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美女总裁的近身战兵 第一百八十九章 被崇拜了

《美女总裁的近身战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被崇拜了

作者:盛世狼烟 字数:1779 书籍:美女总裁的近身战兵

  向来保守的杜甫听到苏轼“词圣”的名号,微微皱眉,和很多文人一样,觉得过于夸张了。

  杜甫:“白居易的诗文写得确实好,被称为王,也算说得过去,可是诗词的国度怎么能出现圣人这个称呼?这回都出来一个词圣了,马上不会要出来一个诗圣吧?”

  杜甫的妻子好奇地问:“也不知道谁能被称为诗圣?”

  杜甫思考半天,想出一个答案:“如果我来评价的话,唐宋两朝绝无可能出现圣人,如果非要弄出一个圣人来,那我觉得应该是屈原和陶潜。”

  李白,杜甫,王维……不管是有名气的诗人还是没有名气的诗人,几乎都喜欢陶渊明。

  或者说,陶渊明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了。他们都羡慕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精神。

  他的妻子曾经是官家小姐,也读过不少书,闻言颔首道:"确实,多少诗人看着他的诗长大。"

  杜甫怀揣着审视之心,看着天幕上的文章。

  “对了,我记得太白兄也有一首写赤壁的诗,写得一点也不差。”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难道还不如这一首词有名?后世人真是乱评价。”

  紧接着天幕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放了出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檐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杜甫目光停滞住,视线粘在诗文上,一刻也舍不得离开。

  大家都觉得水调歌头是苏轼的巅峰,结果苏轼给了所有人一耳光,他还有更厉害的东西没给大家看呢!

  这场赤壁之战中有足智多谋的曹操,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威猛射虎的孙权,可没有人能比周瑜更加风光。

  他是整场战争中最靓的仔。

  苏轼把周瑜的形象描写得太过帅气。

  杜甫光是看着这些文字,就感觉自己身处在赤壁的古战场上,不远处

  ,那个青年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这个犯了罪的官员来到赤壁下,怀念周瑜这个英雄。周瑜大放异彩的时候还是青年,而苏轼已经早生华发还犯了罪,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杜甫还以为接下来苏轼会大发牢骚,表达对皇上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结果苏轼,笔锋一转。

  人在时间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苏轼感觉自己要和周瑜一样被时间的长河淘尽了。他没有落笔于自己的苦难遭遇,而是把视角转到了宇宙和时间。

  如同水调歌头一样,结尾的格局再一次打开了!

  杜甫瞬间眼前一亮,紧接着,思绪悠远,心神触动。

  “苏轼一定看了很多庄子的文章。庄子曾经说过,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人应该保留赤子之心,不要对前程感到忧虑。无论是顺境和逆境,都应该坦然接受。”

  “读苏轼的诗词,我感觉心中的郁闷之气都消散了。正如苏轼所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梦,有什么可愁的呢?享受当下最重要。”

  妻子见他一反常态,给苏轼这么高的评价,好奇地问:“那你觉得他当得起词圣这个称呼吗?”

  杜甫摇摇头:“我还是觉得圣人不应该如此泛滥。”

  “不过——”杜甫话锋一转:“不过当词王是绰绰有余了。”

  苏东坡的诗合了他自己那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连杜甫都被苏东坡的豁达精神感染,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唐太宗李世民沉浸在这一首词之中,久无法自拔,良久之后方才说道。

  “苏轼,奇人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真是真性情!”

  文武百官也颇为动容。这世间能平静面对贬谪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连向来乐观的白居易偶尔也很痛苦:"江州司马青衫湿。"

  文人一向是心高气傲的。

  可是苏轼这个朝廷大员被投入牢中,面对接近半年的严刑拷打,普通人估计旱就受不了了,可苏轼却能很快走出来,还写出如此豁达开朗的文章。

  在他身上,好像找不到什么负面的情绪。他们读

  他的文章,便觉得心中豪迈,浑身畅快,也被这种快乐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突然有些明白苏轼为什么能被称为词中圣人。

  虽然有点夸张,但他确实值得人敬佩。

  不光是历朝历代的中原人通过这一首《赤壁怀古》喜欢上苏轼,其他国家的人也不例外。

  天幕的播放范围仅限于中原。

  辽国太后收到探子的消息之后,非常不满:"终于盘点到苏东坡了,可是那天幕却如此偏心,只在宋国播放,导致我国人没有办法去看坡仙的文章。"

  在她眼中,这首《赤壁怀古》写得多好,多陶冶情操啊!

