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160加入北约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160加入北约

作者:弹冠振衣 字数:2235 书籍: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一路之上,刘备令俘虏们拉着辎重车辆,士卒们,受伤者坐车,无伤者轻装,原有和缴获的马匹,全都好生将养着,好恢复了元气,日后再使用。

  又派了孙干率了三百士卒,带了刘备派人从洛阳城中找到的朝廷典籍、器物,都交给河内的袁绍,只说这些朝廷之物,实在非是人臣所宜拥有,因此先暂时放在盟主之处,等将来迎回了天子,再由盟主献给天子,才是正理。

  当然了,这些都是废话,刘备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表面一个态度,表示刘备是站着袁绍这边的。不过,此举还是让很多人认为,刘备是忠臣,没有私心,不然,一定会偷偷留下这些器物。

  这其实是刘备思考了很久之后,才定下的战略,刘备十分清楚,日后,董卓和西凉军势力,虽然还能在关中地区闹腾一番,不过也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接下来,就是群雄争霸的时代,在前期,主要是袁绍、袁术兄弟二人相争。如果刘备帮袁术,只怕失去了预知未来的优势,所以刘备决定帮助袁绍,最好能像历史上曹操那样,作为袁绍在黄河以南的代理人,打着袁绍的旗号,抢着自家的地盘。

  而且帮助袁绍还有一个好处,表面上看,袁术的几个盟友,孙坚号称江东猛虎,连董卓都被他给打跑了,公孙瓒人称“白马将军”,威震辽东,哪怕是徐州的陶谦,也是打过西凉叛军的宿将,朝廷正是看在陶谦有军事才能,才把他派去徐州,镇压徐州黄巾军。

  可以说,单纯从表面上看,袁术是占尽了上风。

  因此,帮袁术是锦上添花,帮袁绍是雪中送炭,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帮袁绍,自然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但是,刘备是开了外挂的,他是知道结果的,袁绍那里冒出来个西凉猛将麴义,大胜“白马将军”公孙瓒,“江东猛虎”孙坚,被刘表这么个文人给打死了,战死在了荆州,徐州刺史陶谦,也被曹操按在地上一顿暴打,打了个满地找牙,最后还把徐州让给了刘备这个背锅侠。

  按照后世有些网友的戏称,袁绍在北方和诸侯约定,所以叫北约,袁术在南方拉拢联盟,所以叫南联盟。也难怪袁术在占尽优势情况下,还被袁绍打的满地找牙。南联盟那个自己扶持异族,搞强南弱赛,最后把自己搞解体的作死货色,要是能干的过美帝加欧盟的北约,那才叫咄咄怪事。

  这些天来,刘备仔细考虑过未来的发展,最后把目标放在了徐州。而且,现在毕竟不是战国,所谓的各路诸侯,都还是再朝廷框架之内,名号也都还是刺史、太守之类,刘备不能随意兴兵。陶谦是袁术阵营的,是袁术的盟友,刘备就更不能加入袁术阵营了,只能帮助袁绍。刘备可以打着袁绍的名义进攻陶谦,占据徐州。

  徐州虽然只有五个郡国,但本身的名门、名士极为繁盛,后来的孙氏据江东,大批重臣出自徐州,什么二张、诸葛瑾、步骘、鲁肃、吕岱、徐盛,这可都是徐州人啊。如果刘备能把徐州安定下来,哪怕这些人不支持刘备,也不过就是隐居不出而已,不会再跑到江东去避难,很可能孙策就拿不下江东,就是拿下了,也是被削弱的。

  徐州刺史陶谦,对徐州的掌控也不是很有力,陶谦主要是依靠其麾下的丹阳兵来镇压局面,徐州士人并不归附,主要是希望陶谦能够对抗黄巾军。

  河内。

  此次讨伐董卓,关东诸侯共推袁绍为联军盟主。然而,自从袁绍到河内以来,就在那里按兵不动,不但寸功未立,还被被董卓给打败了一回,河内太守王匡,几乎全军覆没,如今孙、刘联军大败董卓,收复洛阳,袁绍如何能高兴的起来。

