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覆雪归春 第一百一十章 路上

《覆雪归春》第一百一十章 路上

作者:陌上殊 字数:3686 书籍:覆雪归春

  温芙她们要说的事,确实是与阿蘅有着莫大的关系。

  “原先我们几个姐妹都是形影不离的,然而自你去白马书院读书之后,再想要见上你一面,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温蓉缓缓说道,似是想起先前姐妹相处时的模样,嘴角都不免带上了一抹笑。

  然而又想到如今姐妹早已分别,笑便又止住了。

  她忽然又说“我们这些日子都在族学之中,与阿柔日日相处,她平时看上去不争不抢,实际上也是很要强的人。族学里的先生不止一次夸过她,天资聪颖,还总说让她留在书院着实屈才,合该让她去白马书院的。阿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当初阿蘅执意从族学换到白马书院,其中的缘由未曾过多宣扬。

  不该知道的人,依旧是毫不知情。

  应该知道的人,也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譬如温芙姐妹俩,她们纵然不知阿蘅为何对席柔两看相厌,但她们也知道,阿蘅确实是真心不喜欢席柔的。

  温芙对阿蘅说“你是怎么想的呢?席柔她一早求的便是在族学中读书识字,祖父应下了她,却不会她朝令夕改。可现在我与蓉蓉也想换到白马书院中去,族学之中便只留下她一人。”

  “先生上次就劝席柔去书院,只是席柔以她想要与我们姐妹俩一道,便否了先生的提议。但若是我们都走了,她肯定不会再拒绝先生的……”

  凡事可一不可再。

  先生提议的第一次,席柔以温家姐妹为由拒绝了。

  等到第二次,她们也都去了白马书院。

  席柔便是想要拒绝,但只要想想她上次说出的理由,怎么着第二次也都是会答应的。

  温芙与温蓉都坐在阿蘅的对面。

  日光透过窗棂,将她们的侧影拉长。

  阿蘅看着熟悉的两个姐姐,她们要比温如故幸运的多。

  二伯与二伯母为她们挑选的未来夫婿都是心地良善的人家。

  便是后来温如故在外的风评被害,她们也都想尽办法到段府中来探望她,还特地收买段府的人,希望她们能够好好侍候温如故与温柠。

  可惜钱帛动人心也不是在什么时候都适用的。

  她们的银子是白花了。

  阿蘅不由得有些愧疚,她忽然想起温如故最后一次见到温芙与温蓉时的场景。

  那时她才知道段瑜之始终在骗她。

  青叶与青蕊又接连去世,她的身边几乎没有可信之人。

  在见到温家姐妹时,她已经想不起来过去的情谊,也看不到她们满身的疲惫,只将她们与段瑜之一起归为一丘之貉,都不是好人。

  硬生生的将她们都给逼走,然不顾她们俩的苦心解释。

  现在想来,她做错的事情又何止是一件。

  阿蘅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过多的纠结往事。

  她说“这也算不上什么要紧的事情。”

  温芙与温蓉同时抬头,皆是诧异的看向她。

  阿蘅笑了笑“虽说书院就是咱们家开的,可祖父早就说过,白马书院是有教无类,你们和她,若是想到白马书院读书,那就都来吧!”

  只有小孩子才会把厌恶表现得那么明显。

  成年人大部分都已经学会给自己带上伪装的面具。

  从前的温如故没有学会。

  可阿蘅现在已经学会了。

  温蓉愣了一下,她想要和阿蘅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

  良久之后。

  她问阿蘅“你不想问问我们为什么会想要去白马书院吗?”

  虽然阿蘅不问,但温蓉还是想要同她解释的。

  阿蘅抬起头,眼中满是温柔。

  “我知道呀!”

  就算是将来到了名声尽毁的地步,三姐姐都不忍心丢下她不管不问,甚至爬墙来看望她。

  现在她们也是因为想念,所以才想要和她一起去白马书院吧!

