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帝途 第二卷·正文 第一章 五年后

《帝途》第二卷·正文 第一章 五年后

作者:高大威猛的土拨鼠 字数:2768 书籍:帝途

  光阴流转,是明与暗的变化,常见于日夜交替的黎明和黄昏,也代指生命演替,因而有人朝气蓬勃,日出而作,有人行将就木,日落盼归。

  盼谁归?

  盼少年归。

  透过指间,夕阳余晖游荡林间,也随秋叶洒落地面,染开片片金黄,铺满了少年回家的路。

  还有一小段路就到家了,少年抬头遥望山下,看见小镇上已经炊烟缕缕,那户人家也不例外。

  爷爷做的面条该下锅了吧?想到这儿,少年眼中饱含笑意,嘴角挂起晶莹,于是紧了紧背上柴垛,加快回家步伐,得在面条起锅之前把配料给爷爷送到。

  就在胸前,少年心爱的小背篓里装满了他在山上挖到的竹笋、木耳、香蕈等物,都是顶好的新鲜食材,为此他差点没跟野猪大打出手。

  打是打不过的,因为野猪常常成群结队出没,一齐发作时吓人的很,是个人都得犯怵。

  但要他偷偷掰扯几棵山珍就没什么问题,毕竟和它们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而是一年两年。

  打四岁起,少年已经能够独自进山砍柴,虽然运气不太好,总是遇狼窟、近虎穴、挨猪恨、被熊撵,凶猛野兽见过不少,没一个饶得了他,追着他满山跑,好在少年早慧,体力也还行,每每险之又险地死里逃生,然后两手空空回家去,委屈巴巴的没好意思吃饭。

  现在他学聪明了,天天上山打秋风别提多快活,逗猪遛虎不要太容易,背上一人高的柴垛和胸前满筐山珍就是今天的收获。

  少年名叫聂胧星,没有爹娘,没有兄弟姐妹,家里只有一个爷爷,但爷爷不姓聂。

  因为他是被收养的孤儿。

  之所以胧星姓聂,据说是耳朵的缘故,胧星耳朵小小的,有些秀气,双耳叠起来刚好是个聂字。

  名字不知是谁给起的,爷爷没说,

  收养他的爷爷却连姓名都没有,老人是个半还俗的和尚,由于平时治病救人、诵经渡死攒了些许德望,乡亲们都喊他大师傅,只有胧星知道老人的法号叫做“无有”。

  自从老人无意中提起他来自兖州一个叫做白龙寺的地方,胧星就非常渴望去那里看看,甚至向往做个和尚,像爷爷这样救苦救难的和尚。

  乡亲们可都背地里偷偷管老人叫活菩萨哩。胧星跟着有光,嘴上不说,心里其实老神气了。

  奈何爷爷不答应,任凭胧星如何软磨硬泡也不松口,别说遁入空门,光头都不给胧星剃一个,又不告诉胧星为什么,导致“老和尚牵着小和尚回家”的温馨画面永远只能存在于胧星梦里。

  胧星不是没闹过,更小的时候,胧星赌气,拿着刀子在自己头上一顿刮,光头没剃成,赖利头挺像,结果胧星到现在还没摘掉“小赖子”的丢脸称号,被镇里的孩子笑话惨了。

  大人偶尔也拿这事儿逗他,每天只是看着他红了脸落荒而逃的模样,小镇上就要多几分生气,多几处笑容。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逗他的人格外多。

  从山脚到镇里,“小赖子”三个字不绝于耳,平时常夸胧星懂事的妇人们却不开口,几乎是男人们在说。

  “呦,小赖子天天背了那么多柴下山,走路半点不喘,腰劲儿真大,以后谁家姑娘经得住你祸害?”

  “小赖子脸那么红,是在山上瞧着狐仙姐姐洗澡了吗?”

  这些人使起坏来一套一套的,总能把他绕进去,胧星哪敢搭理半句,只管硬着头皮赶路。

  路过学塾,小镇孩童的诵诗声钻进胧星耳朵里,开篇便是“步登春岩里,更上最远山。”一下把他吸引住了,胧星不懂什么叫意境,只是想想就觉得很美。

  什么“石梁耸千尽,高盼出林口。”什么“亘壑蹑丹虹,排云弄清影。”都是一句话就能把人带进盛景的华丽诗句。

  正因为胧星是每天进山的人,所以他最能理解诗里面描绘的景色有多美,也正因为常在山里跑,胧星又不禁觉得山里看到的景色都没有诗句写的那么传神出彩。

  世上明山秀水千千万,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能有机会见到多少?

  怀着向往,胧星默默听完诗词的最后几句,心情忽然不再明媚,变得有些糟糕,于是离开,飞快跑回家去。

  收拾好心情,胧星一进门,见到无有在灶前忙碌,火光映照下,老和尚气色红润,笑问道:“回来啦?愣着干什么,就等你了。”

  见无有手脚麻利,浑不似个迟暮老者,胧星放下心头重担,笑容不禁多了起来。

  一股脑倒出山珍,忙开始泼水去泥,眼睛却总盯着烟台上的陶土罐子,喉头滚动,咽着口水道:“爷爷,多放点红油呗?”

