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绝品女友 第九百零七章 身体好着呢

《我的绝品女友》第九百零七章 身体好着呢

作者:夜神归 字数:2199 书籍:我的绝品女友

  今日国子监又考试,考完明天是七夕节,放假一天。

  今日考的是策论,李天涯此次取用了北宋大儒张载的名句为题,题目为:为天地立心。

  此文李天涯充分运用后世学者所学,及四百年来积累的智慧。

  开篇劈头“四为”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极具气魄,如天外来峰,气势非凡,后面洋洋洒洒,对立论展开论述。

  “昔古之人,对人生价值的衡量有所谓‘三不朽’的标准,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至次有立言……

  又开始释义,结合了孟子的“四端说”,孟子主张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仁民爱物”即是“为天地立心”。

  最后结论: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孟子言四端,首举恻隐,若无恻隐,便是麻木不仁,漫无感觉,以下羞恶、辞让、是非,俱无从发出来。

  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洋洋洒洒,一篇千余字的策论一气呵成。李天涯按记忆中后世名家如冯友兰等,对“四为句”的经典阐述,围绕“为天地立心”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分析,相当于把几百年来一众大家的研究精华采撷汇集,放在这时代读来,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好啊,妙哉!”国子监祭酒何学海阅后大为赞赏,拍案惊喜不已。他想不到李天涯年纪轻轻,却具有如此精湛独到的见解。

  何祭酒对旁边的国子监文吏叹道:“不意本届国子监出此等人物,此子气魄非凡,开风气之先,非池中之物也,不久将名满天下,如张太岳之流人物,诸君不妨拭目以待。”

  众人齐道:“燕来翁高见。”

  何学海号燕来,晚明士大夫颇好易理、命相、堪舆。何学海就精通阴宅经术,故常于人前风鉴人物。

  张太岳就是张居正,张居正在万历朝权倾朝野,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以此等人物来比李天涯,足见对其重视之高。

  何学海当场吩咐监差把横渠先生的“四为句”用斗大楷字刻在国子监院墙显眼之处,借此为国子监诸生立志。并于其下抄录李天涯此篇文章,作为范文,于李天涯来说,这是很高的荣耀了。

  何学海又令人单召李天涯进见。

  李天涯考完试,正在国子监号房,和宁采臣、王京等人计议,准备明天听河居雅集之事。按今天观之,除了苏蓉、李香君、柳如是等佳丽,还有侯朝宗及宋佳、贾敏、孙山等人,这样算来也有十多人呢。王京大为兴奋,他最喜欢这种聚会雅集,何况还有一众的秦淮佳丽。

  闻听国子监何祭酒召见,李天涯不知何事,赶忙整装,跟着官差走了。

  到了明远楼,监差让李天涯进去,李天涯见只国子监祭酒何学海一人端坐,忙上前行礼:“学生李子楚叩见何先生!”何学海脸露笑容,温言道:“不用多礼,起来坐吧。”

  李天涯这才在侧面坐了,李天涯虽然来国子监也有一段日子了,不过跟这位国子监主持也没多接触,南监祭酒品级是正四品,何学海年近四旬,国字脸,脸容清癯。

  何学海也在一般端详李天涯,李天涯气度沉稳,不卑不亢,因久练轩辕心经有成,脸如温玉,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莹之光彩,令人一见顿生好感。

  何学海阅人无数,暗暗赞道,此子异日不可限量。

  突然,何学海面色一端道:“李子楚,我闻你最近留连风月场所,与人争风赌斗,有失斯文,可有此事?”

  李天涯怔了怔,心念急转,这是有人背后投诉了,宋佳、孙山已和他化敌为友,应该不会,那就是贾俊了。

  才昨晚上的事?竟然有这么快?

