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雍正皇帝-雕弓天狼 第六回 伯伦楼才子行雅令 买考题试官暗留心

《雍正皇帝-雕弓天狼》第六回 伯伦楼才子行雅令 买考题试官暗留心

作者: 字数:6663 书籍:雍正皇帝-雕弓天狼

  孙嘉淦浑身是理,在雍正面前却碰了个硬钉子,从养心殿拂袖而出,只气得头晕身软,脚步像灌了铅似的,踽踽出了永巷。太监们耳报神是最快的,听说一个六品主事和尚书议事不和,扭结厮打到隆宗门,闹到皇上亲自处置,这是开国来都没有的稀罕事,谁不要瞧瞧这人物儿?有事没事的都在天街[1]

  转悠。眼见孙嘉淦补服也没穿,领扣散着,摘了顶的大帽子下一张冬瓜脸上满是泪痕,嘴歪眼斜踉踉跄跄出来,宫女们用手帕子捂着嘴格儿格儿笑得前仰后合,太监们压着公鸭嗓指指戳戳,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呵呵大笑。

  出了永巷,看热闹的人更多了,但这里是有规矩的地方,人们不敢聚拢,只远远的站着都把目光扫向他,像是看一个怪物。孙嘉淦站住了脚,脸色苍白得一丝血色也没,一个念头突然涌向心头:以今日之辱,不能苟活人世!就在这里尸谏,一了百了!他睨了一眼乾清门前八口硕大无朋的镏金大铜缸,略一沉吟便昂首走了过去。

  “年兄!”一个年轻官员正在乾清门前等候上书房接见,眼见孙嘉淦直趋金缸,知道他要轻生,疾步迎过来,双手一揖说道,“孙梦竹,别来无恙?”孙嘉淦瘟头瘟脑,端详了半日才认出来,是自己的乡举同年杨名时,当年在京候选时相与得最好的。因见杨名时穿着九蟒五爪袍,套着孔雀补服,蓝宝石顶子晶莹生光,雪白的马蹄袖翻着,齐整修洁风度翩翩,雪光下看去越发风雅飘逸。孙嘉淦心中真是百味俱全,恍恍惚惚道:“啊……是松韵呐……今日一见即是永别,倒也好……托你一件事,若肯办我心领神知,若不肯,我也不怪你……可肯?我家中堂上——”

  杨名时不等他说完,一把拖了他低声道:“你这人我知道,你的事我也知道,我做藩台,管着湖广财政,不清楚你有理没理?皇上虽刻薄些,并不傻,你不能等等瞧瞧?这里不是说话地方,下晚你在家等我,我们作彻夜长谈。你万万不可轻生,你看看这起子混账,他们巴不得你死呢!”说着,便见十几个太监僚属,还有孙嘉淦的死对头葛达浑簇拥着八阿哥廉亲王允禩,一头说笑一头从乾清门徐步出来,杨名时便松了手,含笑迎上去向允禩打千儿行礼,彬彬有礼地说道:“臣杨名时给王爷请安!”

  “是松韵啊!”允禩满脸是笑,不经意地瞥一眼仰首望天的孙嘉淦,几步上前,双手扶起杨名时,亲切地说道,“几时进京的?见着皇上了?”杨名时一躬身,不紧不慢说道:“臣前日进京,皇上忙得抽不出身来,旨意叫臣今儿先和隆科多大人见见,明儿递牌子请见。”允禩含笑点头,说道:“我知道,大约是开恩科。张廷玉的哥子廷璐是正主考,你为副,见了皇上就知道了——那位是谁?你们谈得好亲热!”

  杨名时回头望了一眼孙嘉淦,未及招呼,孙嘉淦哼了一声,已经扬着脸径自走了。八王府太监头儿何柱儿赔笑凑趣儿,说道:“王爷,他就是和葛大人犯混的孙嘉淦,圣人蛋二五眼,最不识趣的,奴才原来想着是个孙行者,谁晓得长得像个猪八戒——”他夹七夹八说得正得意,不防允禩扬手“啪”地一声,赏了他一记清脆的耳光!

