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焚爱逆欢 第十九章 争执

《重生之焚爱逆欢》第十九章 争执

作者:无心轮回 字数:1797 书籍:重生之焚爱逆欢

  “什么?被后世子孙公认的战神?”

  “这世上还有如此厉害的人物??”

  突然出现的战神皇帝特别篇宛如一枚巨石投下心湖,刹那间在无数平行时空掀起巨大的波澜,自信满满的唐太宗、汉光武帝等候选人,更是发出了不可置信的声音。

  而明太祖朱元璋和明太宗朱棣这两位大明天子,则是在震惊之余涌出强烈的自豪。

  “朱祁镇,朱祁镇……”

  身处不同时空的两位大明天子几乎是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心中畅想起来。

  “看辈分,是燕王/朕将来的重孙罢!”

  “不料我大明还有如此争气的儿孙,如今大明可是在战神皇帝候选中足足占据三席了……”朱元璋朱棣父子狂喜,“自从这一点来看,大明果然是远迈汉唐!”

  ————尽管唐太宗李世民算是他们的偶像,但大明若能超越盛唐,自然可喜可贺!哪一个皇帝不希望他的王朝永垂青史?

  ——现在看来,后世子孙果然争气,即便出不了一个超越唐太宗的皇帝,但他们凭明君数量取胜啊。监唐只有唐太宗一人拿得出手,哪里比得上他们三人齐上阵?!

  明成祖朱棣更是无比欣慰地一巴掌拍在朱瞻基肩头,心花怒放:"好,果然是咱的好圣孙!一代更比一代强,还能给咱生一个被评为大明战神的重孙儿!"

  尽管仙人给出的那两句评价让包括朱棣父子在内的众人都感觉有哪里不对,但此前的盘点的几位战神皇帝迷惑性实在太强,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大明战神这个称号居然是一种反讽,都以为能与宋武帝等人并列为战神皇帝侯选的朱祁镇必然非同一般。

  一些聪明人甚至开始猜测仙人的评价代表的含义,尤其是明太祖父子二人:"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大明王朝的国运,他的传奇战绩造就了文重武轻的格局……?”

  ……凭一己之力扭转国运,难道这位大明天子是受命于危难之间,最终力挽狂澜,平易近人之力振兴大明的类型?

  至于为何一位拥有传奇战绩的皇帝反而造成文重武轻的格局,宋太祖不就是典例?

  想明白这两句话的含义后,众人恍然。

  />

  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仙人对他的评价。

  想通这一点,朱元璋父子兴奋到极点。

  朱棣当场大叫一声:“好重孙!”

  不过,朱棣看向好圣孙朱瞻基的眼神却变了,拍在朱瞻基肩膀上的力道逐渐加重,原本慈爱无比的眼神也渐渐变得危险:“你小子对朕的江山做了什么,才能让朕的好重孙不得不力挽狂澜,扭转国运?”

  “总不能和那隋炀帝一样败家亡国吧?”

  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朱瞻基,刚才还被祖父育得飘飘然,现在就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忍不住开始怀疑人生。

  ……未来的自己难道成了千古大昏君?

  ……隋炀帝竟是我自己?!

  ……这不应该啊!!!

  朱瞻基自闭之时,平行时空的朱祁镇已经笑得合不拢嘴,只恨不能跳起来手舞足蹈,他轻咳一声,端起一张云淡风轻的脸,不动声色地等着群臣的恭贺。

  但好一会儿都没等到大明群臣的吹捧,只有大太监王振及其党羽响亮的彩虹屁。

  ……这不应该啊!!!

  因为不同的原因与他爹一样陷入纳闷的朱祁镇一眼看去,却见群臣似乎也很纳闷。

  此时所有人正在讨伐瓦刺的路上,由于朱祁镇一意孤行,文武百言都规劝不得,最后只能同他一起踏上了御驾亲征之路。

  朱祁镇原本的心情是很不好的。

  ……百官一直反对御驾亲征,明摆着看不起朕的能力嘛。如今仙人钦点朕为大明战神,想必这群大臣总该知道他们错得有多离谱了吧?朕的能力,岂是他们能够想象的?

  然而,群臣的反应却并非幡然悔悟,反倒是一个个如遭雷击,他们一片空白的脸上明晃晃标着四个大字————怎么可能?

