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诱婚入局 第一百二十一章我们是夫妻

《诱婚入局》第一百二十一章我们是夫妻

作者:宋时念 字数:2673 书籍:诱婚入局

  【大汉王朝,是华夏历史上最“神奇”的一个朝代,甚至让人怀疑有“天命”在身。】

  刘彻还在骂骂咧咧,对“汉武帝”言语输出。水镜之中,却有云雾升腾而起。

  画面变幻,一道道人影出现在镜面上。

  先是太.祖高皇帝刘邦,斩白蛇起义——

  【它的开创者,不惑之年起兵,提三尺剑平定天下,终结了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以前无古人的平民之身登临天子之位,证实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绝非虚言。】

  平行时空的汉高祖刘邦看着水镜中的自己,志得意满地对身边的吕稚吹起牛来:“想当年乃公遇蛇,那大蛇足有人粗十分不凡,乃公手起剑落,血涌如注啊!”

  吕雉非常不耐烦地白他一眼:“老狗有几斤几两以为我不知晓?本就是夸大其词吹嘘之言,我又不是没有参与编造。”

  她可没兴趣继续听刘邦吹嘘,干脆将目光投向水镜,想看看子孙后代干得如何。

  画面中,一个看似文弱的青年出现。他骑在牛背上,跟随起义大军向前冲锋——

  【它的中兴者,三年前还是个普普通通的“放牛郎”,三年之后便登基为帝。】

  画面一闪,当初牛背上的青年,已经身着帝王冠冕,站在城头上俯瞰秀丽江山。

  看到此处,众多平行时空的西汉帝王无不交口称赞:“这便是那再立大汉江山的光武帝?果然不凡!也不知是谁人子孙?”

  “这才是我汉家子孙!那昏聩无能的汉武帝是什么玩意!”汉武帝刘彻高兴地饮了一盏酒,又令一旁的司马相如当场作赋。

  悲壮的音乐中,蜀汉的旗帜在战场上招展,诸葛亮六出歧山的背影一闪而逝——

  【它最后的继承者,在大汉灭亡之后再立季汉,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一代又一代理想主义者不惜前赴后继,出生入死。】

  【他们让“汉”这一名号成为了传奇。】

  兴高采烈的众多大汉帝王都陷入了沉默,莫名的气氛透过水镜感染到了诸多时空。

  他们看着白帝城中,刘备遗恨离世,看着五丈原上,诸葛孔明抱憾而终,看着姜维挥剑自刎,与国同休,看着展开的大汉地图上,蜀汉的疆域最终消失……刘邦停止了吹嘘,刘彻停止了饮酒赏舞,平行时空的汉文帝刘恒也停下了批改奏章的手。

  “好儿孙啊!”他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有此后代子孙,汉室幸甚!”

  感叹过后,文帝刘恒又开始继续翻阅奏折,从中了解各地民生,以便于发布利民之策。

  汉室之覆灭,他无法改变。但他可以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大汉子民过得更好,大汉江山延续更久。

  就在这时,水镜中传出的女声让刘恒惊愕地抬起头来——

  【大汉历代天子中,两千年后名声最响、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便是汉武帝。他这一支原本并非大宗,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以藩王之身继承大统,这才成为大宗。而刘恒也是西汉一朝名声最好,最得百姓爱戴的皇帝。】

  不同平行时空的几位皇帝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汉高祖刘邦惊愕地一拍大腿,与同样神情震惊的吕后面面相觑:“怎会是代王?”

  ——代王刘恒从来就不是汉高祖刘邦心中的继承人选,最终却当上了皇帝,那岂不是说明大汉将有变?难道他们那懦弱的儿子刘盈也走上了扶苏的道路,导致大汉生变,最终只能由刘恒这个藩王上位稳固江山?

  刘邦心中废太子的想法又忍不住冒了出来。吕雉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

  ……

  汉文帝刘恒:“过誉了,仙人过誉了。”

  他激动不已,感觉自己还能再批十斤奏章!

