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公孙大帝 第四百八十二章 劝进

《三国之公孙大帝》第四百八十二章 劝进

作者:独孤龟甲 字数:2383 书籍:三国之公孙大帝

  自前往袁府拜访袁绍,已经有了好些天。

  令公孙度失望的是,他仍未得到袁绍传来的半点消息,唯一的好消息便是也没有说要拒绝,看样子还需要考虑。这倒也没关系,反正冬天还没有过去,袁绍也还没有完全恢复,现在就算是答应了,一时半会也是没有机会安排上任的。

  这天月末大会,在商量好所有事情后,公孙度正欲宣布散会的时候,魏攸和徐荣,还有柳毅、阳仪等最开始跟随他的那批老人站了出来。

  “怎么了?”公孙度倍觉诧异。

  魏攸伏地拜道:“主公自辽东起兵以来,至今已有三十五年,于寂寥中带着些微兵马击草寇,伏乱匪,退异族,因之以成辽东之基业!时有鲜卑人檀石槐,率军南下,朝廷屋内,丢城失地,累及冀幽并无数百姓,幸得主公力挽狂澜,于辽东屡屡击败来犯异族大军,存活辽东之数百万百姓;又叩击扶余、娄挹、高句丽等族,一战而定,使得辽东之地不再受此三族之威胁!”

  “鲜卑为祸中原甚深,朝廷昏聩,以瘟疫击退了鲜卑,但也害了不少并州百姓,幸得主公支援,神医华佗呕心泣血,方才得以控制瘟疫,不致传遍四方,毒害甚深。”

  公孙度听到这里,将目光放到了难得前来参会的华佗身上。华佗点头以应。不用说,就是他告诉的魏攸等人,然后现在……公孙度可以想象,若是此事传出去的话,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刘氏最后的一丝威信将会坍塌,许昌那个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的朝廷也将轰然崩塌。

  魏攸并未察觉到这些,只是继续说着:“然朝廷无能至极,致使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一时间各地烽烟,百姓之苦愈甚,主公领铁蹄救黎民于水火,还了天下一个太平,又将饥民送至辽东,让他有食可用,有衣可穿,不至忍饥挨饿,”

  “此乃武功!”

  “又,主公兴于辽东,旺盛于远征海外,得主公之神机妙算,带回番薯等产粮产量极高的作物,使得人人有饭吃,此不下于地皇之功也!”

  “大兴医道,婴孩存活率远超历史任何时代,军中将士、所有百姓但有抱恙,得以治疗,以全己身,此诚高功于社稷,非秦皇汉武不可比!”

  “前年雪灾,去年又是旱灾,若非主公之神机,吾等心知幽并青三州当与冀州一般,无数人因为颗粒无收,只能吃树皮、草根,最后活下来的难有十之一二。诚然如此,吾等短视,便以此暗自欣喜之时,主公明见,以大军南下,救冀州百姓于危亡,数百万人得以活命,此功不可谓不感天动地,非圣人不可比!”

  “此乃文治!”

  文治武功都扯出来,公孙度哪还不明白他们这些人是啥意思,但此时也只能装糊涂,继续听着。只是公孙度有些别扭,总觉得自己并没有魏攸所言的那么高大上,那么的伟光正。

  “主公天人降世,数十年来矜矜业业,功高盖世,于今进位为王,方显功绩!”

  魏攸话音落下,徐荣等几人,当即高呼:“主公进位为王,方显功绩!”

  接着荀攸等人亦是伏地高呼:“主公进位为王,方显功绩!”

  公孙度不应,众人再呼——

  “主公进位为王,方显功绩!”

  公孙度豁然起身,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说完,不等众人再言,公孙度急忙离开了。

  留下一众人对此似是早有所料,面上没有半点吃惊之色,只是相顾无言,看样子,虽然猜到了,但是心底还是有些觉得不信。

  “现在怎么办?”柳毅看着众人的模样,忍不住先开口了。

  魏攸轻声道:“你们跟随主公多年,当知主公是个不喜欢出风头之人,尤其是那句‘广积粮,缓称王’的话,应该算是耳熟了。”

  “没错,可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阳仪摸了摸自己的脑袋,问道。

  众人无语凝噎。

  魏攸也懒得理这个憨货,转而向荀攸等人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好失望的,毕竟主公若是真的就这么应下了我们的请求,那还是我们的主公吗?值得我们去追随吗?”

