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挽明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55章 说服薛贞

《挽明》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55章 说服薛贞

作者:富春山居 字数:2722 书籍:挽明

  虽然刘宗周暂时沉默了,但是朱由检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说服了其他官员。他很快就接着说道:“关于行政方面的事务,由内阁负主要责任,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不过对于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上面的决策,朕以为刘先生说的也有道理,我们需要考虑更多人的意见,才能决定出一个更好的政策。

  以朕看,我们可以把国是会议固定下来,每隔5天召开一次,以讨论重要事务。如果国是会议上依然决定不了,再召开朝会,付于公论,诸位以为如何?”

  张瑞图有些急迫的出声支持道:“陛下考虑的已经非常周详了,臣附议。”

  黄立极这才慢腾腾的说道:“臣也赞成陛下的提议。”

  余下的内阁成员和六部九卿的大多数官员,也纷纷出言支持了皇帝的想法。

  韩爌看到会上形势一边倒之后,*在了刘宗周之前,先表明了自己支持皇帝的态度,剩下的东林党人自然也就跟上了。刘宗周叹了口气,终于不再说什么了。

  薛贞坐在文华殿西面的配殿,集义殿的一间值房内,他正想着会议上会对自己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在他看来,他完全是按照皇帝的要求办的案子,想来皇帝应该不会任由那些官员攻击自己。但是对于最近突然冒出来攻击自己的舆论,又让他心里颇为不安。

  房间的门发出了“吱呀”一声,把薛贞惊醒了过来。他抬头看去,发觉走进房间的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王承恩,他立刻站了起来。

  “王公公,可是陛下有事要对我交代。”

  王承恩让陪同的内阁属员离开后,才走到薛贞面前坐下说道:“薛尚书你也坐下说话吧,陛下让杂家过来,是想就两件事征求薛尚书的意见。”

  薛贞缓缓坐了下来,颇有些失望的说道:“王公公请说,下官洗耳恭听。”

  “陛下希望薛尚书能够接受国是会议的决定,调任南京兵部尚书一职。”

  薛贞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南京六部虽然地位上同北京六部相等,但是南京六部一向被视为,政治斗争中的失利官员、年老官员退休养老的地方。

  薛贞虽然已经快到退休的年纪了,但是他做官的心思并没有淡去,他觉得自己身体健朗还能再干上几年。但是皇帝的要求,顿时打破了他的想法。

  王承恩看着脸色难看的薛贞,顿时笑了笑说道:“薛尚书不必如此,陛下希望你这次去南京接任兵部尚书之后,对南方各地的卫所进行调整改制。

  陛下希望,在三年之内可以把江浙、南直隶、江西、两湖地方的卫所,按照营州卫所的模式重新梳理一遍。把以上地区的军队人数裁减到15万人以下。”

  薛贞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一些,不过他有些怀疑的问道:“可是王公公,南京六部一向并无实权,就算是下官接任了南京兵部尚书,又有什么权力来实施陛下要求的裁兵计划呢?”

  王承恩看着薛贞坦然的说道:“薛尚书难道忘记了吗?现在兵部已经被拆分出来了,除了陛下和总参谋部之外,谁也干涉不了兵部的行事。”

  “只有下官一个人,恐怕很难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吧。陛下大概不清楚,但是王公公不应该不知道啊。

  南方各地的卫所早就衰败的不成样子了,卫所的土地基本被士绅勋贵所瓜分了,而军队的粮饷则基本成了勋贵家的进项。

  南方不比北方,南方人一向以读书为贵,世代官宦之家的不在少数。且江南士绅之间盘根错节,基本上他们之间都有姻亲关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陛下真要让我单枪匹马去对付他们?”薛贞看着房间内只有两人,干脆直言不讳的对着王承恩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王承恩平静的说道:“当然不会让薛尚书你单独去做这件事,薛尚书调任南京之后,先设置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和南京参谋部,很快我们会从北京调集人手过去。

  事实上卫所改制和裁减军队的事情,都将会由南京参谋部出面。而薛尚书所要负责的,就是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们而已…”

  王承恩在同薛贞谈话的时候,袁可立、苏茂相两人也被紧急召到了文华殿。

  在文华殿的后殿内,朱由检一起召见了两人。黄立极及其他官员都认为,这场谈话也许会要很久,但是两人进去不到一刻钟,皇帝的决定就已经出来了。

  韩爌不由有些好奇的拉住苏茂相问道:“这么会这么快?陛下询问了你们两人什么问题?”

