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第2911章 罪魁祸首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第2911章 罪魁祸首

作者:江流云 字数:906 书籍: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

  时值九月。

  暑热还在,虽然夜里温度比中午要低一些,但还是很热,大家食欲都不太好,晚上只有一些清粥,桌案中央摆着几碟咸菜。

  这时,陈延突然问:“爷爷,今年我们家的黄豆收了?”

  老陈头愣了一下,不知道乖孙问这个做什么,“是收了,康哥儿问黄豆有什么事吗?”

  “我近些日子经常去书肆看书,在一本游记里看见了豆腐的做法,心中存疑,想要试一试。”黄豆已收,他手里的钱也够买个磨盘了,陈延觉得现在正是开发豆腐的好时机。

  众人反应不一,但都很开心,无它,陈家人对书奉为圭臬,觉得书上写的东西是绝对错不了的。

  陈小叔更是直接问,“我听说做豆腐要磨盘,康哥儿想试一试不如明日我去借个磨盘来?”

  “我们后日月休,明日能借来磨盘是刚刚好的,除了磨盘之外还要准备一些干黄豆、纱布和木板之类的……”点豆腐用的东西家里是没有了,得去县里买。

  “行。”老陈头立马同意,不过他又加了一句,“你要试就试一试,万一做不出来就算了,可别一直想着,你和壮哥儿现在还是以读书为主。”可不能一门心思只想着赚钱。

  陈延笑了笑,“爷爷你放心,我知道的。”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隔日陈延中午用完饭之后,跟陈安一起去了县里的药房,买了一点寒水石。

  陈安摸了摸手里硬硬的石头块,问道:“这是什么?做豆腐用的东西吗?吃起来那么软的豆腐还要用石头来做?”

  “主要还是用黄豆的。”寒水石其实就是后世的石膏,陈延不太清楚卤水怎么做,思来想去,还是用石膏点豆腐更方便。

  “如果真能做出豆腐……嘶。”陈安边想,嘴里就边要流口水了,“那可以天天吃鱼炖豆腐了。”

  陈延也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不止可以吃鱼,说不定天天都能吃点肉。”

  “那就更好了。”真是有滋有味啊,对了,“康弟你知道吗?我听说里正家的孙子读完今年好像就不读了。里正家里起了那么大一幢青砖房,怎么就不读了呢?”

  “那也正常。”陈延很理解,“他今年吃了三个中下被夫子移去了乙班,但他平日上课也挺上心的。”努力还没有成绩,可见天赋一般。

  “加之他也12岁了,从乙班到甲班就要一年,到时候还要重学四书五经,想要考县试还不知道要几年,我听爷爷说里正在镇上给他找了一份酒楼里的工,显然是取舍过了。”

  不能读书,能去镇里也比农家汉子要强了。

  是了,县试,陈安不免想起了自己和堂弟,“康弟,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县试呢?”

  这……

  陈延自己也不知道,“大哥,若是火候到了,夫子应该会说的。”

  “真希望我能考一个功名。”陈安有些憧憬。

  “会的!”陈延揽住他的肩,“县试无非就是墨义贴经,只要我们沉下心把书上的东西学好,一定可以的。”

  -

  做豆腐可真是考验自己的记忆。

  还好陈延在现代的时候喜欢看一些美食纪录片,广泛涉猎舌尖以及各类食品起源类节目,脑海里依稀记得所有步骤的顺序。

  今个大人们去收田里的东西了,就由家里力气最大的壮壮转磨盘。

  被泡得涨大的黄豆很快被碾成了浆液,流进了桶子里,陈延思索着用棉纱布过滤了一下豆浆液里的残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再过了一遍之后倒进了锅里。

  陈秀秀负责烧锅。

  “秀姐姐,火太大了,别添那么多柴!”因为还在实验部分,所以陈延没做那么多,搅动浆水,空气里逐渐弥漫着一股豆香味。

  过了一会儿,浆液扑腾起小泡泡,眼见着水开了,陈延把石膏水加了进去。

  静止了大概两盏茶的时间之后,陈秀秀发现雪白的液体结了一些细碎的雪花状物,她哇了一声,“大姐二姐!好像出豆腐了!”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包括还在转石磨的陈安。

  “这,我们吃的豆腐好像不是这样的。”陈安感觉有点不对啊。

  陈延也觉得不对,这豆花是不是太稀了,“还没压,等压一下再看看吧。”

  忙碌了一个多时辰,陈延取开石板,发现压的豆腐虽然成型了,但太容易碎了,这样的东西,是没法卖的。

  于是,陈氏小作坊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实验。

  陈延控制变量,多试了几次之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中午,陈家一家人吃的还是辣椒炒豆渣,等到晚上,豆腐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固态,大家吃上了豆腐汤!

