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挽明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57章 人事任免

《挽明》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57章 人事任免

作者:富春山居 字数:2993 书籍:挽明

  西苑精舍的二楼会客厅内,站在阳台边的朱由检望着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不由开口问道:“陕西和山西依旧没有传来下雨的消息吗?”

  坐在沙发上的钱谦益立刻起身回道:“回陛下,从去年八月开始到这个月初,两地依然没有下雨,不过好在前几年两地一直在搞水利设施,因此人畜饮水还是能够保证的。

  再加上这几年西北地区一直在推广土豆和玉米种植,因此两地去年秋收还是有些收获的,加上去年秋季开始,朝廷就已经开始对当地灾民进行分流及赈灾,因此到目前为止,两地的灾情都还在控制之内,只不过…”

  朱由检转过身来看着钱谦益问道:“只不过什么?”

  钱谦益立刻回道:“只不过从去年秋天开始,陕西靠近黄河的地段,多处发现了蝗害,虽然没有造成大的蝗灾,但是俗话说:久旱必蝗。若是西北地区继续无雨,恐怕今年春夏必然会爆发一波蝗灾。”

  朱由检想了想问道:“户部那边对西北两省的旱情是什么意见?”

  钱谦益想了想说道:“户部的意见是,加大对两地的赈灾力度,继续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对当地的水利和交通进行投入。最重要的还是,借此机会从两地吸收灾民迁往西套和后套,开发当地的荒地,以减少灾区的赈灾压力。”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就按照户部的意见去办,吕琦,从内务府再拨15万元购买米粮运往陕西、山西,用于捕捉蝗虫和掏挖蝗虫卵的费用,令田文明为捉蝗使负责此事,一斤蝗虫或虫卵交换一斤粮食。”

  吕琦和钱谦益都纷纷答应了一声,朱由检这才把话题转回正题说道:“内阁交上来的,今年官员任免名单,大部分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有几人朕还有些疑问。

  比如,接任浙闽总督的人选余大成,你们且说说,推荐他接任浙闽总督究竟是什么缘故?还有马士英,因贪污而革职还没过两年吧,你们提名起复他为汝州知府,是他作出了什么了不得的贡献吗?还有…”

  随着皇帝报出来的一连串名字,钱谦益和温体仁都感到有些汗流浃背了起来。余大成是袁崇焕的好友,平日在同僚面前就极为推崇袁崇焕。因此袁崇焕的运作下,钱谦益赞成了让余大成接任浙闽总督这个肥缺。

  至于马士英和其他几位被皇帝点名的官员,则是各位内阁大臣互相交换利益的结果。如今被皇帝点了出来,由不得两人不感到惊吓。

  迟疑了一阵之后,交换了眼神的钱谦益和温体仁,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意见一致的称赞起了余大成,说他立场坚定,在天启时就一直在同魏忠贤独揽朝政的行动作斗争,平日行事也清正廉明,颇为同僚、下吏和百姓所称道,且按照资历也是可以就任浙闽总督的云云。

  至于皇帝提到的其他几名官吏,有些人的罪名并不确实,只是被人打击报复。比如像马士英,只是按照地方的潜规则收了一些陋规,这些钱也并没有落入他的口袋,而是送给了举荐他的京中权贵,结果却被人举报,最后革职查办。

  虽说朝廷推动改革之后,这些地方的潜规则并不合法,但是此前人人如此,不接受这种潜规则的官员反而会被同僚所排斥。所以,严格来说像马士英及其他几位官员,应当给予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就内阁对这些官员的询问调查,他们也都是支持朝廷改革的立场,并没有人持反对改革的态度。这比起地方上某些虽然没有犯错,但是对朝廷颁发的改革政策阴奉阳违的官员,还是更为可靠一些的。

  听完了钱谦益和温体仁的解释,朱由检沉默了一会说道:“除了余大成以外的其他官员都叫过来让朕见一见,他们的任免在朕见过之后再做决定。

  至于余大成,浙闽总督不是适合他的职位。总督、巡抚都是封疆之臣,也是国家的支柱,他们身上背负着辖下人口的生老病死,光有清廉的名声有个屁用。如果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和才干,那岂不是拿国家名器和地方百姓的生活视为儿戏吗?

  更何况,浙闽总督管理的岂止是浙江、福建,这个职位更是东南沿海地区稳定的柱石。东南沿海乃是我国最要紧的出口贸易地区,若是找个无能之辈去担任浙闽总督,你们是觉得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现在太过安静了吗?”