  至于那位汉武帝,也不知是他的几代子孙,既然能被后人推崇,功绩必然不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会令刘恒更加高兴。

  ……

  汉武帝刘彻:“孝文皇帝功高三代,汉武帝这种昏聩之君岂能与之相提并论?既然后世两千年都推崇孝文皇帝,自有他们的道理。那两千年之后的后人,却以为汉武帝最是功高,都是一群不学无术之徒!”

  ——想到“武”这个谥号居然没有给自己,反而留给一个昏君,他就很不爽。自家祖父孝文皇帝岂是区区汉武帝所能碰瓷?

  意气风发的冠军侯霍去病也赞同道:“若论武功之盛,无人能出陛下之右。匈奴远遁只是一个开始,臣愿为大汉扬威四海!”

  汉武帝刘彻顿时笑了起来,一举酒杯:“朕有冠军侯,区区匈奴,弹指可灭。”

  霍去病饮下一口酒:“臣年岁不足,幸得陛下赏识,才能出兵塞外,饮马瀚海。”

  旁边的卫青看着这对君臣开始熟练地互吹,不由沉默了:……既然仙人都说了汉武帝的武功可与秦始皇相提并论,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汉武帝就在这里呢?

  但想到“巫蛊之祸,太子含冤而死”,卫青又心事重重地皱起眉,不希望这个猜想是真的。在场的大臣中,恐怕也有人猜到汉武帝可能是刘彻,但没有人敢提出来。刘彻本人就纯属当局者迷,盲目自信了。

  【汉文帝刘恒本是藩王,之所以能成为天子,不得不提的,就是汉初外戚、宗室,与功臣这三股势力的斗争。】

  【功臣,自然是韩信、彭越等为刘邦打天下立下大功,后来获得封地的诸侯王。外戚,则是吕氏一族。刘邦既无显赫家世,又无过人之才,吕公将女儿嫁给他,只是以为他面相不凡,将来或许能成大事。简单点说,这就是“赌一把”。而后,在刘邦起兵打天下的过程中,吕氏一族的确出力甚多,吕稚的两个哥哥都是他的部将,大哥吕泽更是战死,吕稚的辅佐之功更不必说。】

  【大汉立国后,刘邦与吕雉先后诛杀韩信、黥布、彭越等有功之臣,侥幸活命的人也被废除封国。唯有实力最弱的长沙王吴芮得以保存。相当于刘姓宗室与吕氏外戚联手打击功臣一系。随后,刘邦又立下“白马之盟”,约定非刘姓不得称王。】

  【刘邦去世后,惠帝刘盈上位。由于惠帝优柔寡断,太后吕雉一度掌握大权,更是在刘盈早逝后两立少帝,临朝摄政。】

  【作为华夏历史上少有的女性政治家,吕后的执政能力毋庸置疑。高祖去后,她秉持无为之治,与民休息。《汉书》记载,她除三族罪、妖言令,行五分钱,通过一系列善政稳定民心,进一步巩固了大汉统治。《二年律令》记载,她推行十五税一,将田宅土地分配给全国子民,根据不同的等级分配。《史记》则赞曰:“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一大段话甩出来,正在看水镜的普通百姓都是一愣一愣的:没文化,听不太懂,总之只知道吕后在位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尤其是大家都有地,这是什么神仙日子?

  至于什么两立少帝?百姓对此不关心。

  【吕后兼具政治家的胸怀与野心。她一方面安定天下,宽待百姓,匈奴以书信相辱,她却能相忍为国;一方面又打破“白马之盟”,封吕氏兄弟为王,通过提拔吕氏外戚一系,不断撰取政治资本,稳固统治。】

  平行时空的汉高祖刘邦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拍案而起,伸手一指吕雉:“你——”

  吕雉只心虚了一秒,就紧跟着拍案而起,迎着刘邦的视线反问道:“我?我怎么了?你刘季能有天下,吕氏居功甚伟,韩信、彭越都可封王,吕氏有何不可?”

