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连连作揖道:"承蒙赐教,承蒙赐教!"老叫花子笑道:"这等好事,却不能让他们大伙儿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韦帮主,你老人家要找只羊牯,那时候可就太难了。"老叫花携了韦小宝的手,道:"咱们走罢。"
两人并肩出了席棚,来到张良墓前。其时夜色深沉,月牙儿在云中忽隐忽现。四周没有人影,没有声音,只有丐帮帮众喝酒划拳、赌钱吆喝之声不时传来。
老叫花子忽然南面站好,道:"韦小宝接旨!"
韦小宝一怔,却是习惯使然,本能地跪倒在地,道:"奴才韦小宝恭请圣安。"老叫花道:"奉皇太后懿旨:韦小宝身为额驸,却抛妻舍子,东游西荡,全不顾皇亲国戚的尊贵,纵情江湖,成何体统?着即日来京,侍奉膝下。钦此。谢恩。"韦小宝例行公事地叩头、谢恩,心中却极是茫然。他被那个假太后毛东珠吓破了胆,一听"太后"二字便胆颤心惊:"好端端的太后下的甚么懿旨?难道公主臭婊子拨弄是非么?臭婊子不知道自已是假太后毛东珠与矮头佗所生,真的拿自已当金枝玉叶么?便连老子这个额驸,也是西贝货,当不得真的!"想到这里,韦小宝的心里忽地一动:"皇太后却是知道公主是老婊子生的,为甚么一反常态,对她如此亲热,还要我也去侍奉膝下?这里面定是大有文章。可惜老子不识字,读不懂文章·…文章?对了,那日我去叩见太后,她的案子上放着《四十二章经》。没听说她吃斋念佛啊,放一部《四十二章经》做甚么?难道要敲山震老虎、震狮子么?真太后假若也象假太后那样做《四十二章经》的文章,那便乖乖不得了,韦小宝要糟糕。"他只顾怔怔地想心事,全然忘记了宣读圣旨的"老叫花"。
"老叫花"请了个安,道:"卑职给韦爵爷请安。"韦小宝这才想起了他,忙道:"不必客气,阁下是谁啊?""老叫花"将手在脸皮上一摸,易容之物尽行落去,露出一张韦小宝所熟悉的脸,韦小宝"啊"了一声,道:"原来是曹大……"他想说"曹大花脸",想起人家现下是传旨的钦差,便改口道:"曹大人。""老叫花"不是别人,正是曹雪芹的祖父、一等侍卫、江宁织造曹寅。曹寅有意无意地问道:"韦爵爷,你想甚么哪?"韦小宝忽然落泪道:"人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当真不假,千真万确。我才离开皇太后她老人家几天,她老人家就传懿旨,这让我们做奴才的,怎生…怎生……"竟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了,一团感激涕零、无以名状的模样。说哭就哭是韦小宝的拿手好戏。他眼里流着泪水,心里却道:"曹大花脸与小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老子可得要好好用太后吓一吓他,省得他去与小皇帝胡说八道。"曹寅道:"韦爵爷,你老的圣眷,可真没得说的。"将头凑到韦小宝的耳边,低声道:"自从你老去开封河督府就任,太后身子就不大好,虽说太后将你老的小爵爷接进宫里,承欢膝下,太后她老人家还是落落寡欢。是以皇上也让卑职转告你老,接旨后立即回京。"韦小宝的长子韦虎头,出生数月,便有爵位,是以曹寅称之为"小爵爷"。
韦小宝道:"那是自然。"心里却道:"太后相召,倒是更须小心。不弄得清楚明白,京城是不能去的。"见曹寅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已,便岔开话题,通:"曹大人,你怎么找到我的?"曹寅道:"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说是丐帮要推选第十九代帮主,这等热闹,谁人不想来开开眼界?我想韦爵爷说不准也在这里,便寻来了。方才得罪之处,韦爵爷莫怪。"韦小宝笑道:"你那手'老千'做得当真出神人化了。"曹寅淡淡道:"也没有甚么,只不过桌子下的双脚潜用内力,震动了地面,地面又震动了桌子,那骰子便能随心所欲了。"曹寅轻描淡写,韦小宝却明白,以内力震动地面而能使得赌桌上的骰子掷出一定的点数,内力之强且不去说它,单是那力道拿捏之准,就非一般江湖人物所能为的了。
曹寅道:"卑职想的这一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怕的是这道密旨,被江湖人物发觉,为韦爵爷您带来不便。即便这样,这消息只怕还是走漏了。"说着,身形骤起,疾如闪电,便向左近一棵小土包扑去。
韦小宝可是甚么也没发觉,只顺着曹寅的身形望去,只见那小土堆旁,倏地跃起-个身影。正想逃逸,曹寅却已赶到,凌空一掌击去,那身影只得回身应战。
