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鬼谷子大传 第四十三章

《鬼谷子大传》第四十三章

作者:金风老师 字数:3965 书籍:鬼谷子大传

  云梦仙境的授业台上,鬼谷子与百家之士圈坐于地,笑声朗语。几个弟子缓行于内,送茶递果。

  自众子随邹忌来到云梦山下,便住进燕王派送的军中大帐,享受着北方独有的山珍、肉类。邹忌则先行仙境,拜见先生,师母。

  次日清晨,庞涓引领众人徒步进山。走至通仙路口,众子腑看十里鬼谷墟,赞不绝口。一路感概之中,庞涓带众人观看了列国版图,阴阳神图,再至鬼谷峰颠,一览云雾飘渺、青龙昂飞、白虎伏卧。最后来到鬼谷洞外,鬼谷子和珠儿恭候在此。邹忌逐一介绍,大家互相见礼,寒暄问候,约定明日长谈品茶。

  当晚,庄周和孟轲赶到,又让东裕村的大帐外,篝火通明。众子长谈,品尝佳酿,彻夜不散。

  今日再进仙境,众子却精神抖擞,坐于授业台上。上看云雾环峰,瀑布天下,下观,谷底蜿转,溪面喑成。

  琴声慢起,山谷回音,余声缭绕。邹忌师前不敢造势,与苏秦并曲轻弹。

  白起,乐毅台中舞剑对击,腾飞疾闪,剑光雾里,众人不时喝好。

  正待此时,远处传来鹤鸣之声,与这琴音相配,似从天籁。众人抬眼,但见群鹤轻展翅膀,由远及近,雾下环旋,长鸣不止。

  众人皆惊奇观望,自醉兴叹。

  庄周起身近至鬼谷,两掌反扣。“道兄心感仙班,神自化入,庄周恭喜恭喜!”

  鬼谷一听,眼前既是庄周,忙起身还礼。“神交已久!虽换俗躯,亦是仙骨!”

  “哈哈哈!”庄周大笑,伸展两臀,碎步环绕台中。“飞花似蝶,驱身似梦,口舌之利,只在人间!”

  众子皆笑。

  鬼谷肃面庄严,朝天三拜。少倾,仙鹤远去,谷静风停。鬼谷再拱手诸位,微笑开场。“诸子远来,云梦增辉。适蓬乱世,诸子却省身持德,传道列国,今幸聚洞府,鬼谷见礼!”说完,再次拱手,入席而坐。

  邹忌起身向诸子施礼。“邹忌、巴亚蒙先生教诲,终身受益。今恋世俗,齐国耕耘道理。想念先生,本欲独往,又难却诸子慕名之心,故携之而来云梦。打扰仙府,惊觉先生,弟子怒罪!”

  邹忌叩拜,他知一场口舌之战在所难免。

  鬼谷微笑着摆摆手。“邹子言重,请起入座!”鬼谷看邹忌入座,才拱手众人。“鬼谷修道,只缘有道之人,道理一脉,先后得之而亦!先师之功,鬼谷仅传,岂敢独尊!”他看着邹忌。“邹子有此之行,已贤德在道,何罪之有!”

  荀况轻咳一声,众人目光转向了他。既便在稷下学宫,荀况身为祭酒,也颇得尊重,特别是近日里,荀况又有新作,其理甚合诸子之意。

  他向诸人拱手见礼。“荀况致力儒学,禀承圣人功德,今又偶得儿点条理,与诸位分享,以得赐教!”他看了看孟轲,因为自己的思想与他的传承有了冲突。“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众人品味着荀况的话语,亦知这是对道家的挑战。

  荀况接着说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他没有将老聃的道德经里天地人道联系一体,而是分割开来。“故人亦有其道,人生而恶,教化为之,才成其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况说完,拾茶轻品,目不视人。

  众人看向谷鬼。鬼谷亦熟视无睹,喝茶品味。他知道荀况所言指对,但还应让众人评说。自己开场就谈,岂不成众矢之的。

  孟轲拱手。“孟轲亦师承儒学,先师所传仁、义、礼、智、信,皆人道使然,非神而定。”他看看荀况。“仅有一论,不与同门相似,孟轲认为人性本善。”

  众人有些惊异,这两位皆出自儒学,又名扬列国,却亦有不同看法。

  孟轲首听荀况此说,儒家学子都以人性为善而宣扬。“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众人听明白了,孟斩在说水性是不分东西方向的,难道它也不分上下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势所必然。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一样。现在论水的另一面,用力拍打使它跳跃,它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截令它激流回旋,可以使它停在山上。这怎么是水性如此呢?这实在是外力使然啊!人,可以使他做不善的事,这种违背他善良本性的行为,跟让水违背它向低处流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

