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食戟之最强美食系统 第61话 最终考试的题目

《食戟之最强美食系统》第61话 最终考试的题目

作者:潇潇羽下 字数:1747 书籍:食戟之最强美食系统

  雨势逐渐减小,乌云散去,现出蔚蓝晴空。

  阳光洒落河面,渲染金色水纹,蹁跹浮动,波光粼粼。

  洛河旁,热浪持续攀高,焰色铺展开来。焰心包裹一团团焦黑,既有死去的战马和私兵,也有化为焦炭的战车。

  狼甲忠实执行林珩的命令,屠尽以先氏为首的四家私兵,一个不留。

  先焕等九人被短矛刺穿胸腔,头被砍下,悉数盛装进木盒,堆上骑兵身后的马车。

  陶廉驾车同林珩并行,谈话间斟字酌句,没有半点轻忽。先前一幕冲击他的脑海,震撼许久未能散去。

  他从林珩身上感受到压力。

  无边的杀意和骇人的血腥,森冷锋利,足能一击致命。偏又巧妙地包裹在绸绢中,极具有迷惑性,令人不寒而栗。

  “君上旧疾复发,今日罢朝。”陶廉认真思量,决定实言阐明晋侯的态度,以便林珩有更多准备。

  “公子归国,依礼当出城迎接,建高台行祭祀。然君上卧榻,宫中未有旨意,宗和祝不敢擅决。”

  晋侯常年沉迷酒色,手中大权从未旁落。

  有狐氏张扬跋扈,手下聚集一群势力,却从不敢违逆晋侯,更不敢阳奉阴违。诸侯国奸佞弄权,动辄动摇国本,晋国的情况却极为特殊,称得上独树一帜。

  “今上不喜勋旧,先后提拔有狐氏、鹿氏等族,瓜分旧臣权柄,难免令人寒心。”

  陶廉声音低沉,侧头看向林珩,希望从他的表情中窥出端倪。

  他失望了。

  林珩靠坐在车窗后,目光微垂,神色始终没有变化。偶尔咳嗽两声,脊背轻颤,将病弱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上京多年,耳目闭塞不知国内,还需陶大夫多加提点。”

  林珩饮下半盏温水,压下喉咙间的痒意。声音有些哑,语气不紧不慢,意外缓和陶廉心中的焦躁,让他逐渐冷静下来。

  “公子有命,廉不敢辞。”

  陶廉立刻意识到行为不妥。

  >

  摆正心态之后,陶廉主动转换话题,言及上京景色,便于拉近彼此距离。话中还提到节日祭祀,各个环节巨细靡遗。

  “年少时,廉随家父入上京。时逢诸侯朝贡天子,上京城九门大开,日夜不闭。城内人潮如织,车行如龙。”

  见林珩颇感兴趣,陶廉投其所好,绘声绘色讲述节日盛况。

  “北方引巨牛,南方献象,西方牵犀,东方进鼍。送祭礼的队伍鱼贯入城,热闹持续整整两月。”

  当年天子威服四海,战功彪炳。诸侯国甘为臣属,犬戎夷羌无不臣服。

  “祭台高三丈,台上立鼎,天子率诸侯登高,向鼎中投入祭品,祭告上天,绵延国运。”

  “我在上京时未见祭台。”林珩回想上京布局,包括王宫内外,并无陶廉口中的祭台。

  “祭台早已拆除,公子自然不得见。”陶廉轻笑一声,解释道,“先帝武功卓绝,四海咸服。如今天子庸碌,军政缺乏建树,诸侯不朝便强索质子,如何令人心服口服。”

  林珩持盏的手微顿,诧异于陶廉的直白。

  在上京时见多口蜜腹剑,习惯对天子的歌功颂德,乍一听这番言论难免惊愕。

  “公子无需惊讶。”

  看到林珩的表情,陶廉笑容更盛。

  “晋以战功立国,初代国君曾为天子驾车,助天子屠灭羌胡。举国尚武,非强横霸道难得人心。”

  晋国新旧氏族矛盾尖锐,唇枪舌剑每日上演,械斗冲突司空见惯。

  两股政治势力极难融洽,唯独在一件事上从不发生分歧,对战功的看法。

  “公子在上京期间,公子长被允许临朝。任凭有狐氏上蹿下跳,国人对他始终不予认可。”陶廉收敛笑容,神情肃然,“国君能偏宠妾和庶子,但不能强压国人。迄今为止,公子长无战功,推得越高只会摔得越重。”

  陶廉目光炯炯,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他在向林珩表明态度。

  陶氏同智氏结盟,必然支持林珩,成为他的矛和盾。林珩日后登上高位,支持他的氏族也会水涨船高。

  表面是情谊,实质是利益交换,一场公平的交易。

  “多谢陶大夫提点。”