  “你混账!”允禩登时勃然大怒,“士可杀而不可辱,你懂么?!孙嘉淦乃是朝廷命官,是是非非自有朝廷公断,轮到你这下三滥奴才说三道四?”何柱儿满心思讨好允禩和葛达浑,不防结结实实挨了一巴掌,顿时吓得面如土色,缩了几步退到后头,一声儿再不敢言语。允禩这才转脸,笑道:“小人心性真是愚不可及,要为他们,天天生气都生不过来——松韵,道乏罢,京里薪桂米珠,你又清得一汪水似的,要缺什么,到我府去。”

  杨名时淡淡一笑,又是一个躬身抬起头来不软不硬地说道:“王爷,名时不敢忘朝廷功令!”他抬脸看着允禩笑容可掬的脸,没有半点畏缩羞惧之态,嘴角微微上翘,似乎总在笑,又似乎带着讥讽,葛达浑直到此时,才看出此人风骨挺硬,是个比孙嘉淦还要难打发的角色。

  “是啊,文武官员不得结交阿哥,这是祖宗家法。”允禩赞赏地看着杨名时,“不过时下没几个记得的了。本王从不屈人之志,随你吧!”说着便带着众人一径去了。葛达浑边走边道:“此人气度不俗。”允禩脸上毫无表情,只说两个字:“国士”。

  孙嘉淦经这么一搅和,寻死的心是没了,但心情依然郁郁难畅。离开西华门,他叫了一乘暖轿,赶回户部云贵司,自己动手将文卷整理齐整,把云贵司的官印和预备送呈的铸钱模子压在上头,脱掉了零乱的袍服搭在椅背上,沉思着望着窗外坚冰封冻的大地。属员们见堂官这个样子,都垂手侍立着啜泣,没人言声。半晌,孙嘉淦方自失地一笑,说道:“你们都看见了,想必也都猜到了,我的事到此为止,该交待的公事都放在桌上,先由马笔帖式暂时掌管。谁来接印,你们就交给谁,有不明白的,只管到我府问去。”

  “孙主政,”马笔帖式两眼噙着泪花,一躬身说道:“大人……大人……就这么去……去了?”

  “嗯。”孙嘉淦静静说道,“谁叫爹娘没有生一个貌若子都潘安的孙嘉淦呢?这个地方在户部是头一份肥缺,我是两袖清风来,一杯清水去——平素待你们太严,误了你们发财,很觉过意不去。来,杯水当酒,我与诸君相别!”说着,从茶吊子里倒了几杯水,每人递了一杯,又道,“目下我只摘了顶子,不是官了,还没有别的处分。天威不测,再加上有些小人恨得我牙痒痒的,后头的事谁料的定?葛达浑又是咱们的‘大司徒’,你们更犯不着得罪他。所以,你们谁也不要去看我。”说罢,仰起头将那杯水一吸而尽,因见众人都喝了,孙嘉淦将杯一掷,“当”地一声掼得稀碎——束了束腰间绛红腰带大步跨出了户部云贵司,在院中立定,突然仰天大笑道:“大丈夫上书北阙,拂袖南山,此亦人生一大快事!”说罢头也不回去了,西北风飕溜溜的,吹得他灰布棉袍前后摆撩起老高。

  孙嘉淦在京城没有家眷,只在皇城西北隅贡院街一个小胡同里租了三间民宅。他的俸银每年仅八十两银子,因是低品京官,外官孝敬京官的“冰炭敬”银子没有他的份,平日自视清高,又从不为捐官同乡出具“印结”,一点多余的收项也没,连个佣人也雇不起,只好叫了家乡一个远房侄子——只十四五岁的孩子——同处一室,照料茶饭洗刷的事。现在既然罢了官,用不着摆“官体”,也图省钱,孙嘉淦索性步行回到下处。踅过胡同早见侄儿孙金贵已等在门首,见他回来,孙金贵远远便叫:“五叔,有客来拜!”孙嘉淦不禁一怔,这个时候来的哪门子客?一边快步走来,口中说道:“是哪位仁兄?”

