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开山刀 药方和药材

《明末开山刀》药方和药材

作者:桑甄 字数:2032 书籍:明末开山刀

  大同府总兵署内,王则之不断的下达各种命令。

  他先是命营内各部兵马勤洗手,清扫垃圾,灭杀老鼠,铺洒石灰。

  接着把得了伤寒的军士们全都找出来,拉到大同府营舍内医治起来。

  这一搞不知道,一搞吓一跳,营内得了伤寒的军士竟然达到了八千余人。

  王则之以为瘟疫已经在他的队伍中传播开来了,他有些担心此次千里奔袭的作战计划要泡汤了。

  随后,在吴又可的诊治和询问当中,他才知道,这些军士都是偷偷抓老鼠打牙祭,这才感染上瘟疫的。

  吴又可有些担忧的告诉王则之,随着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老鼠有可能会成为传播疠气的感染源。

  他发现疠气侵入老鼠的膜原之后,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一种无法想像的高热。

  在这种高热之下,老鼠体内的五脏六腑会化成脓血。

  脓血沾染到另一只老鼠,另一只老鼠就会有相同的病症。

  如果人吃了这种老鼠同样会感染这种疾病,这是比目前的伤寒瘟疫更可怕的瘟疫。

  王则之知道之后,立刻通告全府,杀一只老鼠赏五文钱,杀二十只老鼠就能得一两银子。

  由于确认百姓杀了多少老鼠只管认老鼠的尸体就行了,一时之间整个大同府内的百姓都活跃起来,到处都有人捕杀老鼠。

  要知道或杀或捕或找,只要有二十只老鼠尸体就能得一两银子,这简直就跟捡银子似的。

  接下来的几日时间,各个州县,卫所,堡塞,火路墩不断的把死老鼠送上来,再集中到一个地方火化。

  短短十日时间内,王则之需要支付的赏银竟然达到了可怕的五万两,也就是说在这十日内,大同一府的百姓就捕杀了一百万只老鼠。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是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瘟疫的传染源之一暂时得到了遏制,可是他不敢保证人和人之间的传染会解决,他总不能把得了瘟疫的人都杀了吧。

  纵观大明朝发现瘟疫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大爆发。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明朝时期交通不便,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理百姓,他们更希望百姓一辈子呆在一块土地上不停的劳作。

  这就导致,瘟疫刚开始的时候,得病的人少,得病的村与村比较封闭,因此就不能及时发现。

  由于技术的原因,没有人能够识别出这种疾病,更没有人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

  加上明末时期,天灾人祸各种因素,这也就造成了病原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由于明朝时期未曾接触过这种新型病原体,生理上缺少对该病的免疫能力,技术上缺乏对该病的认知,暂无有效控制手段,导致该种疾病大规模爆发,至短时间难以控制的程度。

  这也就明朝末年瘟疫一出现就会大爆发的原因。

  但是,现在不同了,在瘟疫初现的时候,王则之就重视起来了。

  加上机缘巧合之下,善长医治瘟疫的吴又可来到了他的面前,没有道理再让这种疾病爆发下去了。

  崇祯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个好消息传到了。

  “禀大人,吴先生配出了达原饮,此药能够使邪气尽快从膜原溃散,治好百姓。”

  驻守医疗点内的传令兵带着药方前来禀报。

  “好,好,好,很好,非常好,哈哈哈...天助我也。

  余有速去大批量采买此药方内的药材。”

  王则之很高兴,他知道吴又可迟早会配出这个药方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原本,他还以为把这个药配出来怎么也得个一年半载的,他没想到,吴又可已经研究这些疾病很久了,早就有了自己的法子,只是缺少实施的机会罢了。

  现在王则之给了他一次机会,他开始放手去做了。

  “大人,近来山西全境,包括大同府内的药商开始哄抬物价,如果大批量采买药材的话,恐怕耗费甚巨。”余有提醒道。

  “大同商会内的药商也是如此吗?”

  “有...有一半药商如此,另外一半药商安分守己。”

  “好,其它地方的药商我管不着他们。

  我记得《商会条例》内有一条,不得发国难财,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既然他们背叛了商会,就得承受背叛的代价。

  你把那些哄抬物价的药商名单给我。”王则之对着余有说道。

  “已经备好了。”余有闻言,眼睛一亮,双手奉上名单,王则之接过名单,对余有很是满意,原来这家伙早就想对付这些奸商了。

  “大同府内药商,不顾我朝百姓安危,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其罪可诛。

  来人,速点三千轻骑,随我前去诛杀国贼。”

  现在的王则之就是大同府内的土霸王,他想给别人扣一顶帽子,别人就一定摘不掉。

  当天王则之带着三千轻骑,先把大同府内哄抬物价的药商抄了家,接着向着周边而去。

  大同府内的药商收到信鸽传来的消息,吓的扔下家产就跑了。

  个别舍不得家产的,立刻回调了药价,并且在原有的价格上还下调了两成。

  王则之四处奔袭,当他遇到跑路的药商,二话不说把他名下的所有财产全都抄没了。

  至于那些下调价格的,则被他放过了。

  王则之就是要让这些奸商们知道,只要他们敢乱来,王则之就不会对他们客气。

  如果他们知趣,王则之就放他们一马。

  当然,现在他是放过这些降价的商人了。

  在这件事之后,哄抬物价的商人都会被拉入黑名单,许多能够赚钱的生意都会远离他们而去,因为他们不再享有这项资格。

  发国难财,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污点。

  当晚王则之在怀仁抄没了一家跑路的药商家产之后,大同府全境再也没有人药商敢哄抬物价了。

  王则之收到密报,打道回府了。

  跟着他一起回去的,还有装满马车的,一车车药材。

  爽,真爽,又省了一大笔银子。

  据余有所说,王则之库里的银子只有六百多万两了,其它的银子不是买粮食去了,就是支付了各个事业项目的工程款。

  在回大同府的路上,王则之看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运粮车队,他感觉这个银子花的值啊。

  要知道现在的粮价已经升到三两八钱一石了,也就是说三百八十万两才能买回来一百万石米粮。

  现在他手里的户民已经有六十多万了,这些人一个月消耗的粮食就是二十多万石。

  今年他没有让百姓们种粮食,他就要撑到明年五六份。

  光百姓吃的粮食就得消耗掉差不多三百万石,如果不是先前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他根本撑不到明年。

  “飞鹰传信,命王闪回来一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