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遇见暮色晨光里 第12章 贷款3

《遇见暮色晨光里》第12章 贷款3

作者:融月轻轻 字数:1873 书籍:遇见暮色晨光里

  他们是小学同班同学,小学的时候赵广华的成绩也非常好,两人基本上轮流着拿第一第二,那时候关系便有些微妙。虽然大家心里都不服输,都想拿第一,但其实相处得还不错,因为赵广华是班长、她是学习委员,六年雷打不动都是这样,都是班干部嘛,平日里接触得自然不算少。

  只是初中之后,赵广华的成绩渐渐就不行了。

  他们这一代人,又在乡下,英语学的很晚,初中才开设英语课,赵广华无论如何都学不好英语,每次测试只能拿二十、三十分那种。

  还有物理和化学,他同样学的很吃力,勉勉强强及格。

  初一下学期分了尖子班和普通班,陆晓晴分在尖子班,赵广华不出意外的分在了普通班,从此交集渐渐就少了。

  再后来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初中毕业赵广华便不念了。听说出去打工了几年,去年回来,打工的收入、加上借了点钱买了这辆车,一直开着车帮人运货,日子渐渐的也越过越好。

  赵广华一直都是个头脑灵活聪明的人,会把日子过得比别人好陆晓晴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对这个从小被家长、村里人拿来跟自己做对比的同班同学,哪怕多年不见,陆晓晴对他的感觉跟对别人还是不一样的。

  她发现其实好些家在其他村里的小学同学她连名字都不记得了,但对于赵广华的许多事还记得清清楚楚。

  小时候的最初印象总是那么深刻的刻在心底,仿佛烙印。不代表什么,但却是一段非常深刻的过去。

  但是赵广华会主动表示要借钱给她她还是没有想到的。心里有些意外的温暖。

  “妈!”陆晓晴笑着进了家门。

  陆妈妈眼睛一亮,“哎”了一声忙看她:“贷款的事办妥啦?”

  陆晓晴轻轻叹了口气摇头:“还没呢。”

  “唉!”陆妈妈眼中刚亮起来的光芒又暗了下去:“瞧你笑得那样,我还当成了呢。”

  陆晓晴愣了愣,又忍不住笑:“妈别担心,我会想办法的。”

  虽然没成,但也没有绝望,生活不全是灰暗,总有那么些让人觉得心里充满希望的人或者事给予我们力量,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行。

  陆妈妈“哦”了一声也没再多问,反正她也不懂,问了也不懂,就假装相信闺女吧。这孩子也不容易,不能给她太大的压力。

  “对了,咱屋后头山上的围栏和竹楼都按照你的要求弄好了,你看看什么时候去买鸡苗回来?咱也没做过这个,要不一次先买少一点?”

  陆妈妈转移了话题。

  “我先去看看吧,其实一次买二百来只也算少的了!”陆晓晴笑道。

  陆妈妈就轻轻叹了口气,点点头:“行,你看着办吧。”

  陆晓晴知道她担心什么,正张口想要解释,陆妈妈一挥胳膊:“不用跟我解释,横竖你心里有数就成,我能帮你做什么你就直说。”

  “好的妈,谢谢妈!”陆晓晴由衷笑笑,抱了抱陆妈妈:“那我上山去看看!”

  “去吧。”

  陆晓晴整个走了一圈围起来的高高的铁丝网围栏,很牢固坚固,圈养在里头的鸡绝对飞不出去,小鸡苗也不可能从底下钻出去。

  她不是怕鸡会跑出去丢了,鸡顾家,除非被人逮了,否则即便跑出去到了黄昏时分也会回来。

  她是怕在外头胡乱走动喝了不干净的水生病,一旦传染起来,哪怕她发现之后有办法治疗,也肯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竹楼距离地面一米五左右,下边有青砖砌起来的柱子支撑。

  两座竹楼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她打算一年一换轮着让鸡住。这样会更卫生一些,便于消毒。

  竹楼里不宽,但是挺长的,窗户也不少,早开晚关便于通风。设计的时候是按照三百多只的规模略有宽松。

  这本来就是闲置物利用,顺便做的事儿,没指望靠这个。当然以后不好说,说不定有钱了把这一片山头全都承包下来养鸡呢?

  地板用厚实而细的竹条钉成排,间隔着一定的小缝隙,鸡粪可以通过小缝隙掉下去,在地面上会铺上草木灰或者木糠,便于清理。

  当然,得用竹篾席子将竹楼下圈住围起来,否则这些鸡才不会嫌脏、非得把下头刨得不像话。

  靠着一侧立着一排好几层鸡窝,是给母鸡生蛋、孵蛋的地方。

  竹楼外四面都有延伸外出将近一米的“走廊”,可供鸡群栖息。

  竹楼屋顶盖的是层叠的杉树皮,两年三年一翻修都行。

  杉树皮是她们家乡这一带特有的产物,十分厚实耐用,风雨不侵,家家户户盖牛栏猪栏、洗澡房、厕所、房前屋后各种棚子用的都是杉树皮。

  这整个围起来的场地中,北面是一片竹林,其他地方都清理过了,特意在中间一带留出了大约七八亩的空旷草地,其他地方稀稀拉拉栽种了枫树、槐树、柚子树、柿子树等树木,更旁边一圈则留了些不高不矮的灌木。到时候还会栽种几丛仙人掌、薄荷、菖蒲、艾草等,这些都有祛除蚊虫的作用,仙人掌对于预防鸡瘟有一定作用。

  养鸡的准备工作陆晓晴也一直在做,就等着这边完工好去买鸡苗。

  里里外外检查了一番没有什么不妥了,她和陆妈妈商量后天圩日上镇上去买鸡苗。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有的是自家母鸡下的蛋孵出来的,也有不少人是圩日的时候从镇上贩子手里买的。

  但最多也就买个二三十只,养到成年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总会死那么几只。买二十只最后能养大十五只已经是一件聊家常的时候可以很自豪的拿来夸耀的事情了。

  运气不好的最后还剩下两三只、或者全军覆没大家伙儿也会觉得挺正常。

  毕竟再细致的人也搁不住意外啊,小鸡仔小鸭仔什么的都挺难伺候的。

  像陆晓晴母女这样一下子买回来二百六十只——其中有十只是送的,前所未有,回到村里的时候引来许多人围观啧啧惊叹。

  大伙儿七嘴八舌的,说的问的感叹的,多多少少都讲究个吉利忌讳,哪怕心里很不以为然不看好,也不会说什么“死啊”之类的话惹人烦。

  但也有人与众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