  “不是‘仁兄’,是‘贤弟’。”杨名时笑着挑帘出来,将手一让,请孙嘉淦进来,一边说道:“我等你有一顿饭时辰了,你再不回来,我还以为你又在户部出事了呢!”孙嘉淦勉强笑道:“你也忒小瞧我了,我是得了理才不肯让人的。葛达浑不先动手,我才懒得和他闹呢——你怎么下来得这么快?”杨名时笑嘻嘻的,十分轻松活跃,一边坐了炭火盆前,说道:“这都是例行公事,有多少话说的?隆科多问了几句地方上的事,就端茶送客了。倒是出来见了张衡臣(张廷玉),拉着手说了几句话,他还问你住在哪里,看样子皇上并不真的恼你。”

  孙嘉淦用火筷子漫不经心地拨着炭,冷笑道:“你才不知道这些宰相呢,明儿杀你的头,今儿仍拉着你手嘘寒问暖——我不承他这份情。还有什么消息?”杨名时也冷静下来半晌一笑道:“别的我也没听说,明儿递牌子见了皇上我自有道理。哦,去陕西给年羹尧传旨的田文镜你认识不?”孙嘉淦抬头盯一眼杨名时,说道:“有过一面之交。他在户部跟着十三爷清理过官员积分公款的差使。姜宸英一个老名士,状元出身,因借二两公银,姓田的硬是把他写进参本,最是刻薄,分斤掰两的一个人,你问他做什么?”

  “他传旨回程,和你一样,在太原和山西巡抚诺敏也大闹一场。”杨名时看着孙嘉淦笑道:“万岁传旨,叫田某暂不必回京,革去顶戴候旨——你这次总算有个伴儿,不是单丝孤掌了。”说着孙金贵掌上灯来,一边安置灯台,一边说道:“五叔,要不要打点酒来?”

  “什么饭?”

  “老样子,白米饭,腌萝卜丝儿。”

  杨名时大笑起来,说道:“空相和尚请苏东坡吃‘皛’饭,苏东坡欣然前往,原来是白米白萝卜用白盐腌,巧煞了叫我也碰上。穷酸,走吧,一道儿出去,我请客!”孙嘉淦也觉得用这“皛”饭待客太过寒酸,杨名时富豪世宦之家,虽清,却不穷,遂也笑着起身道:“还有下半截呢,苏东坡请空相吃‘毳’饭,空相兴头赶来,却是饭也没(毛),菜也没(毛),酒也没(毛)。你可不能跟我来这一套!”

  两人相跟而出,已是酉正时牌。冬日昼短,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胡同口外贡院街上从东到西,摆满了小吃担子,馄饨、水饺、烧卖油饼、水煎包子、锅盔……一盏盏羊角灯“气死风”布满沿街两行,连绵蜿蜒足有半里地长。街衢上熙熙攘攘人流穿行,热气腾腾的小吃摊上油烟白雾缭绕,散发出诱人的葱姜香味,夹着小贩们尖着嗓门,一个赛一个地高声叫卖声,主顾讨价还价声,煞是嘈杂。杨名时笑道:“上次我是白天来,很冷清的,没想到这里是夜市,竟这么热闹!”孙嘉淦似乎仍是心事重重,皱眉说道:“这还不是冲你来的?恩科快开了嘛,这里的店铺早就住满了外省孝廉——图的就是离贡院近——松韵兄,方才忘了问你,田文镜是革职待勘,还是留在山西听候部议?”杨名时站住了脚,诧异地问道:“这事关你什么疼痒?听说皇上派一个叫图什么的去太原,会同诺敏,查实库存无缺,再处分田文镜。”

  “我倒不是和田文镜‘同病相怜’,此人有市侩气,我素来不同他交往。”孙嘉淦沉吟道,“但田文镜也有一条长处,很有心计,办事极认真,也不可一概抹倒……我是想,他一个小小四品京官,无缘无故怎么敢招惹诺敏这样炙手可热的封疆大吏?诺敏可不是等闲之辈啊!”杨名时怔了一下没有吱声,诺敏是何等样人,他当然十分清楚。原在安庆府任知府时,诺敏奉旨到金陵,曾经接待路过的诺敏,极随和的一个人,不知怎么去了山西,下车半年,竟将山西官员亏欠国库二百三十万两银子一举清毕;而且将原任官与现任官分别处理,既不饶过贪官污吏,又不累及现任无辜官员——这一份精明强干,这一份雷厉风行也实在叫人瞠目。但孙嘉淦问这个做什么呢?思量半晌,杨名时一笑道:“你的心思我明白了,明儿见了皇上我相机行事吧!你如今自己的事还未必撕掳得开呢,国家事,且往后放放——急什么?皇上清明,迟早会水落石出;皇上不清明,说也没用。你可真算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了!”一席话说得孙嘉淦也笑了,“可不是,我也糊涂了,以为自己还在户部呢,我们枵腹论政,真是笑话。走,吃饭去!”

