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豪门弃女:重生之天才神算 第195章 众叛亲离3

《豪门弃女:重生之天才神算》第195章 众叛亲离3

作者:宁小白 字数:892 书籍:豪门弃女:重生之天才神算

  江东基业,已历三世,岂可一日之间弃让于人?先主孙公曾有遗言,外事付托于将军你,全仗将军保全国家,以作泰山般的依靠,怎可附和懦夫弱士之议呢?”

  周瑜却无动于衷,续道:“江东之地,生灵无数,若遭兵革之祸,必归咎于我,因此决计请降。”

  鲁肃忙道:“不然!以将军的英雄气概,江东的险固,曹操陷东吴之意,未必如愿也。”

  周瑜、鲁肃二人激烈争辩,孔明却静坐一旁,并不插嘴。

  只在微微冷笑。

  周瑜一见,忍不住道:“先生为甚如此好笑?”

  孔明道:“我不笑别人,只笑子敬不识时务也。”

  鲁肃一听,不由奇道:“我又如何不识时务了?”

  孔明道:“我以为,周公瑾欲降曹操,他的见解甚为合理。”

  周瑜笑道:“孔明乃识时务之人,因此与我的心意不谋而合。”

  鲁肃不由又惊又怒,急道:“孔明!你这是怎的了?为甚妄作大谬之论啊?”

  孔明微笑道:“子敬知道么?曹操极善用兵,天下谁敢与其争锋?一向以来,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之辈,敢与他争雌雄。如今这数人皆被曹操消灭,天下再无人敢樱其锋了!而唯独刘玄德不识时务,敢与之争锋而已。如今身处江夏,势孤力弱,存亡未卜,尚敢孤身相抗,是故不识时务之极!

  而设若孙将军决意降曹,则上可保富贵,下可保妻女,至于国家基业,存亡与否,大可付诸天命,有何足借。”

  鲁肃一听,不由大怒道:“孔明!你亦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曹操么?”

  孔明无动于衷,又微微一笑,道:“不过,我尚有一计,不须劳师动众,担酒献印,亲自渡江,只须派一轻舟,将两人送到曹营,曹操若得两人,百万雄师,必卸甲卷旗而去矣。”

  鲁肃忠直,一听便气得说不出话来,周瑜却不动声息,微笑道:“先生以为,用哪二人,可退曹军?”

  孔明微笑道:“此两人于江东而言,犹如巨树上的一片叶子,有何足惜?但曹操得到,却必大喜而退后矣。”

  周瑜表面虽然不动声息,但心中已更感好奇,他不由又问道:“这两人到底是谁呢?”

  孔明微笑道:“公瑾可知?曹操近日于江陵喜得铜雀,其次子曹植,劝曹操筑铜雀台,上置金屋,内藏美女之事?而曹操性极好色,闻言即发誓道:“听说江东乔公有二女,艳绝天下;因此我一愿扫平天下,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藏之于金屋,以娱我晚年,则虽死亦无憾了。”据此观之,曹操今率百万雄师,虎视江南,其实亦仅为此二女而已。

  公瑾何不去寻访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派人送去给曹操。

  曹操得此二女,必称心满意,亦必立刻班师退兵。此乃越国范蠡献西施保国之计,公瑾何不速速施行呢?”

  周瑜目中精光暴炽,但却仍然按捺得住,沉声道:“曹操欲得二女,有何凭证?”

  孔明微微一笑,毫不迟疑,便朗声道:“听说曹植为其父作‘铜雀台赋’,词中有云: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不是极好的明证么?”

  周瑜至此,再也按捺不住,忽地一跃而起,向北面戟指骂道:“曹操老贼!欺我太甚。”

  孔明见状,连忙劝道:“公瑾息怒!昔日汉先祖为平息单于犯境,曾以昭君和番,终得和平,公瑾又何必为民间二女而惜呢?”

  周瑜咬牙道:“你有所不知,大乔乃我先主孙伯符之夫人,小乔乃我的妻子埃”孔有一听,连忙惶恐的打躬作揖道:“孔明实不知情,胡言乱语,该死。”

  周瑜余恨未息,道:“我与曹操老贼誓不两言。”

  孔明又忙道:“此事尚须三思而行,免生后悔。”

  周瑜此时才长叹一声,慨然道:“我受伯符所重托,誓保江东社稷,又岂有屈身降曹之理?刚才所言,不过是相试而已。我自鄱阳湖练兵,便有北伐曹操之心,就算刀斧加身,亦难移我的大志也!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以共破曹贼。”

  孔明此时亦肃然道:“若周将军意决,则孔明愿效犬马之劳,听从将军差遣。”

  周瑜一听,喜道:“很好,那明日人见主公,便请主公起兵便是。”

  周瑜时年三十二岁,正是雄姿英发之盛年,少年时便曾助孙策平定江东,他比孙策之弟孙权年长六岁,孙权视周瑜如兄长,孙权继位后,即封周瑜为东吴大都督,亦即东吴的三军最高统帅。因此在严峻的军事形势面前,周瑜说的话,即可成为定论。

  第二天清早,孙权升堂议政。这犹如上朝,仪式比平日隆重。孙权高坐案桌后面,下面左边是张昭、顾雍等三十余名文臣,右边是程普、黄盖等三十余位武将。人材济济,十分壮盛。

  不一会,周瑜便入朝见驾,他向孙权参拜毕,孙权亦欣慰的向周瑜含笑点头,他见到周瑜,不知怎地,犹如见到兄长孙策,心中踏实了。

  周瑜却毫不迟疑,即向孙权道:“闻曹操引兵屯于荆、襄,送檄文至此,主公之意如何呢?”