  刘邦指了一阵,见吕雉面不改色,只好悻悻放下手:“吕氏有功不假,封王就过了。”

  尽管心中忌惮,但刘邦也知道,一旦他去世,唯有吕雉才有那个能力稳定大汉江山,外戚势力

  因此膨胀也是理所当然。

  按仙人的说法,她干的很不错。

  和大汉江山相比,几个儿子又算什么?而且现在不是还没死吗?只要自己之后想想办法,能够保全儿子的性命就好了。

  现在仙人已经透露天机,以吕雉的智慧,想必未来也不会做得那么过分了。

  至于刘恒,年龄尚小,指望不上,既然有潜力,还是先让他在代地历练,倒是可以多安排一些贤臣辅佐于他。

  吕雉则有些心灰意冷。

  ——果然自己的儿子刘盈还是扶不起来。另一个自己那样提拔吕氏一族,恐怕也是没有办法吧?但吕氏一族就扶得起来吗?

  心灰意冷过后,她复又振作,重燃野心。

  ——既然其他人靠不住,那就靠自己!

  【而刘姓宗室的势力则受到打压,尤其是赵王这个王号,简直有毒。说吕后是“赵王杀手”都不为过。】

  【第一任赵王刘如意被杀,第二任赵王刘友被囚禁饿死,第三任赵王刘恢被迫娶吕氏女为后,臣下尽是吕氏之人,后来宠姬被王后毒杀,他悲愤自杀。吕后又派人去通知代王刘恒,想要改立他为新的赵王,刘恒连忙辞谢,表示愿意继续守卫代国。他的谨慎隐忍让他得以逃过一劫。】

  水镜之中,说起几任不幸逝世的赵王,仙人的语气是调侃的,似乎并不以为然。

  赵地富庶,不是吕后的亲儿子还敢领受这个地方做封地,自然就会成为吕后的眼中钉。这与赵王这个封号并没有什么关系。

  只有看到儿子们死讯的刘邦气得倒仰,和吕雉大吵了一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而就在这时,哭哭啼啼的戚夫人也找过来了:“陛下可要为我们做主啊,我儿如意他死得好惨……”

  戚夫人一来,反而打破了凝固的气氛。

  看着这个除了容貌什么都没有的女人,刘邦觉得太后这个位置果然只有吕雉能坐,否则的话,那些大臣又由谁来弹压?

  【吕雉凭一己之力将吕氏的庸才提拔到了不属于他们的高度,外戚一系空前强大。当她在世时,尚可压下宗室与功臣的不满,然而一旦失去吕后这棵大树,吕家的风光便难以再存——临朝称制十六年后,吕雉去世,吕氏一族担心被清算,遂发动叛乱,却被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大臣和以齐王为首的刘姓诸侯王一举平定。】

  【至此,煊赫一时的吕氏外戚一系被连根拔起,平定诸吕之乱的功臣成了最大赢家。连刘氏天子的上位都受到他们推举。】

  【在众多刘姓诸侯王中,齐王实力最强,平定诸吕之乱功劳最大,然而,最终被推上皇位的却是年纪最长、实力最弱的代王刘恒。】

  【陈平、周勃等人的用意,本是推举一个好控制的皇帝上位,却未曾料到,他们大大低估了代王刘恒这个人选。以至于后来的周勃发出“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的感慨。】

  【至此,汉初功臣、外戚与宗室这三大派系的争斗落下帷幕,善于隐忍的汉文帝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他以一己之力将大汉王朝推上了文治的巅峰,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共同创下文景之治,为大汉攒下了丰厚的家底,让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得以穷兵黩武数十年。】

  之前狂批汉武帝的刘彻本人:“???”

  顺着皇帝的话一起批汉武帝的大臣们:“???”跪了,真的给跪了。

  刘彻清咳一声,假装无事发生:“后世之人果然眼界不凡,朕之武功,与秦始皇相较,亦不遑多让。”

  “至于打匈奴……”说到这个,他便涨红了脸,脸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打匈奴不能算穷兵黩武……打匈奴!利国利民的事,能算穷兵黩武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