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世间 第七十八章 血溅迪化

《人世间》第七十八章 血溅迪化

作者:牛的草原 字数:4621 书籍:人世间

  人倒霉,鬼吹灯,母鸡叫呜狗刨坑。

  ——回族谚语

  1933年6月,牛占祥在西宁做着省府的卫兵。

  一天,他听别人说,青海省府首脑马麟借着马军在玉树取得的胜利,向国民政权行政院提出请求,要将拉卜楞地区归还青海省。

  拉卜楞古代是羌戎之地,后来成为吐蕃人的聚居区。1709年,建立了拉卜楞寺。大清设置了拉卜楞分府,隶属甘肃的循化厅。1929年,青海建省的时候改名为夏河县,划归了甘肃省。

  过了一个月,中央政权也没有回应马麟的请求。

  马麟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武将,打起仗来英勇无敌,得到了民国政权的赞许。但是,他是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的旧军阀,做事稳当有余而创新不足,喜欢贪恋钱财,对行政治理几乎一窍不通,任用的大多数官员只会谄媚讨好,中饱私囊,导致青海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日益严峻。

  马麟成立了各县临时维持费经征所,强行发行金库维持券,结果不断贬值,变成了一堆废纸。第二年,马麟又下令发行青海省临时维持券。结果越发越滥,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牛占祥发现,马麟的侄子马芳这时候成为了保卫玉树战争的最大赢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作为青海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他年轻有为,富有朝气,做事大胆果断,善于笼络人心,是新派军阀的典型代表。

  牛占祥眼看着马大人日益艰难,但是也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在玉门关外的天山脚下,盛才和马英相互猜忌,斗智斗勇,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大戏。

  9月2日,国民政权的外交部长罗文干抵达迪化。

  罗文干名义上是视察新疆的事务,实际是要继续履行黄慕松没有完成的任务。

  8日,罗文干在迪化参加了盛才和刘文龙的就职仪式。

  第二天,他就匆匆忙忙赶赴吐鲁番,与马英见面会商。至于他们到底商谈了什么,牛占川并不知道。

  15日,罗文干打算离开迪化返回内地之际,盛才突然临时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议上,以白俄日耳曼裔军官巴品古特为首的主战派气焰嚣张,恰好与盛才的内心想法一拍即合。

  会议一结束,盛才举办了一个鸿门宴。在宴席上,他拘押了马英的代表张雅韶等3人。

  恶人先告状。

  16日,盛才向南京国民政权发去电报,把挑起战争的罪责全部推给了马英,使罗文干在新疆辛苦奔波的和平斡旋化为了乌有。

  26日,南京行政院第127次会议由汪金卫主持,最终决定对新疆省府进行改组,任命刘文龙、盛才、张元、朱瑞墀、马英、霍加尼牙孜等13人为省府委员。名单后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377次会议认可,由行政院公开发布。

  盛才对此颇有微词,明确表示反对任命马英为省府委员。

  张元早先被金仁撤去东路剿匪总指挥,黯然回到伊犁。他是强烈反对盛才的一个代表。

  28日,罗文干借道苏联返回内地来到了伊犁,亲自参加了张元的就职仪式。仪式结束以后,罗文干向张元全盘托出了和平要求,希望张元与省府合作,团结一致。

  张元毫不留情地回答:“我就是不让盛才当边防督办!其他的事情都好谈。”

  在马英、张元和盛才三个人之间忙得筋疲力尽的罗文干力不从心,只好悻悻地绕道西伯利亚返回内地。他在天津火车站对记者谈及新疆和平破裂经过的时候说道:“盛才突然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对马英宣战,并且在宴席上拘捕马英派去的和谈代表,致使目前的和平无法维持。新疆的战火不可避免。”

