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脊梁 第122章:三杰毕至

《大唐脊梁》第122章:三杰毕至

作者:碧海思云 字数:2549 书籍:大唐脊梁

  刘仁轨、马周、上官仪汇合之后,便结伴而行,满怀希望的踏上北上庆州之路。

  三人都是旷世之士,又都怀才不遇,

  他们同病相怜,皆为失意之人,一路上相互畅谈,大倒苦水,引为知己。

  相处下来,自负才高的刘仁轨惊心不已,他发现马周、上官仪在政治上的干略远在他之上,是堪比傅说、管仲、萧何的人物。

  马周、上官仪对军政皆能的刘仁轨也心折不已,三人出自寒门,才华相当,又一样有着一段漫长的失意往事,这结伴而行,说说笑笑,也不寂寞。

  三人都是蒙尘珍珠,希望在庆州大放光彩,走的也是极为速度。有马代步的他们,仅只七日后,便抵达了庆州。

  这日黄昏,来到都督府,送上了拜帖。

  刘仁轨、马周、上官仪一脸的风尘,在等着通传。

  没等多久,便听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人未到,声先至。

  “三位先生终于到了,我盼你的到来可是望穿秋水啊……”

  刘仁轨、马周、上官仪面面相觑,彼此都感讶异。

  很快他们眼中就出现了一位青年男子,身形高挑迁瘦,面貌儒雅俊俏,一身华贵的紫袍官服,让他平添了许多的贵气。

  依照大唐的制度官服分各类颜色: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

  不用介绍便知来人是谁,在大唐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身穿紫袍,整个庆州也只有具备庆州都督、云麾将军、冠军侯这三个从三品官职的罗通有资格穿着紫色的官服……

  看着比他们要年轻许多的罗通,刘仁轨、马周、上官仪都忍不住露出叹服之意。

  罗通能有今日,完全是他自己的能力所获,正如李世民当日在朝堂咆哮着说的一样,罗通是先有才能,之后才有数十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这实在是他们的楷模榜样。

  刘仁轨、马周、上官仪就算自恃才高,在罗通面前却也不得不服。

  当然这要是在宋朝,由士大夫执掌天下的朝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现在是唐朝,并非是士大夫横行的朝代,根本不存在轻武的思想,反而投笔从戎的书生数不胜数,有着重武偏向。所以三人压根没有轻视罗通这个武将,反而对他有今日的成就佩服在心,况且,人家不是单纯的武将,还是大唐文坛上大名鼎鼎的宗师呢!

  此时此刻,罗通用上了望穿秋水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都督掌管的权柄实在太多太重。三州府事何其繁杂,只凭王玄策、杜荷根本忙不过来,便是再加上一个不精于繁琐事物的他亦是如此。

  好在李世民在任命他为庆州都督的时候,改了庆州都督府的管辖地,若如依律掌七州府事,他还不得疯了。

  他可不是敷衍了事处理事务的人。依照他的性格,要不接庆州都督这个职位,既然接了就尽可能将它做的最好。这是他自身的原则。

  刘仁轨、马周、上官仪这个时候的抵达,便如雪中送炭一般及时。

  三人想不到罗通会放下身段亲自迎接,心中亦是有些激动,在罗通热情的邀请下,一道走进了都督府。

  入座看茶,罗通问起了他们的姓名!

  “回大将军话,在下汴州刘仁轨。奉朝廷命来庆州都督府任职。”刘仁轨作揖回答。

  罗通目光在他身上瞟了瞟。果真有几分儒雅的风采,挥手道:“跟我都不用客套,也别说什么奉朝廷命来的,你们三人都是我向朝廷讨要的。我知道三位有大才,而我身负重任,缺少你们这般人物,也就将你们要来了。虽然你们有大才,不过毕竟没有什么功绩。我也不好直接将你们提拔起来。这样吧,我先安排有过参军经历的刘先生当参军事的职位。在我身旁听用,过了试用期,在将你提拔起来,你看可好?”

  刘仁轨神色激动,想不到他一来竟然直接就让罗通提拔任用了。这都督府的参军事,可比他的息州参军重要的多。

  “谢都督!仁轨决不辜负大将军厚爱!”刘仁轨想着自己被如此器重,一改胸中苦闷,神采飞扬!

