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图符志 第十三章 历史因笔改写

《图符志》第十三章 历史因笔改写

作者:诸葛奉先 字数:2705 书籍:图符志

  听到这里,白云飞等“地八仙”探险队成员已经心潮澎湃,心绪难平。

  他们看着眼前这扑闪着乌溜溜大眼睛的清纯女孩,却难以相信她说的是真的。

  大家宁可相信她说的是假的,是在骗大家,也难以接受这样的历史事实。

  因为这太过于虚幻,太过于难以置信,简直就是在听神话故事。

  而且史书上,野史上,传记里,典故里,都没有流传过一丝一毫有关这件背后秘辛的只言片语。

  所以说,这“神兽”军团一事,太难以让人接受。

  尤其是将“木牛流马”中的“木牛”,这千百年来已经被天下大众所完全接受的故事,给篡改成这样,在心里边一时又岂能接受得了?

  白云飞艰难地咽了口唾沫,似乎说话都费力了:

  “你...你的祖上这么厉害,把曹操的军队、司马懿的军队都打成这样,那史书不应该一点记载都没有啊?”

  “记载?为什么要有的嘛?战场上的人都死的啦,就是有,没死的,回去说出来有人信?应该不信的吧?”

  魏宝珠扑闪着乌溜溜大眼睛,有一种纯朴的天然杀伤力,让人难以反驳她。

  “再说了啦,诸葛亮和他的那个派系,也不想让我们魏家的人太出风头的啦,就是干些力气活嘛,最后功劳还不是他们的?”

  曹龙轩接过话题,说道:

  “而且,若按此说法,诸葛一派,对这魏延的势力有着深深的忌惮,任其做大,朝政恐都将不稳。这或许是魏延被除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

  他又补充道:

  “毕竟这‘神兽’部队太过强悍,在当时情形来看,是半用半抑的状态,不可能任其发展壮大。

  否则,这部队一旦成势,灭曹魏和东吴不难,若根本不受掌控,这蜀汉又将为何姓?”

  白云飞对他们的话消化了半天,仍是有些难以置信,然后问:

  “那么,‘木牛流马’中的‘流马’呢,又是什么?”

  “就是马啦!”魏宝珠淡定地回答。

  大家听她继续讲述,又吃不小的一惊━━“木牛流马”中的“流马”,活脱脱就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人头马”!

  只不过这“流马”没有希腊神话里人头马的人身,只在马脖子上直接长了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头,人头上是一张臃肿的大脸,满口黄牙,突兀的白眼写满了狰狞与丑恶,腥臭的口中流着口水,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好吃...”。

  而且,所有的“流马”都是一个德行,就像会说话的鹦鹉一般,能说人话,但却是只会一句:“好吃...”

  而假如当你问它们“什么最好吃”时,它们会用妖异的双眼盯着你。

  然后就流出了腥臭的口水,开始向你凑近,如同发

  现了无上的美味。

  不停流淌的口水,已经让这反复说出来的“好吃...”模糊不清。

  李玉兰眉头已经皱得成了一团,明显是被恶心到了。

  韩德邦故作呕吐状:“哇,原来‘流马’,就是流臭口水的马!”

  “不是的啦,在运输粮草上,是‘川流不息’的流啦,运输效率要高过‘木牛’的。”

  魏宝珠急忙解释道。

  “但是,这是战斗前,列阵时摆在前面做样子的运输工具,是假的‘流马’啦,真的是很凶恶,甚至有些邪恶的啦。”

  她又开始向大家讲解真正的“流马”,是一种怎样的神奇之物。

  话说这“流马”除了有一张猥琐的人脸,身上的其它部位,除了胸腹和小腿上有坚硬的鳞,没有普通马所具有的蹄子,而是长了四只锋利的鹰爪子一样的利爪,其它部位与正常的马没有二样。

  如果说那“木牛”是“正面刚”的典型直来直去的作战方式,以震天动地的冲锋气势和威力来冲溃敌军。

  那么这“流马”袭敌的方式则要阴柔、诡异和邪恶得多。

  且说,战局一开,已经形成雷霆万钧之势的“剑刺牛”,如潮水般淹没了敌军阵营。

  所到之处,必将一片狼藉,满是凌乱与毁灭。

  这时,踩着轻柔的步伐款款而来的“流马”,随着“剑刺牛”群涌入敌军阵营。

  它们要么给受了重伤的敌军伤兵以致命一击,顺便蚕食他们的尸体。

  要么就是高高跃起,扑向那些仍在激烈搏斗,反抗冲锋的敌军将士。

  当那些无论是否受伤,但头脑清醒的敌军将士,居然看到一匹匹马在吃人!

