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猫鼠游戏开始 1111 蛋糕太美味

《从猫鼠游戏开始》1111 蛋糕太美味

作者:夜天下 字数:1845 书籍:从猫鼠游戏开始

  把各国界媒体的关注点吸引到《罗马假日》上,这部电影的票房最终能不能超过4、5亿美金,基本上就靠电影本身的质量来决定了。

  李长亨不担心电影质量,因为从这几天被采访的观众的反馈来看,观众满意度还是很高的。

  而且票房上,米国三天票房720万、850万到第三天周日票房直接破千万,达到1080万。

  无不表明很多米国人都是被观看过的电影的同事、朋友给吸引进电影院。

  海外票房也随着各国媒体不断把电影和爆炸案,6亿美金何时归还给青木集团的新闻捆绑起来一起报道,而被更多人关注着,同样呈现出上升趋势。

  让担忧了几天的李长亨顿时放心了下来。

  票房远超预期的开始发力,毫无疑问的让联美影业的市值跟着暴涨了一波。

  当初伦道尔-赫斯特的传媒集团入股时,联美的市值仅仅2亿美金,这几年虽然一直在上涨,但一下子从5亿暴涨到8亿,确实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可仔细想想,又觉得再正常不过。

  除了《罗马假日》的票房大概率会大爆之外,联美本身就有让各个传媒集团和华尔街垂涎不已的稳定收益。

  这几年因为李长亨给了几个剧本,使得联美年年都有一部电影票房过亿,年盈利好几千万美金,在资本看来本身就值得投资和长期持有。

  其他的小成本喜剧、恐怖片虽然有赚有赔,但成本小就意味着收回成本的压力小。

  即便有几部电影赔钱了,但后续靠着把拷贝卖给南亚和欧洲,总能把成本收回来。

  唯一麻烦的是,这部分成本的收回时间可能是两三年时间。

  但只要把成本回收的年限拉长,除了头一两年财报上出现有电影处于亏损状态外,后续的财报基本上都显示着,公司居然没有一部电影真正亏损。

  对比一下其他好莱坞电影巨头的盈利情况,瞬间让联美被投资者看好,以至于市值年年都在涨。

  等罗马假日的全球票房,极大概率会超过至少3亿,甚至4、5亿美金时。

  联美一下子就被华尔街评估为8亿,而且等票房真的超过亿,收回5千万美金的拍摄成本后,或许市值还会再涨一波。

  成为第一个市值真正超过10亿美金的好莱坞巨头。

  如此一来,传媒集团内部一些人,就有些坐不住了。

  媒体行业对外影响力虽然非常大,甚至能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总桶选举。

  但这个行业的纯盈利,其实并不高,扣除所有人工、运营成本后,每年能有一亿美金的纯利润,就已经算是独一份了。

  而联美一部电影就能赚到7、8千万,甚至靠着后续的周边,盈利一两亿美金,如何不让各家传媒集团羡慕和垂涎的要死?

  加上仅仅只掌握联美20%股份的传媒集团,在股市里连续2天分别涨了4%和6%,瞬间让集团60亿的市值,暴涨到66亿。

  顿时这让伦道尔-赫斯特和其他股东们坐不住了。

  这要是《罗马假日》的盈利全归传媒集团所有,并且控股联美的话,公司市值再涨一波,票面赚十几、二十亿绝对不难。

  要是再能把李长亨这个灵魂人物,完全限制在联美和传媒集团内部,继续拍出一两部票房过2、3亿,甚至仅仅只是年年都有一部票房过亿,盈利几千万的话。

  电影周边要是如《罗马既然》一样,传媒集团的市值过百亿,都不是没可能。

  所以伦道尔和股东们,这才急不可耐的想和李长亨换取更多联美的股份。

  而且,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传媒集团,其实都希望获得一家影视制作公司这种下游渠道。

  但很明显的,没人想要一家盈利情况不好的公司。

  华尔街为的是炒作,吸引更多股民参与,然后割韭菜,所以华尔街入侵好莱坞的难度最大。

  而传媒集团则是为了更多的内容。

  自家的电影票房越好,对明星、导演等等从业者的吸引力越强。

  对报纸、杂志的销量也越好,间接拉动了传媒集团的股价。

  但问题是,一家好莱坞巨头的盈利越好,有钱了之后,就越不希望被人控股。

  反而会促使这家电影公司,横向发展去抢传媒集团的资源,甚至自己发展成新的传媒巨头。

  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迪仕尼。

  所以,伦道尔赫斯特等股东们,几年前才会那么轻易和李长亨换股。

  而换股的好处除了不需要使用现金外,还能利用传媒集团66亿美金的市值,碾压式的只用六分之一,甚至8分之一的股份,就有可能拿到联美31%的股份,实现对这家公司的完全控股。

  而留给李长亨49%,加上签合约时,必然会对他有一定的限制,从而把李长亨这个灵魂人物捆绑在传媒集团和联美影业上。

  可惜李长亨哪里看不出伦道尔-赫斯特等人的算计。

  换股可以,但要不全换,要不自己就引入其他传媒公司。

  联美按照10亿美金来算,李长亨手里80%的股份,大概能换到传媒集团11到13%左右的股份。

  加上之前就拿到的%,瞬间就让李长亨股份达到20%以上。

  努力一下,说不定就能掌握着董事会4个具有表决权的董事会席位。

  可要是仅仅只换31%,获得4%到5%左右的新股,那么持股11%、12%左右,和持股%对他来说区别并不大。

  还不如全面开花,获得其他传媒集团的股份。

  到时候李长亨每家都持股5%以上,每家都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至少全米国的媒体,基本上都不可能报道任何和他有关的负面新闻。

  甚至仅仅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李长亨觉得后一个选择,对自己其实更有利。

  唯一的问题是,纸媒方面赫斯特已经是这年代最大的公司了,而且其他纸媒未来要不被合并,要不破产。

  从投资上来看,用联美和其他传媒集团换股,可不是什么好生意。

  但这不妨碍李长亨用这种手段,当成和赫斯特谈判的筹码。

  在得知李长亨的想法后,伦道尔-赫斯特和传媒集团的股东们,果然和李长亨预料的一样方寸大乱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