  这预示着陈延用的方法是对的!

  “这豆腐吃起来跟我们在市集上买的一样!”陈大伯先吃了一块,赞不绝口。

  大伯娘和李银花都是市集上采买的好手,她们想到的东西则更多一些,“口 味上差不了多少,但我们家做的豆腐品相要差一些,可能卖不了那么贵。”

  “卖不了那么贵我们可以卖便宜点。”小叔立刻发表意见,“便宜个一文钱,或许更好卖。”

  坐在主位的老陈头没有说话,而是转头问陈延,“康哥儿,中午这豆腐还是渣状,夜里就好了许多,你有办法再改进一下吗?”

  他问完陈延,又说:“昨天我去打听了一下,外城那个卖豆腐的家里有一名在县衙当差的小吏,我们卖得比她家便宜容易生事端,还是和人家一个价吧。”

  豆腐是不愁卖的,人家本来做的就不算多,卖完了也懒得来找麻烦,要是卖的比她还便宜了,那她的豆腐自然就卖不动了,断人财路可不就与人结仇了。

  “形状不好看可能跟压制的过程有关……”明天陈延就要去私塾了,“大姐今天跟我一起做的豆腐,爷爷你们可以再试几天,看看能不能改,如若不能,我们就换个地方卖,卖便宜点。”

  “行,那就这样。”老陈头这时候也露出了笑容,“不管怎么样,我们老陈家又多了一个营生了,豆腐不能过夜,大家今天多吃点!”

  几盘豆腐做的美食很快被一扫而空。

  豆腐方子给出去了,压在陈延心里的事也结束了,这会儿天热,手写字快,他就又去书肆抄书看书了。

  一般来说,借出来抄的书陈延会抄两份,一份用书肆的纸,递交给书肆,一份自己留下装订成册,到时候好温习,也好给壮壮看。

  陈延自己学习的弦绷得紧,家里的人也同样绷得紧,姊妹们白天做家里的活,要改善豆腐方子,散学后还来继续学写字。

  忙碌的时间过得飞快,就在十月的一个下午,陈延和陈安坐着牛车哼哧哼哧回了家,晒了一个夏天,两个人都黑了许多。

  推开家门,陈延发现今天的陈家人都很开心,他心里有所预感,果然,晚餐又是豆腐宴,但让陈延震惊的,不止是中间盆里外壁细腻光滑的汤豆腐,还有眼前这碗豆花。

  豆花?!

  “这是何物?”陈延惊了,家里人的创造力也太强了吧。

  陈梅花捂嘴笑了笑,“二弟,这是我和婶娘们做豆腐的时候偶然制成的,爽滑美味,吃起来跟蛋羹一样,又有豆腐的香味呢。”

  “太好了,这下我们家的豆腐不管看起来还是吃起来都跟卖的一样了!”陈安满心欢喜,“爹娘,爷奶,我们明天就去卖豆腐吗?”

  “卖!”老陈头点头,“明天老大老二去忙田里的事,老三在家转磨盘,大花和二丫帮着做三板豆腐,我们就去市集上卖。”

  “那这东西呢?”陈延指着桌案上的豆花,“这个做起来应该比豆腐容易吧,能卖吗?”