四掌相交,那身影闷哼一声,应声而倒。韦小宝听那声音极熟,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不禁叫道:"姑姑!"那人正是宫女陶红英。
陶红英原来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公主——也就是韦小宝的师父独臂神尼九难的宫女。满清入关,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公主逃离京城,遁人空门,而陶红英却留在了皇宫。继续做宫女。她与韦小宝为了盗取《四十二章经》,在假太后的慈宁宫相识,陶红英年长,韦小宝拜了她做姑姑。因同在皇宫,两人相依为命,韦小宝一听声音,便知道是陶红英了。
只见陶红英躺倒在地,面如金纸。韦小宝急忙抱住她,叫道:"姑姑,姑姑。"陶红英双目紧闭,显是中了极重的内伤。
韦小宝大怒,道:"曹大……大人,你为甚么打我姑姑?"曹寅从容道:"不对罢?这女子从京城便一路鬼鬼祟祟地跟踪卑职,一直到这里。她能是你的姑姑么?韦爵爷,你弄错了罢?"韦小宝道:"放你奶奶的狗臭大驴屁!你的姑姑,你能认错了么?曹大……大花脸,我姑姑若是有个好歹,老子同你没完!""你!"曹寅气得说不出话来。
韦小宝道:"我甚么?我姑姑是个寡妇,足不出户,手不出户甚么的,哪里能去京城?你杀了人,还要污人做贼,说我姑姑偷了你的银子。我姑姑多少银子没见过了,稀罕你们曹家的几两银子?杀人抵命,欠债还钱,我与你到皇上面前评理去罢。"曹寅心道:"我甚么时候说你姑姑偷我的银子了?这小流氓也真正难缠得紧。"他是二品官员,并且是康熙皇帝的心腹,在韦小宝这个皇帝弄臣面前,竟是一筹莫展。
想了想,忍气吞声,对韦小宝道:"卑职实在不知道她是韦爵爷的姑姑,实在对不住得紧。"韦小宝哭道:"我姑姑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了,说一句对不住就完了么?好,我杀了你这个大花脸,说一句对不住;再杀了你们家的中花脸,说一句对不住;最后杀了你们家的宝贝命根子小花脸,也说一句对不住。行么?!"曹寅让韦小宝歪缠得头疼,道:"韦爵爷,卑职已宣完懿旨,就此告辞。"抬腿欲走,忽然一个声音冷冷道:"杀了人要走,有这么便宜的事儿么?"曹寅一看,面前站着一位中年尼姑,一身白衣,手持拂尘,目光如电,射向曹寅。曹寅脱口而出:"独臂神尼!"韦小宝也叫了起来,道:"师父,为我姑姑报仇!"独臂神尼九难师太向韦小宝点头道:"知道了。"转而对曹寅森然道:"你既是知道我的名头,还不自行了断,难道还要我动手么?"曹寅怒极而笑,道:"很好,很好。曹某的这条性命,便交与师太,倒也值得。"说着,陡然间双掌如疾风,径扫九难师太。九难师太不慌不忙,拂尘轻轻一举,就见尘丝根根如铁,封向曹寅的腕脉。曹寅不等招数使老,身子一矮,又用掌径攻九难师太的下三路。九难师太一招"净瓶杨柳",拂尘微微下垂,挡住了敌招。那姿势优美之极,真如同南海观音,托杨柳净瓶,普度众生。
瞬间二人过了二十余招。
曹寅的招数凶猛刚劲,招招攻敌要害。九难师太却是只守不攻,以静制动,轻轻便将敌人狠辣的招数化解了。
到了第三十招,曹寅身子跃起,口中长啸,十指如钩,抓向九难师太的天灵盖。九难师太冷冷一笑道:"黔驴技穷啦。"却是并不还击,对韦小宝道:"小宝,你姑姑中的是'大成掌',凭这位施主七层不到六层多些的大成掌功夫,伤不了姑姑性命。"其时曹寅身在半空,手掌几近抓到了九难师太的天灵盖,九难师太却宛如不知,仔细地向韦小宝讲述曹寅的武功路数。
曹寅大惊失色,忖道:"独臂神尼名不虚传,只用三十招便知道了我的武功家数,并且得知我的大成掌在六层与七层之间,委实不可小觑了。"难怪曹寅心惊,"大成掌"是京师王氏在"形意拳"的根基上演化而来,江湖上知道的人极少,而九难师太却一语点破。曹寅稍犹疑,九难师太已然将拂尘向上扬起,内力透处,尘丝根根绷直如钢丝。这一下不是曹寅攻击九难师太,而是将自已的要穴尽数撞上敌人的兵刃上去了。
幸亏曹寅变招奇快,伸手在拂尘上一搭,借了力道,倒翻出去,虽未败落,却也狼狈万分。
九难师太道:"小宝,你将姑姑背回静养罢。"说着,下手再不容情,一招接着一招,招招攻敌要害。曹寅顿时险象环生。
韦小宝见师父胜券在握,放心地背着陶红英走了。
走过一道土坝,路过一片小树林。倏地,不约而同地自树林中跳出五个人来,显见五个人事先并不知道对方各有埋伏在同一地点,几乎同时"咳"了一声,又几乎同时抓向韦小宝。
韦小宝"哎呀"一声,连陶红英也顾不得了,将她往地上一放,施展"神行百变",扭头便跑,哪知来人个个都是高手,只跑得十余步,便同时被五人抓住了。
韦小宝四肢与脑袋都被抓住,身子被凌空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