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球方舟 第45章 人类文明进化 (四)︰「命名」与语言文字

《地球方舟》第45章 人类文明进化 (四)︰「命名」与语言文字

作者:映月蔷薇 字数:2108 书籍:地球方舟

  但什么是「概念」?单简而言,人类靠著「联想」而把世上万事万物归类而成为不同的「概念」。石头A、石头B和石头C都有共通的特质,当小孩第一次看到石头A时,他心中记住了这个经验,当他看到石头B时,他会「联想」起早前看到的石头A,因为石头A和石头B有着相同之处,而小孩正是执住了这些相同之处,不是他没有看到石头A和石头B有不同的地方,而是他把焦点放在相同的地方。当他再看到石头C时,他便会「联想」起石头A、石头B和石头C的共通之处。现在他可以把某种事物归类,但这只是一个念头,在此时「概念」还没有产生,因为即使他往后经验里看到成千上万的不同种类的石头,都看到这成千上万的石头的共通之处,但他不能形容什么是「石头」,因为他没有方法去「形容」这些共通之处。但聪明的他想到一个方法「命名」,只要他把自己观察到石头的共通之处,用一个符号或一个音节代表,那他对石头A、石头B和石头C经联想而归类后所得的一个模糊的念头,这个说不出、道不明的个人潜意识,经过「命名」而转化为「意识」。利用「联想」把事物的共同特质归类后,这些共同特质成为一个念头后,这个念头便是「个人的潜意识」,所谓「潜意识」就我们心中明白了一些东西,但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相信你们都曾经试过,有些感受,或者有些心中所想,但却未能化为「语言文字」说出来。

  更进一步,你们都有相同的思考经验,当你们思考问题时,是自己在脑海中向自己说话,你们是用语言来思考的,当然你们可以把思想化为图像。例如吃饭,你们有2种思考的方式,一是自己对自己说「吃饭了」,另一种是自己脑海中浮现出「一碗饭」的图像。如果用图像来思考,那个看过上千万块石头的小孩,当他想起石头时,他脑海中只会浮现了一块石头,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个图像已经是他归纳了上千万块石头的综合图像,可以说他脑海中浮现的这一块石头,便是一个「概念」雏型。

  但事实上,世上的事物及宇宙的规律是难以用一个有形的图像来代表,即使你因着自己的经验能把一些抽象的规律归类,但你又会怎样去说出这类型的经验呢?说不出,道不出,又不能用图像来代表的一些经验的体会,便是我们的「个人潜意识」。人类发明用一些符号或音节去代表这些「说不出,道不出,又不能用图像来代表」的经验,这便是「命名」,但「说不出,道不出,又不能用图像来代表」的经验即使给了一个「名字」,成为一种「抽象意念」。但不要忘记,人类并没有所谓心灵感应,即是我把这一堆「抽象意念」命名为A,但我另一个朋友或家人这么亲近,也不会有和我一模一样的经验,或者即使遇到相似的经验,因大家的联想不同,所以归类事物的方式也不同,他们都不会理解名字A在我的心目中是代表那一堆「抽象意念」。

  再以「石头」为例,小孩A看过100块石头,而把它们归类为一个图像,及把这个图像命名为LA。而同样,小孩B也看了100块石头,而即使这100块石头与小孩A看到的是一模一样,但在把它们归类为成脑海中的一图像时,小孩A及小孩B心中的图像会大致相同,但却不会一模一样,而当小孩B把这个图像命名为YB。当小孩A及小孩B用语言交流时,一个说LA及一个说YB,他们如何得知大家其实正在形容同一种东西呢?所以双方即使有「语言文字」作交流,但其实他们仍然是不能沟通的。但事实上,人类真的能利用语言文字来作沟通,其中的关键会是什么呢?

  关键是「意识」。人类还是通过「命名」作为「意识」的发端,即是我们的智慧之光。但运作上有点复杂,在人类的「命名」的经验里,不只是「命名」一种事物,而是由「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命名」。客观而实在的事物,即使不同人给这件事物起了不同的「命字」,但可以把这个概念统一起来,而达到互相理解。当小孩A及小孩B用语言交流时,一个说「石头」是LA而另一个说是YB,大家沟通不了时,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各自找一块石头放在对方面对,那便大家有了共识,可能两个小孩决定「石头」这个东西叫CV。但那些「说不出,道不出,又不能用图像来代表」的相类似经验,不可以拿出来给大家看看,让大家有共识,共同把这种经验命名为「概念A」。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用「联想」的方法。

  「联想」的进一步是「想像」。例如︰「伤心」这个抽象的概念,是人人都经历过的,我现在一说「伤心」这个字眼,可能你会联想「痛」的经验。如果我们都是原始人,刚刚学会了「命名」实在的东西,而我现在有「伤心」这种感觉,我想告诉你,但由于「伤心」这个感觉很抽象,甚至虚无飘渺,虽然我已经把「伤心」这种感觉命名为QQ,而你也已经把「伤心」这种感觉命名为DD。但在我们在交流时,我说QQ,你说DD,简直就是「鸡同鸭讲」。于是我便想到了一种方法,我出去打猎时找回来一个动物的心脏,在你面前用箭插住这个心脏,又指指自己心脏的位置,又指指你心脏的位置,当时你会联想到如果自己的心脏插上一枝箭,会是什么感觉,那便是「痛」的感觉。在大家能够交流下,共同把「伤心」这种感觉命名为「痛」。

  可能你会问,原始人知道什么叫心脏吗?他们又会知道自己身上长有「心脏」这个器官,又会同共知道「心脏」长在什么位置?这是一个好问题,上述的解释只是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不是着眼于「联想」,而是着眼于「命名」。语言文字初始形成时,人类是通过「命名」来积累经验,人类不同的群族运用自己归纳的方法来给客观事物「命名」,最初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因为此中的分歧是最少的。接着是一些相同的经验,例如向「前」行这个意念,一个人向其他族人用手指向「前方」指一指,大家便明白了,便开始把这些意念共同「名命」为YY。到最后「命名」的是「那些说不出,道不出,又不能用图像来代表」的相类似经验,而方法是利用从前「命名」的基础,每一个「名字」便是一个「概念」,利用「实在的概念」来形容「抽象的概念」,正如「伤心」这个例子,便是透过人类的「联想力」把不同的「概念」连结在一起,令来自同一个族群的人,利用「命名」及「联想」而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体系,而语言文字的体系其实是由不同「名字」所构成。「走」是一个「名字」代表一个「概念」,「向」+「前」+「走」= 3个「名字」组合而成的句子,而这些「名字」的不同组合,便会演变成不同的句子。人类的知识,由「名字」构成「句子」再构成「文章」而得以超越时间及空间而保存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