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真不是良民 第153章 请开始你的表演(2/3,求订阅)

《我真不是良民》第153章 请开始你的表演(2/3,求订阅)

作者:朕即刁民 字数:1715 书籍:我真不是良民

  李凤仙一下子从沙发上蹦跶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蹿到杨荣华的跟前,一把拧着杨荣华的耳朵,“艹,瞧你他娘的这点出息,老娘真是瞎了眼,怎么会嫁给你这么一个缩头乌龟!”

  杨荣华冷不丁地被拧着耳朵,挣扎也摆脱不了李凤仙的手,“疼疼疼……老婆,亲爱的老婆大人,快松手!”

  马国邦那一个猪头的脸,斜着眼看了几眼,一语不发。

  “一遇上事,脑袋就缩进肚子里,你怎么那么软趴趴?”

  李凤仙将杨荣华推搡一把坐回了沙发上,叉着腰,气得面红耳赤,走到马国邦的身旁,心疼地说:“国邦,别丧气,这口恶气,表嫂替你出。”

  马国邦是谁?

  那可是能够及时喂饱李凤仙这只馋猫的种猪啊!

  小伙子年轻力壮,长得又很帅,关键“弟”大“物”博,让李凤仙享受着比新婚燕尔的新娘子还要幸福的满足感。

  这么一位让她吃饱喝足的小情人,她怎么能不心疼。

  杨荣华一想起张大蛮那一副刁民嘴脸,扭过头来,看了一眼,“你拿什么出这口恶气?”

  李凤仙狠狠瞪了杨荣华一眼,“要你管,老娘有的是办法!”

  然后,搀扶着马国邦,去用酒精之类的,清洗了一下伤口。

  一张英俊帅气的脸,被张大蛮这一顿暴揍,都变形了。

  李凤仙心想,只要那根“雪茄”没有坏掉就无妨。

  男人嘛,少点伤疤,有算什么男人。

  那只有像客厅里,沙发上躺着的那一滩烂泥,全特么是没用的废物。

  ……

  石窠村,不出三天,全部传开了:张大蛮要租地!

  一时之间,这些村民口耳相传,说张大蛮要以每亩地400斤玉米的产量,租土地。

  这可是要炸开锅的爆炸新闻!

  “他这是要搞什么么蛾子?”

  “他不会真的因为老婆罗玉红跟人跑了,就真的疯了吧?”

  “别瞎说,哪有疯子在短短几个月,一跃成为万元户,他现在可有钱了。可能用不了多久,他要成为石窠村第一有钱人。”

  “就他那副德行?还第一有钱人?怕他家老祖坟没葬得那么好,老祖坟没有冒青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呵!”

  “村长不是说了嘛,今天晚上召集大家,在这村委,主要就是召开石窠村将来的发展大计!”

  “还将来发展大计,呵呵呵,咱们石窠村呐,祖祖辈辈多少代人了,还能捣腾出个金凤凰来不成?”

  “别那么沮丧,听说,这次是张大蛮要给咱们培训什么养蚕技术……”

  “尽听那些鬼扯,还是老老实实地种地,别听他瞎扯淡!”

  “……”

  在石窠村里,持有两种观点,有人崇拜张大蛮赚到钱,有人却是不屑一顾。

  自古以来,新鲜事物的诞生,有人乐观并追随,有人悲观并数落,有人保持中立围观。

  尤其是农民们,在很多新事物开始,都不会意识到机遇,只会看见困难重重。

  一旦看到别人赚钱了,立即一窝蜂地扎进去,可惜,往往这时候,就已经迟了。

  赚到钱的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别说喝口汤,连骨头渣渣都不剩。

  村委,一间瓦房会议室,说是会议室,不过是空空如也的一间屋子,足够容纳三四十人。

  这时,也早已经聚集了不少的村民,人头攒动,伸长脖子,看着会议室的门口,等着村长秦振华来主持会议。

  时间到了晚上七点,村长秦振华精神抖擞,走进了会议室,抬了抬手,示意村民们安静,“各位父老乡亲,请静一静,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会议,主要是讨论一下,我们石窠村接下来的发展方针大计……”

  虽然秦振华出身农民,但毕竟是黄袍加身,说话也有些官腔。

  村民们安静下来,听着他讲话,一讲完,又是议论纷纷。

  秦振华目光扫过去,看着他们怀疑的神情,就知道他们在嘀咕什么。

  “今晚主要是由我们村,新晋的万元户,张大蛮来给我们讲话,讲讲他发家致富经,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取,向大蛮学习。下面,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大蛮给我们讲话!”

  “啪啪啪!”

  秦振华率先鼓掌,接着,村民们也是响应,鼓起掌来。

  张大蛮从会议室外,大踏步走进会议室来,对着众人微微一笑,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咳咳”两声,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叔伯兄弟、婶嫂姐妹们,大家晚上好!”

  “好好……”

  台下的乡亲们真热情,情绪很高昂。

  本来,张大蛮作为石窠村第一软蛋,可是,他这一下子硬起来了,这么硬朗了起来!

  这一硬,还让他硬成了村里的万元户,这可是村民的楷模啊!

  即使那些并不看好张大蛮的路人甲、路人乙,也都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其实,我今晚和大家要讲话的内容,只有两点!”

  张大蛮激情澎湃,干脆利落,“第一、我需要租地,可以按照每亩地400斤玉米产量,或者折算成现金,如果乡亲们愿意出租,我租下!”

  “第二、我号召乡亲们,种桑养蚕,我可以提供养蚕技术支持,平时,以培训方式,或者亲临技术指导!”

  早有村民大声问:“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怎么能改种桑苗呢?这万一养蚕失败,我们吃什么?”

  “你这说法可不完全正确,土地是国家的,我们只有管理权、使用权,并不是你老祖宗留给你的财产。至于你说的养蚕失败,我想问,你一年收入多少?”

  “我们这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哪有多少收入!”

  “如果我们固步自封,祖祖辈辈,代代相传,都是种地,在这贫瘠的土地上,靠这微薄的收入,永远走不出大山,永远甘于贫穷。你想过吗?”张大蛮质问着。

  他这番话却是醍醐灌顶,让这些村民深思起来,甚至都在想,是啊,从来没想过要走出这一片大山,世世代代都蜷缩在这山里,哪有什么出路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