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挽明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265章 封爵

《挽明》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265章 封爵

作者:富春山居 字数:2891 书籍:挽明

  连吕琦也走下楼之后,朱由检信步走出了城楼,一直走到女儿墙的边缘才停留了下来。他沉默了片刻后便提高了声音说道:“满桂将军很快就要回辽东了,朕给你两天假,去和你的同僚告个别吧。”

  吴怀从城楼的阴影处转了出来,他对着崇祯的背影低头行礼说道:“刚刚微臣已经同满大帅见过一面了,至于军中同僚和微臣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深交,不见也罢。”

  朱由检转头意外的看了吴怀一眼,“你还真是…身为一名军士,没有要是融入不了集体之中,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可是赢不了战争的。明日开始,你每日花上半天去武学上学去吧,先学习下怎么和人打交道。”

  吴怀对于崇祯的命令迟疑了片刻,他以为崇祯把他调到身边是不想让边军离心,更多的则是保卫自己的安全。

  “陛下,臣现在是保卫陛下安危的侍卫,离开陛下去上武学,恐怕有失职责,臣请陛下三思。”吴怀对着崇祯分说着。

  朱由检转回身继续眺望着远处的风景,口中平淡的说道:“宫内保卫朕的侍卫不下万人,也不差你一个。朕的危险从来不是来自朕的身边,而是朕看不见的地方。

  你既然是朕身边的侍卫,有时候就必须要出去替朕办事,要是你始终这么孤僻下去,不和人打交道,你怎么知道要找谁去办事?天下事都是人做出来的,不了解人你就办不好事,办不好事又怎么能护卫朕的安全?

  再说了,武学是未来大明军队指挥官的培养之地。但是为了不让那些文官们在朕耳边鼓噪,朕也不能经常去武学巡视,朕希望你作为朕的眼睛,好好的观察这个武学的情况,朕可不希望武学养出一帮酒囊饭袋的废物出来…”

  郑芝龙兄弟从北安门走入皇城时,发觉两日前看似声势浩大的兵变,居然在这座雄伟的城池内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街上行走的行人脸上毫无紧张慌乱之意,他们路过的几座兵变中被毁坏的宅院也开始了忙碌的修缮工作。

  看着这些进进出出忙碌工作的工匠们,郑芝龙心里叹息了一声,果然还是郑彩说的有道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是不会因为一场小小的兵变而倒下的。

  每次进入皇城的时候,郑芝龙心中就不由生起了几许畏惧的情绪。到了北京城,他才发觉自己以往对于大明皇帝手中的力量还是低估了。

  当初想着要以台湾为基地,聚拢起上千艘船只,封锁大明东南沿海,并袭扰闽粤沿海地区,迫使大明的朝廷主动招抚自己的策略果然还是有些冒险了。

  看过了雄伟的北京城墙和皇城之后,郑芝龙就惊讶的发现,如果大明皇帝真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并把大明的国力用于修建战船和重建水师上,那么在大明朝廷动员起来的国家力量面前,十八芝不过是大象脚下的一只强壮的蚂蚁罢了。

  从大明最繁华的南京、苏杭地区北上的郑芝龙,并没有意识到,他所见到的东南地区的盛世景象,不过是一个王朝回光返照的虚幻景象罢了。

  在东南及运河以外的其他地区,大明王朝的统治正在不断的萎缩下去。

  “兄长,你说今日陛下会给你什么赏赐呢?昨晚卢公公可说是今日要给兄长一个惊喜呢。”走在郑芝龙身边的郑芝虎,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说道。

  郑芝龙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另一边的郑彩,才随口说道:“左右不过是加一个虚衔罢了,难道还能再给我升官不成。我等不过是接受了朝廷招抚,又没有替陛下立下战功,陛下就算对我等另眼相看,也不会逾越了朝廷规制的。”

  虽然郑芝龙表面上装出了满不在乎的表情,但是他上扬的嘴角却显示了他现在心情相当不错。

  一边的郑彩虽然目不斜视,但是心里对于郑芝龙的说法不免有了一些腹诽。若是从前他一定会觉得,崇祯的赏赐不过是市恩卖好,会私下小心的提点郑芝龙几句。

  但是今日他却觉得,陛下如此推心置腹,而郑芝龙却还要装模作样,实在是太没有臣子的分寸了。

  自从被皇帝单独召见过之后,郑彩心中突然觉得,在皇帝心目中,他这种一时误入歧途的读书人应该才算是自己人,而身边那些粗鄙不堪的海盗同伙,是需要提防的潜在叛乱者。

  有了这种认知之后,郑彩也就下意识的,开始和往日的同伙们保持起距离来了。

  十八芝原本就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失去了可能被朝廷撕毁招安协议的威胁之后,各家首领也就无法再继续团结在郑家兄弟身边,开始各自为自己谋划起利益来了。