  而且这匹马还张着一个邪恶的人头,偶尔还能从嘴里含混不清地说出一句“好吃,”然后便俯下那邪恶的人头,开始啃食自己的泽袍。

  你叫他们如何不崩溃,如何不惊恐,如何不恶心到腹中翻江倒海般地抽搐?

  如果说,“剑刺牛”是靠实打实的战力横扫敌军,是以武力克敌制胜。

  那么,“流马”则是攻心为上的心理战范畴了。

  虽然它们在战场上直接的杀伤力,没有成群的“剑刺牛”奔腾轰鸣所造成的战果好,但,对敌方在心理上产生的震憾和动摇则是难以估量的。

  “长着人头的马,还能说人话?”王子铭听后不仅震惊,更是难以置信。

  “这...这难道是用人和马杂*交出来的怪物?!这,这太有违人伦纲常了。”

  “这个,我不清楚的啦。”魏宝珠摇了摇头。

  韩德邦大摇其头,实在接受不了这个所谓的“事实”:

  “为了研究古文,我不敢说通晓历史,也是反复研究。

  历史这东西,可能存在偏差,但也不会偏出来

  这么多啊。

  好端端的一部三国历史,一个‘木牛流马’的美好传说就给改写成这样了?”

  苏老鬼呲了呲牙:“莫得办法嘛,这就是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实嘛。俺老鬼,绝对相信这女娃说滴哩。”

  虽然夜已经深了,但大家被这颠覆历史的传奇故事所震惊和吸引,都毫无困意,催着魏宝珠给大家讲她祖上的传奇故事。

  魏宝珠又讲道,在“木牛流马”传奇故事之外,作为征西大将军副将魏廷麾下的“神兽”军团,又一次屡立奇功的史上有名的典故,便是诸葛亮的“七擒孟获”。

  在这个平定南方蛮夷的光辉故事里,看似诸葛亮智谋奇出,眼界高远,言出必行,维护统一,等等光环都加诸于他身上。

  但若是没有魏廷麾下的“神兽”军团,这个名留千古的经典故事,可能就发生不了,或者也会是有很大的差异。

  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

  他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

  为了改变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诸葛亮“劝诸夷筑城堡、务农桑,诸夷皆自山林徙平原”。

  在该地区推广使用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工具,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如今,缅甸北部和中国的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仍然沿用当年诸葛亮引进的农耕方式。

  在政治上,“分兵以配大姓”、“配大姓为部曲”,创立世袭的土司制度。

  缅甸的掸邦和克钦邦一直沿袭土司制度至今。

  在宗教方面,对南中地区乃至缅甸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民族原有的原始宗教信仰。

  至今,中缅边境上的许多少数民族对诸葛亮崇敬备至,视之为神明,佤族还称之为“阿公阿祖”,家家供奉“武侯神龛”。

  在中缅边境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可见到为纪念他而建的诸葛祠、武侯庙、孔明城等。

  这也是后来自称魏王的魏廷,为何要改名“魏灭亮”的原因之一,诸葛亮已死,他要消灭的,更多的是诸葛亮在军队、民众中神一般存在的威信。

  对于蜀汉大军以及南中地区及深入缅甸的大部分区域,诸葛亮已经宛如神一般的存在。

  若想给兄长报仇,就要以武力征伐,就要在信仰上摧毁,最终颠覆诸葛亮的神坛地位。

  “唉,诸葛亮呢,其实真的是神一般的人物啦,连我们这些对他有敌对的族群后人,都非常崇拜他的啦。”魏宝珠由

  衷地叹道。

  “若是他没有,设计杀我们的,先祖魏延,该有多好啦。”

  诸葛亮的南征对缅甸境内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同样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在中国史书中有清楚的记载。

  如赵汝适《诸蕃志》中记载:“蒲甘国有诸葛武侯庙”;

  朱孟震在《西南夷风土记》中指出:“普坎(今缅甸蒲甘)城中有武侯南征碑”;

  谢清高也在《海录》中说:“恪姑(今缅甸勃固)有孔明城。”

  但即便如此,治国理政仍不是一帆风顺的,曲折和坎坷总会存在。

  因此,也便有了史上著名的“七擒孟获”。

  而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魏廷麾下的“神兽”军团,是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别说是“七擒”,估计连“一擒”都做不到。

  因为,在真正的历史真相是,孟获,不仅是部族首领,地方行政长官,更是精通驯兽,统帅野兽部队的不世人才。

  因此,在诸葛亮以宏大的布局,渐次开展“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运气差的孟获遭遇了生平仅见的对手━━魏廷,以至七战七败,七次被擒。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