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道逆行 第二卷 风起平京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世袭罔替”的家狗

《大道逆行》第二卷 风起平京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世袭罔替”的家狗

作者:二十三声馋 字数:3072 书籍:大道逆行

  已经许久没人注意到的那座京都小庭院今日又来了贵客,李居承将一本折子推向沈半城,后者恭敬的接过,打开细细看过后,神色不变,轻声说道:“即便没有折子里的内容,我大抵也能猜到,这些手段虽然见不得光,但必须承认就是我们沈家也不敢说比对方干净,甚至在有些事上还要过分太多。”

  “就靠这一封折子亡了一个百年的家族的确过分,相比于宋家对于北魏的功劳,这点污渍完全可以视而不见,但是你知道吗?这折子来的出奇容易,就好像早有人把所有宋家的罪证摆放好等着我去拿一样,想不到英明一世的李居承竟然也帮人家打了短工。”老人并没有恼羞,自嘲的大笑着。

  “看来咱们那位陛下与首辅爷爷愈发的默契了,那倒是省了我们不少事。”沈半城搔了搔头,少了七贵,屋中的糕点已经有许久没有换新了,没了流连忘返的民间枣糕,老人也只能是干吞口水。

  不过很快就有新玩应儿引走了老者注意,看着墙上那副“久在樊笼里”的字幅,暗暗品鉴其中的韵味。

  剩下沈半城自说自话的将那本折子收好,然后列举着自己这几日来的各种举措,絮絮叨叨好似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行了,你不止这点能耐,拿点有用的东西出来,宋家在京都的产业,你现在不捞点,后面可就没了。”老首辅清了清耳朵,不悦道。

  沈半城这才从怀中摸出一贴厚厚的契约,轻笑道:“嘿嘿,时间紧迫只弄到几处产业,不过也够我在京都站稳脚跟了。”

  “还不知足,小看了你们沈家人的胃口,宋家那些小子平日里在京都嚣张惯了,狂妄的很,这次算是栽的头破血流。”李居承悠悠然的说道,已经猜到了这些契约的来处。

  “没有些小手段欲盖弥彰,宋老爷子只怕早就注意到我了,那位二少爷人傻钱多,还自以为的经商头脑能够成为宋家未来的顶梁柱,随便露出些好处就不管不顾,几张空头票证就换了城南一大片房子,三少爷名下五处产业,人虽然笨了些,却是个痴情男子,可惜了,四少爷如果不是好赌应该是几个兄弟里最有希望继承家业的一个......还有小少爷的两家布庄,一处米店,他能中举多亏了有我,这个首辅爷爷不会找我问罪吧!”沈半城罗列着一张张房产地契,从头到尾说的明白。

  李居承听的直摇头,叹气道:“你小子要不是沈家公子早被人打死了,本来还想着给你添些资产,看来是我想多了,有这些就够了,多了反倒不好,你该知道你爷爷还在找你。”

  对方明显在提醒沈半城什么,后者更是心明眼亮,晦涩轻笑道:“都是咱家掌柜的,我就是个苦命跑腿的。”

  “得了多大的好处你心里清楚得很,你们沈家人都最会做戏,当年你爷爷就是如此骗走了半个墨阳城,他老小子要是在我死之前敢进京都,我非得抽打他不可。”李居承说的激动,气息有些不顺连连咳嗽起来。

  沈半城连忙轻拍着他的后背,口中带着责怪之意笑骂道:“呸呸呸,净说些不吉利的,首辅爷爷还有好几十年的日子好活,等我后面有时候回墨阳一定让爷爷来京都负荆请罪。”

  舒缓过来的李居承轻笑道:“你这小子就是嘴巴甘甜,只是人老了就得认,你爷爷也没几年了,所以才对你更为严格,怎么不见他对你那些个兄弟用心,还不是想将你培养成日后的沈家家主,你啊!别有好不识好。”

  “是是,首辅爷爷教训的是。”沈半城不敢顶撞,连连说到,其实他心中同样清楚,只是如七贵说的那样,这些富家公子的脑壳都有些问题,坐享其成的生活不要,偏偏想着白手起家的辛苦活路,图的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也就是想证明些什么吧!

  “行了,该回去了,府上还有位公公等了许久,最后再提点你一句,不管是对你还是对整个沈家,你都要好好把握住苏问,不仅仅是因为苏承运,我能感觉到这个少年是个了不得家伙,不过可交不可亲,把握住这之间的距离,你沈家再在九州延续百年不成问题。”李居承缓缓站起身来,临走时又瞥见了墙上那副字,自言自语的说道,“即便只有上句,仍是看得出那股超脱恢宏之意,复得返自然,早晚的事情。”

  送走对方后,沈半城自觉轻松许多,即便两人方才更像是对爷孙,但谁能够与这位老人云淡风轻的谈笑晏晏,至少自己的岁数摆在那里,还差着一条漓江水那么多的资历,收起桌上那些契约,安然坐在厅堂正中央。

  “掌柜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看你这股东风吹的够不够风光了。”

  ——————

  天越发寒冷,陈茂域也由书房搬去了暖阁,到并非是他太过养尊处优,想当年流浪民间的时候何种苦头没吃过,委实是身旁那位病怏怏的年轻人不得不这么细心照料着,有时过分的让赵钟明以为这二人是不是站错了身份。