  两个人鼓起兴头,挨擦着人群又往前走了半箭之地,见一座酒肆高高矗立在街北,下头朱楹青阶一排儿六间门面,上头是歇山式顶子,出檐木廊临着街面,挂着四盏红纱西瓜灯,泥金黑匾上写着四个字:

  伯伦不归

  “刘伶到此要醉死。”杨名时笑道,“这老板好大口气,只这笔字风骨不俗,倒像是哪里见过似的。”孙嘉淦道:“这是去年才开张的,穷京官无力问津,我从没来过,只听说老板也姓刘,叫刘叔伦,倒难为他思量这名字。今儿跟了你这阔东儿,我可要大快朵颐了。”两个人一头说一头拾级上阶,里头跑堂的已经迎了出来,一手甩了一下毛巾搭在肩上,一手挑帘,唱歌似的高声吆喝:“来两位,里头请——要雅座?”

  杨名时看时,楼下散坐着几十个人,三五成群,都是举人打扮,有的吆五喝六拇战正酣,有的醉眼迷离仰首望天出神,有的摇头晃脑吟诗作词,还有的吃醉了,强拉着别人听自己的八股时艺,乱哄哄的热闹不堪,他自己占着副主考的身份,更不便与应试举人攀话。看了看楼下用纱屏隔起的雅座,杨名时道:“我想清静,楼上有好地方儿么?”伙计打量一眼杨名时,见他穿一身酱色湖绸灰鼠棉袍,上面套一件玫瑰紫猞猁猴风毛坎肩,簇新的六合一统毡帽上打着绛红绒结,一望可知是个应试的贵介子弟。孙嘉淦其貌不扬,却也干净利索气度轩昂,略一迟疑,笑道:“爷台是头一回来吧?上去瞧瞧就知道了,新装的红松木雅座单间,大玻璃隔栅,走遍京华,咱们伯伦楼是头一份儿!”杨名时点头一笑和孙嘉淦拾级登楼上来,果见靠北一溜儿六间雅座,都是蛤色油漆一新,南边却是打通了的,看样子是专作包席堂会所用,桐油地板擦得锃明净光纤尘不染,西南角还设着一个大卷案,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专供题写诗词的水牌旁边,还有一座当时民间极为罕见的镀金自鸣钟。杨名时见西边的雅座空着,一边推开玻璃栅门进去,笑道:“这里甚好!”

  “小的怎么敢诓爷!”跑堂的随着进来擦桌抹椅赔笑道:“既然这地方入爷的法眼,回头多赏小的几个就有了!——请问爷,用什么酒菜?”

  “菜随便,两个荤的两个素的。”杨名时适意地坐了,将一根油光水滑的大辫子向椅后一甩,“不知你们有什么酒?”

  “回爷的话,要什么酒有什么酒!”

  杨名时见他如此吹牛,成心要难一难他,取出五两一锭银子往桌上一放,说道:“我要——玉泉露春!”玉泉露春是用京西玉泉水所酿,因玉泉水专供大内使用,所以民间极其难得用来酿酒,不料话刚出口,伙计便答道:“有!不知爷的口味有多重?要单煞、双煞,还是三煞、四煞?”孙嘉淦也吃一惊,他是在户部为大内设筵,随部陪宴,才尝过一次四煞的玉泉露春。正要张口问,杨名时笑道:“玉泉酒虽好,是这几年才酿,太暴,有没有入贡的陈年茅台?”