  她颇为心烦,吩咐:“来人啊,派一些读书人去集市上,朗读坡仙的《赤壁怀古》。别到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苏东坡的文章,我辽国人却一个都不知道,倒显得落伍了。”

  左右说道:“娘娘,感觉没什么必要。”

  辽国太后好奇地问:“为何?”

  左右:"之前苏轼的弟弟来到我大辽,当时举国欢腾,多有官员和百姓询问苏轼的消息。举国上下,知道苏东坡的人多了去了。”

  当时,很多人以为苏辙是苏轼,所以频繁宴请苏嗽,后来才知道搞了个大乌龙,所以很多人改问苏轼的下落。

  苏辙回去还给他哥哥写了首诗———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辽国太后闻言,有些为苏东坡高兴,可转念一想对方频繁被贬的遭遇,又非常不满。

  垃圾大宋!

  早晚有一天,大辽要攻破大宋,把苏东坡变成大辽人!

  与此同时,海的另一端日本也不平静。

  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光芒万丈,蜚声国际。乌台诗案之后,苏轼依旧很有名气,可中原人都有点不敢在明面上说了,毕竟苏轼是个罪官。

  在宋徽宗时期,顶流苏轼还因为站队问题被封-杀,诗集都成了禁书。

  而另一头的日本人却不在乎这点小事,苏东坡的文章从传入日本,就开始飞速扩散,人人都以诵读他的文章为荣。

  苏东坡在黄州写了一幅著名的行书作品寒食帖,日本人也觊觎不已。

  后来,这篇寒食帖被清朝皇帝收藏。

  />直到联军火烧圆明园,这幅作品流入民间,被日本收藏家收购。

  后来,日本突发东京大地震,这位收藏家的作品遭了殃。他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抢救出了寒食帖。

  当时的学界却认为:“即使炸掉半个日本,只要这幅作品在也是值得的。”

  后来这幅作品被台湾人收购,捐给了台北博物馆。

  ……

  天幕中的苏轼在大江上,把酒祝月亮。

  天幕下的明朝文人杨慎心情激荡。

  他是个妥妥的官二代富二代,如今却遭到贬谪。

  他看着豁达的偶像,暗暗自勉:"苏轼都能做到如此豁达,我为何做不到呢?"

  他心神激动之下,写下了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他望着最终的成品,有些满意。

  这也算他和苏轼隔着百年的唱和了吧。

  苏东坡的坡粉们为偶像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哐哐撞大墙,也有些人对苏轼颇有微词。

  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

  李清照正在临墓苏轼的文章,望着天幕,微微壁眉:“苏轼的词根本不通声律,完全是用写诗的方法在写词,怎么能叫做词呢?虽然叫念奴娇,但根本不符合念奴娇的要求。”

  宋词是用来唱的,可以说宋词就是歌词,每个词牌名都规定了曲调。词人根据这个曲调来填词。

  苏轼写的念奴娇不合这个词牌名的韵律,也不符合平仄,错得离谱。

  丫鬟说道:“小姐,他是李大人的师傅,是你的师祖。”

  向来不循规蹈矩的叛逆少女李清照瞪着眼睛:“师祖怎么了,师祖乱写词,还不能说了?”

