行,看最后一行便可。”

  左氏喃喃念了一遍道,

  “宫将军定然平安归来,请宫夫人放心。”

  左氏道,

  “这如何能看出端倪?”

  宫长诀道,

  “母亲,这句话看似安抚之语,却是这全篇唯一的真话。”

  宫长诀道,

  “母亲,敢问在大伯薨逝之后,姚将军可有再往宫府写过一个字?”

  左氏道,

  “未曾。”

  宫长诀道,

  “这就对了,事出无常必有妖,因为旧友逝世,姚将军不忍,所以再不写一个字寄往宫家,纵使父亲和叔父与他的关系,已经是过命的交情,出生入死二十载,姚将军都因为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