  盛才突然扣押张雅韶等和谈代表的时候,马英带着牛占川正在南疆的焉耆县与马福元商讨问题。

  3天以后,他们返回吐鲁番也得知自己的代表被盛才拘押,怒不可遏,大骂盛才背信弃义,立即命令官兵做好战斗的准备,要与盛才决一死战。

  经过紫泥泉大战的失败,马英的心中十分清楚,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盛才。于是,他有计划地与同盛才有矛盾的张元合作。

  罗文干西去伊犁以后,马英的代表随后也前去面见张元。

  张元果然同意马英的计划。双方商定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迪化,推翻盛才的反动统治。

  此时,马英占据着从东疆的哈密经鄯善、吐鲁番一直延绵到南疆焉耆的广大的新疆地盘。马黑鹰的势力从北疆的镇西向北沿着蒙古的国境直达阿山的南部。马世明的势力则从达坂城渗透到了迪化附近的柴窝堡。

  盛才拥有堂堂的新疆省军,防守的地区也仅仅是东到奇台、西达塔城的一片狭长地带。

  10月9日,马英在吐鲁番举行了盛大的阅兵誓师大会,宣布要彻底消灭反动分子盛才。

  盛才也不甘示弱,在迪化通电全国,宣布讨伐民国的逆贼马英。

  马英命令马黑鹰立即指挥2000人马大举南下,围攻新疆西北的重镇塔城。

  刚刚晴朗起来的新疆天空,又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战争阴云。

  第二次盛、马大战开始了。

  战争一开始,形势对盛才十分不利。镇守塔城的陈继善连发急电求援,称马军已经包围塔城3天了,情况危急。若无外来援军,塔城后果难料。

  盛才在慌乱中调遣督办公署参谋长刘斌率领白俄军队增援塔城。

  10月12日,盛才在迪化老百姓的热烈欢送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兵分两路,一路出奇台,经七角井,攻击鄯善,企图切断马英返回哈密和甘肃的退路;另一路由盛才亲自指挥,直接攻打通向吐鲁番的门户达坂城。

  达坂城是迪化和吐鲁番之间的一座小镇,位于狭长的柴窝堡-达坂城盆地中,呈半封闭状态,三面环山,面向迪化的西面开阔,是南北疆地理和气候的分界线,自古至今是联系南北疆的咽喉之地。

  马仲英接到盛才大军来犯的报告以后,命令驻扎在达坂城的绰号为“没指头团长”带兵迅速占领后沟山口的高地固守。他亲自率领一个旅的步兵,会同驻扎在托克逊县的马彦良骑兵一团,抵达天山脚下的达坂城,凭借南边的高地实施防御战。

  13日,双方的部队分别紧张地构筑工事,准备战斗。

  15日清晨,牛占川所在的阵地首先遭到了新疆省军的攻击。盛才仍然使用东北义勇军充当先锋,猛烈攻击马军的山头阵地。

  马军居高临下,枪炮齐发。

  牛占川站在高地上俯视战场,只见新疆省军伤亡惨重,被迫回撤。白俄军队的装甲车因为载重过重,竟然把白杨河上的桥梁压垮了。后续的车辆又陆续到来。士兵们慌不择路,纷纷抢先过河。一时间拥挤不堪。