  62名海商代表再次进入到嘉乐殿的会场内时,发觉今天的会场里多了不少人。不是携带武器的军士,而是穿着礼服的文官和一群太监们。

  许心素等福建海商一头雾水的看着眼前的隆重场面,而站在他们身边的皇商们同样感到莫名其妙。

  坐在高高在上的议长席位上的朱由检敲了敲木槌,等到会场内安静下来之后,他才示意身边的王承恩出去宣读诏书。

  王承恩走到了会场中间后,便大声说道:“游击将军郑芝龙上前听封…有收复台湾之功…故封郑芝龙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嘉义县男,岁禄300石。令改台湾魍港改为北港,以北港为中心设嘉义县…”

  大明于洪武三年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每个封号下又分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到了成祖之后,大明皇帝就只能封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两等封号了。而按照仪制,公、侯、伯入则可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帅督,辖漕纲,但不得预九卿事。

  不过到了崇祯登基的时候,这些爵位背后代表的军事色彩开始淡化,更多的是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朱由检原本是想要封郑芝龙一个伯爵的称呼,但是不但内阁不同意,就连已经对他俯首帖耳的丰城侯李承祚也拼命劝阻他。

  文臣勋贵们第一次意见相同,认为郑芝龙并没有为大明立下什么大功,且出身低微,让他一跃成为勋贵,岂不是让朝廷的名器蒙羞,被天下人所看轻。

  再一个,这会不会激励沿海的流氓无赖少年,学习郑芝龙下海为盗,借此博一个出身呢?

  再争论了许久之后,朱由检终于退让了一步,提出恢复子、男两个爵位称号的设置,同原先的公侯伯爵位分开,以奖励为大明开疆拓土,及为大明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

  李承祚听了崇祯的建议之后,马上就同意了,他的底线也就是,希望不要让郑芝龙这些鄙贱之徒混入到勋贵的团体内,从而让他们这些出身高贵的勋贵们成为笑柄。

  子爵、男爵本身就是大明开国以来就未曾设置的爵位,看起来到更像是皇帝用来糊弄人的东西,李承祚等人自然也就失去了抵抗的意愿。

  在内阁这方,在崇祯提出设置台湾府的建议后,仅仅讨论了一个时辰就选择了认可。黄立极等内阁成员刚刚推动了内阁改制,需要一个好消息来振奋人心,以向天下昭告,他们的改革是对大明有好处的。

  还有什么好消息,能比开疆拓土更让大明百姓感到有所安慰呢。

  毕竟这些年来东虏叛乱,陕西民变,奢安叛乱,沿海寇乱这些发生在大明境内的坏消息,实在是太令人沮丧了。

  所谓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在有心人眼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捷,不过是朝廷用来欺骗小民的伎俩罢了。

  而规复台湾岛,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设立台湾府,无疑又多出了几个官员的职位,对于文官来说也是扩张势力的一个机会。

  而对朱由检来说,宣传收复台湾,在政治上可以把他包装成一个有为之君。此外,也能把一些人的目光转移到海外广阔的土地上去。

  对在场的海盗和海商代表来说,他们的确不清楚男爵同公侯伯爵之间的区别,他们只看到了眼前隆重的册封礼仪下,郑芝龙换上了麒麟赐服。

  皇帝如此郑重其事,他们自然不认为这是一场儿戏,而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郑芝龙固然是心情激动,就是郑芝虎脸上也是喜气洋洋的,不过十八芝内的几位首领脸上却显得有些冷漠了。

  郑芝龙要是以接受招抚而或赏赐爵位,也许这些首领也只是

  感到眼红和嫉妒而已。

  但是郑芝龙居然是以收复台湾,并献土于朝廷而封爵,顿时让这些首领感到不忿了。

  台湾基业是颜思齐所开创的,李旦在背后也曾经支持过。而接受朝廷招抚后,把台湾基业献给朝廷,则是天使的要求,并大家讨论后决定的。

  但是现在怎么能,什么好处都让郑芝龙一个人得了。刘鹏顿时埋怨起自己的兄长来了,十八芝内能同郑芝龙出面对抗的首领,也就是刘香、陈衷纪、潘必正几人了。

  现在刘香、陈衷纪两人不敢北上,这北上的海盗代表就成了郑家兄弟说了算的局面,这实在是太让他气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