  “马先生不知长于军务,还是政务?”安排好刘仁轨,罗通开始了解马周,以便量才而用。

  刘仁轨知道马周不好开口,躬身道:“都督,论及才干,马兄更在我之上,相向而言,马兄长于后勤政务……”

  罗通目光落在马周身上,见他相貌平平,心中忍不住道了一句,人不可貌相。

  马周在后事并不是很出名,大多人只知魏征而不知马周,却不知马周的功绩才干比之魏征,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马周因为脾性古怪,一直怀才不遇,半生奔波流离,为了生计只能投奔中郎将常何,当任常何的门客,一直也籍籍无名。直到某年,李世民让所有的朝臣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他好也做自我检验检讨。常何是个大老粗,也就请了马周代笔。

  马周聊聊千字让李世民大吃一惊,方才知道在他眼皮子底下还有如此大才,立刻派人去请马周。马周脾气古怪,直接拒绝见李世民。

  李世民求才若渴,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请马周,这才见到了马周这位奇才。

  而马周所写的那篇文章,不但让李世民动容,四请马周,连后世的本朝太祖在看《马周传》的时候也将那篇誉为“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

  马周也因此平步青云,短短数年便成为大唐宰相,位极人臣。

  除此之外,马周不求名利的风范,在唐朝是独此一份。

  李世民擅于纳谏,马周、魏征都是出了名的谏臣。不同的是魏征,不断揭李世民的短,数落李世民的错误,还将李世民的短记载下来,怕史官不知道交给史官,让史官记录下来。李世民在魏征死后,对于魏征态度极为恶劣不无这个原因。而马周却不在乎这个名号,临死之前,让人将所有的奏章谏书烧毁。

  在贞观一朝,马周堪比商之傅说,汉之萧何。

  马周衣着朴素,还打着很多补丁,想比在常何家里也过得不如意,如此人才,落魄的时候到自己麾下,真是难得的大喜事。

  罗通大笑道:“如此正好,如此正好。我对公文之事,实在是一窍不通,正缺政务能手,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他知道马周脾气古怪,若说什么久仰大名的客套话,一定令他反感。虽然他确实久仰大名,但显然这个时代的马周,屁大的名声没有半点。

  马周笑道:“都督快人快语,周愿意为都督效力。”

  罗通起初还在想李世民作为大唐皇帝,请马周都要四请,他区区一个都督,不知要怎样才能将他收入帐下,却不想就这么简单。想来也是,现在的马周怀才不遇,在常何屋檐吃赏赐饭,怎么可能再摆什么架子,等他出名了,有架子了就让李世民头疼去吧,自己用着先。

  “我身旁正好缺一个总录文簿的录事,先生就先将就担任录事一职吧。”

  录事的地位与刘仁轨的参军事一样,地位算不上很高,但都是罗通身旁的重要职位。

  马周性格有些古怪,也因此饱受冷眼,除了个别朋友极少得到认可。虽身怀雄才,却一直碌碌无为,反而被他视为庸才的刺史达奚恕骂的狗血淋头,之后,更是寓居人下,胸中苦闷自不用说。罗通待他如此,心中感动,沉声道:“马周决不辜负都督厚望。”

  古人极少自称自己的全名,只有在情绪到了一定界限,才会以全名自称。

  “上官先生,可知我为何最后安排你么?”罗通笑吟吟的问道。

  三人均是一怔,长官仪想了一想,有些不太确信道:“莫非都督还让得我上官仪?”

  罗通点头笑道:“中元夜渭水边放花灯的时候,一众国子监士子让我一番话吓得魂飞魄散,唯有先生表现不俗,我便记在心里,打听之后才知先生之名之才。我们也算是故人相逢,而与刘、马二位先生还是初见,因此才将先生放到最后,不介意吧?”

  上官仪激动道:“想不到都督记得在下,游韶…实在感激不尽…”

  中元夜那晚,郑丽琬遭人搭讪而大发雷霆,罗通一翻劝谏说得一众国子监学子腿肚子发软,只有上官仪表现不俗,不卑不亢,罗通对他有印象,至于什么打听那是骗人的鬼话,只能说是巧合罢了。一问才知上官仪也长于政务,最后也安排了一个录事的职位给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