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照圣朝 第二卷 蓝瞳喜饶 第五十八章 迦南雪山

《大照圣朝》第二卷 蓝瞳喜饶 第五十八章 迦南雪山

作者:象持 字数:4794 书籍:大照圣朝

  逄图攸和雒皇后同意了融铸关于将融湫嫁给逄简的请求,并确定于明年逄简十六岁生日当天,在圣都为逄简和融湫举行婚礼,婚后即派逄简赴妫水郡国就藩,到时候,融湫则以新封王妃的身份,陪同逄简一同前往。

  喜讯传来,逄稼和融铸大感舒心,也倍感放松。

  与此同时,圣都里还陆续传来了其他的好消息。逄图攸、雒皇后、雒渊概、窦吉等圣都里最有权势的人,也是逄稼和融铸最忌惮的政敌,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不约而同的都主张善待隆武大帝之遗孀及子嗣。起初的时候,逄稼和融铸还以为逄图攸及其亲信在耍什么花招,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一切都是真的,起码短期来看,这都是真的,逄稼和融铸暂无生命之忧了。这是逄稼和融铸所万万没有想到的意外收获。

  有了如此一番惊喜的变化和圣都里的舒心措置,逄稼和融铸心境大好。于是,决定趁机去白教教廷白上宫一趟,一来,实地勘探一下,探一探这神秘强大的白教教廷的真实情况和实力,二来,送逄泽和融答奴去白教教廷见习。这是因为,朝局瞬息万变,当前暂无性命之忧,但并不代表永远没有。毕竟自己是隆武大帝一派,终归是当今皇帝所深深忌惮的。逄稼和融铸觉得,为防有朝一日万一出现重大灾难性变故,应当预做准备,以便为两个家族留下根苗。所以,名为见习,实为避难。

  可是,同一个郡国的郡王、郡守一同出行,这在逄图攸的新政之下,明显是非常犯忌讳之事。于是,逄稼和融铸以迦南郡王和迦南郡守的名义,堂堂正正的联名,将此举旨在探听白教真实实力、防止其尾大不掉之战略考虑和相关安排,明明白白地奏请逄图攸,请其裁夺。其中,奏章还专门请示,请朝廷派出得力大员,作为皇帝钦差专使,一同赴白上宫拜谒。这一个细节是为了消除朝廷的猜忌,实际上是主动申请皇帝派钦差监视此次拜谒。

  奏章送出后,逄稼和融铸的心情十分焦灼。他们担心,如果皇帝因此起了疑心,那可真是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了,把刚刚营造出来的好好一个局面给打破了。如果真是如此,那可真是愚蠢之极。

  在焦急的等待中,圣都终于有了正式回复。出乎意料的,逄图攸慨然允准了逄稼和融铸的奏请。皇帝还对逄稼和融铸的深谋远虑、施政果敢大加褒奖。

  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朝廷派来的钦差专使,竟不是朝中权贵,也不是皇室宗亲,而是与朝政几乎毫不沾边的圣都主教疏衍。疏衍主教同宣旨特使一同到达的泰罗多。

  还有出乎意料的是,朝廷竟然为此事下了明发天下的明诏。诏书中说,白教立教以来,教人以善以忍,频出大德,教化有功,为表新君之诚挚,皇帝陛下特遣特命全权大臣前往拜谒教廷。在名义上,迦南郡王逄稼是特命全权大臣,为正使;迦南郡守融铸为副使;圣都主教疏衍则为佐使。明诏中还明言,此次拜谒实为皇帝陛下之善心宏愿,务必“郑重”“煊赫”。

  这一来,拜谒白上宫的仪仗就很可观了。一个是尊贵无比的迦南郡国郡王,一个是威望素著的迦南郡国的郡守,一个是白教中地位仅次于教宗、宗座的特殊尊崇的主教。郡国里军政两大最高首脑,再加上一个皇帝从圣都里派出的钦差专使。三人分乘着三座大轿,逄稼最前、融铸中间、疏衍最后,前后围拢着三百王府卫士、二百郡府府兵、一百圣都白上院的教职随从,另有内侍、宫女、家丁若干,一行人声势浩大地出发了。

