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间手环 第1章 新年

《时间手环》第1章 新年

作者:兜里有两块 字数:2123 书籍:时间手环

  回到房中, 明蓁先去耳房洗漱,出来后,就见陈霖淮一脸关切地在房中等着她。

  “蓁蓁, 我听秋叶说, 你今日早食和午食用得很少, 是哪里不舒服呢?”

  明蓁没料到他连这个都知道, 摇头轻笑道:“无事, 可能是今日睡得太久了,便没了胃口。你也见到了晚间我用的饭食并不少。”

  陈霖淮关切地嘱咐道:“肯定是这些日子你跟着我东奔西走累到了,现今回了家, 你就好好歇一歇,铺子里的事交待给下面的人做,不要过于操劳。”

  “知道了,原本我也没做什么,今日不过是和叶姐姐一起说了说香料的事。”

  明蓁并没有在意,铺子的事情并不多, 她二两日去一次,根本就累不到。

  两人坐着说了一会话, 盛霖淮心里记挂着今日新得的几本兵书。

  “蓁蓁,时辰不早了要不你先歇息吧, 我再去书房看一会兵书。”

  明蓁知道他这人痴迷兵书,倒也没有阻止。吩咐人往书房送了一个炭盆, 送他出了房门, 便独自一人先歇下了。

  原以为白日睡得多,晚间会睡不着。没料到一沾到了枕头,明蓁便很快进入了梦乡。不知睡了多久听到身边有窸窸窣窣的响动,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就见陈霖淮已经回来了,脱了外袍就坐在床榻边。

  “夫君,你回来了,什么时辰了?”

  陈霖淮一脸的歉意,“蓁蓁,吵到你了?已经二更天了。”

  明蓁已经慢慢清醒过来,她翻了个身侧躺着望着陈霖淮,心中很是奇怪。

  “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

  “正打算睡呢,我身上凉,缓缓再睡。”陈霖淮怕过了凉气给明蓁,所以才在床边坐着暖一暖身子。

  明蓁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细心之处,心中一暖,忙掀起被子示意他快躺下。

  陈霖淮搓了搓手觉得身上没有那么凉了,这才躺到明蓁身边,将她拥进怀里。

  睡了那么久,明蓁此时反倒来了精神。

  “夫君,你今日读的是哪本兵书,怎会耽搁到这么晚。”

  一说起兵书,陈霖淮眼中的光芒更盛。

  “盛公子所赠的是本朝一位将军所著的兵书,是他在行军中关于带兵、训练以及对敌时的实记。他治军严明、训练有方,历经大小战役十几场无一败绩。他所著的兵书,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读来让人只觉热血沸腾,恨不得能跟在他身侧听其教诲,与他一同并肩作战。”

  听他如此推崇这位将军明蓁也起了好奇心:“不知夫君所说的是本朝哪位将军?”

  陈霖淮皱眉道:“说来也是奇怪,此书的扉页上只有“子元手记”一行小字。应是一位名为子元的将军所著,但我竟从未听过他的名姓。如此兵法奇书理应在军中广为传播才是,可是不管是在台县的书铺,还是在省府的书铺中我都未见过这本书。”

  “子元……”

  明蓁低声重复了一遍,“盛公子也未曾说是哪位将军吗?”

  陈霖淮摇了摇头,“未曾,盛大哥只说这些兵书是他偶然间收集得来,并不知是何人所著……”

  他的语气中满满的遗憾,对著书之人崇拜至极。明蓁安慰他道:“夫君也不必心急,等到来年二月你入京赶考之时,可以在京城打听一下。若这位将军真的是本朝名将的话,一定能打听出来的。”

  现今也只能如此了,陈霖淮心中便不再多想。

  “蓁蓁放心,我心中有打算的。夜深了,快些睡吧!”

