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134颍川

  西元一九一年,初平二年,三月初一。

  青州,刘备誓师出发,黄河一般二月间就完全解冻了,刘备亲自率一万六千人马,坐船逆流而上,入陈留,至颍川。

  早前,陶丘洪和乐进两人,都已经完成了使命,回到了青州。

  乐进此次回到了家乡东郡,一共招募了精壮勇士一千余人。刘备大喜,曹操以后是东郡太守,刘备招募了一千余人的勇士,就意味着曹操以后的手下,就会少了一千余勇士。刘备命令先将这一千余人送进新兵营训练,训练之后,让乐进选百人为亲兵。

  陶丘洪也向刘备复命,孙坚不但答应了刘备联合出兵的要求,也同意了和刘备联姻的建议,表示自己正好刚刚出生了一个女儿,可以和刘备的儿子定个娃娃亲。还和刘备约定在颍川会盟,共同进兵。

  原来的颍川太守李旻被捉之后,被活活的给烹了,孙坚是豫州刺史,于是就屯兵于颍川,孙坚约定与刘备在颍川会师,共同出兵,讨伐董卓。

  一路上,刘备也发出檄文,不断的联系各路诸侯,邀请他们与自己共同出兵讨伐董卓。众人多不应,盟主袁绍只是屯兵于河内,并不敢出兵。刘备到了陈留,兖州刺史刘岱和陈留太守张邈都来相迎,只是他们对讨伐董卓一事都失去了信心,虽然对刘备再次出兵讨董,敬佩不已,但也不敢共同出兵。

  虽然刘备四处发檄文,主要是为了给自己扬名,只是见众人都不敢应,心里也有几分无奈,这可是白的名声的好事,居然没人敢来参加。

  颍川 ,以颍水得名。颍川郡,属于豫州八郡之一,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中枢,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人才出众。

  颍川郡治阳翟,下辖十七县,阳翟、阳城、轮氏、郏县、父城、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颍阴、许县、新汲、鄢陵、长社。

  其中许县,就是后来的许昌。历史上,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挟天子以令诸侯”,修耕植以蓄军资,终成霸业,曹丕废汉立魏以后,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有一种说法,“汝颍集团”是曹魏文臣的主要来源,后来有人又发现汝南人太少,又从籍贯人数修订为颍川集团。其实这种说法,也是是受到学者们所处的时代的影响,什么都是这个集团,那个集团的。其实所谓的“汝颍集团”,虽然不能说没有,但也不是真的像一个集团那样的紧密。

  颍川东汉以来的名门望族很多,以荀家、钟家、陈家、韩家四家为首,不但齐名,还他们世代交往,互为姻亲,但要说他们形成朋党,凡是颍川人士皆属同一集团,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此次出兵,刘备一共带了步卒一万三千,骑兵三千,共计步骑一万六千人。

  孙坚麾下人马较多,豫州本就是大州,户口百万,人口五百多万,虽然遭了战乱,但是底子还在。当初,黄琬为豫州牧时,在豫州大兴兵事,征讨州中贼寇,连曹操都差点被他给干掉。

  豫州兵人数众多,孙坚作为豫州刺史,也继承了这些人马,虽然遭受了一场大败,合各郡国之兵,仍然有足足有步骑四万余人之众。

  孙坚与刘备的地位相当,都是一州刺史,都是县侯,都是杂号将军,两人又都是以军功为起家,又相约一起出兵讨董,虽然没有见面,但也有几分神交已久的感觉。

  此时孙坚坐镇阳翟县,不过孙坚的身份有些尴尬,除了县侯和刘备一样,是朝廷所封,其他的如豫州刺史、将军号都是袁术上表举荐的,这就多少有点不过硬。因此孙坚不得分身,便派出了程普前来迎接刘备。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有容貌计略,善于应对,是孙坚军中的二号人物,有点类似于关羽在刘备军中的地位。孙坚大约是觉得程普和刘备是同州人,这才派出了程普前来迎接刘备。

  历史上,孙策打江东的时候,程普多立战功,如果不是周瑜横空出世,程普的名声绝对要大上许多。

  而且程普为人也比较直率,因为周瑜年轻地位却比自己高,对他十分不服,多次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终于渐渐地被周瑜的才德所折服,然后程普对周瑜的态度就变成了“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程普来迎接刘备,对刘备颇为恭谨,但又不失分寸,还没见程普的军事才能,也知道程普此人是个人才。

  这让刘备看的心中不爽,心说程普一个幽州人,怎么就投靠到了孙坚这个吴郡人的门下。

  程普一马当先,带着数百人马,在前为刘备开路,直往阳翟而去。

  一路之上,刘备问道:“孙豫州领豫州未久,不知郡府储粮可充足否,军械可精良否,人心可曾归附。”

  程普道:“近年豫州少经兵乱,府库充实。又有黄公曾经征讨州中贼寇,军械也堪称充足。”

  却单单没有提人心如何。

  阳翟县在颍水之南,颍阴县在颍水之北,所谓山南水北谓之阳,颍阴县在颍水之北,不知道为什么却叫做颍阴。

  不过这都不要紧,颍阴县,有颍川荀氏,乃是在三国魏晋时期,颍川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

  刘备答应来颍川和孙坚会师,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颍川荀氏,另一半原因则是不想破坏历史上孙坚的战绩,害怕因为自己的出现,影响了孙坚的发挥,反而造成了讨伐董卓的失败。

  颍川荀氏,乃是荀子的后人,荀淑因为品行高洁,学识渊博,被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后为朗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与同朝同颍川郡人的钟皓、韩韶、陈寔等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荀淑一同有八个儿子,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其中第六子荀爽、荀慈明最为知名,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所以被董卓征辟去了做门面,做了三公之中的司空,在不久之前刚刚去世。

  三国时期,颍川荀氏进入了鼎盛时代。荀彧、荀谌、荀衍、荀悦,荀攸等人,皆为智谋之士。

  “程校尉,颍川荀氏就在颍阴,我要前去拜访一番,还请程校尉领路。”刘备对程普说道。

  马上要去打董胖子了,来点收藏、点击、鲜花做武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