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213辽东事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213辽东事

作者:弹冠振衣 字数:2613 书籍: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本来刘备拿下了冀州,正是志得意满。得知青州来人,急忙命人进来相见。

  来人见了刘备,跪倒在地,边哭边说,刘备听的一脸的无奈。

  这人披麻戴孝,跪地磕头不止,脑门都碰的流血了,刘备怎么劝,都劝不起来。

  另一个跪在他身旁之人,也是一脸尴尬的看着那人跪在那里嚎啕大哭,几次想要开口去劝,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起,只得作罢。

  说起来,还是辽东公孙度惹的祸。

  公孙度字升济,本是辽东襄平人。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公孙度便在玄菟郡做了郡吏。

  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年方十八,但却早折了。公孙度少时也叫豹,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年龄相仿,公孙琙一见到他,就喜欢上了他,送他去学习,并为他娶了妻。后来又向别人举荐,让他任尚书郎,后来又升为冀州刺史,但因谣言,旋即被罢免。

  公孙度的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但因公孙度是从玄菟的小官吏发迹的,所以辽东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在这之前,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为镇守襄平的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做伍长,故意侮辱了公孙度。公孙度一上任,就将公孙昭抓了起来,在襄平市中鞭打而死。郡中豪门望族如田韶等家,与他无怨无仇,却都被他找借口杀了。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豪强大户,足足有一百多家,郡中人个个惊恐万状。公孙度又东征高句骊,西征乌丸,威震海外。

  诸侯讨董时,公孙度得知中原一带正处于都动·乱之中,便对他亲信部下柳毅、阳仪说道:“根据谶书上的预言,孙登当为天子,太守姓公孙,字升济,升即登也。现在汉家的天下乱了,刘氏将要覆灭,轮到了我与各位商量图谋王位的时候了。”

  所谓谶语有云:孙登当为天子。这个其实是个老梗了,光武帝的时候,就有人根据这个预言,立了一个叫孙登的人当皇帝。

  所以,你明白孙权为什么要把自己儿子起名叫孙登了,都是一群野心勃勃的货色。

  当时襄平县延里祀社神的地方长了一块大石头,长一丈多,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有人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的形状与汉宣帝的皇冠相似,它所在的延里,又与你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

  公孙度听了,更加高兴。

  ……

  那个在刘备面前,扣头到流血之人,也是辽东人,名叫李敏,曾经做过河内太守。河内在天下郡国中的政治地位非常高,仅次于南阳,李敏一个辽东人能做到这个位置,十分难得,所以他在辽东郡中威望很高。

  公孙度割据自立,李敏反对公孙度之行事,又惟恐公孙度加害自己,于是带领全家迁居到了一处海岛。公孙度得知后,大为恼怒,掘开李敏之父的坟,打开棺材焚烧尸体,又诛灭了留下的李氏宗族。

  原本的历史上,李敏报仇无望,最后郁郁而终。

  不过,这一次他找到了刘备,而陪他来的人是管承。

  本来,管承在自己县里做土皇帝做的挺好的,刘备也遵守承诺,不去管他。

  不过。管承见刘备的地盘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又见刘备用人,不拘一格,并不以出身家世论,于是献上长广县的户籍,图册。只带了本部人马千余人,准备要彻底投靠刘备,刘备大喜,以管承为司马,仍然统领旧部。

  李敏身负血海深仇,带着家人渡海逃亡,恰好被管承接到,得知了刘备兵力强盛,兼占据了青、冀二州,便与管承一起,来见刘备。

  一见了刘备,李敏就立刻大哭起来,拜倒在地,述说公孙度种种僭越之事,又说公孙度在辽东残杀无辜,自己全族被害,请刘备出兵主持公道,讨伐公孙度。

  刘备命人将李敏扶起,道:“公孙度悖逆无道,滥杀无辜,我早晚必伐之,上为天子讨贼,下为李公复仇,只是军国大事,不可不慎重,容我仔细商议。”

  李敏再拜道:“多谢明公,明公若伐公孙度,敏虽不才,愿意随军出力。”

  等到李敏走了,刘备便请众人商议,辽东郡,其实就是后世的辽宁省,那可是农业大省,安置个几十万府兵都不在话下,刘备自然是垂涎三尺。

  荀彧道:“公孙度诚然悖逆,然辽东偏远之地,大军行进不便,如今天下不靖,当以安内为先,待中土平,以天下而制一隅,自然无往而不利”