  马军的骑兵追到河边,对着新疆省军就是一顿狂杀。

  牛占川站在山崖上高兴得直拍手。

  盛才带着一个勤务兵逃出重围。他策马奔驰了很远,回过头察看自己的军队。他眺望着狼烟四起的达坂城,感叹生不逢时。

  马军缴获了4门山炮、1辆装甲车、300余支步枪和多挺机枪,还有大批的辎重。

  这场战斗使达坂城的万人对决迅速演变成为了一场追击战和剿灭战。杀红了眼睛的马英骑兵追在盛才的屁股后面,一路打到了迪化城下。

  与此同时,马黑鹰不费一枪一弹,顺利地占领了塔城旧城。官兵们架起云梯,头顶铁锅,奋勇攻打新城。

  从迪化赶过来的白俄军队黑洛夫斯基一团解除了塔城之围。

  这时,盛、马双方虽然各自获得了一胜一负,实际上盛才似乎更为危急。虽然解除了塔城之围,但是,盛才在达坂城的惨败使迪化周边的战局十分危险。

  10月下旬,马英亲自率领约2000名精锐骑兵,向北穿过天山峡谷,攻打天山北坡的孚远县城。

  27日黎明,马军从县城西北架设两部云梯,开始偷袭孚远县城,被城里的守军发觉击退。

  马军转而攻击城垣的东北角,又被守军击退。

  入夜,守卫孚远县城的民团派出人员,连夜跑到阜康求援。

  马英指挥部下在县城东门挖掘数条地道,试图炸毁城门,利用夜色袭击孚远县城。

  29日下午,马军通过地道顺利地进入城内,不巧被巡逻的守军发现。守军急忙点燃辣椒、烟杆和茅草,用烟雾熏地道,迫使马军退出了地道。马军利用地道的进攻战术宣告破产。

  30日黎明,马军引爆了东门地道的炸药,同时使用机枪射击掩护,开始攻打东门。

  东门被炸垮以后,守军动员数10名少年担土填堵,一个昼夜竟然将缺口封住了。

  不久,新疆省军的援军赶到。马英才很不情愿地撤军。

  经过半个月的交战,盛才深感自己的军力不足。为了达到独霸新疆的野心,他一方面在军事上竭力阻挡马英的凌厉进攻,另一方面又开始施展政治手腕,有目的地与苏联驻迪化总领事进行密谈。

  1933年12月,盛才与苏联代表波哥丁签署了秘密协定:

  一、苏联援助盛才价值300万卢布的军火,其中包括30架飞机(包含机组人员)、机枪、步枪、通讯器材等军火和战时物资。

  二、苏联承诺苏联红军在盛才认为条件许可的时候入疆平息马英及其他人员的叛乱。

  三、新疆同意给苏联在新疆开采矿山、石油和金矿的让与权。

  四、新疆同意苏联由朱古察修筑一条铁路到迪化。

  五、新疆可以保留白俄军,但是对个别仇恨苏联政权者需要清洗,其职务应由苏联代表同意的军官代替。

  六、新疆必须清除对苏联怀有敌意的官员。

  七、新疆应当推行和扶植苏联的现行的思想观念。

  马英也曾经与苏联进行过接触。

  他身边的高参大多数是来自苏联的留学生。马黑鹰进入阿山和塔城,也先后多次与苏方联系,试图说服苏联支持马英推翻盛才的斗争。但是,此时的盛才利用大西忠宣扬马英为日本帝国主义在新疆的走狗,令苏联疑窦顿生。

  双方合作的事最后不了了之。

  1933年的年底,莫斯科授权塔斯社多次发表社论,评论新疆的局势,声称日英两国激烈争夺新疆,均有征服中亚、进而进攻苏联的打算。苏联红军将在尊重中国主权的情况下帮助新疆地方政权平息局势。

  盛才在新疆与苏联的声明遥相呼应。他为了获得苏联的支持,伪装进步,热情地吸纳苏联专家和进步的党派人士。

  1933年12月9日,南京《救国日报》登载了张元致国民政权的电报,声称伊犁新编第8师截获了苏联运给盛才的第一批军用物资,包括有服装、枪械、弹药和火炮等;盛才以阿山、塔城两地作为抵押;第二批物资正在途中。

  马英派驻南京的代表也宣称:盛才已经与某国签订了秘密条约。

  11日,塔斯社正式宣布:中国报纸登载盛才与苏联签订密约、将新疆的土地割让给苏联的消息不属实。苏联就此授权塔斯社予以否认。

  盛才与苏联秘密协商的时候,正值马英率领军队围攻孚远县城。塔城附近的马黑鹰虽然被迫解除了对塔城的围攻,但是,人马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此时突然派遣主力偷袭迪化西边的绥来县城(今天玛纳斯县),再次与马英的军事行动遥相呼应。