  然而,最威风的却不是逄稼、融铸、疏衍这三位,而是骑着天马的小世子逄泽。

  天马果然是珍奇异兽,自从被逄泽首骑之后,就与逄泽形影不离。天马极通灵性,不仅能够听得懂逄泽的一切指令,而且能够自动选择最迅捷和平坦的道路。逄泽自从有了天马之后,最兴奋的事情就是骑着天马到校场去驰骋,天马的行速极快,校场和马厩里最快的战马也无法与天马相比。而且天马长的极漂亮,由于逄稼家教甚严,不许逄泽四处招摇,所以逄泽骑着天马在街面上走的机会很少,只有祭祀的时候,逄稼才允许逄泽破例骑天马前往。但就是这次数不多的几次,已经让逄泽成了泰罗多城里最耀眼的明星。从此之后,人人都在议论小世子逄泽和他的天马。泰罗多的百姓笃信白教,迦南大麋鹿又是白教教宗的坐骑,所以很多老百姓视逄泽为天使,每日来给逄泽和天马送贡品的百姓络绎不绝。逄泽心里颇为骄傲。

  但逄稼却十分担心,如此招摇,万一让圣都里不怀好意的人拿来指责,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因此,他在得到圣都一系列好消息之后,决定立即将逄泽和融答奴一起送到白上宫去见习。

  行进路上歇脚进餐的时候,逄稼问道:“疏衍主教,贵教是个什么宗秩系统。此前我在圣都之时,倒真是没有关注过。还望主教大人不吝赐教。”

  “殿下客气了。敝教的宗秩分为七级。最高就是教宗,掌管教内一切事务,不过,一般不管琐碎小事。第二级是宗座,形同副教宗,主管教廷和全教的日常事务。第三级是枢机主教,在教廷内任职,协助教宗和宗座,分管某一类事务。第四级是郡国主教,主管一郡之内教务。第五级是司铎,掌管一县教务,或协助主教分管某一项事务。第六级是监牧,掌管一个宗所,或协助司铎分管更细一层的事务。第七级是代牧,就是见习教徒和教职。一些俗家弟子也多称为代牧。”

  “那看来,泽儿和答奴,日后就要被称作代牧了?”逄稼笑着问。

  “是的,殿下。”

  “枢机主教和郡国主教,同为主教,那么枢机主教和郡国主教的权威,谁更大一些呢?”逄稼问。

  “这就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了。一般来说,枢机主教的权威更高一些,毕竟是在教廷里任职,枢机主教的年龄一般也比郡国主教更大,因为枢机主教大多都是从那些资历深、威望高、教务掌理有功的郡国主教中遴选出来的。但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圣都主教。圣都主教虽然类似于郡国主教,并不在教廷任职,但圣都主教却靠近朝廷,因此,地位比枢机主教和郡国主教都要略高一点,在白教中历来被视为仅次于宗座的教职。但这都不是明文规定的,只是惯例和习惯而已。”

  “疏衍主教如此年轻就能担任圣都主教,真是年轻有为啊。”逄稼说。

  “不敢不敢,疏衍还差的远了。”

  “你不必过谦。你的道行和德行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在圣都的时候,经常听到你的善行,这很好。”逄稼说道。他是做了十三年太子的人,语气中天然的流露出一种为国为民的情怀和语调。当然,这语调虽然听上去十分亲切,但也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口吻,逄稼简单吃了几口,又问道:“疏衍主教,请问,贵教是如何引导和教化教徒的?”

