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挽明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718章 使者人选

《挽明》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718章 使者人选

作者:富春山居 字数:3069 书籍:挽明

  将豪格斥出大帐之后,黄台吉才重新恢复了平和的语气对着众人说道:“这次入关之后,我军连连受挫,这责任到也不能全丢给那些领兵作战之人。

  比如我就有责任,我此次命人收集了辽东、蓟州、宣大等地的情报,却忘记派人去了解那位明国皇帝的品性。因为我以为一个自幼成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冲龄少年,两年时间说不定连明国朝堂上那些官员都认不熟,更谈不上什么事权一统了。

  明国天子年纪幼小,朝堂上未必不会有跋扈的权臣。因此我军绕道破关之后,明国朝堂之内光是君臣互疑争夺军权浪费的时间,就会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冲入京畿地区。

  然而现在看来,倒是我过于小看了这位明国的少年皇帝,也高估了明国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的能力。想不到我军刚刚绕道破关而入,这位小皇帝就能冲破朝堂上那些大臣的阻扰,亲自带兵出征。还能抽调出这么多兵力和物资到前线来。

  都说明国这些年各地灾荒连连,各地都有流民起事,似乎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现在看来,却也并非如此。明人有句话说的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话说的不错,明国这条长虫,还没有死透啊。”

  黄台吉的亲信们终于听出了主子话语中隐含的退兵意思,于是济尔哈朗迅速接口说道:“这怎么能是汗主的过错,这都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没有能够为汗主分忧,下面的奴才做事不够尽心尽力,没有把明国皇帝的情报给收集回来啊。”

  德格类也随之附和道:“和硕贝勒说的是,汗主心胸宽大,明明是奴才们做错了事,汗主却不愿责备这些奴才,反而自己承担了这个责任。臣以为,古之圣王也不过就是如此了。如果我们将汗主的仁厚当做了汗主的责任,这岂不是对于汗主的大不敬?

  更何况,此次伐明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起码知道了新登基的明国皇帝,并不是一个易于之辈。待到下次伐明,在汗主的关注下,这明国皇帝岂能再如今天这般得意。他日他若敢再冒险亲征,必被汗主所擒,届时明国上下岂敢不对汗主俯首贴命。”

  济尔哈朗和德格类一唱一和之间,不仅洗白了黄台吉所谓的责任,还带出了退兵的提议。某些人听后心里自然很是不满,但是他们却也没有这个勇气,第一个跳出来指责黄台吉的责任。

  代善看了看左右,不得不亲自出马说道:“其他的先不论,你们两人这说了大半天是不是要撤兵?当初我和三贝勒就说过,我军劳师袭远,若粮匮马疲,敌人环攻,则无以为归计。

  现在明军东西两路夹击我军,而遵化城又没有攻下。我军若是就此撤退,你们难道以为明军就不会追击我们么?那么到时候谁来为大军殿后,护卫大军出关?

  我左路军数千人马失陷于明军之中,这些人要不要解救出来?又要怎么去解救?难不成,就这么将他们抛给明军,我们自顾出关?那么将来谁还会跟随我们伐明呢?”

  看到代善出面,岳托赶紧上前替黄台吉解围道:“当初联络各位贝勒、八旗固山坚持伐明的是我,若是有什么罪责,我都愿意一力承担,绝无二话。”

  代善死死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想着是不是就此将镶红旗整个夺回来时。十多位小贝勒和几位八旗固山都单膝跪地,一起向黄台吉请罪,说此事不能完全怪罪于岳托。中途改换出征目标,他们当时也是赞成了的,不能让岳托一个人承担这个责任。

  看着大部分女真亲贵表现出来的支持黄台吉倾向,代善也只能冷冷的“哼”了一声,方才缓缓的坐了回去。

  一直冷眼旁观着帐内众人表现的黄台吉,这才亲热的开口对代善说道:“二兄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我当初真的应该坚持听从二兄的意见,今日才不会让左路军遭遇如此失败。

  关于殿后事宜,二兄也勿烦恼。只要我八旗还有一兵一卒留在关内,我便不会出关。两黄旗和两白旗将士同我一起殿后,其他各旗可从大安口先出关。

  至于左路军被俘的人员,我自然不会丢下他们不管。不管是撤退也好,解救这些被俘的人员也好,我们都需要一点时间。

  因此,我明日打算派出使者去三屯营城议和。在议和期间,我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撤退,而不必担心会受到明军的追击了。

  而且我还顺便打算让人看看这位明国皇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遇到的小小挫败,究竟是他有意为之?还是因为年轻人的热情,所以做出了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举动,才幸运的挫败了我们的军队。

  如果是前者,也许我们就要重新考虑对于明国的战略。如果是后者,我们只需提高对于这位明国皇帝的关注就可以了。”

  利用议和争取撤兵的时间,帐内的女真亲贵们都没有反对这个方案,不过代善随即下意识的问道:“那么汗主打算派谁去负责议和?”