  红油是无有自己炸的油花辣子,说是辣子,其实不多辣,就图个香,胧星吃饭总喜欢放点。

  素食向来清汤白水,滋味寡淡,民间用来添味的葱和蒜也都是荤腥,骨头肉酱更不用说,无有沾不得,胧星跟着没怎么吃,为了让长身体的胧星多吃些饭,无有特意为他炸了这一罐子红油,好在胧星倒也喜欢。

  无有笑着答应:“都依你。”

  胧星乐呵呵呈上洗好的竹笋、香蕈、木耳等物,眼巴巴盼着面条起锅,蹲在灶前添柴煽风。

  见他太猴急,无有拿大筷子夹住他耳朵,笑道:“莫急,火太大了汤会煮干,面会脓掉,耐心候着便可。”

  胧星急啊,以往在山上“抢猪食”,“夺熊爱”的时候,他从来不缺耐心,一蹲就是大半天,唯独爷爷煮的素面最让他难以等待,恨不能光阴如水,日月如梭。

  其实不怪他,白龙寺作为神州佛门起源之地,素食斋菜也在这里发扬光大,素面就是其中一绝。曾有江南饕客慕名而来,长住白龙寺外半年之久,就为日日吃上这么一碗素面。

  无有手艺不差,胧星喜欢无可厚非。

  终于等到面条起锅,高汤淋下,油花辣子呲呲作响,紧接着冒起一股浓香,直把胧星馋的不轻。

  面条分做一大一小两碗,小的碗口不过胧星巴掌大,对着无有;大的能装下无有一个脑袋,对着胧星,胧星竟还有些不太满足,意犹未尽,想着爷爷为什么不多煮一些,肚子装不下没关系呀,他休息一会还能再吃。

  毕竟素面可不常做。

  揉面擀面都是力气活,无有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要不是逢年过节,基本不花太多功夫做这些,但既然做了,多半碗少半碗差别其实不大。

  无有不动筷子,只是静静看着胧星埋头大吃,然后把自己那碗面推给胧星。

  朝夕相处,胧星多大饭量无有心里清楚,多自己这一碗刚刚好,他本也没打算吃。

  胧星一窒,嘴上挂着“一帘”面条来不及咽,望着无有,老和尚脸上的红润在一点一点迅速消退,重新变得灰败,胧星的心气也跟着一点一点坠入谷底。

  胧星心中的天,塌了。

  原来……刚才的一切,手脚麻利,气色红润,竟然都只是老和尚的回光返照。

  胧星颤抖着手,把碗推回去,道:“爷爷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不可以不吃东西。”

  无有伸筷子替他把面条捡进嘴里,再推碗,摇头笑道:“爷爷没胃口,吃不下。”

  直到现在,胧星才意识到为什么爷爷要在今天做他平时想吃却吃不到的素面。

  还有镇上人们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情绪,逗弄胧星,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关心。

  包括布置给学生的课业,仿佛算准了胧星会在那个时候去偷听,所以教书先生刻意挑了这么一首诗开导他,教他看淡生死,向往世间大好河山。

  诗近末尾,令胧星心情变差的那一句, “深入不动境,乃知真圆寂。”何为圆寂?抄了两年佛经,胧星怎会不知何为圆寂。

  僧尼之死是圆寂。

  近日来,无有形同枯槁,印堂发黑,谁都知道一个气血两亏的老人活不了几天。

  为了撑到现在,给胧星做好一顿素面,无有已经竭尽全力。

  枯瘦的手掌从胧星脸上缓缓划过,带走一行泪水,无有轻声道:“痴儿,爷爷求佛一世,终在今日得见西天,你该替爷爷开心才是。”

  既然死去不可避免,胧星不愿令爷爷走得不安心,一抹泪,坚强得不像个六岁的孩子。

  至少让爷爷看着自己把面吃完。

  哧溜声又复响起,纵然面里掺了泪水变得苦涩,胧星没让爷爷做的最后一餐留下半点汤水。

  无有欣慰,“我死后,你只管往东去寻你的师父,若他还在人世,自会与你相见,若你始终等不到他……想做和尚便去做吧,爷爷替你留了后路,白龙寺僧徒遍布九州,去哪都有你的安身之所,当个医僧悬壶济世也没什么不好。”

  胧星默不作声。

  无有又道:“爷爷知道你心里有气,哪怕他从来不认可你是他的徒弟,你却不可以不当他是你的师傅,恩深情重,你千万不可以忘本。夜麟是他名讳,事关重大,关键时刻或可救你一命,切记不可与人轻易提起。”

  言尽于此,无有黯然垂首,驾鹤西去,留下年幼的胧星终于崩溃,伏在老人尸体边泣不成声。

  这一天,胧星的哭声响彻了半个小镇,宣告无有死亡。

  这一年,胧星只有六岁,他将开始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何去何从,少年唯有迷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