  孙权一听,即取曹操送来的檄文,给周瑜过目。周瑜看罢,即笑道:“曹操老贼,以为我江东无能人,竟敢如此傲慢相侮。”

  孙权心中却仍惴惴不安,他连忙问周瑜道:“那公瑾之意如何?”

  周瑜向一沉吟,即道:“主公与朝中文武有否商议此事?”

  孙权道:“我连日来与众卿等商议,但有劝我降曹的,亦有劝我抗战的,莫衷一是,我犹豫未决,因此请公瑾回来决断。”

  周瑜佯作不知,间道:“那是谁劝主公投降呢?”

  张昭此时身处朝堂,被周瑜当众追问,心中不由有点惶恐,但事到如今,他也不能退缩,只好硬着头皮,回道:“曹操挟天子而征伐四方,先平北方袁绍,近日又克荆襄,雄兵百万,兵威壮盛。我江东之所以保存至今,全赖长江天险而已。

  但曹操已得荆州水军,战舰战船,何止千百?再加雄兵百万,水陆并进,如何抵挡?因此我以为不如暂时降曹,日后再作打算。”

  事实上,张昭也并非危言耸听,曹操此时兵势之盛,稍微软弱之人,均会被他吓退,曹操在平定北方的袁绍后,即兵下荆州,以“问行轻进、出其不意”的战术,一举攻陷了荆州北部的广大地区,更收编了荆州军水陆三十万,战船近千艘,当真是“战船排千里、旌旗蔽夜空”。曹操又挟破荆州、下江陵、顺流直指江东的气势,雄兵近百万,水陆并进,合击长江以东的江夏刘备及江东的孙权,胜负之势,似乎已成定局。

  而江夏的刘备、刘琦,其兵力合计不过二万,战船亦仅得百艘。江东孙权方面,能够即时调动出战的兵力,亦不过三万人,战船数百而已,就算孙、刘联合抗曹,其总兵力亦不过五万余人,战船约四百艘,怎能与曹操的近百万兵力、近千艘战舰抗衡?

  因此江东众文武大臣,以及孙权本人的惶恐动摇,自然是不言而喻之事。而且若非刘备依孔明之战略部署,屯兵江夏,担当了东吴的战略前哨、江东屏障,使东吴得以从容作战争准备,则东吴便连议和议降议战的回旋自由也失去,往下也根本不会发生孙、刘联合、赤壁大战之壮举了。此时梢一犹豫动摇,东吴也就大势已去。

  对这一切,周瑜当时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他一听张昭的主降论说,便断然的驳斥道:“此乃迂腐儒生之论!江东自开创以来,至今已历三世,岂能一朝放弃呢?”

  孙权一听、见张昭惶恐不再坚持,便连忙又问周瑜道:“公瑾呵,你有何妙计?凭甚定策,拒不放弃呢?”

  周瑜此时已对目下的军机大势,作了一番深思熟虑,因此毅然决定,即席阐述,以服朝中动摇之人心,只见他英眉一扬,朗声道:“曹操虽身为汉相,其实乃自握朝政,汉天子不过是一个傀垒而已,因此根本不足以此号召天下矣。而将军神武雄才,拥有父兄所创江东基业,兵精粮足,正宜进取天下,征讨国贼,怎能降贼呢?”

  周瑜慷慨激昂而论,朝中文武大臣一片肃静,莫敢出声辩驳。

  周瑜略一顿,又详细的分析曹军方面形势道:“今曹军虽拥兵者众,但犯下诸种兵家大忌,曹操的后方大营,北面尚有马胜、韩遂未平,足为其后患也,此其一;曹操所统北军,不识水战,曹操舍弃陆战之优,而取水战之弱,与江东争衡,又犯了二忌;时值隆冬严寒,粮草奇缺,三忌也;他挥北方之军,南攻水土之地,兵士必多生疾患,战力大减,此其四忌,曹操犯此四大兵家大忌,兵虽多而必败尤疑!将军擒拿曹操,当其时也!周瑜敢以精兵数千,进屯夏口,为将军大破曹军。”

  孙权一听,胆气不由一壮,奋然一跃而起,道:“曹操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他所惧者,不过是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数人而已,今数雄已被曹所灭,只有我江东尚存,我与老贼,已势不两立!公瑾所言征伐之意,甚合我心,我无异议也。”

  周瑜恐怕孙权再生犹豫,便进一步道:“我等皆愿为将军决一死战,万死不辞!但只怕将军心志未决,临事犹豫。”

  孙权一听,即拨剑向面前的案桌北角猛地一劈,斩掉一角,励声道:“众文武官将,若有再言降曹者,即犹如此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