  林珩靠向窗旁,沐浴雨后的清爽。目光远眺,隐约能望见高耸的城墙。那是矗立在平原上的雄城,晋国的心脏,肃州城。

  距离都城愈近,队伍加速前行。

  马蹄踏过泥路,留下杂沓的痕迹。

  车轮陷入泥浆,马奴用力挥舞长鞭,鞭花接连炸响,融合战马的嘶鸣,被淘淘水声淹没。

  陶廉注意到蒙布遮盖的大车,想到晋阳来信,以为车上是金玉绢帛等物。心中暗下决定,若是公子珩喜欢,他归家后即开库房取宝相赠。

  陶氏有玉矿和金矿,在氏族中堪称豪富。否则也养不起上千私兵,更无法在肃州城立足扎根,同有狐氏针尖对麦芒,你来我往不落下风。

  “公子喜玉?”陶廉试探道。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林珩心知他误会,解释道:“车上确为玉和绢帛,仰赖外大父相助,将赠与国太夫人和几位庶夫人。另有一份礼物,专为父君准备。”

  林珩单手撑着下巴,神态漫不经心,字里行间蕴含深意。

  陶廉侧头看向他,心中浮现疑惑,猜测此举用意,又陆续推翻答案。

  队伍前行时,追出城外的家仆和私兵先一步折返,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城内,向家主禀报洛河畔一场称得上诡异的战斗。

  “马上射箭。”

  “火起雨浇不灭。”

  “两百私兵一个不留。先焕等九人伏诛,头被砍下。”

  回忆起河畔的惨烈,耳边似仍流淌凄厉的惨叫,家仆匍匐在地,禁不住瑟瑟发抖。

  有狐丹眉心深锁,许久不发一言。

  有狐达若有所思,眸光微沉。

  有狐显脸色难看,握拳砸在案上,怒喝道:“一派胡言!”

  护卫林珩的双矛兵出自晋阳,本为智氏私兵。这支私兵固然骑术精湛,也做不到马上开弓。还有在雨中燃烧的烈火。世间哪有此等异事,火焰遇水不灭,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见有狐显不肯相信,家仆连连叩首,发誓没有半句虚言。

  “仆句句属实,全是亲眼所见!”

  有狐显正要发怒,被有狐达按住。

  “稍安勿躁。”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几名门客联袂而至,道出的消息令父子三人吃惊不已。

  “城内勋旧集结,齐往城门迎公子珩!”

  “什么?!”

  有狐显猛然直起身,有狐达和有狐丹也骤然变色。

  “宫中有旨意传出?”有狐达沉声道。

  “无。”门客摇头,满脸苦色。

  正因没有国君旨意,才显得这件事非比寻常。

  晋侯没有下旨,勋旧氏族联合出城迎接,简直是行无所忌。严重来看,分明是在挑衅晋侯的权威。

  不等父子三人做出决断,同有狐氏结盟的家族接连派人前来,专为询问事情对策。

  “陶氏、雍氏、费氏等派大子出城。家主命仆来问,该当如何?”

  该当如何?

  有狐氏父子一言不发,皆面沉似水。

  他们同旧氏族矛盾日深,完全无法调和。勋旧联合出城,他们自然按兵不动。反正双方早就撕破脸,无妨一切摆上桌面。

  但有一事值得提心。

  “留心宫内,注意国太夫人。”

  “诺。”

  新氏族陆续接到回信,和有狐氏保持一致,都在家中闭门不出,对归来的公子珩视而不见。

  王宫内,晋侯靠坐在榻上,一名侍人伏身在地,向他禀报城内情况。

  “陶氏、雍氏、田氏,费氏?”

  知晓前三者,晋侯如有所料,丝毫不感到惊讶。听侍人道出费氏,他猛然间坐直身体,双目爆出凶光。

  “好,真是好!”

  他患头疾多年,屡次寻费氏求药,捧出重金也无法得偿所愿。

  如今林珩归来,费氏竞派嫡长子出城相迎。

  晋侯倍感羞辱,当场火冒三丈,抓起枕旁的如意丢出去,精准砸到侍人的脑袋上。

  如意滚落在地,侍人颅顶被砸破,登时血流如注。

  “拖出去。”

  晋侯怒火难消,缓和的头痛又开始剧烈。

  两名侍人弯腰走入,战战兢兢拖走昏迷的侍人。

  鲜血顺着侍人脸颊流淌,滴滴答答落在地上。很快被负责清扫的侍人擦净,不留半点痕迹。

  王宫南殿,国太夫人居处,探头探脑的侍人被婢女抓获,押送至内史面前。

  “不用审,拔掉舌头,捆起来丢进花池。”

  内史年约不惑,头戴布冠,面容清癯。他侍奉在国太夫人身边多年,一直忠心耿耿,极得国太夫人信任。

  侍人拿了好处刺探消息,偶尔为有狐氏传话,不想会丢掉性命,登时吓得魂飞魄散,当场涕泪横流。

  “饶命,我……”

  侍人刚要求饶,就被两名强健的仆妇抓住胳膊卸掉下巴。一名瘦高的婢女走上前,带着茧子的手指探入侍人口中,熟练地向外拖拽。

  内史转身穿过回廊,将这一幕留在身后。

  国太夫人久居深宫,不轻易过问朝政,不意味着远离权柄。她手中有先君留下的甲士,国君也不敢小看。

  丽夫人和公子长试图讨好她,一直不得其法,反招来厌恶。如今公子珩平安归来,勋旧集结出迎,宫中、朝堂和国内的局势注定发生改变。

  “起风了。”

  内史迈步登上台阶,恰遇冷风卷过回廊。

  压住随风鼓起的袖摆,想到国太夫人对晋侯偏宠妾庶的不满,他不禁掀起嘴角,脚步随之加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