  阿蘅一点也不心虚的将缘由都归结到自己的身上。

  当她的话说出口,原本还觉得她是不是在偷偷生气的温芙都被口水给呛到了。

  虽然事实确实是如此,但阿蘅的性子未免变化的太大。

  连这般自恋的话都能说出口。

  甚至都不会脸红的。

  “你知道就行了,也不必特地说出来。”

  温芙是不大习惯这么温馨的气氛。

  “我们从小就是在一处儿长大的,你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也都能猜个七七八八,比如说你不喜欢段瑜之,也不喜欢席柔。”温蓉停顿片刻。

  整理会儿思绪后,接着道“虽然不知道原因为何,但我们和你,总要比他们更亲近一些的,所以不管你想做些什么,我们都会站在你这一边的。”

  她们在来之前,其实已经商量过一次的。

  在她们看来,阿蘅十有还是会拒绝与席柔共处。

  如此一来,温芙与温蓉便不能两个都去往白马书院的,至少得留下一人在族学之中。

  只有这样做,席柔才找不到借口跟着她们一起往白马书院去的。

  然而没想到的是,温蓉她们的解释都还没有说出口,阿蘅就已经转变了想法。

  她看上去好像没有从前那么排斥席柔了。

  这应该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纵使温蓉她们已经决定去白马书院读书。

  这种打算在近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书院中的学子有各种各样的出身,其中世家与寒门基本各占一半。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

  世家子弟往往会随着家人去外地避暑,而寒门子弟便是在盛夏,也不能像世家子弟那般轻松。

  别处的学子不好说。

  但从白马书院走出来的寒门子弟,就算是放假归家,也不可能只一门心思读圣贤书,扫把倒了都不扶一下的。

  他们还要帮着家里做农活。

  故而农忙的时候,书院也是会直接放假的。

  现在已经是初夏时节,离农忙也没有多长时间了。

  所以这段时间,书院是不会招新的,就算再想到白马书院读书,也得等到秋后了。

  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足够阿蘅调整心态,不与某些人计较的。

  回书院之前,阿蘅又去温三夫人的院子里告别。

  结果被掐着脸,训了好长一段时间。

  “阿蘅以后莫要再做那些危险的事情了。”

  温三夫人摸着阿蘅被掐红的脸颊,言语之中满是后怕。

  她先前在院中散步,听见小丫鬟们说阿蘅的院中失火了,真的是吓到手脚发凉。

  要不是柳嬷嬷在一旁扶着她,温三夫人险些又要跌坐在地上。

  即便是后来知道那不过是虚惊一场。

  可害怕的时候,是真的害怕呀!

  阿蘅抱着温三夫人的胳膊,忙不迭的做着保证。

  “娘亲,我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

  小姑娘信誓旦旦的模样,确实很能唬人。

  温三夫人姑且信她这一回,没有再揪着这件事不放。

  她伸手替阿蘅捋了捋额前的碎发,吩咐侍女将一早准备好的东西送到门口的马车上,给阿蘅一起带回温家别院去。

  “已经到了夏天,接下来怕是会越来越热了。”

  温三夫人心疼女儿,接着往下说道。

  “左右书院再过一段时间就要放假,阿蘅接下来就在别院好好待着,等放假了再回来吧!”

  免得来回跑,累到她们家的小姑娘了。

  阿蘅回京都时,是她与兄长温桓同行。

  再会书院时,队伍却又加了两个人。

  起初阿蘅在车厢里补觉,并不清楚外头多出来了人。

  等出了城,马车晃晃悠悠的走在官道上,车厢外的谈话才惊醒了阿蘅。

  有些陌生又有些耳熟的声音,始终在耳边盘旋。

  阿蘅在车厢里翻了个身,迷迷糊糊的想要让外面的人闭嘴。

  抱怨还没来得及说出口。

  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是对那道声音的解读。

  虽然没有听见在说些什么,但那好像是谢淮安的声音啊!

  真是有够奇怪的。

  为什么她在自家车厢里补觉,还能听到他的声音?

  扰人清梦可以说是世上最恶劣的事情了!

  懵懵懂懂间的睡意渐渐消散。

  虽然还有补眠的心思,可实际上她已经是越来越清醒了。

  “阿兄?”

