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挽明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161章 天津港

《挽明》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161章 天津港

作者:富春山居 字数:2784 书籍:挽明

  “梓童,这么晚了你怎么过来了。”朱由检有些诧异的迎了上去。

  周玉凤的红色斗篷下面鼓鼓的,似乎捧着什么东西。周玉凤脸色红彤彤的,额头还冒着几滴汗水。

  她颇有些吃力的说道:“臣妾看着天寒,特意熬了些茯苓粥进献给陛下。”

  朱由检这才知道,周玉凤斗篷下鼓鼓囊囊的居然是一个保温用的食盒。

  “你们怎么能让皇后自己拿着东西跑这么远的路?”朱由检有些责怪的,对着服侍在周玉凤身后的宫女说道。

  周玉凤顿时拦住了朱由检说道:“不怪她们,是臣妾自己硬要这么做的。”

  朱由检心中颇为感动,他从周玉凤手中接过了食盒,拒绝了王承恩要接过去的请求。

  “外面这么冷,我们进书房去吧,梓童也陪我一起用些热粥。”朱由检一手提着食盒,一手顺势牵过了周玉凤的手,向着上书房走去。

  周玉凤脸色微微有些发红,她还不习惯朱由检这种表述亲密的方式。

  茯苓粥中的茯苓被打的很碎小,红枣也细心的去了核,清淡香甜,非常合朱由检的胃口。一小会功夫,他便把自己面前的一小碗粥喝完了。

  周玉凤看着胃口大开的朱由检,不由掩着嘴微笑着,把自己面前尚没有动过的粥推了过去,“臣妾这一碗还没用过,陛下不介意的话,就请…”

  一小碗粥,让朱由检正有些不上不下的感觉,他不好意思的接过周玉凤的粥说道:“我怎么会介意,梓童的手艺果然极好,我这是欲罢不能啊。”

  用完了粥,两人继续闲聊了一会,周玉凤看着时间不早了,就想着要告辞离去。

  朱由检并没有出声挽留,让周玉凤心情有些失落。当朱由检起身送她出门时,嗅着周玉凤身上的幽香,心头不由一荡,伸出手轻轻拉住了她。

  “今晚别走了,好吗?”朱由检把周玉凤揽在怀中,在她耳边轻轻说道。

  周玉凤心中虽然有些害羞,但还是埋身在朱由检的怀中点了点头。

  翌日清晨,朱由检从沉睡中缓缓醒来,感觉这是这些日子来,休息的最好的一个晚上。

  就在这一天的早上,三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从外海靠近了天津港。这只船队以一艘大型同安梭船为首,两艘中型同安梭船跟在身后。

  在海河入海口,大沽口处的一座小小的用土垒的烽火台上,几名军士正猬集在一个小小的火堆前取暖。

  “这贼天气可真是够呛,腊月还没到,就这么冷了。”一名20多岁的军士尽量往火堆旁挤了挤,口中不停的抱怨着。

  “你就知足吧,今年这雪比往年算是下迟了,不然我们这一冬天可就更难熬了。不过,温小旗,咱们这么呆下去也不是个事啊。这官备的薪柴可是有定数的,我们抽一些出来取暖倒是不妨事,但是天天这么烧,恐怕到时候上官下来点检,大家都要吃排头的。”一位40岁左右的老军担忧着,对着阴沉着脸坐在离火堆最近的,背风墙角处的一位30来岁,一脸络腮胡子的军官说道。

  “那李总旗那会记挂我们这里这点薪柴,估计他这会正在营房里喝酒赌钱呢。也不知道他发什么疯,往年都是各小旗轮流守10天,今年却要求我们独自守一个冬天。这见鬼的冬天,连商船都看不到一艘,那些倭寇难道过来抢空气吗?”一个个子矮小的军士愤愤不平的说道。

  “什么倭寇不倭寇的,万历爷爷出征朝鲜,把倭人杀的尸横遍野之后,这津门就没看到过倭寇的影子过。要我说,我们这海防营迟早得撤。”一名穿着比其他军士更为整齐,坐的位置也就比温姓小旗差一等的军士,撇了撇嘴反驳道,

  “难不成,李大哥你有什么内幕吗?”个子矮小的军士有些谄媚的向他问道。

  *装作不经意的瞄了眼小旗温道临一眼,看着他并没注意到自己说的话,只是咬着一截枯草不知道在想什么。

  *掩饰着失望说道:“我有个远房表叔不是在督饷道当经手书办吗?据他说,如今朝中东林党人势大,当初阉党得势的时候,巡抚大人在河间、天津两处建了生祠,率文武官吏五拜三叩首,还命令游击守祠,朝中东林党人对此嫉恨不已。