  众人频频点头应和孟轲之言。

  孟轲品了口茶,再次扬起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力给我也,我固有之也。”

  众人默言,不再附合。荀况在稷下学宫,众人奉为师长,推举贤才,进言纳谏,从不贪功。而孟轲虽官至三卿,却只著书传授,不关国事,亦少与众人交往。

  淳于髡见此忙打圆场,与孟轲交往的只有他。而自己又是邹忌好友中人,此来云梦,众子可抒己见,并不是谈论是非。

  他转身向着孟轲,拱手施礼,随后一笑。“孟子所言极是,但纵观春秋,立说之贤多有不足之处,应时而生,应时而变,自是规律。荀子所言亦是一家之言,虽由圣口而出,亦非圣理,众子听之,却皆大欢喜。孟子性善之论,众子耳熟而亦!”

  众人点头咐合,也皆知淳于髨是以和气名闻。既使他与人争论,亦是幽默而为。 一次,孟轲游历齐国,淳于髡知道后,便去拜访,见面就问:“请问先生,男女之间授受不亲,是礼制所规定的吧?”

  孟轲是个老实人,便规规矩矩地回答:“淳于先生,你说的男女授受不亲当然是礼制规定的。”

  淳于髡笑着又问:“假如你老婆掉水里了,兄弟我是救她还是不救呢?”

  孟轲很生气,心想这个淳于髡简直是胡说八道:“嫂嫂溺水了不去救,简直就是狼心狗肺!”可能孟车可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大失体统,慌忙补充道:“男女授受不亲,的确是礼。但救嫂子,是权宜之计啊。”

  淳于髡讥讽孟轲道:“那现在天下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你为什么不伸出友爱之手呢?”

  孟轲说道:“救天下黎民要授之以道。我老婆掉水里,可以拉一把。难道天下人还得挨个去拉吗?”

  淳于髡明白人家孟轲决非俗人,他的作用是教化,而不是凡事都亲自去做。

  孟轲要离开齐国时,淳于髡送他。“你身处三卿的高位,却下不能救济老百姓,上不能辅佐君王,所谓的“仁者”就这样跑了,对得起你的薪俸吗?”

  孟轲知道他又在变相问仁,将伯夷、伊尹和柳下惠扯了出来说道:“我是臣子,不以贤事不肖,伯夷就是这样干的。周旋于汤、桀之间五次,那是伊尹。不厌恶污君,不推辞做小官,那是柳下惠。他们三个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仁。君子只要心中仁就行了,又何必事事一致呢。”

  淳于髨说完这些,觉得该说说自己所想了,便轻咳一声。“淳于奔波列国,游说诸王,欲施人道,礼义在先,法制在后。而纵观天下,得此益者已见成效,齐国邹子效法,国富民强,秦国变法,亦列入强门,魏盛之时,亦得意李悝法经。法既如此利民利国,当是人道为之,故淳于以为,各家非一而立,取长补短,相互融入,倒是诸子贤德所在!”

  慎到拱手。“慎到赞同淳于先生后者,法应时而生,亦应时而变,似小路捷径,参以大道。大道唯一,法亦道之表现!故法之施放,上至王候,下至百姓,无所不能。”他看看众人。“何以有乱法之人?盖皆王候无视,而惩者无能,虽等天道伐之,却不立竿见影。百姓效之,则苍生背道而驰!”

  宋研拱手。“墨者宋研,倒认为法不如德。无法之时,却有尧天舜日,有法之时,亦有战乱不止。人皆天之臣子,天爱臣民,厚德载物,是为让人兼爱一切。兼爱万物,则人自有德,物自感德,大爱所容,天地万物。故德为根本,而法为无德之助!”

