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挽明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111章 崔呈秀

《挽明》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111章 崔呈秀

作者:富春山居 字数:2711 书籍:挽明

  文华殿内皇帝和首辅关于黄宗羲一案的对话,很快就被流传了出去。

  刘鸿训自以为看破了崇祯的心意,开始正式推进替东林诸君子翻案的实质性进程。

  蓟州文庙前街上的崔宅内,回家为母亲守制的崔呈秀、崔凝秀两兄弟,正坐在花厅内饮茶叙话。

  崔呈秀的长子崔铎慌慌张张的闯进了花厅,他手中抓着一封书信,口中大呼小叫的喊道:“父亲,姐夫派人送来了急信,似乎是关于刑部替东林党人翻案的事。”

  崔凝秀顿时停下了往嘴边送去的茶盏,愣愣的看着冲进来的侄子。

  崔呈秀的气度却比弟弟好得多,他把茶盏轻轻放下,抬起头皱着眉头对着儿子大声训斥道:“就算元芳来了信件,你至于如此慌乱吗?天塌不下来,就算塌下来,也有你老子顶着。”

  崔铎顿时缩着脖子站定了,不敢再继续大呼小叫。崔呈秀这才顺了顺气对他说道:“把信拆开,读一读,你姐夫都说了些什么。”

  得到了父亲的指令,崔铎立刻迫不及待的拆开了手中的信封,取出了里面厚厚的一叠信纸。

  崔铎结结巴巴的读着信件,崔呈秀听了一会就忍不住了,崔铎从小就不爱读书,对于文字上面只能算是粗通,现在这个举人的身份,还是他嘱咐考官孙之獬照顾得来的。

  他直接让崔铎把手上的信纸交给自己,然后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崔铎抓耳挠腮的看着父亲手上的信件,很想知道姐夫到底写了什么。

  崔凝秀虽然也很紧张,但是总算按耐住性子,等着兄长把信纸全部看完了,才小心问道:“元芳在信里怎么说的?刑部那帮官员真的要翻旧账,找我们家的麻烦吗?”

  崔呈秀缓缓的把手上的信纸放在了一边的茶几上,虽然他竭力想要做出从容的模样,但是坐在他对面的崔凝秀无疑看到,兄长的手有些微微颤抖。

  虽然崔呈秀自认为很好的掩盖住了自己的情绪,但是他一开口,就露出了一股咬牙切齿的味道。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空口白话,说老夫是魏公谋主,阉党首领,祸乱朝纲,迫害朝中正人君子的奸臣,那刘鸿训就想要让老夫回京同他对质,这是想要翻天啊。”

  崔凝秀听后便从茶几上抓起了信纸匆匆看了起来,他看完之后也气愤的说道:“这群混账东西,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东林鼠辈掀风作浪。我们倒下了,难道他们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崔铎不由紧张的看着父亲和叔叔,从繁华的京城被赶回冷清的蓟州,让他常常怨气满腹。

  但是如果连窝在这乡下当土财主都不行了,他肚子里的怨气顿时就不翼而飞了,只剩下了不知所措的恐慌。

  崔凝秀抱怨了几句,依然想不出什么解困的方法,他不得不注视着自己的兄长,希望能够从崔呈秀那里听到个让人安心的主意。

  崔呈秀的愤怒只是持续了一小会,就陷入到紧张的思索中去了。许久之后他才抬头,对着自己的兄弟低沉的说道:“看来,这次我们崔家这次要破财免灾了。”

  看着兄长终于开口了,崔凝秀松了口气说道:“只要能保住大兄,就算是把财产都舍出去,日后还是会回来的。

  但是如果大兄你被东林党打倒的话,这阖府的财产,还不知道会落在谁手上呢?”

  原本有些情绪低落的崔呈秀,听了兄弟的话后,终于恢复了些神气,他有些恶狠狠的说道:“说的不错,要是让东林党人真把我扯进这件案子,我们崔家恐怕是没什么好下场了。”

  崔凝秀想了想便说道:“大兄,我听说令官的座师孙之獬现在颇受陛下看重,是不是通过他向宫内的几位打点一番?”