  如今魏公公去位,这巡抚大人自然也就成了众矢之的,以我表叔收到的风声,这巡抚大人去职的日子也快了。这葛沽海防营,全赖巡抚黄大人苦心支持,黄大人走了之后,我看咱们这个毫无用处的海防营也该撤了。”

  *说完之后,这四五名军士顿时沉默了下去。天津卫所的军士待遇远较其他地方为低,其他地方的募兵均在每月军饷一两白银以上,而天津军士一年发本色七个月,每月一石米,折色五个月,每月军饷4钱银子。

  虽然这点钱并不够这些军士养家糊口,但是天津作为海陆交通要点,又是京杭大运河入京的咽喉之地。

  此地南北客商云集,三卫的军士还能额外捞点外快,因此倒也还能勉强混了个温饱。

  但是如果海防营被裁撤了,他们这些军士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养活自己和家人了。

  温道临突然吐掉了口里嚼着的草根,看着面前的火光说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老刘和小武一会去附近砍些柴火回来,中午我回去找赵百户走走门路,看看能不能减少些驻守时日,再不济也要调拨些柴薪过来。”

  老刘答应了一声,就叫上了缩在一边的年轻军士小武,准备下烽火台去砍些柴火回来。

  但是他站起来看到垛口外的大沽口,不由愣在了那里。小武站起来走了几步,发觉老刘没有跟上来,就回头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

  “温大哥,海面上来了三条大船。”小武顿时惊呼了出来。

  “这个时候,怎么会有船过来?难道是皮岛有船只过来了?”*拍着身上的尘土,慢悠悠的站了起来。

  温道临却矫健的窜了起来,几步走到了东面的垛口前,完全没有了刚刚颓废的模样。

  老刘这时才吐了口气,放下心来说道:“船头上挂着的是大明的日月旗,是我们自己的船。”

  海边风大,船上的旗帜被风鼓的满满的,红日、黄月重叠的图案和蓝底组成的旗帜,清楚的展现在了这几名军士面前。

  大明本没有国旗,隆庆开关以后,由于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朝船只便按照西洋商人的习俗,悬挂了日月旗帜以区别于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船只。

  旗帜上的蓝底代表青天,日月重叠图案意指“明”字,比喻大明。日月图案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

  中央的黄色代表月亮,也代表皇天后土之意。红色的光芒代表太阳,又说明大明属于火德,亦代表大明的皇室。

  红色光芒分为十二道,意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大明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

  光芒中有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有“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又意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好大的船啊,这个时节到底是什么商人会开船上来,他们难道不知道,很快海面就要开始结冰了吗?”*一边赞叹,一边有些怀疑的说道。

  温道临眼力甚好,他已经看清了,最前面一艘船上站在甲板上的几人服饰。

  “上面的是大明的官兵,奇怪了,什么时候大明水师有这等大船了。老刘和我一起下去瞧瞧,其他人准备好柴草,若有什么不对就点燃烽火报警。”

  温道临在几人之中似乎颇有威望,一声令下之后,几名军士都应声诺是。

  三艘船只中领头的那艘船的船头上,郑芝龙和几名手下,正围着卢九德献着殷勤。

  在几人身后不远处,站着的是连善祥、俞咨皋、李晨芳几人。如果不是卢九德这位天使在这艘船上,俞咨皋根本不会上郑芝龙的座舰。

  八闽水师被郑芝龙弄了一个灰头土脸,沿海县市生民涂炭。俞咨皋对郑芝龙等海盗可谓恨之入骨。

  俞咨皋的父亲虽然是和戚继光齐名的,“俞龙戚虎”中的俞大猷,俞大猷身为抗倭名将,每遇战都是身先士卒。

  但是俞咨皋却没有继承俞大猷的这种勇气和作战的才能,对于饶勇善战的郑家海盗集团,他始终不敢亲自出海领兵对敌。

  他先后派出都司洪先春、游击卢毓英、千户马胜,百户杨世爵、副总兵陈希范率兵出征,但是他自己这位主将都不敢上阵,手下将士那里还有战意。

  连续围剿郑芝龙海盗集团失败之后,他听从了许心素的建议,试图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一起围剿郑芝龙海盗集团。但是这个上疏被新登基的崇祯皇帝给打了回来,皇帝还命令重新招降郑芝龙海盗集团。

  俞咨皋表面上虽然有所不满,但是心中却松了口气。他其实已经不想和郑芝龙再打下去了,但是他和许心素这些同安海商关联的太深,这些同安海商和郑芝龙已经是势不两立的局面,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