  “有。”伙计略一迟疑了一下,说道,“不瞒二位说,入贡的酒是从老公儿[2]

  们那儿弄来的。货真是地道货,只您老明鉴,偷来的锣鼓打不得。爷不传言,就是体恤小的这份草料了。”杨名时心下吃惊,越发不知这家老板来头,看了一眼孙嘉淦,说道:“这个自然。打一斤半来吧!”

  跑堂的退下去了,这种场合杨名时和孙嘉淦都不便说话,兀坐在雅室里呆呆出神,隔板房间壁七八个举人正在用酒筹行令,两个人倒渐渐听住了。

  “轮到在下抽了,”一个人说道:“孔圣人在天之灵保佑,抽一支好的,每人罚你们一杯!”说着便听掣签声,那人抽出签来,念道:

  我悄悄问你,你便低声应。

  “耳语者各一杯!”那人嚷道:“方才沈起元唐继祖两位仁兄交头接耳,大家都瞧见了的。马维伦,老兄给他们斟上!”

  接着便听淅淅沥沥的倒酒声,大约是马维伦,一边倒酒一边说:“给你们满上!”一个声音道:“我和继祖量最浅,别倒了!你看,都撒出来了!”唐继祖笑道:“有一还必有一报,我来抽一支!”说着提手掣签,大声念道:

  影儿似不离身——同伴来者饮!

  众人立时大哗,倒酒声、啜吸声、笑声不绝于耳,原来这些人都是同时来的,因此每人都饮一大杯。孙嘉淦见菜酒上来,却是一盘凉拌海蜇、一盘青芹石花,还有两个荤的却是宫爆鹿肚和黄焖辣鸡,遂用箸点着菜道:“就我们两个,热闹不起来,只好享享口福了。”杨名时微笑道:“隔壁行得确是雅令,用的是《西厢》集句——我们酌酒听令,不亦乐乎?”说罢举杯一饮,说道:“果然是陈年贡的老茅台!这家店铺真不含糊!”正说着,隔壁又传来哄笑声,原来有人抽的签儿是“先吓破胆——惧内者饮”,一群人都纷纷替自家辩护,怎样道学,怎样不怕老婆,吵嚷半日,公推一个叫余甸的强灌了。余甸大约不善饮,呵着酒气抽了一根签,舌头打着结读道:

  对别人花言巧语,背地里泪眼愁眉。

  “——怕人说自家惧内者饮!好!真真好签——方才你们都表白不怕老婆,请君入瓮!”

  于是众人又复哄堂大笑,各自饮了。却听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道:“凤箫象板,锦瑟鸾笙——善丝竹者饮……倒霉!”只听“咣”地一声那人将酒筹撂在一边,便听桌椅一片乱响,几个人过来,七嘴八舌说道:“论起诗词曲赋,谁能比得起你刘墨林?喝!不要看他乔装,提耳灌酒!”

  “罢罢,我实在不能了,各位贤弟饶命!”刘墨林讨饶道:“我说个笑话给大家解酒可好?”众人大约也知道他量浅,便住了手。孙嘉淦和杨名时酌了酒,侧耳听刘墨林道:“我中举人,房师是浙江通政使李卫大人。赴过鹿鸣筵我去拜谒他,他正在吃茶。我们师生正说话,他困倦上来,叫人取鼻烟壶来。

  “那个长随听了,迟疑半晌才答应着出去,过了半晌,怀里揣着个鼓鼓囊囊的物件来了。

  “李大人那脾气天下通都晓得的,最是暴躁的,见他来得迟,就骂‘你这狗日的,怎么就去了这么大工夫?’

  “‘回方伯爷的话,’那奴才苦着脸道:‘早就拿来了,只这物件当着客人怎么用呢?’说着双手从怀里捧了出来。我当时笑得岔了气——原来这狗才以为李大人要‘便壶’,竟揣着个夜壶来了!”

  隔壁立时一片鼓掌大笑,杨名时素来矜持,只莞尔一笑,孙嘉淦禁不住“扑”地一口酒全喷在地下。却听那群人吵嚷道:“不好不好!我们吃酒,他说便壶撒尿,着了他骂了!罚他另换一个!”