  他低声诱哄着,明蓁窝在他的怀里,找了一个舒适的姿势,便闭眼睡了过去。

  次日,明蓁依旧是睡到天色大亮时才起身,她不禁有些懊恼。虽说家中没有婆母不用日日请安,但她以往可从不贪睡的,这几日也不知是怎么了。

  勉强用了些饭,又处理了一些家事,明蓁便带人回了娘家。

  周氏见女儿回来,自然是高兴,口中却不停埋怨她。

  “回来也不提前给我送个信,娘也好准备准备。”

  “娘这话说的,女儿回娘家还要准备什么?”

  明蓁在母亲身边还是娇气满满,仿佛还是未嫁时的那个小姑娘,周氏看了很是欣慰。当年周氏还唯恐女儿嫁人后会受委屈,如今见她这幅模样,分别是被夫婿宠着的。

  反倒是她们原本看好的孟家,如今是一地鸡毛,明珠那里与婆家矛盾不断,近几日又闹到了娘家来。

  “明珠昨日刚回了娘家,哭闹连连。说是因为她有了身孕,孟高氏就想让明珠身边的杏儿去伺候孟玉堂。”

  虽然和明珠的关系不好,但听了这事,明蓁也替她不平。

  “明珠刚刚有孕,正是紧要的时候,她婆母怎能提起此事。难道就不怕她心绪不安,影响了孩子吗?”

  “谁说不是呢……”周氏冷笑连连,“那孟高氏也不过是个乡间穷秀才之女,也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规矩,竟摆起了老夫人的架子。居然说大户人家的公子身边都有通房丫鬟,说明珠有孕不能伺候夫婿,让杏儿代替她照顾,也不必给名分……”

  周氏无比庆幸女儿当初没有和孟家定亲,孟家不过是乡间的普通农家,一家子衣食堪堪够温饱,便想如同大户人家一样行事。

  以前,她看孟高氏还有几分傲骨,这两年行事竟越发的糊涂起来。

  “你二婶昨日又来找我,让我替明珠出头,被我给推了。她前些日子闹着给要给明举纳妾之时可曾想过也会有今日?”

  明蓁陪着陈霖淮去省府赶考的时候,大嫂刘巧娘生下了一个女儿。明蓁当时无法来参加满月宴,托母亲给孩子送了份礼。

  因为是个女儿,二婶心中很是不满,刘巧娘刚出了月子便闹着要给儿子纳妾,惹得刘巧娘伤心不已,还差点因此断了奶水。

  后来还是姚思礼将侄儿叫来训诫了一番,至今连功名都未曾考中,有何颜面纳妾。姚明举羞愧难当,回去后便不许他娘再提纳妾之事。

  没想到,才过了月余,二房的女儿也被婆母逼着为夫君纳妾。

  周氏也不想同女儿说太多孟家的事,转而问起明蓁和陈霖淮打算何时赴京赶考。

  “武会试要到明年二月中旬,我和夫君商议想在家中过完年再启程。家中护院常陪同父亲去京城,对这一路的景况甚为熟悉,有他们护送虽说赶路匆忙了些,但应不会耽搁了考试。”

  从台县去京城,经运河北上最为快捷,但冬日运河封河,只能走官道。快马加鞭的话七八日便可赶到京城,他们行程慢一些,半月是足够的,年后再启程应是不晚。

  周氏放下心来,女儿留在台县过年,她们也可多相处些时日,自然是更好。

  母女两个说了大半天的话,午后便见姚思礼带着明泽回来了。

  明蓁忙迎上前:“爹,学堂今日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

  “爹今日收到一封京中的来信,急着将回信寄出,便提早放学了。”

  姚思礼见到女儿自然是高兴,只是他急于写信,说了几句话便去了书房。

  明泽见到姐姐更是开心不已,跟在她的身边问长问短

  。明蓁从省府回来便忙着去了济州,明泽还没来得及细问陈霖淮中举之事。他如今对陈霖淮很是钦佩,八岁的男孩子对练武也起了兴趣。

  明蓁笑着说道:“你若是想练武强身,如今这年纪正好打基础。不如你跟着我去我家里住些时日,每日早起跟着你姐夫练武后再去学堂读书。”

  明泽眼睛一亮,“姐,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你不怕辛苦!”

