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开山刀 第一百一十一章:表彰和招募(新年快乐!)

《明末开山刀》第一百一十一章:表彰和招募(新年快乐!)

作者:桑甄 字数:2194 书籍:明末开山刀

  当晚,耿如杞解决了吴自勉的事情,宾主皆欢。

  第二日。

  王则之本来是打算一大早离去的。

  不过他有些好奇这些前来增援的人怎么没走,经过问询之后他才知道,今日朝廷拨来的粮饷就到了,大家伙要等分到粮饷之后,再回各自的驻地。

  王则之觉得,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就留了下来与他们一起等粮饷。

  要说起来,他平了流贼、灭了文举人,至今他都没有问朝廷要过一文钱粮饷,能在这里拿点也算是一种补偿。

  午时,朝廷的粮饷到了,开始分发。

  王则之上前报了参战人数,战亡人数,领了一万多两的白银,一万多石的粮食。

  领了这些粮饷,耿如杞问他还有没有别的要求,王则之想问他要一些火炮。

  耿如杞脸现难色,主要是大同府的火炮经过此战,多有损伤,本身就需要补充,如果再给王则之一些,那大同府的守卫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王则之表示理解,退而求其次,问他能不能把吴自勉麾下的战马卖给他。

  耿如杞不高兴的说,这哪里用得着钱。

  大手一挥,把吴自勉麾下仅有的五百多匹战马送给了王则之。

  耿如杞之所以这么大度,主要是因为吴自勉麾下的军士已经被各省总兵瓜了。

  因为这些人是来驰援大同,耿如杞就没瓜分军士,只要了战马。

  这些战马归他所有,自然不用顾忌什么。

  如果不是吴自勉私自卖了一些,他麾下的战马可不止这么少。

  有了这批战马,王则之喜笑颜开,比得了粮饷还高兴。

  他对耿如杞连连道谢,取了战马押着粮饷回游击营去了。

  经过三天时间的长途跋涉,他终于回到了营地。

  营内一片沉重的气氛。

  单同善已经按照王则之的吩咐,给战死的军士分发了抚恤。

  至于没有家人的,全都留在了营地,等王则之回来安排。

  王则之想来想去,这笔钱既不能收回来,又不能就这么空置着。

  最后,他成立了一个英烈基金。

  以后,没有家人的军士,他们战死后所得的抚恤金就充入基金。

  这个基金干什么用呢?

  第一,给战死军士们的孤儿子女以使用,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第二,是照顾战死家军士们年老的父母。

  第二条是有条件的,仅限独子的,也就是说他们就一个儿子,而他们的儿子战死了,就由基金来给他们养老送终。

  在这一点上还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些老人都允许了才行。

  如果这些老人要领走这笔钱也是可以的。

  解决完了这件事,就是对军士们的奖赏。

  在西安堡清理战场的时候,王则之就吩咐把他们的军功给记录了下来。

  这一次幸存下来的军士,大部分都成为了三级士兵,四级士兵也不在少数,甚至还出了十几个五级士兵。

  一个鞑子人头算三个军功,也就是说他们每人至少杀了七个鞑子。

  王则之比较好奇,为什么这些人能够杀如此多的鞑子。

  在他的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些人会三才阵,以三人为一小队,互相依靠,既能发挥攻势,又能减少受到的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斩获鞑子如此多的原因。

  王则之听到他们的讲述之后,叫来李化让他请教这些人学会三才阵,以后传授下去。

  经过李化的了解,他们之所以会三才阵,那是因为他们原本是陕北的边军。

  因为长久没有粮饷,加之上官压榨他们,活不下去了,这才跑去白水随了王二成贼。

  不过,经过西安堡一战,王则之已经不在意这些了。

  奖赏分为多重的,有升级奖赏,配新的肩章。

  有户籍更换,有钱粮、田亩、房屋。18

  除了这些,还有最重要的,给他们说媳妇,这是王则之答应他们的。

  这些奖赏颇多,所以,王则之打算举行一个表彰仪式。

  “大人,李教头和于忠回来了。”

  王则之正在想选个什么好日子给军士们来一场表彰大会,传令兵就回来禀报了。

  “让他们进来。”

  “是。”

  李化进来之后,面露忐忑,低着头沉默了片刻,才小心的说道:“大人,属下办事不利,没有把人招来,请大人责罚。”

  王则之眉毛一挑,这是意料之中,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派于忠去渗透的原因,他看向于忠,冲着他抬了抬头。

  于忠会意,立刻讲述了起来。

  于忠跟他麾下的密谍伪装成躲避战祸的百姓,跟他们攀谈起来。

  原先大同各个墩、堡城都是有一定数量的土地用来自耕自种,可是到了如今这些田都在各级将吏、地方长官、当地豪强手里。

  加之,大同的吏治越发的腐败,百姓们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

  百姓们手里能耕种的只是一些远离水源,不怎么肥沃的土地。

  这些土地收成不好,但是屯田子粒、赋税、辽饷、剿饷却是越来越多,百姓们已经不堪其重。

  上交不了这些,就只能去老爷们手里借钱借粮,用以上交。

  可是,这些老爷都是放的高利贷,利滚利,百姓们更加还不上了。

  最后,没有办法,百姓们不得不卖田、卖屋、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这次借着鞑子南下的事,这些人好不容易脱离了苦海,他们都不想再回去了,大部分人都生出了逃难的打算。

  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往南方逃去了。

  这次李化去招募百姓中的青壮,百姓们都非常警惕,生怕他们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因为这些原因,李化喊的嗓子都干了,却是一个百姓都没招募到。

  “大人,属下带了十余人过来,这些人是大同一带的里长、甲长,只要能把这些人说动了,招募兵员的事情就不是问题了。”

  里长、甲长可以说就是地头蛇一样的存在。

  明朝时通讯、交通落后,官府不可能每次有纷争都能及时介入。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张三家的牛践踏了李四家的庄稼;王五和陈六发生口角并打了陈六两个巴掌等等。

  这些小纷争也不可能全都说到官府报官,再说了就是百姓们说到官府,这些老爷嫌麻烦,也不会受理。

  这些都是需要里长来解决,判断谁对谁错,谁应该给谁赔偿。

  所以,这些人的威信在百姓心中比官府还大一些。

  于忠混入这些人中,从他们嘴里知道。

  这里长、甲长的日子也不好过,大同府一是吏治腐败,二是鞑子经常骚扰劫掠。

  这些灾难来临之后,百姓逃亡,里长、甲长们收不上来税,就会遭到官府的惩罚甚至拷打。

  严重的还会被扣个抗欠赋税的罪名关入大牢。

  于是,于忠就告诉他们,王则之的游击营,不仅有吃有喝,还有银子花。

  这些人原本是不信的,可是于忠说的恳切,还愿意带路,带他们去看一看,如果于忠骗了他们,随他们怎么处置。

  这些人被于忠说动,于是就来了。

  “人呢?”

  “就在营外呢,他们都没敢进来,怕被抓壮丁。”

  王则之站起来,伸出手指掂了掂,说道:“吩咐厨房,好酒好肉招待着,于忠,你去把他们接回来,专门腾一间屋子给他们居住。”

  “是。”

  “阿牛。”

  “在。”

  “叫大家准备一下,明日巳时,开表彰大会,把该给军士们的奖赏连夜整理好,明日要用。”

  “是。”

  阿牛领命而去。

  王则之舒了口气,拍着李化的肩膀,拉着他吃饭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