  “嗯……”刘墨林沉吟片刻,说道,“我今儿街上走,被一个绺贼抓走了帽子,以这为题,套《黄鹤楼》作一首诗,为诸仁兄佐酒,如何?”说罢,怪腔怪调吟道:

  昔人已偷帽儿去,此地空余戴帽头。

  帽儿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空悠悠。

  诗未吟完,众人已笑倒了。杨名时也掌不住扶着椅背前仰后合,孙嘉淦揉着肚子,笑得眼中噙着泪花。半晌,回过神来,杨名时笑着对孙嘉淦道:“我就是要请你出来,排排心中郁结之气。怎么样,不虚此行吧?来,再饮两杯!”说话间,一个中年男子推开玻璃栅门进来,穿一身红绸棉袍,套着黑缎子马褂,脚下千层底布鞋,头上戴着黑缎瓜皮帽,白净面皮上微有几颗麻子,鼻下两绺浓浓的八字髭须,手里举着一张太极八卦图,斯斯文文举手一揖道:“二位先生是应试的吧?可要相一面?”

  “不要不要!”孙嘉淦正听得兴头,摆手说道:“你到别处去吧!”

  那人格格一笑,说道:“到这楼上吃酒的客人,哪个没有经在下算过?你们既吃入贡酒,难道不要考个贡生?我送功名给二位足下呀!”

  “敢问贵姓,台甫?”杨名时心中一动,问道:“这恩科是朝廷抡才大典,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怎么就敢夸海口‘送功名’?”那人一哂,说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若没有实学,焉敢在这个地方卖弄?我的姓名足下不必问,这无关紧要,但足下要取功名,经我一相,十拿九稳!”杨名时一笑,从袖中取出二钱重一个银角子,正色道:“请吧!”

  那人看了,突然拊掌而笑:“你们是头一次入闱吧?二钱银要买两个贡生?不才一把铁算盘算尽天下才士,从来没碰到过这么结实的铁公鸡!”孙嘉淦却知道:专有一等江湖术士,开恩科前以算命卜相作幌子,指着京师官场纷乱繁杂的头绪,出卖考题诈财,因急着还想听那边有什么新笑话,便道:“指山卖柴,这种事我见得多了,到别处诓人去吧!”那人也不分辩,回身便走,喟叹一声道:“痴!痴!不知此地是何处啊!”

  “慢着!”杨名时突然道:“你是卖考题的?我买!多少银子?”

  “七十两!”那人看了看孙嘉淦,“你们是两个人,本该卖一百两。我说的是实价,童叟无欺!”正说着,那酒保端着个瓷盘子进来,盘子里没有菜,端正地放着两份大红帖子,只看了那人一眼,不言声退了下去。那人笑道:“这就是考题。若出的题不符,凭帖子到这店取回原银。至于考上考不上,可就是方才先生讲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杨名时是副主考,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皇帝出什么考题,原来不过是好奇,见此人卖考题卖得如此笃定,而且居然有这么大产业做保,心下愈觉诧异。他点了点头,从靴页子里抽出几张银票,拣了一张就案推给那人,说道:“若没有这铺子作保,我岂肯信你?这是一百两龙头银票,果真考得就是这题,我还有‘赏’!”说罢取过题帖子,拈了一份递给孙嘉淦,打开看时,上面端正写着:

  利者,义之和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下头端楷小书“伯伦举酒恭祝京报连登黄甲”。孙嘉淦不禁问道:“这都是《易经》上的,难道出三道题不成?”那人卷起幌子,笑道:“客人明鉴,三场考试各取其一嘛!我这也是揣摩出来的,难道只出一题?次序我不敢保,我也怕顺天府的人来拿我呀!”

  “好,就是这样!”杨名时收起帖子,立起身来对孙嘉淦道:“好晚的了,咱们也该去了。”于是二人前后出店,孙嘉淦直送杨名时出了贡院街口,看着他上轿远去,才蹒跚着回到自己宅里。不料刚进屋里便大吃一惊:内阁大学士、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汉臣首辅张廷玉竟在自己房中啜茶坐等!孙嘉淦酒也醒了一半,愕然说道:

  “张中堂,是来拿卑职的么?”

  [1]

  三大殿与乾清门之间的广场,俗谓之“天街”。

  [2]

  老公:即太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