  一时间,迪化的西线吃紧。

  刘文龙一天四次向正在与马英战斗的盛才拍发告急电报,迫使盛才不得不撤回到迪化城里。

  东北义勇军和白俄军队不负盛才的所望,经过激烈的战斗,在呼图壁县西南的石梯子歼灭了马黑鹰的军队。

  马黑鹰的死是马仲英战略上失败的第一步。

  盛世才解决了马黑鹰,等于牢牢地控制了北疆。

  同时,他的部队开始从塔城向伊犁步步紧逼,试图逼迫那里的张元就范。

  盛才在迪化炮制了一系列所谓的阴谋暴动案,借此打击内部的不稳定分子,扣押了阴谋叛乱分子,消灭了与张元、马英里应外合的危险势力。事实上,他逮捕的人员大多数是旧官员,包括东北义勇军的指挥员和白俄军队的头目,后来在1939年左右均秘密地处死了。新疆省首脑刘文龙也被盛才诬陷企图谋刺,囚禁长达10年之久。

  盛才在迪化亲自担任城防总司令,任命杨耀均为前敌总指挥,在迪化的南郊乌拉泊、仓房沟部署了以别克迭耶夫为旅长的两个白俄骑兵团,在东南郊的大湾、宁夏湾和飞机场一带部署了张风仪、尤得胜、孙庆麟和蒋有芬的部队,命令孟熙步兵旅会同一个团,守卫北郊和东郊的红山、六道湾、碱泉沟和水磨沟,杨树堂旅守卫西郊的西大桥,卢毓林和商团守卫南关和西关,督办公署教导营、军校学生和中等师范学生守卫汉城和满城,弟弟盛骐指挥卫队团负责护卫督办公署。

  新疆省军在迪化驻军约有9000人,加上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商团和民团,总数大约有2万人。

  1934年1月12日的夜晚,新疆省军防守部队与马英的主力在迪化南郊的芨芨槽子激战一夜。

  新疆省军不支,退回城里。

  13日凌晨,马军将迪化围得如铁桶一般。骑兵势不可挡,潮水一般猛攻南梁。

  新疆省军顽强阻击。

  双方各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伤亡都很惨重,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16日,马英见进攻南梁不顺,便集中力量转而攻击防守薄弱的飞机场、无线电台等地,顺利地占领了两地。新疆省军的防线出现了一个大缺口。

  17日上午,由于新疆省军的主力都在城外设防,迪化城内空虚。情急之下的盛才组织大批学生临时参战守卫城池,并紧急组织民团、商团3000多人,发放长矛和斧头,登城防御。同时,盛才再次紧急请求苏联红军援助。

  马英占领飞机场夺取了一架飞机。他随即强迫驾驶员张绪芝驾驶飞机,自己则坐在飞机上,持枪威胁驾驶员起飞。

  牛占川等人脸色都吓成了惨白,但是怎么也劝不住马英。

  飞机呼啸着升上了天空。

  张绪芝向盛才的督办公署投出了3枚手榴弹,还投下了劝降的传单,但是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

  18日,苏联红军从塔城派出飞机前来援助盛才。这些飞机使用重型炸弹不间断地轰炸马军的阵地。轰炸的收效极大。此后,凡是晴天,苏联的飞机就成群结队地进行轰炸,给马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19日凌晨,马英集中优势兵力,利用苏联的飞机还没有到达的时间,突然对迪化的南梁发起了猛攻。

  守卫南梁的新疆省军开始溃退。

  盛才急忙赶到前沿阵地,掏出手枪接连枪决了3名溃兵,才震慑住了全军,稳定了南梁的防线。

  溃散的新疆省军在盛才的威逼和白俄军队的援助下拼死作战,抢回来了丢失的阵地。

  一天的恶战之后,马军的伤亡高达千人。他们再也没有气力对迪化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

  牛占川等人暂时夜宿在红山坡上的民居里。

  寒风吹打着窗户上的布条,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是战场上垂死挣扎的士兵发出的呻吟,既可怜又瘆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