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唐天下 第三十四章 红白章程

《汉唐天下》第三十四章 红白章程

作者:轻杖胜马一壶醋 字数:3664 书籍:汉唐天下

  李煜起草的《红白理事会运行章程》拿到山庄的长老扩大会上,居然讨论了两天,才算定了稿。这在山庄的议事决策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因为这个章程虽然条款不多,但却涉及到了很多东西,山庄的这些长老们,未必能搞清李煜隐在条文最深处的含义,但这些人都是人精,也能察觉这些条文背后,肯定是有什么意图在里面,各自的理解不同,争论也是必然的。

  比如章程规定,无论红事还是白事,主家必须按规定向山庄公仓缴纳一定的操办费用后,由山庄理事会统一操办。

  关于这一条,人们的身份不同,理解起利弊来,可是分歧极大。比如几位族长虽然明面上没多少什么,但心里都还是有点不同的。因为在中国的这个宗法社会里,红白事,是一个家族最大的事。一个人除非是离家在外,脱离了家族的控制范围,不在和宗族有太多的联系,否则无论他结婚生子,还是落叶归根,那都离不开宗族的制约,而宗族的制约,更多是通过族长权威的行驶来体现的,在红白事的操办上,宗族和族长的意见是占有很大的分量的。在红白事的现场,是展示族长指挥管理才能和权威最重要的场合之一。红白事的操办,也是向宗族内外,展现本宗族力量最佳场合。

  现在红白事的操办权,给了理事会,这些族长当然是很有点想法的。像周二叔和李叔、王叔这三位,就很是不以为然,心里都觉得是山庄管到家族内部的事务上,多多少少是侵犯了自己权力,未免是越俎代庖,多此一举。而像周大叔、陈叔等本来就是以忠厚为人推崇,不愿多事的族长,则觉得是能卸下这样一付担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赞同的自然是大声讲的,心里不太同意的几个,则表达的委婉的多,毕竟李煜如今在山庄普通人中的威望,大家可都是一清二楚,他定出来的东西,即使有违自己的心意,也不好直接去落他的面子,况且,自己反对的理由也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不好直接说出来。故而反对的态度虽然并不含糊,但言辞上,也只能是以给山庄增加太多的麻烦和费用为由而反对。

  这三位为啥不太同意,李煜心里是明镜似得,他们所担心的,还真就是李煜想达到的目的,在李煜看来,山庄是自己做事业的根基,要想根基稳,首先它必须是一个强有力的整体,一个按一种统一组织模式运行管理的整体。这个整体的构架中,传统的宗族管理模式,只会弱化和扰乱山庄的保甲团练一体化组织模式。宗族的势力越强大,山庄的统一管理和运行就会越退化,山庄的整体性就越差。如果有机会,能把山庄变为一个完全的组织社会,那当时是最好,但作为一个宗族思想还非常严重的时代,在山庄完全消除宗族势力那绝对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实现。唯一的路子,就是消弱和控制宗族势力的发展,最少在事业的初期,必须趁宗族的影响力远逊于外面那些大世家宗族控制力的时候,压制这种势力强盛和扩张。

  这种压制,无论是武力的压制还是想现代的那种洗脑式思想教育,李煜都不认为自己能做的到。李煜觉得,唯一能达到目的的途径,把宗族的一些功能,一些对宗族成员有重大影响的功能过渡给山庄,使山庄成为一个比宗族给于更多,功能更全的组织,这样自然会弱化宗族对成员的控制力度。

  所以三位的反对,从反一个方面说明,李煜的思路还真是触及到了问题的根本。李煜心里并不着急,毕竟这明面上的反对理由,还是最好被打倒的。李煜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理由:

  虽然这红白事以前都是各族自家操办的事,但山庄毕竟不大,那一族办事,也离不开别族的帮忙。帮忙张罗的这些人,其实也都是各族的头头脑脑,这样友情襄助,相互的往来,靠的是自觉自愿,难免会有个不周,就会生了嫌隙,反而不美。不如就由山庄出面,由固定的人员组织,人人按一个章程统一操办,办的既周到,主家也省事。