  这是疏衍主教最得意的地方,他虽然教理的修为不高,但却极善引导和教化教徒。疏衍说道:“殿下,敝教引导和教化教徒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高明灵动一些,有的则低劣生硬一些,不过并无成法。白教从远古就有了,已经数千年了,教理很复杂,大多数教职,包括我们这些主教们,几乎无人能够穷究其理,有的老主教,不问教中琐事,终其一生精研教理,所学也不过区区冰山一角。不过,对于我们这些传教的教职人员来说,宗旨只有一条,那就是劝人向善、舍弃欲念、以待来生。有了这一条宗旨,引导和教化就是顺势而动、因人而动的事情了。”

  这并不是逄稼想要问的,逄稼接着说:“疏衍主教好修为,圣都的教众们团结的很好,我听闻,好像还有一些互相救助的办法,很有成效啊。我在圣都的时候发现,一些朝廷和官府办不到的事情,圣都白上院一声教令,教众们就自动遵从、从未违逆。有此可见,疏衍主教的道行之深了。如果每个郡国主教都有疏衍主教这般的修为,那国家大治就指日可待了,朝廷施政也就容易的多了。对了,每个郡国主教都有疏衍主教在教众中这么高的权威么?”

  这一下子挠到了疏衍的痒处,他呵呵笑道:“殿下过奖了。疏衍只是将教理尽量简化、将教众往善处引导而已。不过大多数郡国主教的引导功夫都不尽如人意。白教这些年来教众逐渐流失,和这些主教们的失职有很大的关系。我听说,像有的主教在辖区内,就连教职的口粮都很难募集齐全,更别说发展教众和宣扬教理了。白教之所以还能够维持,靠的还是这上千年来的积淀。”

  “如果疏衍主教能够当上教宗就好了,那白教肯定能够大放异彩,为朝廷为百姓多做些事情。”

  疏衍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逄稼接着说:“孟婕妤娘娘和湫水郡王的修为也很高吧?”湫水郡王就是孟婕妤的儿子逄科,教名丘顼子。

  疏衍道:“孟婕妤娘娘的地位在圣都是至高无上的。疏衍都无法和孟婕妤娘娘相比。孟婕妤娘娘是神灵天纵,非常人所能比。湫水郡王对教理的精研,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就连宗座大人都对湫水郡王的修为大加赞赏。常常托人从教廷里给湫水郡王送一些孤本的经书。”

  逄稼说:“难为湫水郡王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高的修为。真是可惜了,湫水郡王现在忙于治理郡务,估计精研教理的时候就少了。”

  疏衍笑道:“倒也两不耽误。疏衍这些年在圣都里,有一个体会,教务和政务是相通的,如果教理悟的深,教务管的好,教众引导的顺畅,那治理政务就是不在话下的。尤其是湫水郡王,以他在教众中的威望,估计在湫水郡国,白教教众可能会更加服膺他而不是湫水主教。所以,他在湫水郡国施政,肯定会顺利的多。相同的道理,政务通达了,教理也可以理解的更深。”疏衍主教说的很投入。

  逄稼和融铸不经意间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说:“疏衍主教真是深入浅出、通达无碍的大宗师了。我断定,日后,疏衍主教必将是贵教的教宗。”

  疏衍的脸有些红,摆手道:“疏衍岂敢奢望教宗之位。疏衍只求能够在圣都为教众为朝廷做些事情,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逄稼的目的基本达到了。疏衍善于在各方之间周旋,这一点,逄稼在圣都时就早有耳闻。只是当时他贵为太子,常年或居于深宫,或习学政事,与疏衍并无接触。通过这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发现了疏衍的权力欲和对教宗职位的热烈渴望。与此同时,他也进一步了解了白教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理。白教还有一些秘不示人的秘法,但只有一些高级教职才掌握。而疏衍在教理、秘法方面的欠缺,那也是几乎人尽可知的不是秘密的秘密。这是疏衍的短处,因此,逄稼也就懒得去问了。问了,疏衍也不明了,还白白让疏衍感到难堪,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而且,逄稼和融铸都决定,要好好利用疏衍主教。

