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180见闻

  大河之上,战舰顺流而下,速度极快,不过数日之间,就已经回到了青州平原。

  自从踏入青州平原,荀彧惊奇的发现,自己似乎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青州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没有经历过乱世一样。

  八月,已经是秋天,天气已经开始慢慢转冷,此时,正值丰收之时,一处处农田,农人忙碌,到处都是一片丰收安乐的田园景象。

  “这怎么可能啊!”荀彧看的目瞪口呆,要是荀彧在网络上灌过水,一定会吐槽一句,这不科学。

  不过仔细看去,田土中种植的,却也不全是小麦、粟米这种粮食,而是一半粮食,一半牧草,牧草主要是紫花苜蓿。

  仔细看去,似乎也有不同,田地附近,都摆放这兵器、弓弩,甚至是甲胄。一副随时随地准备上阵厮杀的样子,究竟是与和平年代有着几分不同。

  便是行在路上的路人,虽然衣裳都还是很破旧,不过大多都是很干净的,虽然称不上人人身强体壮,但也绝没有吃不饱饭的菜色。所谓太平盛世,大约也不过如此了吧。而且青州的马匹,似乎也是极多,无论是耕地,还是拉车,或者行人骑马出行,马匹几乎是随处可见。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乱世之中,人心思定。人死了一大批,田地也就空出了很多,刘备恢复了青州的秩序,而且政治比较清明。正是人少、地多、兵强、税轻,再加上吏治清明,哪一个初生的,朝气蓬勃的古典农业政权,不都是如此。

  尤其是刘备搞的军功爵制度,和秦朝不同,对府兵征收的农业税极少,平原又是刘备统治了最久的地方,已经安定了差不多整整三年。

  有从乌桓人手里抢来的大量牲畜,有青州几处铁官生产的低价铁质农具,三年的时间,又用“粮食本位”发行了大量货币用于流通,平原民间的元气,早就开始恢复。

  所谓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便是这个意思。

  而刘备几次出兵打仗,都严格遵守着“不违农时”的原则,几乎就没怎么耽搁粮食生产,这样对民间的伤害,就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

  这一次出兵东郡也是如此,刘备从出发,到平定东郡黑山军,再到回到青州,前后用了不过一个多月。这种效率,在古代,简直几十不可想象的高效率。要不是为了搞定“添丁入亩”之事,刘备在一开始就动员了全部的府兵,作为武力准备,随时准备镇压反叛,根本不可能能有这种速度。

  “仲德公,文若,且看我青州为政如何,二公皆是世之高才,还请指教一二。”刘备用表面请教,实际上是装逼的口气问道。

  程昱虽然有点看不惯高门出身的荀彧,不过荀彧又是谦谦君子,对程昱也是颇为尊敬,又有真才实学,两人又差不多是同时投入刘备麾下,因此关系倒也是日渐亲密。

  荀彧、程昱两人,见刘备发问,都是叹道:“不意今日还能再见太平景象,将军治齐,真有管子之风也。”

  程昱一伸手,指着看到的一个被红色的砖墙围起来的小城,问道:“那个莫非是砖砌成的,怎么这个砖是红色的。”

  红砖,在现代人看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时代,可是黑科技一般的逆天存在。和青砖比起来,红砖的质量虽然不如青砖,但也一样能凑合着用,更重要的是便宜啊。

  这时代烧砖用的砖窑,还是密封的,因此,烧出来的都是青砖。烧红砖,修砖窑的时候,就可以偷工减料,把窑顶给省了,窑顶比较难造,这就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开支,因为不用修顶,没顶的砖窑可以往大了造。

  青砖一砖窑,最多烧出五千块,红砖一砖窑,就能烧出五、六万块砖头来。相差十倍的差距,烧出了的红砖多了,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汉末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城墙都是土墙,红砖墙虽然不如青砖墙。但是,再怎么也比土墙结实多了。

  而且,青州虽然说安定了下来,毕竟离战乱未远,大家也都愿意在修城墙上花钱、花力气。而刘备对于修城,似乎也有一种偏执性的爱好,总想着万一将来有一天,五个少数民族南下了,多修一点坚城,是不是就能少让一些汉人被人家给民族大融合了。

  因此,整个青州,一旦到了农闲的时候,官府就组织人手,修筑城池。

  其他地方也还罢了,平原乃是刘备呆了三年的老巢,因此,荀彧、程昱二人,能看到红砖砌成的的城墙,也不足为奇。

  虽然仅仅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荀彧、程昱两人,已经是对刘备佩服的几乎可以说是五体投地了。那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回到了平原,平原相陈纪亲自出面迎接刘备,又与荀彧寒暄了一番,戏志才也和荀彧相识,互相之间,都有一番感慨。刘备设宴,款待一众人等,至于一应封赏,自有制度,也不需要多说了。只有乐进,因夺城之功,刘备表奏乐进为中郎将,既试用中郎将的意思。

  席间,陈纪忽然道:“君侯,老朽年纪大了,尽来总有眼花齿摇之感,想向朝廷上表,辞去平原相一职。不知谁人可以继任,君侯可有推荐。”

  刘备哪里肯放,陈纪这人,名气极大,连孔融见了他,都得伏低做小。陈纪为人又不爱揽权,他做平原相,平原的事务都在刘备掌握之中。

  名气大,不揽权,这种人什么都不干,就是留下来做个招牌,也是极好的,因此刘备极力挽留。

  陈纪去意坚决,好在到了最后,刘备才明白过来,陈纪只是不想做个有名无实的平原相,而不是要离开青州。

  这却是刘备多虑了,现在天底下到处都是战乱,陈纪得是多脑残,才会离开太平安逸的平原,跑回老家去待着。只是在青州闲居,平日里无事时,教一教学生而已,

  刘备便表示,要以陈纪为公学祭酒,为蔡邕之副,想教个书就教,不想教,也不用陈纪干什么具体的工作,就是做个招牌,领一份俸禄罢了。

  陈纪在刘备的示意下,又表荐张飞为平原相。

  于是,皆大欢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