  周、李、王三位,虽然不怎么赞成这个章程,但毕竟山庄不大,又都不是什么高管富贵之家,宗族的优势和控制力远比不上那些世家强族。族长的威势和优越也没多少,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利益。这样做,既然没啥大的损失,这反对的态度虽然明确,其实也并不是很坚决。

  李煜说的理由,听起来也蛮像那么回事,大家顺坡下驴,同意也就是了。不过这可不代表这条就不讨论了,反而讨论的越发激烈起来。这个讨论从费用交纳的多少,交纳什么,一直到山庄是否贴补,贴补标准是多少,如何贴补等等,足足一个时辰,才完全搞定了这一项。最后,这项的全文变成了这样:

  山庄之中,所有结婚大喜之事,男方主家向山庄交粮一石,六十斤以上的猪或羊一只,鸡五只,女方按男方一半交纳。所有丧葬白事,主家向山庄纳粮六斗。

  交纳确有困难的,由主家申请,经保甲上报后,长老会核准,可以减免费用的交纳。

  山庄红白事的操办,山庄一律贴补每次粮一石,酒二十斤。所需人丁均有山庄调用团练健妇,以五十人次为限。

  团练健妇的来源,以本小保为主。本保的保长为理事会指挥下的事务总管。

  看着简单的一句话,本大家讨论成了这么多详细规定,李煜很是高兴,这才叫群策群力呢,虽然大家并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但是,每当他提出下一个思路和原则时,在场的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努力地思考着这个规定的每一项细节,努力朝着最好的一面去完善着规定。

  到最后,这个章程全部定稿的时候,李煜都已经陶醉了,他不得不承认,一旦众人的思路被打开,那群众的智慧简直是无穷的,在他看来,这个章程已经完善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有意无意的引导下,章程不仅对婚丧大事的仪式、礼节、过程做了详细的规定,而且还涉及到了土地的再分配和家庭的资产的继承等方面。例如,章程规定,男丁结婚后,必须独立成户,重新编入保甲,并由山庄另行按户人丁数分配田土。新婚男女,其在原家庭的田土,则由其父母和未成家的兄弟姐妹耕种,同时,该部分田土,按原公租加倍交租,称为承租田,如该家再添生新人,承租田又可回划为公田,交公租即可。

  为了保证山庄的土地资源尽可能的掌握在集体手中,避免承租田过多,导致可分配的公田不足,同时规定,一个家庭如拥有双份的承租田,则须在山庄给新家庭划分公田时,无条件交出给山庄。

  对于丧事,如老人去世,同样将其名下田土划为承租田。

  这个章程的实行,在山庄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山庄将出现大量的双人、三人、四五人的小型家庭,那种一族几十人上百人的大家族、大世家,绝对无法出现。任何一个山庄的家庭,都不会成为拥有大量田土的地主豪富,也不会出现那种无立锥之地赤贫,也不会出现无钱娶妻加女的情况,只要山庄的组织在,这个山庄就将是一个以大量自耕农为主的结合体。而自耕农,正如现代社会的中产阶级一样,正好是那个社会的最大的稳定力量,秦时商鞅变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生育,成家,扩大自耕农的家庭比例,李煜的这个章程出来,恰好符合了商鞅变法的要义,这一点,别人不清楚,罗隐等几个夫子可是看得明白。

  在讨论完章程条文以后,章程的名称也修正了,变为《红白事管理规则》。大家顺手就选举了红白事理事会的成员,毫无意外的,罗隐、周二叔、王叔、李叔、陈叔、周三叔和一位后来的陶老爷子,被选举为理事,罗隐为理事会理事长。

