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诈欺猎手 第11章 会将你壮丽忘掉

《诈欺猎手》第11章 会将你壮丽忘掉

作者:梦长LD 字数:2067 书籍:诈欺猎手

  “——文章中的‘我’,到底是谁?”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无数的鸡皮疙瘩在我后背炸裂开来。

  推理,终究是推理。推理出来的结论,无论再如何自恰,也并不代表那一定就是真相。

  令人绝望的一点事实是:现实中的推理常常会有这种从一开始就错了的情况。开头的方向选错了,就是一步错、步步错,盘盘皆输——之后的推论往往也会朝着难以置信的结论靠拢,与真相差之千里。

  而此时此刻,我与时左才面对的,似乎正是这一状况。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个令人毛骨悚然,无比怪诞的念头开始在我内心深处生根,盘旋,挥之不去。

  我当然知道那是什么。

  如果说,文章中的“我”,并不是“郝淑卿”小姐的话,那还会是谁?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除了日记中不断提及的“何遇”本人,还能是谁?

  如果时左才的推论是正确的,那也就意味着……世界上或许从来都不曾存在过那么一位“郝淑卿”小姐。

  而当我的思路往这个方向靠拢时,无数零碎的结果也开始朝这个论点靠拢。

  “她”对何遇的一切了若指掌,因为写下这个博客的人不是“她”,正是何遇本人——没有人会比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她”对何遇呈现出一种几近病态的,无条件的痴恋。

  “她”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令人在意,日记中多处提到过有关于颜色的描写,但有很多处描写都显得非常怪异——“红色是草莓蛋糕”、“黄色是柠檬汽水”、“蓝色是海里的比目鱼”,不像是正常人类会对某种颜色作出的评价。

  “她”的日记里几乎不曾有过当何遇不在时,自己独处的情景描写——因为她根本不存在,何遇看不见的东西,“她”自然也看不见。

  “她”只是一个完全由何遇虚构出来的人物,一个活在臆想中的人格,她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会“分手”,我们完全不得而知。

  但这都是为什么?

  我的脑海中逐渐勾勒出来的,关于“郝淑卿”的画面开始无法抑制地燃烧、扭曲、翻腾。

  原本想象中的,恩爱情侣的日常生活,一切一切的,看似甜蜜的画面——

  女人在床上醒来,看见出差的男人为自己留下的便签。

  女人痛经蜷缩在床,男人为她端来红糖水。

  女人抢着要去洗碗,被男人抱进房间……

  全都变成了何遇自己一个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一想到过去的几年间,何遇曾经与一个臆想中的人格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一人分饰两角,自己和自己对话,一股强烈的反胃感就开始在我体内奔涌,让我感到头晕想吐。

  我沉默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鼓起勇气,开口对时左才说:

  “你想表达的,就是何遇他其实……是精神分裂……应该说,是多重人格障碍吗?”

  时左才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静默了几秒。

  “多重人格障碍?”

  我愣住了。我看见他眼里疑惑的眼神不似作伪,我愣得更厉害了。

  “呃……你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吗?”

  “我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时左才摇了摇头,又皱起眉头捏了捏下巴:

  “不过,这倒是个很有趣的思考方向。你的……脑洞,挺大的。”

  “……”

  我感到极端尴尬,无语了一阵,急忙开口将自己的推测一一与他说了出来,当然也包括了对于何遇一人分饰两角的推测。

  结果时左才听完了以后,还是摇了摇头。

  “尽管你的想法很大胆,而且也并非不可能发生。但是在这一个事件里,这种可能性基本是不会存在的,那篇博客里的很多信息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如果‘郝淑卿’真的是何遇的另一个人格的话,那么她考上公务员、成为画师的事情基本就不可能成立了。两人的行动时间有许多重合点,就算何遇是个绘画天才,又能够在教书之余背下冗长的公务员资料应付考试,他也没有分身,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扮演两名角色。”

  听罢时左才的结论,我不免感到有几分失望。

  但是在失望之余,我也是暗暗舒了口气。在潜意识里,我也不希望关于“郝淑卿”小姐的一切都是虚构的。这样一来,对她实在太过于残忍了些。

  “所以,你一直强调的蹊跷之处,到底是什么?”

  时左才交叉握住的手指松开,坐直了身子。

  “这就要回到最初的问题了:你觉得我们如何才能确定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身份?”

  我想了想,说:

  “一般来说,所有第一人称的文章,都会在开头的部分做一些简单地自我介绍的吧?”

  我想到自己看过的一些第一人称的小说,一般来说,在读完前面几个章节后,读者都能够简单明了地了解到文章里“我”的信息:姓甚名谁,年纪多大,职业是什么,遇到过什么事。因为故事是写给人看的,如果读者并不知道作为主角的“我”到底是什么东西的话,就无法产生代入感。

  当然,我也见识过一些作者利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模式设下的小小把戏,也许你在看了前面两章都不知道“我”到底是什么东西,在第三章忽然看见类似于“今天我照常出来觅食,被这个地盘的主人发现了,他举起拖鞋,愤怒地对我大喊着‘去死吧蟑螂’!”之类的句子,读者方才会幡然醒悟:哦,原来这本书的“我”是一只蟑螂啊!

  但无论如何,“我”的身份会被揭示,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我的推论,时左才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关键之处:

  “你所说的情况,和我们所看见的博客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异。那些文章、小说、故事,写下来是为了让读者看见的……而这个博客里的内容,本来就不打算与读者分享。”

  我很快便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正是因为这个博客是写给自己、或者写给何遇看的,所以作者根本不会花费心思来介绍自己,因为对作者而言,这个博客面对的“读者群体”——也就是自己,早就知道了关于第一人称里的“我”的所有信息。

  这也就意味着,作者可以通篇都用第一人称来记叙所有的事情,而不需要交代“我”是谁。

  “换句话来说。”时左才呼了口气,说出一个让我有些震惊的结论:

  “这个博客记叙者的真实身份是谁,是很难直接确认的。”

  我瞪大了眼睛:

  “可是,你不是说了,何遇不可能是多重人格障碍了吗?如果他没有精分的话,这个博客就只有可能是郝淑卿写的了吧?”

  “我只说了他不是多重人格障碍,并没有说这篇博客并不是他写的。”

  时左才淡漠地说:

  “你有没有考虑过,日志的记叙者中途换人的可能性?”

  我沉默了一阵,问:

  “这个推论,有什么证据吗?”

  “或许……是有的。”

  这一次时左才翻找日志的速度很快。他直接翻到一年半前,点开了第一篇没有标题、只有日期的博客。

  【7/6】

  【我和何先生分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