  崔呈秀点了点头回道:“宫内的几位的确是要打点一二,但是陛下登基以来,就大肆整顿宫禁,不少宫内的老人都被发往南方去了。

  据说陛下身边最受信任的,一个是从小陪伴他的王承恩王公公,另一个是原本宫内默默无闻的杂役太监,叫什么吕琦的。

  若是小事,想来这两位也不惧于收下我家的银子。但是像东林党人掀起的这场风波,我很怀疑他们现在敢不敢收这笔钱,或是收下后能不能平息这场风波。”

  崔凝秀顿时有些着急的说道:“要是连宫内都无法平息这场风波,黄立极这些首鼠两端的墙头草,还能有什么作为?他们不会就着这个机会,把过往的罪责都推到大兄和魏公身上吧。”

  崔呈秀咬着牙一字一顿的说道:“所以我们要收买一个能够决定胜负的人。”

  “谁?”崔凝秀、崔铎两叔侄异口同声的问道。

  “自然是陛下。”崔呈秀终于恢复了几分,往日替魏忠贤出谋划策的气度。

  “陛下?这大明天下都是陛下的,我们怎么收买得了陛下?”崔凝秀不由下意识的说道。

  “是啊,这大明天下都是陛下的,但是陛下做什么事却依旧要缚手缚脚。想来陛下现在这天子的位置,做的也不甚舒心。

  陛下想要推行土地改制,但是除了京畿一二个县,其他地方根本没人听他的。

  前些日子,朝廷在蓟州左近勘探地理,想要开矿。但是京城传来的消息,说是至今为止尚无投资入股。

  既然如此,那就由我们崔家来做个表率。这蓟州土地就不甚肥沃,大半的土地又都在我崔家和两个姻亲手中。拿些出来,讨一个陛下的欢心,倒是不错的买卖。

  令官你去把你岳父和舅舅找来,就说我有要事同他们商议…”

  朱由检在自己的书房内,听取着关于黄宗羲一案的最新报告。

  王承恩拿着一叠文件读道:“…昨日黄宗羲同许显纯对质时,袖内偷藏了一把锥子,他在公堂之上出其不备,以锥刺伤许显纯,许显纯负伤四、五处,流出的血浸湿了小半件衣服。

  事件发生之后,公堂上的衙役动作缓慢,并没有及时出面阻止,而问案的刑部侍郎刘鸿训,事后只是斥责了黄宗羲几句,就算了结了此事。

  有了昨日的经验,今日公堂上黄宗羲更是肆无忌惮,当众痛击崔应元,拔下了他一大把胡须,刘鸿训今日更是连训斥都没有一句。

  不管是京城百姓,还是士子清流,都说黄宗羲乃是我大明朝第一孝子。

  此外,刘鸿训上疏,言东林诸君子之案确系冤案,乃是魏忠贤假传圣旨,勾结党徒,在朝中结党营私,打击异己的手段。

  幸赖明主登基,慧眼识破奸竖,把魏忠贤和崔呈秀赶出了朝堂。但是朝中依附于魏忠贤、崔呈秀的阉党党羽,依然充斥于各部的权要之职。而正人君子却被这些阉党余孽不断排挤,无法为陛下,为国家效力。

  刘鸿训以为,陛下应当再接再厉,一举扫平朝中妖氛,正本清源,斥退奸党,召回贤人,以正朝纲…”

  朱由检托着下巴,似睡非睡的听着王承恩阅读的声音。良久才微带着笑意说道:“我们这位刘侍郎,这是把自己当成海刚峰了吗?东林党人和首辅那边,现在对这案子是什么态度?”

  王承恩合上了手中的文件,躬身说道:“昨日,袁可立同刘鸿训在刑部后堂吵了一架,两人闹的不欢而散。至于其他东林党官员都以为,刘鸿训做的很好。

  至于首辅这边,黄阁老上疏,要是陛下再不就此案表明态度,他这个首辅也干不下去了,要向陛下请辞。”

  朱由检伸了个懒腰后,对着王承恩说道:“明天早上安排黄首辅来上书房,朕要和他谈心。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新闻了?”

  王承恩从身边的小太监那里拿过了一份上疏,放在了崇祯面前后说道:“蓟州士绅上疏,请求陛下派人帮助他们建立公社制度,他们愿意献出300倾田地,用以安置无地流民和出关的辽东难民。”

  “奥,都有那些人?”朱由检有些意外的询问道。

  王承恩立刻说道:“前兵部尚书崔呈秀献出150倾…”

  朱由检并没有因此变得开心起来,他反而有些严肃了起来。许久之后,他才对着吕琦问道:“崔呈秀这些天来,还做了些什么?”

  吕琦不动声色的回道:“崔呈秀之弟崔凝秀,几日前来到京城拜访了孙之獬,并通过其联络了几位其兄的旧属。

  然后就在今日下午,在股票交易所购进了50万两白银的唐山钢铁厂的股票,然后就离开京城回蓟州去了。”

  朱由检脸上的神情终于放松了些,他思索了会便开口说道:“崔呈秀如此识的大体,朕也不好待他过于苛刻了。从顺义抽调几名负责土地改制的官员去蓟州,另外让司礼监拟旨,加封崔呈秀一子。顺便告诉他,让他安心在家守制,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当王承恩同吕琦退出上书房的时候,一向对吕琦态度冷淡的他,难得的露出了一个笑脸对着吕琦点了点头,才转身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