  荀攸、徐荣等人闻言俱是点头不已。

  “没错!”荀攸眉头一展,道,“而且主公说得很对,现在称王容易成为出头鸟,就像那袁术,很可能会引起围攻。虽然我们不惧,但是我们现在可是需要时间进行休养生息的,若是为了一个王位,影响了百姓,恐怕主公不会放过我们任何一个人。所以,荀某觉得应该放低一些要求,比如说,进位为公,以及彻侯。”

  “嗯,循序渐进最好!”

  戏忠等人相继表示赞同,但随即郭嘉却道:“这样的话,那应该进位为什么公,又是什么侯?要知道主公可是隐隐表示过对辽侯这个称呼的不满的。”

  众人一听,均露出不解之色。要说辽侯,不正是应该在辽东吗?即便将来荣登九五,辽国的国号也是挺好的啊,没有什么不对啊!

  他们哪里知道,公孙度因为某个什么龙八部的,对辽这个国号很是不爽,怎么可能会认同。当时要不是碍于皇命,又身处洛阳,不能拒绝皇命的话,早就拒绝了。没看他现在住的地方是州牧府,而不是侯府吗!就是这个原因。

  荀攸等人不解,但是不妨碍他们知道公孙度不喜欢这个封号的事情,于是又商议其封号的问题来。

  “既然‘辽’不可用,那依照惯例,主公自幽燕之地起家,不若以‘幽’或者‘燕’为号好了。”

  “不可!昔年有周幽王,昏聩又无能,岂能以此为号,万万不可!”

  “不错!燕,也是如此,当年不过小国,无有二力,以此为号同样不妥。”

  “那‘赵’如何?燕赵之地,又有昔日威震八方的赵国,可是不差!”

  “不差?差远了!赵国不过是些许之力,连秦楚都不可比,只能争一时长短而已,实在有些不妥。”

  ……

  一个个建议被提出来,然后被其他人反驳,等到午饭时间,仍是没有结果。于是一众人用了午饭后,又继续商议。

  一个下午过去,众人仍是无果,即将散去之时,荀攸突然道:“我等灯下黑,一时没有想到好的称号,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听闻‘明公’二字,如今既然主公即将进位为公,不若以‘明’为号,正合明公之称。”

  “没错!”

  魏攸当即抚掌赞叹道:“此言大善!论古往今来之英雄人物,何人当得明公之称,非主公不可!”

  “大善!”

  徐荣、戏忠等人俱是眼前一亮,赞同道:“明公之名非主公不可取!”

  “好!”

  荀攸又道:“既如此,不如等明日一早,我等便将此事与主公言,尽快将此事定下,晓谕四州,也好提振军心、民心。”

  “好,就这么定了。”

  众人散去。

  翌日,虽非大会,但荀攸、魏攸等人无一落下,尽数到了州牧府。公孙度明白他们所想,却不好再像昨天那般拂袖而去。

  “以主公之功绩,非秦皇汉武不可比,如今虽然不能登坛称帝,亦不能进位为王,但是称公已是时机至矣!”

  称公?

  公孙度一听,还真有点儿动心了,现在称王确实有做出头鸟的感觉,但是进位为公的话,似乎挺合适,至少这对跟随多年的这些手下乃是一件好事,也是他们应得的。

  “既如此,诸位可有称号建议?”公孙度同意得有些快,以至于众人都是一愣。公孙度看得心底不由一笑:叫你们折腾我,现在反应不过来了吧!

  荀攸当即道:“经属下等人商议,以主公之英明神武,古往今来无人能比,当得明公!”

  “明公?”

  公孙度一怔,道:“这算什么称号?”

  随即公孙度就反应过来,也即是说以“明”为号,这样的话,将来会是明王,统一之后,会是明朝,而他则成为明太祖或是明高祖。

  这样也不错!

  公孙度抚须想到。荀攸等人也是撞上了,明朝可以说是公孙度极为喜欢的一个朝代,不仅是因为他有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称呼的缘故,还有明朝本身的实力其实在当时都是最强的,从上到下都是。(这里不多说,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