  鬼谷听着众子的争论,眉心时而紧邹时而舒展。他知道这几位人物列国传名,弟子众多。列国诸王都以得之而骄傲,而诸子只研习思想,不参入王庭之暗斗明争。众人皆知,诸王所求贤士,非明大道之贤,而是为己所用之士。

  鬼谷轻呵一声,众人安静下来,目光交于一点,期待他的论理。

  鬼谷拱手。“鬼谷学道数载,亦得些见解。刚才诸子所言,虽与鬼谷有些异样,却也有不谋而合之处。”他看看众人,伸手指向对面青龙山势。“此山峰之上,可观云梦远近,故想览云梦诸人皆知登顶。鬼谷墟内之人,长相了解,便择近路,虽有些险势阻拦,但能半日往返。谷中来客,则多以目视后,先取道低峰,迂回而上,平坦无险,但需整日才还。而谷外山民,却另辟小径,或追羊群而上,或捕山珍而登,皆有不同之路。故鬼谷常想,众人都明一理,登高望远,可所取途径不人。亦曾问过众人,为何非取此路?答曰,身处之地不一,登峰目的不一。鬼谷这才明白,人人皆知登高望远,却在上山之途中,有顺看花草者,有顺睹险峻人,亦有顺牧之人,亦有寻奇之士。”他顿了下来,喝些茶水,见众人思量无语,亦揣摩自己下文。便接起说道:“鬼谷想说,这众人皆懂之事,即为道,道法自然,道显天地。人与天地之中,不以天地为师,何得见道?诸子之论,实则具知道,懂道,更欲顺道。只是顺道之时,所取路径不一,所见景色不一,所感之言不一。故以是非称之,不敢苟同!时下诸子之说,争论乱世治理颇多,身在王庭之侧,企盼王者纳谏,未免难脱取悦承欢之嫌。”他说及此处,再视众人,便知有跃跃欲试,争辩之人。“君王之道,亦非所说天道。顺道之人,尧舜自兴,逆道之徒,桀纣自灭。诸子皆想寄贤德君主之下,却不想造贤德之世,何来所立之说长久,何来人性顺道而为?”

  “鬼谷先生,诸王无道,为何却也生存,而随者众多?”田骄反唇相讥。他与邹忌兴盛稷下学宫,纳百家之子,已见成效。齐国显富,齐王显德,他怎能容君王无道之说。“先生适才刚说众者皆知,亦道也!”

  众人咐合着,议论之声骤起,田骈得意地频频与诸子点头互庆。

  鬼谷微笑着,待众人声息,方才开口。“田子所言虽得众赞颂,鬼谷却感田子巧利道理,实非妄道!”鬼谷子对田骈此说确有见笑之处,虽正好迎合了自己下面所讲,可为他能统领诸子而惋惜。“依田子所说,齐王有道,诸王皆有道。而战乱不止,民不聊生,熟之无道?”他这么一问,众人不再跃跃欲试了。“鬼谷再问,齐草、燕草,何异?魏人、秦人,何异?楚天、赵天,何异?”鬼谷子一笑。“具皆无异!道使天地显之。而诸王兴起之时,却亦是大周天子失道之际。道含阴阳,互转成势,正是得极必失,乐极必悲。道含谐和,平等互生,正是君臣互爱,贫富互尊。而诸王之道,起于私利。蠃众跟随,是以名利与之,兵戈加之,岂可如真道,窃名欺世而亦!”

  “鬼谷先生,诸子渴求真道,所以千里北来,亦为上下求索,先生可示之否?”尉缭子听到鬼谷子说到窃名很是高兴,这与他一贯主张名实相符对称。名实不符,偷换圣贤之词,已是诸王哄骗百姓之法,而亦有仕子维之。

  “道为包容,效法自然!”鬼谷声音洪亮。“自然昭示万物,平等互利,共荣谐和。有道之士,为此而生,乐此而去!无道之人,驱身为利,奉迎为名!”鬼谷子知道不能再委婉迂回了。“诸候争伐,皆无道之举,细品众生,熟不愿息兵罢战,来去自由。正如庄子所示,飞花似蝶,驱身似梦!”

  众人点头咐合。

  “昨日,诸子一观列国版图,鬼谷常想,心本无界,身本有形,却何以用无形之心驱有形之身?人祸也!人祸当由人治,人治者当有道之人,有道之人当有有道诸子!”

  众人喝好,脸色绽放笑容。

  “千里之行,仅为鬼谷子三言,不虚此行!”荀子面露严肃。“我等就在这云梦仙境品茶三日,再听鬼谷子高谈!”

  众人又喝起好来。

  “诸位各立一说,开自家之言,可为天下人尊为圣贤。然鬼谷虽有博论,无非承传师道,怎能与诸子相比?还望诸子以鬼谷称之。”

  孟轲打断鬼谷。“鬼谷虽承道说,却自开一体,心怀天下弥兵之责,因材而教,布局天下,实乃圣贤之人,称鬼谷子名附其实!”

  众人又是一阵喝采之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