  清醒后的第一件事,阿蘅揉了揉眼睛,开口唤着车厢外的温桓。

  总是坐在车厢里,也是会觉得烦闷的。

  如果能够出去骑马,那肯定能让她很快就高兴起来的。

  小姑娘的声音并不算大,但在时刻关注着她的人的眼中,就算声音再小,也能有着如雷贯耳的效果。

  温桓对谢家兄弟比了个暂停的手势,骑着马来到阿蘅的车窗外。

  依旧是昨日一般的做派,他压根就没打算让阿蘅将窗帘给打开。

  昨天从温三夫人院子出去之后,温桓就特地寻来了匠人,让他帮忙将温府的马车给改造了一番。

  原本安在车厢内的窗帘被拿了下去,向外推开的木窗糊上了一层窗户纸,四个边都钉得严严实实的。

  推是推不开的。

  只能隔着窗户说说话而已。

  阿蘅这时也瞧见了窗户的异样。

  她只是愣了一下,没有伸手去推窗,因而失去了一个提前知道车窗真相的机会。

  事实上,她这会儿还挺高兴的。

  车厢上的窗户纸要比别处厚实一些,但日光从白纸中渗透进来,整个车厢仿佛都要比平时亮堂许多。

  温桓问道“可是饿了,这儿离别院还有一段距离呢!你要是饿了,就先用些点心……”

  自从上次谢淮安驾车带着阿蘅跑到迷路之后,温家的马车里安放的东西就变得更多了。

  茶水点心,银票干粮。

  完是按照外出游玩的规格准备的。

  阿蘅从点心盒里拿出一枚花生酥,细嚼慢咽的吃了好半天。

  花生酥都已经吃了两三块,她这才慢半拍的想起自己要找兄长说的并不是吃东西的问题。

  这会儿再将阿兄喊回来,会不会有些不恰当?

  阿蘅捧着手中的点心盒子。

  琢磨着要不要现在就出去瞧瞧。

  温桓再回到队伍的前头,一眼就看见愁眉苦脸的谢淮宁。

  想着他们先前说的那些话题,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他这般头疼的!

  温桓问他“你这又是怎么了,刚才不还是好好的么?”

  说话间,他的视线忽然就停在了谢淮安的身上。

  按照往常情况来推断,谢淮宁每每有如此表现之时,都是因为谢淮安做了不合时宜的事情。

  这一次也会是如此么!

  谢淮安感觉到温桓投递过来的视线。

  不过他以为那是询问的意思。

  而他与温桓也算不上很熟,便偏过头去,只当做是没看见。

  温桓眉毛一挑,他觉得谢淮安这小子很有意思哈!

  “我舅舅昨天出发去了边关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吧!”谢淮宁开口道。

  知道肯定是知道的。

  不仅如此,温桓还曾亲眼见过他们谢家人送行的模样呢!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又看向了谢淮安。

  他可没忘记昨天这小子怀里还抱着襁褓,也不知道那里面的是谁家的孩子。

  谢淮宁见温桓点头,他便接着往下说去。

  “外祖父他们将舅舅留在京都,本意是为了给樊家留个后,毕竟边关时局,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温桓“但是你舅舅现在请旨也去了边关……”

  他接过话头,对谢淮宁接下来要说的话,也有了个大致的猜测。

  这人莫不是因为担心樊家的香火问题,才变得这么愁眉苦脸的。

  那他方才岂不是错怪了谢淮安。

  虽然知道谢淮安十有是不知道他刚才在想些什么的,但温桓还是向他投去歉意的目光。

  然而这次谢淮安并没有回头。

  也不知道就在刚刚,有个人因为错怪他,而对他满怀歉意。

  听着温桓的接茬,谢淮宁的脸色也没能好转过来。

  他说“是啊,我舅舅去了边关,外祖父他们便又送了一个孩子回来。”

  温桓也差不多猜到会是如此。

  他并不奇怪的问道“你是担心他们路上会遇到危险么!我看没必要太过担心的,你外祖父镇守边关多年,就算是要送孩子回来,肯定也会派人保护周的。”

  谢淮宁担心的并不是小孩的安。

  虽然同外祖父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在护人安这一点上,是没有人能比外祖父做得更好的。

  “你知道外祖父他们将谁送回来了吗?”谢淮宁也不需要温桓说话,就自问自答道,“他把我小表弟给送了回来,就在昨天才到的京都。”

  “可是小表弟他才满一岁,连抓周宴都还没办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