  就这位心血来潮御驾亲征,打仗连后勤问题都安排不好的天子,也能成为战神?这一路以来,天子的表现早已让群臣死心。

  要知道当初仙人剧透大明被起义军推翻又亡于异族之手时,许多人心中已经默认一切的源头就来自于这位陛下,肯定是他御驾亲征翻了车,就像隋炀帝杨广一般,让大明一路下滑到深渊,以致将来灭亡!

  />

  这是什么地狱笑话!

  生平第一次,大家开始怀疑天机的准确性,甚至不惜违背了对仙人的绝对崇敬。

  就算是仙人,也不能说这么离谱的话啊!

  没能从群臣身上获得预想反馈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高兴了,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

  还好有王振等人连绵不绝的彩虹屁,这位天子又转怒为喜:"还是先生知朕。"

  他毫不客气地将其他大臣通通轰了出去,只留下大太监王振,懒得理会那群不识趣的大臣,只想与王振共同欣赏自己未来的辉煌战绩,让后者会说话就多说点。

  在这段时间里,水镜中云雾泛开,大概介绍完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孙三代治国理政的事迹。包括但不限于朱高炽在位不满一年就去世,曾经企图迁都南京未能成行,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以及大明国策从曾经积极开拓逐渐转向缩边守成的变化。

  尽管其中也有许多令人诟病之处,但总的来说,大明天下还算欣欣向荣。

  ……并没有出现朱棣等人脑补中的“明宣宗朱瞻基败家亡国,明英宗朱祁镇力挽狂澜”这种似乎既离谱又合理的发展。

  当明英宗赶走其他大臣,留下王振等亲信,准备共同欣赏自身战绩之时,水镜中关于他父祖时代的盘点也逐渐接近尾声。

  那道熟悉的女声做了个简单的总结。

  【宣德十年正月,明宣宗朱瞻基去世。】

  【仁宗、宣宗这对父子共同执政十一年,谱写了历史上歌舞升平的“仁宣之治”。】

  【《明史》赞曰: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明宣宗去世后,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即位,改元正统。由于天子年幼,暂未亲政,由后言太星太后与前朝三杨重臣共同坐镇,辅佐天子——此时,年幼的朱祁镇接手的是一个历经祖孙三代,由"永乐盛世"与"仁宣之治"共同造就的大明江山。】

  【在太皇太后与三杨重臣的治理之下,大明风清气正,欣欣向荣,俨然治世。】

  【然而,从正统五年开始,随着太后与三杨重臣陆续去世,年幼的天子逐渐长成,大明江山也逐渐走向不可知的未来———从小志气高远

  ,以宣宗、太宗为榜样的明英宗朱祁镇,身体力行要将大明带上辉煌巅峰!】

  【他先后发动三次北伐,尽皆获胜,又派人督造海船,企图再下西洋,可惜未果,还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三征麓川之战————】

  【起因是正统二年十月,云南麓川宣慰使思任发突然叛变,尽管正统五年第一次被平服,却依旧屡屡作乱。此后,为了镇压云南当地反叛势力,明英宗朱祁镇先后三次派兵大举征讨麓川,誓要教其知晓朝廷天威。】

  【第一次在正统六年,"大发东南诸道兵十五万讨之";第二次在正统八年,"调士卒五万往,发卒转饷五十万人”;最后一次在正统十三年,又派王骥再“帅师十五万人往讨”——三次出征,尽管都有胜果,可调动大批军队前往云南,却也导致湖广、贵州等地兵力空虚,后方爆发起义。当大明手忙脚乱平定起义,北方又出了问题。】

  水镜中的画面随着盘点不断变化,平行时空众人的眼神也从期待变成了疑惑。

  ……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是仙人的语气不对吗?但仔细琢磨又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目前为止,似乎还看不出这大明战神有何传奇之处,难道接下来就要一鸣惊人?

  所有人好奇的目光投向高悬的水镜。

  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出现在镜中。

  紧接着是一张虚幻的地图。

  只见象征着北方草原的疆域上,一个名为瓦剌的部族像是鼓足的气球一样飞快膨胀起来,不知不觉已成为草原之霸主。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心中顿时明悟。

  这位草原霸主,与大明之间,终有一战!

  明英宗朱祁镇,莫非便是因此大放异彩?

  轰!

  赤红的火焰在虚幻的地图上升起,那熊熊燃烧的烈焰穿过大同,从北方草原一路南下,顷刻之间就点燃了大明的疆域。

  【草原之上,名为瓦剌的部族早已发展壮大,一统瓦刺诸部,对中原虎视眈眈!】

  【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南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