  “有沧、黄二州做底,这次倒要看看那群老臣还有什么话说。”陈茂域掌着一尊铜制手炉,其上琉璃花彩,其内香薰炭火,不仅温热还有异香扑面。

  北魏有名匠张鸣岐,就是一代制炉顶级名家,他的作品人称“张炉”,花纹精细、铜质匀净,堪称工艺品中的瑰宝。

  尤其不可思议的是纵然炉中炭火烧得再旺,却毫不烫手,其热量恰到好处,让人倍感舒适,可见其登峰造极。以至于南唐画圣吴道子大加赞叹,专请张鸣岐为他制炉,于是 “张炉”的声誉响彻了南北。

  周不疑依旧持着他那根白玉烟杆,不过入冬之后便很少抽了,最多只是将烟叶放在鼻尖轻嗅,此刻毫无规矩的盘腿坐在地毯上,按理说毯上的绣花多是富贵的名卉,绝不可能将龙踩在脚下,只是陈茂域却特别让内务府出的这块毯子,每每低头都仿佛与真龙对目,可惜不知被那杆烟头烧下了多少对威严雄武的眼珠子。

  “今非昔比,谁也不敢逆大势而行,陛下也许真要做成历代先辈都不敢妄为的壮举了。”

  沧州出了个常明霍乱边疆,一手遮天,黄州的宋家更是一手扼住北魏命脉,端的是权大势大,无人可管,其源头便在于一州之权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中,又有谁能保证各个都是清正廉明,九州祖制自虞朝起便是如此,委实不好管理,早先还有君王分封制度,可周朝和西楚就是亡在这些藩王手中,北魏吸取教训只设两位王爷,还都扔到一州去相互制衡。

  可时间一长仍是少不了常明、李在孝这等拥兵自重的封疆大吏,当初两位王爷若不是被李居承罢免兵权,困在京都之中,只怕北魏也要重蹈西楚的覆辙,尤其是此刻陈茂域在隐忍了十余年后终于自觉羽翼丰满,迫切需要去打破此刻已经巩固的局面,才好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各处。

  北魏四州,八位布政使,若是分成十二州,便是二十四位,多了职位就多了彼此制衡的因素,郡县在一分,更是打破了各自早有的联系,沧州的李在孝,白州的李在贤、李在德,黄州的淮文渊,宋家、郴州也早被李居承和李在忠从那两位王爷手中抢夺的干净,这一次陈茂域要让这些早就有序的牌好好洗上一洗。

  “陛下,臣斗胆多嘴一句,宋家的人又该如何处置。”赵钟明最终还是忍不住心头的嘀咕,不止一次的回念起小子再说出过河拆桥四字时的音容相貌。

  此话一出,本事温润如春的暖阁顿时寒彻了许多,让他这位在血水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都忍不住微微颤动,盔甲碰撞的脆响不时回荡,许是突然的冷气让他的脑子猛地清醒过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余甚至是愚蠢的事情,嘭的跪倒在地,脑袋深深埋在地上,只是这么跪着,连一句辩解的话都不敢说出口,只怕多说多错。

  终于一声轻咳将冷瑟驱散,周不言抖了抖身上的裘衣扶起噤若寒蝉的赵钟明轻笑道:“赵统领这是怎么了,是想为宋家求情吗?”

  “卑职不敢,只是宋家为北魏兢兢业业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赵钟明越说越梗塞,发现自己再说下去便要将真话脱口而出时连忙闭口,只觉得托着自己的那双柔弱的手掌悄然掐了自己一下,抬头看到周不疑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

  “宋家的确为陛下经营黄州多年,不过功是功,过是过,不得混为一谈,单是九文县以肮脏手段侵吞良田,害去一十九条人命,宋老爷子一条命不够,不过陛下仁慈,看在宋家劳苦功高的份上,只杀宋怀一人,其余男丁发配,女眷没官,家产尽数充公,赵统领以为如何。”

  还未昭告天下便已经定罪,周不言开口之言让赵钟明心头冰凉,宋家并非是为了北魏,而只是为陛下一人而已,好在最后那句赵统领以为如何才是让他终于安定了心神,连忙朝着陈茂域拱手拜道:“陛下圣明,此乃万民之福。”

  陈茂域满意轻笑,缓缓走上前去拍打着赵钟明的肩膀说道:“钟明你在朕身边跟了多年,不比那些野狗,杀了就杀了,对你朕还是有情义在的,颂序在国子监做了两年的闲差,也养足了火候,明日让他去御史台任命御史言官,以后朕会更需要他。”

  赵钟明不敢言语,换而言之他比起宋家那样的野狗来说,多了些主仆情义,然而如此刺骨薄情的话却是要比太多的安抚之声更让赵钟明安心,赵颂序名义上前往御史台担任言官,要知道再过不久那里就将改名换姓,如此一来,他们赵家这条家狗的身份才算是正是世袭罔替,这等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免死金牌,就这样落在他的身上,大起大落之下,呆若木鸡的站着,许久后才终于吐出一句。

  “谢主隆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