  黄台吉打量了一眼帐内的众人,方才开口说道:“我看,就让察哈喇戴罪立功,然后给他配备一个汉官通译就可以了。”

  代善看了看身边的女真亲贵,不由摇着头说道:“察哈喇虽然是我正红旗的调遣大臣,但我也不能包庇他。他同武纳格两人率领近万兵力,居然被第一次上战场的明国皇帝打的溃不成军。现在汗主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要是再被他搞砸了,岂不是连我们也要被他拖累了?兹事体大,我们不能将这样的任务交给一个能力不足之人吧。”

  黄台吉看了一眼代善,又看了看其他人的表情,终于退让着问道:“那么大贝勒以为,谁去担任这个议和的使者为好呢?”

  代善的目光扫过了帐内的众人,但是帐内的女真亲贵却都避开了他的目光。虽说那位明国皇帝抓住了多罗贝勒杜度之后还能重新放回来,但是在座的女真亲贵们可不确定,他们能够有杜度这样的待遇。而且,现在这个使者人选,显然成了代善和黄台吉之间的角力,担任这个使者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代善迟疑了半天,终于在某个低头不语的贝勒身上停留了下来,说道:“我们此次议和的对象乃是明国皇帝,这出使的人选不可草率挑选,必须要在我后金国有相当的地位,才能被明人认为我们的确有议和的诚意。

  此外,听闻明国皇帝年仅19,若是我们挑选一位年纪较大的人去,恐怕难以得到明国皇帝的认同,议和之事未必会顺利。我觉得还是挑选一位年纪相近,人品贵重的先汗子孙前去,也许更能获得明国皇帝的好感。

  另外,先汗曾经说过,那些汉人可用而不可信。我们挑选的这位使者,应当懂得一些汉话为好。否则若是充做通译的汉官见到了明国皇帝心生畏惧,议和之中出卖了我军的情报,又或是有辱我后金国的威望,而使者却一无所知,到时岂不是让我后金国成了明人的笑柄?”

  车尔格、恩克等人顿时上前说道:“大贝勒说的不错,这议和一事甚为重要。的确应当慎重挑选,吾等以为,非镶白旗旗主墨尔根戴青贝勒,不能担当此重任。”

  代善此前说了许多条件,但是众人一听便知道,代善想要提议的使者人选究竟是谁。当代善的亲信,指名道姓的点出了多尔衮的名字之后,帐内的女真亲贵们顿时争执了起来。

  两白旗将领和年幼的多铎都积极的反对这个提议,但是两红旗、正蓝旗的将领们则认为,推荐多尔衮充当使者,纯粹是出于公心。毕竟这次被俘的女真将士之中,两白旗的人数最多,身为镶白旗旗主的多尔衮担任使者,可以更好的解救自己的部下。

  黄台吉正迟疑不决,他虽然想将同明人议和之事抓在手里,但是拿多尔衮的生命去冒险,他也觉得有些不划算。多尔衮三兄弟之中,阿济格性格暴躁且毫无脑子,一向不得两白旗将士拥护。

  而多铎年幼,从小就性格怪异。据说还在私下经常抱怨,说他的母妃不是自愿殉葬而是被人害死的。也只有多尔衮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性格稳重,不但能够得到两白旗将士的拥护,还能管住多铎,替黄台吉减少了不少麻烦事。

  当然,也因为多尔衮作为两白旗将士主心骨的存在,黄台吉对于两白旗的分化始终没有多大进展。他虽然可以通过多尔衮兄弟驱使两白旗的将士,但是想要将两白旗变成完全听命于自己的部众,却显得困难重重。

  不过黄台吉还没有在心里下定决心的时候,镶黄旗的固山额真达尔汉却替他下了决心。在这些女真将领争执之际,达尔汉突然出声说道:“我以为,代善贝勒说的不错。这次议和不仅仅关系到我军能够顺利出关,还关系到我们被明军俘虏的那些将士们的安全。

  墨尔根戴青身份贵重,议和之时有许多事情可以当即作出决定,而不必往来请示汗主和几位和硕贝勒。我们同明人接触的越少,明人就越不容易察觉,我们撤退的事实。

  至于墨尔根戴青是否愿意为我军的安危冒险,我们总应该先问一问他本人的意见,而不是没头没脑的争吵下去。”

  达尔汉对多尔衮的直接发难,终于让始终沉默不语的多尔衮站了出来。在众人争执时已经权衡利弊了一番的多尔衮,只是稍作沉吟,便对着黄台吉请求,让他担任前往明军议和的正使。

  眼看局势突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黄台吉也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多尔衮的请求,并任命高鸿中为通译,让伊尔根觉罗·阿山带一牛录护卫多尔衮前去谈判。黄台吉还亲自写了一封信交给多尔衮,让他带给明国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