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疯了吧?你管这叫大昏君! 第136章 开恩科受阻

《疯了吧?你管这叫大昏君!》第136章 开恩科受阻

作者:飞天影宁 字数:1686 书籍:疯了吧?你管这叫大昏君!

  要是继续留下来,浪费钱财,与国无益!

  这些人也要换,可一时之间,到哪里找这么多人才去?

  老天爷,你赶紧给我下一波人才雨吧!

  忽然,他的眼前一亮,一个主意席上心头,众观几千年的历史,也不是无迹可寻。

  “开科考!”

  他喃喃自语,心情振奋,这是一个好办法,历朝历代,用这样的办法选拔人才,万无一失,还能培养自己的一大批门生。

  想到这里,宋贺底气十足,转身出门,进行早朝。

  ……

  金銮殿上。

  宋贺精神抖擞。

  “传朕指令!”

  “骠骑将军伍守成,车骑将军卫国林,镇北将军汪青山,苦守边疆多年,劳苦功高,忠心事主!”

  “在王坚造反时,不受其蛊惑,坚定立场,与之周旋,力保北唐江山社稷平稳,功不可没!”

  “现经由礼部兵部奏请,授三位将军国之脊梁锦旗,加封为甘露殿行走。”

  “有朝一日回京,再进行大是封赏。”

  宋贺直接下令,声音威严。

  “皇上圣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跪地,齐声高呼。

  “众爱卿平身,王坚当政的这几年,朝廷凋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造成了人才的断层,青黄不接。”

  “如今,朕亲朕,定当重整雄风,扬我北唐之威,不拘一格,寻找人才,为国出力,为君分忧。”

  “所以朕决定,开恩科,纳贤士!”

  宋贺威严的宣布。

  “启禀皇上,何为恩科?”

  吕英伦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宋贺这才回过神来,忘了时空的不同,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压根不知道什么叫科举考试,也怪自己着急啦,没有进行一番铺垫。

  想到这一出,就直接说了出来。

  “开恩科,就是由朝廷出题,设下考场,分文武二科,进行选拔,不限身份,不分高低贵贱,有才华者,即可参与。”

  “由朝廷统一评定,文做官,武做将,分工合作,共同拱卫朝廷,护我北唐江山永固。”

  “这办法,就是来自奇书《资治通鉴》,朕细细品读,觉得特别适用于当下,提出来和大家进行商议。”

  “准备在我北唐,进行推行,不拘一格,广纳天下贤才。”

  宋贺朗声解释,说得神采奕奕。

  他认为,北唐千万百姓,必然藏龙卧虎,想要选拔出有用之人,根本不是难事。

  一经选出来,必当重用,对于他当政,决定有好处。

  这些人,来自平民百姓,对自己只会忠心耿耿,与自己打成一个团体,何愁大事不成?再说了,如此一来,也给这些平民百姓一个入朝为官的机会。

  不出三年,北唐的朝堂,必然人才济济,各施其事,井然有序。

  他说完之后,底下一片沉默,一个个惊恐着一双眼睛,嘴巴微张,吃惊地看着他,一副回不过神来的模样。

  “皇上,这使不得!”

  “我朝自开国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皇上如此作为,有违祖制,请皇上三思!”

  最先站出来的,是他的老丈人周平,只见他跪倒在地,神色慌张。

  “皇上,祖制不可违,请皇上三思!”

  朝堂之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跪倒了下来,满脸慌张地进行请求。

  宋贺看去,除了吕英伦、姚长风、钱武,其他的人都跪下去了,纷纷请求,让他三思。

  “国丈,还请你说说理由!”

  宋贺的心里,十分的不爽,但当着文武百官,他紧紧地压了下来,平静地问道。

  “启禀皇上,国策不可违,祖制不可违!”

  “自古以来,我北唐招贤纳士的方法,祖先早就规定好了,从没有改变之说,到皇上这里,也不应该例外。”

  “纵观周围国家,也是如此,咱们不能标新立异,毁国之根,江山社稷之本,黎民百姓之生活。”

  周平说得十分着急,紧紧地看着宋贺,生怕他一意孤行。

  “无论是国策还是祖制,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现在整个朝堂上,犹如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涟漪。”

  “官官相护,贪污成风,鱼肉百姓,苦不堪言,将士离心离德。再不加入新鲜血液,北唐迟早亡国。新鲜血液,民间比较合适,高手,往往出于民间。”

  宋贺十分威严的反驳。

  “如果皇上一意孤行,只会加速北唐的灭亡,皇上不能只顾眼前,必须要为长远打算,担起一个君王该担的责任!”

  周平直接匍匐在地,大声疾呼。

  “请皇上三思,这种亡国之策,万万不可施行!”

  文武百官,匍匐在地,大声呼唤,一副宋贺要卖国的样子。

  宋贺气不打一处来,这些无知落后的家伙,就知道会瞎嚷嚷,老子被逼禅位之时,也不见你等如此悲怆。

  此时倒是同心协力,不就是一个科举吗?有必要吓成这副模样吗?

  宋贺简直百思不得其解。

  “这成何体统?皇上既然提出来如此国策,肯定有皇上的思量,你们这副模样,意欲何为?”

  “还不赶紧向皇上请罪!”

  吕英伦一副思考的模样,大声厉喝。

  周平的身体抖动了一下,心里有几分震惊,可转瞬间,似乎想到什么,一副倔强的模样,继续匍匐在地,不为所动。

  其他的那些官员,一件他的模样,纷纷效仿,匍匐在地,继续逼迫。

  宋贺心里气急,却又无可奈何。

  自己的老丈人带头闹事,总不能全部拉出去砍了,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

  “启禀皇上,老臣心里有几句话,不知道……”

  吕英伦拱手作揖,朗声开口。

  “老尚书何必谦虚,还请直说!”

  宋贺的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管他忠心不忠心,只要对于自己有用,新政得以推行,就是好事。现在的他,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以利用,加以依靠。

  “启禀皇上,自大秦开国以来,入朝为官的,主要有三大脊梁。”

  “这其一,武将世家,如姚家,以及三位将军之家。”

  “其二,百年世家,如周家,老臣家。”

  “其三,就是来自各界的清流,例如钱武,叶天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