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遇总统定终身 第359章 她竟然敢在他眼皮子底下逃的无影无踪!

《一遇总统定终身》第359章 她竟然敢在他眼皮子底下逃的无影无踪!

作者:明珠还 字数:938 书籍:一遇总统定终身

  年节期间,各种准备好的礼物让于顺带人,送去薛家和贾家,还有乡试主副考官,工部的高永民家。

  随后石仲魁和于同甫兄弟俩安安心心的闭门读书,互相考较下一时间倒是各有所得,对会试就更有信心了。

  甚至为了一举成功,于洪高不仅自己亲自辅导,就连隐居泰山的庞世同,都让人送来几箱子的资料过来。

  石仲魁到没什么,反正看过之后,默记几遍又复习几次就能记住,甚至抄一遍放在空间里,想忘了都难。

  但于同甫就显得考前压力过大,有时甚至一夜一夜的睡不着,白天哪里有精力去温习。

  几天下来搞得石仲魁不得不用言语来开导他,并且陪他下棋来缓解紧张心情。

  这办法也确实有用,因为石仲魁一开始就是个臭棋篓子,于同甫连赢几天就找到了信心。

  可下着下着,石仲魁的棋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着。

  要不是担心会打击他,一个星期后他其实就有信心能和于同甫对半开。

  随后因为要想着如何输棋,反而让他的棋艺再次迎来一波增长期。

  每日三盘棋,天天如此维持个三七开,不仅两人的关系更加亲近,学问也确实有了进步,于洪高对石仲魁更是满意的不得了。

  有次站在一旁看过之后,于洪高当晚就把当初收下的那些扇子全还给了他。

  这到让石仲魁意外的同时,仔细想想又觉得这才正常。

  亲儿子的前途,也确实不是十几把扇子可以比拟的。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会提前卷入两任皇帝的争斗中。

  ------

  安乐郡王被太上皇拘在龙首宫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度过了最初的彷徨、恐惧后,这位才16岁的年轻王爷又动起了小心思。

  而且这次差点被皇帝弄死的经历,也让他明白了,等太上皇归天,自己的最好的结局都是被圈进起来。

  但让他直接离间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又没那么大的胆子,也没那么傻。

  思来想去,既然皇帝在剪出自己父王留下来的人手,那自己何不也跟着做?

  一开始安乐郡王还把目标,放在来内阁和几个已经投靠皇帝的六部重臣身上,可两个多月前那场厮杀,秀衣卫不仅把前太子义忠亲王留下的人手杀了一批。

  就连郡王府里里外外也差不多都清理了一遍。

  加上自己被拘在龙首宫,无法对外联系,这让安乐郡王想找个做事的人都找不到。

  左思右想才想到自己奶娘当初说过,当年金陵甄家、贾家等勋贵家都是自己父王一系的人,不由就想到了宫里的甄老太妃。

  而皇帝因为清楚了安乐郡王一系不少杀手和隐藏下来的官员,不免有些志得意满。

  又确实但心自己的安危,隐隐透露出了整顿京营、五成兵马司,甚至勋贵的意思。

  前两条还好说,甄家一直在金陵当着体仁院总裁的钦差身份,和军政没什么关系。

  可要是皇帝有意整顿勋贵,那可就要了甄家的命了。

  当年太上皇七次南游,五次住在甄家,另外两次一次是贾家、一次是王家。

  荣耀也确实荣耀,那些年江南甄家那真是连亲王、郡王都不敢惹的家族。

  但那银子花的像流水一样,甄家就是有金山银海也抗不住,更别说是五次。

  所以这些年甄家一直欠着户部差不多200万的银子没还,而这还是甄家还了100百万,还欠下的。

  太上皇也知道因为自己,甄家真的差点掏空了库房,甚至一度到了过年都一再压缩费用的地步。

  这才一直让甄家当着体仁院总裁的钦事。

  所谓的体仁院,除了每月向太上皇汇报江南之事外,还握着当年太上皇还在位时的内务府,现在的龙首宫采买的差事。

  按理说十几年下来,每年还一、二十万,当年的300万银子差不多应该快还完了。

  甄家一开始还钱倒是很积极,甚至一度缩衣节食,三年内咬牙还了60万两。

  但自从太上皇病重,成了太上皇后。

  这捞到的银子并没还给户部,而是进了龙首宫。

  后面甚至连最后连江南盐税的事,也让甄家参合了进去。

  所以一听皇帝对勋贵不满的一些话,甄老太妃就明白,欠的钱那是必须还的。

  但太上皇还活着,两边都要银子,那不是往死里逼甄家?

  既然这样,那除了和皇帝对着干,甄家其实已经没了第二条路了。

  而且整个江南和朝堂上,有的是官员不愿意皇帝碰盐税和清查例年亏空的事。

  安乐郡王一找上甄老太妃,两人也不知道谈了什么,当天晚上老太妃就亲自送了一碗莲子羹给太上皇。

  好在皇帝这几年也不是白当皇帝的,太上皇居住的龙首宫不说全是皇帝的密探,可只是盯着安乐郡王还是不难的。

  安乐郡王去见甄老太妃的事,夏守忠连夜就汇报给了皇帝。

  一开始皇帝和夏守忠根本没想过有人会把目标放在石仲魁身上,毕竟比他重要的朝臣太多了。

  甚至随便一个掌兵的勋贵都比他重要十倍、百倍。

  而且皇帝一心防备的只有安乐郡王和几个兄弟,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是自己那位不安分的侄子,找老太妃向太上皇求情。

  要不把他放出来,要不去封地就藩。

  可想来想去,只要人不傻,任谁都知道安乐郡王离开了龙首宫,必然会被皇帝和绣衣卫找麻烦,甚至一个风寒病死,谁也查不出结果。

  左思右想无果后,皇帝只能准备着如何应对太上皇,可能对安乐郡王的安排。

  而甄老太妃去见太上皇时,说的话很简单。

  一句‘老身那老姐妹真是好福气,前有探花郎女婿,现在又定下了个连中四元解元公当孙女婿。’

  这话咋听着毫无问题,可在太上皇一听就知道说的是贾母。

  而且在他看来,这是贾家和王家在双边投注,有脱离自己控制的迹象。

  直接下旨训斥贾家,或者把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上调离,绝对是最愚蠢的做法。

  想挽回局势,最简单、最直接、成本也最小的破局点还在石仲魁头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