  众人多持此意,刘备见状,只得又将李敏找来,诉说此事。李敏大哭道:“汉室天下,竟至于此呼。”

  说罢,又是嚎啕大哭不止。

  却不想,惹恼了一位英雄。

  在那里,跪着的李敏哭的凄凄惨惨,也不知道是李敏哭的太惨,还是公孙度各种僭越行为太过出格。

  比如,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为汉朝的两位祖先立庙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耕藉田,治理军队,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

  总之,公孙度的种种行为,都是一副开国之主的做派,只不过,这个国不是帝国,而是侯国。

  这一切,惹恼了旁边的臧洪。

  要说臧洪这人,大约真是个汉家忠臣,没有他,酸枣会盟可能都不会有。因此,臧洪上前行礼,大声道:“君侯,公孙度如此悖逆,正该伐之,有怎么能以道路偏远而不行,某虽不才,愿提一旅之师,斩其首还,以儆天下之乱臣贼子。”

  这话一出,刘备便是一皱眉,公孙度有明确的谋逆之举,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董卓的行为都过分。董卓勉勉强强还可以说是权臣,而公孙度则真的是有叛逆之举了。

  甚至董卓那货,被人一劝,都知道把金华青盖、爪画两轓的竿摩车,改为两千石乘的皂盖车。公孙度可好,直接就打起天子的仪仗了。

  但是,偏偏刘备又知道,辽东那地方真心不好打。

  因为辽河的存在,辽东这地方在古代的交通太差,辽河中下游的西岸北岸,一直存在一大片广阔的沼泽湿地,这片沼泽湿地,即是辽泽。辽泽的存在,导致辽河的西岸和北岸的大片区域,军队通过十分困难,以至于“辽泽泥淖,车马不可通。”

  谁让辽河不老实呢,小规模的洪水年年发,隔三差五还要发一次大洪水,自然是有大片沼泽了。这种沼泽,除非国力雄厚到了一定的地步,能够对辽河来一次大规模的整修,这才能够根治。

  隋炀帝那倒霉孩子,以倾国之力,三征辽东,就因为辽泽泥淖,后勤不通,打了败仗,最后落了个国破家亡的下场。后车之鉴,就在那里,刘备区区以一隅之地,又怎么敢轻举妄动呢。

  只是臧洪这货,在那里慷慨激昂,刘备也不能不回应一二。

  想了想,刘备道:“且先请李公下去休息。”

  等那个被公孙度灭了族的李敏走了,刘备才对臧洪问道:“子源,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亦欲伐辽东久矣,只是辽东偏僻,道路远隔,公孙度自恃险要,才敢行此悖逆之事。你究竟有几分把握,切不可意气用事,而逞一时之勇。”

  臧洪道:“君侯放心,我也知道辽东偏远,粮草转运不易,大军不可轻出。我也不用大军,只需精兵数千即可。”

  数千精兵,这个后勤压力倒是不算太大,只不过,这样的精兵,刘备手下也只有一支,不过五千人而已。乃是刘备的亲兵,号称“选锋营”,由典韦掌管。这支选锋营,乃是用魏武卒的标准选拔出来的。人人身被三杖,可以身披三重盔甲,携带强弓硬弩,五十支箭矢,日中而驱百里。

  也的确只有这样的强兵,才能用最少的后勤补给,直扑数千里之外的辽东,还能有足够的战斗力,在长途行军之后,还能够投入战斗。

  只是,刘备舍不得啊!万一有失,自己却是要少一支强大的军队。或者,臧洪干脆隔绝消息,用这支军队割据辽东,刘备找谁去哭去。

  当下,刘备就要板起脸来,拒绝了臧洪的建议,就见程昱上前道:“君侯,我有一计,可以讨伐公孙度。”

  刘备问道:“计将安出?”又怕程昱也同意出兵,刘备正色道:“公孙度悖逆,我久欲伐辽东,只是深知辽东艰险,不易攻打,因此犹豫不决。”

  程昱不慌不忙,伸出两根指头,说道:“此计唤做‘驱虎吞狼’之计,却不用君侯亲自出兵,只需的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这正是,莫道只言片语,胜过百万雄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