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修仙狂少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擦肩而过

《校园修仙狂少》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擦肩而过

作者:炎哥 字数:2411 书籍:校园修仙狂少

  从感恩出发,孙健都觉得应该来看看他初中的班主任黄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今后有的是钱,为什么不尽所能帮帮他(她)们?

  触景生情,孙健多愁善感,思绪万千,成年人的思维,当年少年轻狂,哪会想到这些?

  孙健奋斗了近四十年,经验、技能和智慧都在脑海装着,不需要训练,他就能成为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

  不需要继续深造,孙健就可以成为卫校的优秀外科教师;不需要历练,担任医院的院长也不会感到困难,炒股票,买房子,做生意……如今有如同作弊的金手指!再过一世有何难?

  重生以后,就是到时再离去,还有三十五年的漫长时光!

  三十而立!

  十八岁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怕谁?

  站在高空,看着芸芸众生,忙忙碌碌,潮起潮落……

  这就是孙健重生后的心境!

  重生后,最重要是强身健骨,照顾好家人,找回前世的妻子,关心朋友……

  家人和朋友,那是孙健快乐幸福的源泉,缺一不可!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要想家人过得好,活得有尊严,照顾朋友,都需要钱,孙健要赚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

  夫妻俩都是主任医师,房子和存款加在一起价值不菲,每年还在增值,他们也没有觉得是有钱人,江边一、二千万元的房子比比皆是,一辆豪车就是三、四百万元,一家三口在小区内过得马马虎虎,就是对父母、弟弟和妹妹经济上的照顾也有限,更不用说照顾朋友。

  这个时代没有父母会来接上初中的孩子下晚自习,八点半放学后,男女同学结伴回家,家都不远。

  校门口空荡荡的,昏暗的路灯下,街道上的行人也不多,没有看见一辆机动车通过,不时传来清脆的铃铛声,二、三辆自行车飞过。

  孙健要是一直站在校门口,就会引起门卫宋大爷的注意,漫步而去,沿着学校四周的街道转一圈,用重生者的心态故地重游。

  离江钢五中不远,钢红二街靠近钢城五路,还有一所鄂省甚至全国都有名的重点高中、江钢三中,孙健当年的中考分数线是五百五十六分(总分六百分),足够上这所重点中学,那个年代,普通家庭父母的想法就是让孩子读中专,免学费,还有助学金,统招统分,国家干部,早点出来赚钱。

  孙健当初的同班同学刘悦,中考五百四十七分,没有读中专,进了江钢三中,今年就要高考了,同一个街坊,所住的楼房相邻,上个月碰到她,她准备报考江城大学,江城数一数二的重点大学。

  孙健觉得自己如今是个“有钱人”,来看望自己的班主任,应该买袋水果,今天刚重生,等下次,他一定去看望班主任黄老师(数学老师)、语文郭老师、物理戴老师、英语陈老师、化学冯老师、政治杨老师和体育章老师,请大家喝顿酒,联络感情,让师生友谊持续下去,这是前世没有做的事情。

  ------

  “孙健,你怎么在这?”

  沿着钢红二街漫步,思绪万千,孙健不知不觉的穿过钢城六路,向江钢三中的方向前行,等到了江钢三中,再转回来,弟弟就差不多下晚自习了。

  一群穿着西装短裤或裙子的高三学生,大多戴着眼镜,背着书包,从江钢三中的校门走出来,三三二二结伴而行。

  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突然惊讶的喊道,认识的学生停下来,朝孙健这边瞄了过来,端庄秀丽、温文尔雅的刘悦怎么这般激动?

  切!一个瘦长的男孩子,与他们的年龄差不多,背着帆布书包,不是他们三中的同学,极有可能是隔壁五中的高三学生,提着一袋卤鸡蛋,专门来找刘悦的?

  卤鸡蛋的香味在空气中飘荡,对于八点半才放学回家吃晚饭的学生来说吸引力巨大,肚子不争气的叫了起来。

  “刘悦,我刚从钢城码头下来,突然想接一下顺顺?来,吃二个卤鸡蛋!”

  顺顺就是孙健的弟弟孙顺。

  孙健不容分说,拿出二个温热的卤鸡蛋塞到刘悦的手里。

  孙健前世与刘悦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三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初中三年,他班长,她文艺委员,配合默契。

  两家住在相邻的两栋楼上,父亲都是五八年从湘省农村招工进的江钢,老家就隔着一条小河,声音大点,对面就能听见,孙父和刘父没有结婚之前还一起骑自行车回过老家,有一人回家探亲,另一个人就搭点钱和东西给父母。

  孙健和刘悦十二岁时,两家还一起结伴乘车回故乡,同去同回。

  孙健是六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的,刘悦是六七年六月七日出生的,孙健大刘悦一个多月,儿时常常睡一个摇窝,吃过双方母亲的奶水。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最后没有走到一起,与孙健当初读卫校,刘悦后来上江城大学有密切的关系,接触的世界不一样。

  要是二人一同上高中、读大学,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双方父母亲上加亲,心满意足,刘悦也不会离婚,孙健也不会早死。

  命中注定!

  --------

  江钢从五五年十月开始上马,五八年九月开始投产,老工人除了李首长手下一个师的转业复原军人和鞍钢支援的技术人员及家属外,再就是从全国各地(鄂省、湘省和豫省为主)招收的农家子女。

  江钢建好后,伟人没有忘记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湘省老乡,招工指标从中央下到湘省,下到地区,下到县,再下到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大队按照符合条件的人员上报。

  伟人也没有想到,老乡们不愿意背井离乡,但老人家高瞻远瞩,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嘱咐湘省各级领导和干部上门,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