  如今,袁绍见刘备将夺回的朝廷器物全都送来交给自己,心中十分的高兴,以为刘备完全承认了他盟主的权威。又想着,自己想要拥立大司马、幽州牧刘虞为天子,这些器物正好用的上。

  听得孙干家乃是北海大族,又师从于郑玄,袁绍又和孙干说起了经学,孙干对答如流。

  在汉代,学习经传是一种必需品,确切的说是世家子弟的必需品,就好比是后世的文凭、学历、资格证一类的东西,你先别说这玩意有用没用,这首先就是个资格,所以,刘备家里头哪怕穷的去卖草鞋了,他家里头砸锅卖铁,也得送他去卢植那里求学吗,这也是镀个金的意思。

  袁绍家学渊源,孙干名师高徒,袁绍大喜之下,便想要开口将孙干留下,只是孙干是青州人,出仕青州乃是正理,袁绍说是诸侯盟主、车骑将军,其实不过是渤海太守,终于没有开口,只是心里对冀州更加觊觎了。恨不得明日就拿下冀州,据此光武旧地,一展平生报复。

  本来,袁绍在接到孙坚、刘备二人击败了董卓,打下了洛阳的消息,心中还忌惮不已。现在见刘备退兵了,袁绍倒是还了精神,他问孙乾道:“听闻刘征东与孙破虏大败董卓,我正要点齐兵马,召集诸侯,与二公合兵一处,并辔向西,迎回天子,还于旧都,刘征东怎么就忽然回师了,可是有什么疑难之处不成。”

  孙乾道:“辽东太守公孙度,悖逆无道,自称辽东侯,割据一方,更是发兵,渡海攻打青州东莱沿海各县,设置刺史。故而,使君要回师迎敌。”

  袁绍闻言道:“公孙度的辽东太守,本就是董贼所拜,不足以为太守,我今承制诏书,愿拜先生为辽东太守,未知先生意下如何。”

  孙干从容答道:“我今已经策名委质于刘征东,君臣名定,不敢受袁将军之名。”

  袁绍叹道:“公真义士也。”

  待到孙干回到刘备军中,将与袁绍的见闻一一告知,得知了袁绍想要任命孙干为辽东太守,而孙干又拒绝了的消息。

  刘备也有些奇怪的问道:“既然袁本初愿以卿为辽东太守,卿为什么不答应呢,这可是一郡之太守啊。”

  孙乾道:“臣已经策名委质于使君,君臣名定,不敢受袁将军之令也。”

  刘备道:“话虽然是如此,卿便是做了辽东太守,也可以继续效忠于我的啊。”

  孙干正色道:“干闻忠臣不事二主,臣既然是使君之臣,自然为使君效死,若是臣受了袁车骑之命,则为袁车骑之臣,不复为将军死矣。干既因将军而不受袁车骑之命,又岂可以明受袁车骑之拜,而阴事于使君乎?望使君以后,勿要再做此念。”

  刘备闻言,急忙起身,正色向孙乾行礼,说道:“卿真国士也,我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卿就是我的镜子啊,我刚才之言,实在是一时之玩笑,不敢当真。若是日后我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还希望卿能够及时指正。”

  孙干这才满意,也是回礼,然后退下。

  等到孙干走了,刘备叹了口气,心说我还是不明白,这时代人的心理啊。不然,也不至于被人当面喷了一顿。

  虽然辽东太守这块肥肉,也实在是让刘备心动不已,但也没到非要不可的地步。而且袁绍自称“承制诏书”,严格来说,如果真承认了袁绍又“承制诏书”的权力,那么刘备的青州刺史也不稳当。因此,刘备只是承认袁绍作为联军的盟主,并不提什么“承制诏书”之事。

  抛开这些念头,刘备下令道:“上船,咱们回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