  连忙起身道:“老师容亶,学生当时只是路过,偶见有女子欲投水,学生不忍直视,便援之以手罢了。”

  何学海见李天涯诚惶诚恐的模样,心里暗笑,道:“哦,你可把当时经过一一说来,不许有丝毫隐瞒。”

  李天涯把昨晚之事大略说了,只说本在听河居读书,突然听有人争斗之声,出去时,却发现有女子投河,于是便出手相援。

  当中只把认识苏蓉和贾俊等人略过不提。还把贾俊说成是不满李天涯出手救人,因此叫仆人打人。这是九分真实再加一分假,听来似模似样。何祭酒听后暗暗点头,其实今天接到投诉之后,他就已派人暗暗调查,基本上和李天涯所说的吻合。

  何学海又道:“我听你话却是不尽不实,你和那跳河女郎苏蓉,却是旧时相识,为何又说不识……”李天涯暗道,额,这何祭酒怎么打探得这样清楚?就道:“学生和那女郎适逢其会,同路来金陵,也仅是一面之交……”

  何学海眼见打压得李天涯也够了,于是温言道:“李子楚,你出身寒门,初到金陵,本应专心学业,两耳不闻窗外事。所谓,读圣贤书,专心致志,岂有它事?你却因旁骛太多,锋芒过露,方有旁人妒忌,致有近日之祸。”

  听到此处,李天涯自然知道不单是昨晚的事了,前段时间和阮大铖的比诗恐怕都埋下伏笔,于是顿首连连应诺。

  其实李天涯因两首词名满金陵,何学海也略有所闻,心里颇欣赏其才。

  只是恐怕李天涯年少气盛,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容易招人妒忌而吃亏,何学海久经宦海,自然明白此中干系,因此先敲打一番,也是出自怜才的一番好心。

  何学海突然又问道:“你可有拜师?”李天涯愣了一下,这老师转得也太快了吧。便道:“学生自幼束发,父母早亡,尚未有拜师。”

  何学海指的老师相当于座师,就是嫡传恩师了,这可跟一般授课的老师不一样。

  明朝开科取士,沿用唐宋两朝的科举制度,读书人参加县、省、全国三级考试。县试合格者为秀才;省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国为会试,考中者为进士。进士的甲科,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产生。

  每逢乡试与会试,主考官都由礼部任命。特别是会试,主考官往往由皇帝亲自挑选并任命。参加乡试与会试的读书人,若考中举人或进士,则要拜本科的主考官为座主。而座主(座师)则称这些弟子为门生。

  明代以孝治“天下”,每家都有一个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五字。这五个字,天与地放在前头,乃是敬畏神灵的表现。跟着后面的是君王、父母、老师三位。都是每个人必须终生“无限忠于”的权威。

  明代的座师,一般都是皇上的股肱大臣。如解缙、方孝儒、杨士奇、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等内阁大臣,都曾担任过会试的主考官。他们一旦掌握大权,便会提携重用自己的门生。

  何学海欣然,说道:“李子楚,我观你虽年轻气盛,也是可造之材,老夫座下从没收学生……”话说到如此地步,李天涯恍然大悟,只是觉得何学海态度转变也未免太快了吧,前面一顿狠批,正当他惴惴不安时,后面突然急转直下,才露出真正意图,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啊。

  这老师未免太老奸……太老谋深算了吧?

  他一时间还不敢相信,正迟疑间,又听何学海道:“你可愿投于老夫门下?以后自然无人敢看轻于你……”

  座师和门生的关系,说穿了,就是树和猢狲的关系。树大猢狲多,树倒猢狲散,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座主对门生,是提携和保护;门生对座老师,是依附和顺从。

  李天涯忙道:“学生能蒙老师收录,何幸之有!”赶紧起身,给何海重新行了拜师之礼,何学海端坐,面露微笑,坦然受之。

  跪下磕了仨响头,摆出感激涕零状:“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何学海端坐着受了他的大礼,又接过李天涯奉上的茶,轻呷一口,算是完成了拜师礼,

  李天涯起身,口称“恩师”

  “呵呵。”何祭酒心下也高兴,人生在世,能得美质良材的学生,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