  她一心想把诗词分家,让词这种文体发扬光大,当然看不惯这种不通声律的词了。

  强迫症^李清照非常头疼:“他把正统改得乱,七八糟,导致后来好多人学他乱写词,填起歌词来根本不管词牌名。”

  李清照简直恨铁不成钢:"再说了,他明明精通音律,特别会弹琴。又不是不懂声律,为什么非要这么乱写?”

  br />

  丫鬟和李清照关系好,调侃道:“那小姐你为什么还要临摹坡仙的文章?”

  李清照清咳两声:“我这是就事论事。把坡翁当诗人看,还是非常优秀的。”

  在李清照的文集中,只要提到苏东坡,就一定是“苏公”和坡仙。

  虽然不合韵律,但内容很好,李清照很欣赏。

  苏轼看到自己的这篇文章上榜了,笑意盈盈,知道肯定有很多文人批评他不通声律。

  而他不在乎。

  如果他知道李清照这么批评他,一定会说:"非要拘泥这么多做什么,开心最重要!"

  另一旁,羽扇纶巾的周瑜则非常高兴。

  他最近小病不断,身体不是很好,可看完天幕之后、便觉得浑身爽快。

  哎呀,这诗人的嘴太会夸了,夸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真的有这么帅吗?

  其实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不仅如此,他长得帅,家世好,还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江左风-流美少年。

  周瑜矜持地说:"我和苏轼都精通音律,可惜了,如果苏轼也是大汉人,我们未必不能成为知己。"

  小乔笑着说:"夫君真厉害。"

  周瑜志得意满,摇扇子的速度都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点。

  结果这个时候,周瑜便看到了弹幕。

  弹幕:(啊,羽扇纶巾,这不是在说诸葛亮吗?怎么变成说周瑜的了?)

  (不懂就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不是诸葛亮吗?!)

  ( ? ? 前面是小学生吗? )

  周瑜突然摇不动扇子了,捏紧扇柄,满脑门问号:“什么?赤壁之战跟诸葛亮有什么关系?他当时还是个无名小卒啊。”

  他的功劳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

  羽扇纶巾是文人的标配,怎么就被诸葛亮垄断了?

  仿佛天幕听到了他的疑惑,古青青解释:【提到这首词,不得不提一下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想必很多观众小时候看央妈播的《三国演义》,感觉赤壁

  之战中最靓的仔是诸葛亮。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简直帅爆了。

  长大之后,才慢慢了解到赤壁之战的主角其实是周瑜。】

  【在正史上,其实是刘备和孙权共同抗曹,刘备派出诸葛亮当说客,说服孙权抗曹。

  孙权派出了周瑜等人为主帅,周瑜大破曹军,火烧其船。曹操军中瘟疫爆发,士兵多惨死,不得不退回北方。

  简而言之,赤壁之战是周瑜打的,和诸葛亮关系不大。

  曹操评价赤壁之战的时候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天幕下,周瑜额角青筋直跳,手里的羽扇几乎要被他捏断,气不打一处来:“这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到底是谁!他的祖先和我有仇吗?我挖了他家祖坟吗?”

  他打赢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胜仗,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结果这功劳居然被换名字了。

  这完全不亚于后世人好不容易憋出论文,结果被抢走了一作。

  哪有这样凭空转移功劳的?!

  如果罗贯中是同时代的人,他一定要好好和他深-入交流一下。

  小乔难得见夫君这么生气,连忙安慰:"夫君,罗贯中好像只是个写话本的,不就是一点功劳吗?夫君智谋无双,威风赫赫,战绩斐然,还在乎这点小功劳吗?”

  周瑜一听,觉得也有理,心中的火气渐渐消散,玉面肃然:“嗯,你说得对,我不和写话本的人计较。”

  和这些碎嘴子的文人计较的话,显得气量太狭小了。

  可是紧接着,天幕又说。

  【诸葛亮三气周瑜,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书中,周瑜痛苦不甘地说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周瑜活生生被气死了。

  其实在正史上,没有这回事,他是病死的。】

  周瑜:“……”

  罗贯中怎么回事?不仅抢他的功劳,还污蔑他!

  他心口绞痛,捂着胸口,感觉气死他的不是诸葛亮,而是罗贯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