  这几位家主,看到自己身上,又是增加了一个官衔,心里也是美得很,这理事会成立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操办李煜和周蓉儿的婚事,李煜又不是理事会成员,罗隐等人干脆就把他撵了出去,自己等人商量着办就是了。反正山庄做主的也都在了,制备婚礼所用的轿马衣服的一应物品的,支粮取物也都方便。

  几日时间,一晃就到,山庄人统一安排,木匠裁缝也是现成,自然是速度快很,冠服、轿马、披红、鼓吹、号牌等物已然齐备,到二十七日这天,周宝和黄石等人,领了几个团勇和大嫂,将李煜的住处打扫干净,用红纸贴花,装扮的喜气洋洋,周宝黄石王通李大虎李二虎等人,打着暖房的幌子,聚在李煜这里,又是喝酒,又是舞刀弄枪,只闹腾了一夜都不合眼,反倒是李煜,看着兄弟们热闹,心里又是高兴,又有些伤感,两世为人,这是自己的第二次结婚,自己这里是热热闹闹,却不知前世的亲人过的如何,借酒浇愁,不免多喝了几杯,早早就沉沉睡去,旁人哪里知道,还以为他是高兴的,见他睡去,也不管他,只管热闹。到了半夜,连罗隐等几个夫子,看这边热闹,也凑了来,一起熬夜。

  天光刚刚放量,李煜就被兄弟们拉了起来,梳洗装扮,大红的新郎吉府,红帽,上插金花,一件一件穿戴了,众人喝一声彩,果然是马靠鞍装,人靠衣裳,李煜本来就长得白净,这一打扮,大红的吉服衬托之下,还真有点玉树临风,貌比潘安的劲头。

  虽说是规定了只能用几十个团练人丁,可毕竟他是一庄之主,又被很多村民视为恩主,除了安排了职事的几十个人早早到了,其余来凑热闹的也是陆续跑了来。不多时,屋里外面,都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罗隐看看时辰,已经到了选定的吉时,吆喝一声,外面锣鼓唢呐吹打了起来。

  李煜在罗隐的指引之下,冲着大堂墙上挂的祖宗像,行了三拜大礼,被周宝黄石等人拥着,出门上马,前有号牌、乐队导引,罗隐等几个夫子在旁相随,后有一帮兄弟押了花轿跟着,个个披红挂彩,一路吹打不停,往庄里进发。

  院中的众人,一边嘶嚷着,一边随了队伍,即使凑个热闹,也是壮个声势,前前后后,怕不是有三五百人。两个地方,本来很近,罗隐为了热闹,故意让队伍在村里绕大圈行进,全庄的百姓,全都涌到了街上,边看热闹,边为庄主贺喜,进村没多久,这迎亲的队伍已经是越来越长,等快到周家门前,那些直接迎在周家的村民,早把周围的街道都堵了,看队伍挤了过来,都是大声恭喜着,给李煜他们勉强闪出一条道路。

  院门前,周灿作为舅哥,新衣披红,候在门前,王叔、李叔等几个管事,满脸的笑容,看迎亲的队伍过来,几个人笑呵呵的迎了上来,李煜下了马,和周灿见礼,轿马乐队,自是有人安排。

  罗隐等几个理事,指点着李煜进了堂屋,周叔崔氏,新衣新帽,在堂上坐的端正,二叔三叔等亲族男女,都在一边站了,李煜到了堂上,偷眼看时,一屋众人,那个不是喜气洋洋,李煜上前,行了拜礼,又有周家子侄,端了茶碗上来,罗隐指点着,李煜给周叔崔氏各奉一杯茶,两人笑着接了,都一口而尽,二叔等人上来,将李煜等人让到旁边屋里,这边吆喝着,将花轿顺到堂前,自有接亲的喜娘和周家的亲眷,伺候周蓉儿上轿。

  外面锣鼓唢呐,声声响亮,里里外外,更是热闹,不多时,罗隐一声吆喝,李煜出来,在兄弟们簇拥之下,上了马,随后院里抬出花轿,周灿等送亲的人,边上护着。吹吹打打,又绕一个大圈,往李煜住处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