  苏茂相脸色有些不自然的回答道:“陛下只问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问题,如果我们成为刑部尚书之后,对于阳武侯被杀案的判决应该如何处理。”

  韩爌转着眼珠想了一会,才询问道:“礼卿是怎么回答的?”

  苏茂相颇为不满的说道:“袁礼卿说,既然律法已经做出了判决,陛下又已经审核通过了,那么就应该维持判决。”

  看着苏茂相不满的神情,显然他的选择同袁可立相反。韩爌没有再继续问下去,去招惹同僚的不快。

  决定了新任刑部尚书的人选之后,朱由检便离开了文华殿,出宫去了燕京大学。

  和上次相比,国子监内学生的人数多了不少。一些原本关闭的屋舍也重新进行了修缮,准备开放作为学生的教室。

  李之藻陪同崇祯巡视了,刚刚成立没有多久的,文学系、数理系、化学系、地理系四个分部。

  巡视的路上,朱由检有些好奇的询问道:“现在各系都有多少学生了?”

  侧着身子走在皇帝左侧的李之藻,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总人数已经超过了890人。文学系的学生占据近一半人;数理系人数第二,超过200人;化学系同地理系学生人数最少,各自100余人。”

  朱由检略略有些失望,“文学系的学生,还是太多了些。这样吧,以朕的名义设置40份奖学金,每个系各分配10个名额。

  此外凡是在自然科学上有所突破的学生,朕将亲自给予授勋,并给予物质奖励。”

  李之藻对于皇帝对燕京大学的支持感到非常的高兴,虽然名义上徐光启依然还是燕京大学的校长,但是这所学校及科学院的日常工作,却渐渐转移到了他同王征手上。

  李之藻对于燕京大学的学科设立投入了很多精力,初步完成了各个自然学科的课程安排,还有教材的编订选择。

  在国子监内走了一圈之后,朱由检便同李之藻等人返回了教授们办公的地方。

  朱由检翻看着桌上的书籍,口中随意的问道:“自然学科这部分,你们打算采用那些书籍作为教材?”

  李之藻颇为兴奋的说道:“《几何原本》我们已经翻译出了11卷,还有4卷正在继续翻译,这套书自然是要作为教材的。

  《算盘书》、《算术》、《代数学》、《分析术入门》、《九章算法比类大全》、《算法统宗》等都会纳入教材。此外,臣希望陛下能够破格收录程子算,成为燕京大学数学教授。”

  朱由检抬头看着李之藻,有些茫然的问道:“程子算是谁?”

  “程子算就是程大位的后人,而程大位就是《算法统宗》的作者。《算法统宗》对于珠算及一些实际问题上的算法,非常的出色,程子算向本校献出这套书,臣以为应当给予奖赏。”李之藻为朱由检解释道。

  朱由检想了想,便问道:“他的数学程度怎么样?能够担任教授一职吗?”

  “绰绰有余。”李之藻赶紧替程子算打了包票。虽然他本人很乐意接受西学,但是当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在科学院占据了大部分位置之后,李之藻便试图吸收大明知识分子的精英,来平衡科学院西人过多的局面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只要能通过考核,李卿可以自由聘请,你认为合适的人员成为燕京大学教授。”

  李之藻低头感谢之时,朱由检已经转移话题问道:“制定度量衡的工作,现在已经完成的怎么样了?”

  李之藻回头招来了王征,让他对皇帝解说制定度量衡的工作。王征上前对着崇祯行礼之后,才不慌不忙的说道:“数据基本已经测定完成,大约十天之后就能制作出标准的米尺,然后根据陛下的要求,设定一整套包括长度、体积、质量的公制单位。”

  朱由检思考了一会便说道:“标准度量衡量具可以制作数套,分别以不同材质,今后可以观察下在温度、湿度的变化下,哪一种材质做的量具变化的最少。”

  “变化?”李之藻、王征对于皇帝的说法有些迷惑了。

  朱由检不得不向两人科普了下热胀冷缩的科学知识,然后他继续说道:“标准度量衡确定之后,首先统一京城之内的各度量衡器具。并以此为标准,确定公制同旧制度量衡,公制同西制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接下来,我要求各位对中西算学中的单位、公式进行统一,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和研究数学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