  “这个,吃起来有些寡淡了,又容易碎掉,自己吃吃还行,应该是不好卖的。”李银花摇摇头。

  陈延:“我觉得还挺顶饱的,这么热的天,早上吃点这细腻的豆花也不错,太寡淡的话,在上面加点菜好了,我觉得如果早食卖这个,应当是有人买的。”其实陈延最爱甜豆花,奈何白糖价贵。

  要让豆花有甜味可得一大勺白糖,造价太高,不会有人买的。

  做早食,这确实是一条新的思路,但是李银花还是觉得人不能太贪心,“还是先卖豆腐吧,至于这早食……还是家里先做一做,大家都说好吃,我们再来说卖的事。”

  陈家人一致认同。

  卖豆腐咯

  ◎陈家,家庭和睦之典型!◎

  今日,陈家所有人都起了个大早。

  厨房的火光更是三更天就开始亮了,等陈延和陈安洗漱吃完饭的时候,老陈头并陈家三个媳妇已经启程去县里了。

  牛车摇摇晃晃,第一缕晨光射在古朴的城墙上,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中午用完饭之后,陈延去了安扬书肆交书。

  掌柜随意翻看了一下他的书稿之后很利落的结了钱,“小公子今日还要再领一本书回去抄吗?”

  “快旬考了,近日学生要温习功课。”不知道吕秀才对这位掌柜说了什么,他对陈延是相当不错的,给他抄书的机会,让他在这里看书,结钱也很爽快,陈延很承掌柜这份情,对掌柜也十分有礼。

  年纪小小学业出色又写得一手好字,还尊重人,掌柜自然也欣赏这样的小公子,笑眯眯道:“那当然是学业为重,等旬考完,欢迎小公子再来。”

  “多谢掌柜。”走的时候,陈延又买了两令竹纸。

  现下,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增长外加练字二字越来越重要,家里的水写板已经退休了,陈延和壮壮日常书写基本都用竹纸,纸墨的消耗大了很多。

  但陈延觉得,光是竹纸还不行,这东西太粗糙了又洇墨,书写感觉不太行,如果家里供得上,还是用宣纸为佳,毕竟考试试卷用的就是类似手感的纸张。

  傍晚散学回去的路上,陈安又在担心家里的豆腐销售情况,恨不得牛能长出翅膀飞回甘田村去。

  陈延:…… “大哥你放心吧,三板豆腐肯定可以卖完的。”

  “万一卖不完呢!”

  陈延莞尔,“你是不相信爷爷吗?”老陈头可是家里的人精啊,豆腐还在改良,他就去打听人家另一个卖豆腐的家境、人员关系,怕触人家的霉头。

  这样的人,要卖肯定提前去卖豆腐的摊位旁边蹲点了,计算过想买豆腐没买到的人,最后再确定做多少豆腐。须知,现下可没有冰箱,又是十月天,做好的豆腐卖不掉直接就馊了!

  爷爷可是爱粮如命的庄稼人,“三板豆腐应当只是保守的量,绝计不会剩的。”

  果然,一回到家,从上到下男男女女皆是一脸笑容,晚食也没有豆腐,那只能证明今天的豆腐被一扫而空了啊!

  开始晚食,陈家的饭桌上才热闹起来,今天参与了叫卖的大伯娘忍不住说:“感觉今天的豆腐还是准备少了哩,我在城东叫卖,没多久就卖完了。后面还有人想卖都没有了。”那可都是黄澄澄的大钱啊,她的心那叫一个痛。

  李银花今天被安排在城门那边的市集里,跟原先卖豆腐的人摊位不远,“那人卖完,买不到的人都到我这儿了。”

  小婶去了城西的一个菜集,人更多,卖得也快。

  这么一看,这卖豆腐还真是个好营生,准备三板,还是少了点。

  大家长老陈头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一锤定音,“那这样,明天我们准备六板,留老二老三一起拉磨盘,明天再卖一番试试。”

  大家自然是干劲儿满满。

  饭后,陈家兄弟的识字小课堂便开课了,不过今日大人们没有来,他们从一天忙到晚,起的又那么早,自然早早的就乏了,得休息了。

  怪不得后世史料记载上经常有人说百姓蒙昧呢,没办法从生产里解放出来,一天到晚都在干活,不识字,只能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认知自然有限。

  姑娘们学得用心,陈安也教得很用心,待到天越来越暗,陈延就喊大家去休息了。

  毕竟,为了多学一会儿坏了眼睛是不值当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