  “陛下这次特旨委派疏衍主教前来教廷,足见陛下对白教的重视,也足见陛下对疏衍主教的器重啊。”逄稼说。

  “殿下谬赞了。不瞒殿下说,这次陛下特派疏衍前来教廷,主要还是来看一看雪池的情况。玄阳教宗去北境玄修去了。陛下对雪池水位下降和水质变黑一事,实在不放心,于是特遣疏衍来看一看。”

  逄稼注意到了,疏衍故意没有提宗座。宗座是位同副教宗的教职,玄阳教宗不在教廷,宗座其实就是代理教宗。疏衍的话里隐藏的意思,一是皇帝不信任宗座,二是自己比宗座的修为更高。

  “这确是一件蹊跷事。此次我们一同去教廷白上宫,正好可以好好一探究竟。事关国运民情,不可以掉以轻心啊。”逄稼说。

  “殿下所言甚是。”疏衍道,“陛下新政刚刚推行,尤其关注民情民意的变化。雪池的异变,已经在教众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陛下为此十分忧心。”

  逄稼皱着眉说:“我们这些在郡国理政的臣子,一定要把陛下的新政推行好,做出实绩来,让老百姓都能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抵消雪池异变带来的不好影响。此外,你是白教中最为陛下赏识和器重的主教,也是威望最高的主教,还望疏衍主教也能发挥白教作用,好好引导一下教众。”

  “殿下这一片忠心为主的心,疏衍一定向陛下转达。”疏衍道,然后用手抚着自己的五绺长髯,说:“疏衍只是圣都主教,圣都教众的事,疏衍一定尽心尽力,决不辜负陛下和殿下的期许。只是圣都之外,疏衍就无能为力了。”

  逄稼想,疏衍对人心的揣度可比对教理的领悟,迅捷敏锐的多了,疏衍看出了自己想要借助他向陛下表忠心的意思,于是爽快的答应下来,但与此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诉求,那就是希望能够扩大自己在白教中的作用。他现在已经是白教中的三号人物圣都主教了,因此他的诉求也很明确,那就是做宗座或者教宗。但逄稼自己目前只是一个身份敏感的前太子、迦南郡王,说话的力道和影响力,实在是有限的很,如果自己替疏衍说话,不光不会有正面作用,而且很有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所以逄稼对疏衍希望自己做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但疏衍既然已经说到了这里,他也就只能接话应对,于是说道:“疏衍主教心系天下百姓福祉的善心,让我十分感动。如果疏衍主教能够更上一层楼,统领全国的教众,那白教必将为教化民众、施行善政做出更大助益。那可就真是天下百姓的福音了。如果我能为疏衍主教做些什么,请疏衍主教尽管言语就是,我必竭尽所能。”

  这话已经近乎交易。但事已至此,逄稼实在没有别的办法。疏衍实际上暂时还想不到逄稼能够为自己做什么,方才所说的话,只是他惯常行事奉行的事必有回音、行善必求报的作风使然。逄稼如此明白无误的说出来,让疏衍颇感惊讶,但也颇感欣慰,他觉得,逄稼是个可资利用的人。逄稼虽然现在处境危急,身份敏感,但毕竟是迦南郡王,是白教教廷所在地的郡王,总有一天,是能够用的上的。最关键的是,疏衍想到了他和孟婕妤此前商议过的策略,那就是尽量拖住皇帝暂时不要立皇帝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以此来为他们的儿子逄科争取时间,考虑到皇帝反复诏告天下下要保留逄稼的太子之位,因此暂时维护逄稼对疏衍是最优选择,于是说道:“疏衍多谢殿下的美意。陛下早有明诏,待殿下身体康复之后还会恢复殿下的太子之位。日后,殿下但有旨意,疏衍一定万死不辞。”

  这一句话,听上去好像并不得体,因为涉及到了太子之位的问题。但仔细想一想,这话却十分得体,既没有违背陛下的旨意,又表明了对逄稼的拥戴,还回应了逄稼提出的交易条件。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表明双方的交易就此达成。但交易什么、如何交易,那都是以后的事。当下,有了这个基础,双方心里就再无任何牵绊。于是,一行人共同吃了一顿舒心的便餐,接着上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