  钱谦益和温体仁赶紧起身向崇祯告罪道:“臣等不敢如此,是臣等考虑不周,请陛下再给臣等一些时间,让臣等重新挑选人员…”

  朱由检挥了挥手说道:“不必了,浙闽总督不可空缺太久,哪里还能等得了你们回去慢慢商议。朕看右佥都御史陈奇瑜就不错,此前他在南阳镇住了唐王府,又收拾了南阳的土豪劣绅,推动当地的土地改革卓有成效。就让他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暂代浙闽总督一职,且看他能不能撑下去再说。”

  钱谦益还有些疑虑,认为刚刚提升为右佥都御史陈奇瑜,半年不到就上任浙闽总督,似乎有些提升的太快了些。他身边的温体仁已经满口称颂道:“陛下说的是,臣也以为陈御史能力、才干足以胜任浙闽总督,臣附议。”

  钱谦益楞了一下,也勉强的低头说道:“陛下圣断,臣也附议。”

  朱由检看了两人一眼后说道:“那么浙闽总督的事就这么定了。余大成以清廉闻名,那就在礼部中找个清要的职位安置,希望你们两位对于官员的任免要严格审查,不可再如此轻忽大意。”

  钱谦益和温体仁齐齐应了一声是,朱由检才接着说道:“另外,朕在名单上还添加了几人,你们回去再看看吧。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任免,只是让御前秘书处几位秘书去地方上任职一段时间,也算是让朕多一个了解地方民情的渠道。你们若是没有什么汇报的,就退下吧。”

  钱谦益和温体仁哪里还想在这里逗留下去,他们很快就拿着皇帝批示的文件告辞离去了,准备回去好好同那些被皇帝点名的官吏交流一番,防止他们在被皇帝召对时出现差错。现在他们可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

  看着首辅和次辅一起离开房间之后,吕琦便向着崇祯汇报道:“陛下,韩一良、许显纯、张献忠已经在隔壁等候了。”

  朱由检坐回了办公桌的后方,随口应道:“让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吕琦便带着韩一良、许显纯、张献忠从隔壁的候客厅内走了进来,三人走进房间后便向着皇帝行礼问安。朱由检一边批示着文件,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都起身吧,知道叫你们过来是为了什么吗?”

  许显纯、张献忠自然不明所以,倒是韩一良心里有数的回道:“陛下可是为了太湖匪盗频繁活动一事,召见臣等?”

  朱由检用手指了指桌上一角的一大叠文件,示意吕琦将之搬到沙发前的茶几上,他口中才说道:“你们都看一看,这是神一魁兄弟、王用、罗汝才这些东南各地巡警警长,这数年来搜集起来的江湖盗匪案子。

  从杭州开始到南京为止,沿着运河、太湖一线发生的失踪案和盗匪案子。朕看了也是叹为观止,这些案子背后都隐隐和环太湖一带的士绅之家有关。

  大前年,杭州一位秀才的妻子回无锡省亲,结果半路上就神秘失踪了。这位秀才沿着妻子省亲的路途来回走了数遍,也没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但是去年他在西湖边上却看到了疑是妻子身边的侍女在某只游船上,他试着叫出了侍女的名字,但那名侍女很快就慌张的挂上了帘子。他事后打听到那只游船里的是湖州黄老爷的家眷,他想要找上门去,但那位黄老爷却连夜离开了杭州。他之后立刻报了官,但却无人理会。据说那位黄老爷和杭州通判乃是姻亲,因此无人敢接他的状子。

  又有江西丝绸商人去湖州进货,但是一去不复返。家人苦苦寻找而未有所得,但是却在湖州的某间估衣铺子,看到了这位商人的衣服,估衣铺子说不清这件衣服的来历。而恰巧的是,这间估衣铺子中出现的失踪人员的物品已经不止一次了…

  太湖盗匪如此猖獗,但是太湖沿岸的庄子却一日多于一日,似乎那些盗匪还知道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不过朕不这么看,朕以为太湖盗匪之所以难以剿灭,主要还在于官匪勾结,士绅撑腰。

  官军过去了,这些盗匪就躲到了湖边的庄子做一个良民;官军一离开,他们又成了纵横太湖的盗匪。他们在太湖上劫掠商家,那些士绅则坐地分成,甚至于某些士绅还主动为这些盗匪提供情报,其中的龌龊肮脏勾当,朕连看都不想看。

  朕要你们过来,正是要你们南下处理这些互相勾结的官匪,还太湖一个朗朗乾坤。上海士绅正预备修建沪杭铁路,因此他们对于这些湖匪路霸也是恨之入骨的。你们南下之后,可以依托上海,调动上海警备一、二师,对环太湖地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打击。

  朕授权于你们,不管涉及到谁,先拿下再说。敢于抵抗的,就地格杀。东南地方的巡警、军队你们均可以调动。沿太湖一线的庄子,凡是影响了当地灌溉排水的,也一并拆除。朕希望你们能够借助这次行动,震慑住当地不法士绅的胡作非为,你们可有问题?”

  韩一良感觉自己的额头又开始冒汗了,不过看着身边两名锦衣卫官员的神情,他也只能继续向皇帝证明,廉政公署并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