  “我不怕累的!”明泽忙去求母亲,“娘,我去姐姐家住些日子好不好?”

  想到女儿年后就要进京,这一去便要几个月不得相见,周氏也就不阻拦他们姐弟亲近了。

  “娘这里倒是答应,只是这事还要你爹同意才是,他最怕你耽搁功课了。”

  他爹那里明泽还要指望姐姐帮他求情,明蓁笑着应下。

  估算着她爹那里信已经写得差不多了,明蓁这才沏了茶送去书房。

  “爹,女儿没打扰到您吧!”

  姚思礼刚刚搁下笔,见到女儿,神色也和缓下来。

  “无妨,信已经写好了,让车夫送去驿馆就行了。”

  明蓁这才和父亲说起要接弟弟去家中的事,“明泽虽是要读书考功名,但是练些武艺强身健体也好。若是身体太弱,下场考试之时在考场中也撑不住。”

  这些道理姚思礼自然更明白,他沉思了片刻便答应下来。

  “也好,只是明泽贪玩,去了你家中你切不可骄纵他。霖淮是要考武举之人,也切不可因为教导明泽耽误了练功。”

  “爹,您放心吧!夫君他每日都要晨起练功,正好可以教导明泽。再说了,家中还有护卫在,也能一并教明泽一些基本功。”

  听她考虑的很是周到,姚思礼也便不再多问此事,转而问起陈霖淮会试准备的如何。

  明蓁和她爹聊了几句,突然想起昨日的那本兵书。

  “爹,女儿想和您打听一个人。朝中可有一位名为子元的将军,他曾经著有一本《行军纪要》……”

  “蓁蓁,你从哪里得知此人的?”

  见她爹突然间变了神色,明蓁心中一沉,忙开口追问:怎么了?爹,此人有什么不妥吗?”

  姚思礼叹了口气,“此人确实是我朝的一位名将,正是曾经的安西侯盛大将军,子元乃是他的表字。只是此人如今早已离世,他的兵书也被朝廷下旨销毁,再难寻了。”

  明蓁大惊,“既是我朝名将又怎会……”

  姚思礼冷笑:“此事说来话长了,盛将军的罪名是张首辅和太后娘娘亲自定下的。为父当年也不过是翰林院里的一名编修,对此知之甚微。”

  姚思礼陷入了回忆:“当年西南外敌来犯,圣上被张家父子鼓动居然御驾亲征。当时陪同圣上一起抗敌的便是盛将军以及张首辅的长子张德贤,后来前方传来战报,盛将军与外敌勾结,陷陛下与敌军之中。太后娘娘震怒,便下旨将盛家人全部羁押治罪。盛夫人不信盛将军会通敌,便于家中纵火自尽。后来,盛将军死在了西南那场战役之中,圣上也在张德贤的护卫下回了京城。”

  “一代名将便这么陨落了,死后还留下了一身的污名!”姚思礼说起这些还是感慨不已。

  “蓁蓁,你怎会知道盛将军所著的那本兵书?”

  “是夫君偶然间得知这本书的!”

  明蓁心中乱糟糟的,既然朝廷下旨销毁了兵书,那盛公子怎么会有?明蓁突然想到,盛公子与盛将军同姓,难道他就是盛将军的后人?

  “爹,那盛将军的家人呢?”

  “唉!”姚思礼叹了口气:“哪里还有什么家人,盛家原本就人丁单薄,据说侯爷的独子也和盛夫人一起死在了大火中。盛将军的姐姐是后宫的惠妃娘娘,此事后不久也病逝了。其余远房族人尽数被流放到了漠北,世代不许回京。”

  “朝中不少大臣也不信盛将军会通敌,但是此事是张德贤上奏,张首辅又是朝中重臣,再加上太后亲自下旨,即便当年你外祖父还有一些朝臣上本为盛将军请命,但圣上回朝后,不许再议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明蓁怎么也没料到,回了一趟家竟然听到了这样一则旧事。

  她心中对盛公子的身份起了疑心,若他真是盛家的后人,又怎敢如此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人前,若不是,那他又到底是何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