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白华为菅 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华为菅》第一百一十三章

作者:五色瓜 字数:2996 书籍:白华为菅

  温见宁有些惊讶,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突然这么说。

  可听他接着说下去,她才渐渐有些懂了。冯翊所研究的方向是核物理,无论在国内外都属于这个时代的顶端学科之一。然而他们的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中,根本无力组织成规模的实验研究,甚至连基本的仪器设备都无法保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与同事们的一身所学几乎无法施展。

  温见宁能想象到他们的茫然,就像庄子寓言里的那个人,空学了一身屠龙术,却茫然地发现人世间没有龙的存在。

  不过她想了想,说起另一件事:“我们来联大的第一年,有一次钟荟跑来跟我说,她想要转系,去外文系或者别的什么系也好,反正就是不学文学了。”

  冯翊猜到她大约是想安慰他,很配合地问道:“然后呢,为什么她又留下了?”

  温见宁就开始絮絮叨叨地跟他解释起来。

  其实不止是她们中文系,许多文学院的同学在这几年间不得不痛苦地发现一件事,相比理工科的同学,他们所学的东西于国家的价值不大。理工科能制造出坚船利炮,可他们却只能纸上空谈。于国无用也就罢了,哪怕对他们自身来说也是如此。

  外语系的同学好歹也算有一技之长,像中文、历史这样的学科却只能埋没。毕竟无论在什么时代,真正能从事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人寥寥无几。

  但温见宁却有些别的想法。

  她承认人文学科在战时远不如理工学科来得实用,但一个国家不能永远只盯着眼下的利益,人文学科它们的影响要很多年之后才能看到,也更绵长深远。

  可在当下,一些家境贫寒的同学为了生计考虑,转向实用学科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但总有人要来做些“无用功”,文化才能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钟荟听她说中文系学生的所学,虽然短时间内看没有成效,可从长远看,对国家、对民族更有意义后,就再也不提转专业的事了。

  这与冯翊他们现在的状况虽不全然相同,却也有相似之处。

  她乌黑的眼眸柔而亮,像落满星光的湖水:“……国家总会有百废待兴的一天,迟早会需要大型研究,才能把握住未来。你们的出路在光明灿烂的未来,这不是很好吗?”

  冯翊静静地看着她:“见宁,你相信我们真的会有赶走侵略者的那一天吗?”

  这场仗打了足足有三年,多少人从最开始的满怀信心已变得有些麻木,大半国土已沦丧,哪怕偶尔打了胜仗,己方也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敌人的胜利看不到尽头,有人寄希望于英美,有人想求助于莫斯科,也有人终于把目光放到了国内。可没有人能确信究竟还能不能赢,什么时候才能赢。

  温见宁想到这,心情也有些沉重,不过还是坚定道:“为什么不信呢,相信总要比不相信来得好。一个人太多虑,总会失去很多乐趣,这还是你教我的道理。”

  冯翊沉默片刻,突然笑了:“你说得很对,是我想岔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冯翊和她有些像,都不是容易被人三言两语说服的人。如果他正如方才表现得那样迷茫彷徨,只怕也不会毅然回国,又留在昆明坚持这么久。

  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没有人能在路途中没有一点迷惘,始终如一地朝着一个方向跋涉。正如冯翊曾经为她拨开云雾那样,她也希望能给他一点光。

  ……

  到了晚上,温见宁回到宿舍时,才发现一直在滇缅路跑生意的张同慧终于回来了。

  她休学将近一年,中途只回来看过她们一次,就又匆匆离开。这次滇缅公路关闭,眼看路上会越来越危险,她自忖钱也赚够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回到了昆明。

  又是大半年不见,张同慧整个人的打扮越发时髦,还给她们每人带了小礼物。毕竟当初她跑去做生意时的本金和路费都是众人凑出来的。

  大家并没有推辞,收下后纷纷问起她这半年来的经历。等张同慧再说完后,窗外已月上中天,众人也困了,正纷纷准备去睡觉时,她把温见宁一个人叫了出去。

  二人来到屋外,此时外面正空无一人,只有她们在说话。

  张同慧低声道:“见宁,我有件事想和你说,是与你那位朋友陈老板有关的。”

  温见宁看她吞吞吐吐的样子,不由笑道:“这有什么不好提的,你直说便是。”

  看她的态度这样坦荡,张同慧舒了口气:“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也可能是我多心了。”

  当日温见宁曾拜托陈鸿望看在她的面子上,对独身一人在外做生意的张同慧多加照拂。事后陈鸿望果然尽心地帮忙打听了,张同慧还为此向她道过谢,也承诺过有了本金后不会再借对方光,让温见宁难做。话虽如此,可双方既然有了交集,她在两边跑生意时难免对那位陈老板手下的人多有注意,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偿还对方的恩情。

  直至有一回,她听人说起,这位陈老板所倒卖的紧俏物资多是一些违禁品和珍稀药品,每来回倒卖一次,都能赚取天价利润。

  张同慧起了疑心,有一次跟陈鸿望手下一个司机打交道时,曾旁敲侧击地打听过。尽管对方没有承认,不过话里话外的意思也都八九不离十了。

  说实话,自从滇缅路正式开通后,沿途倒卖物资的商人实在数不胜数,就连张同慧自己也是靠这个赚钱的。可在张同慧看来,在如今这个年头,他们卖丝袜、高跟鞋、香水等和卖违禁品、药物归根结底还是两回事。

  张同慧微微涨红了脸道:“见宁,或许我有些多事了。不过你听我一句劝,像这位陈老板这样的大商人,实在太危险,你最好和你这位朋友保持距离。”

  温见宁正色道:“你说的正是大事,若非你告诉我,只怕我还没想到这一层。不过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她知道陈鸿望是个大商人,也知道他在滇缅路上有生意,却没考虑到这些,的确是她的疏漏,不过好在她也没打算再跟对方有更深层次的往来,一切到此为止。

  张同慧听后,这才松了口气。

  ……

  那日与张同慧聊过后,温见宁本打算写信与陈鸿望断绝往来,可后来想想,又觉得实在没必要。写了信对方难免会夹缠不清,说不定到时候还会再来昆明寻她解释。

  所以她索性把这件事抛在脑后,没再想起过这个人。

  转眼,时间到了十月,温见宁的《苦儿流浪记》终于彻底完稿。

  她交给文先生帮忙最终过目,文先生向来欣赏她的才华,这一次也毫不吝惜对她的称赞,不过他也指出结尾那俗套的大团圆结局,对故事的艺术性有所损伤。

  但温见宁却坚持不肯听从他的建议改掉这一点,且不说这部长篇的主人公正是她表哥,单从她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出发,她也不可能为了表现社会的黑暗,而刻意加一个悲惨的结尾。比起所谓的深刻,她更希望读者看完后不至于为了社会一时的黑暗而沮丧,而是看到更多为改变它默默努力的人,看到苦难中也蕴藏着光明的希望。

  把手稿寄出去不久后的一天下午,城内突然又响起了警报声。

  温见宁照例和钟荟她们约好在城外碰头,自己一个人跑去物理系找冯翊。

  一路上她遇到不少物理系的同学,热心地告诉她冯翊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搬运实验仪器和资料。等她一路找到冯翊时,他们已将珍贵的资料和实验仪器放进铁皮桶中,就地掩埋完了。

  两人也来不及说太多,拉起手就和其他人一样往外跑。

  今天的敌袭不同往日,飞机来得格外快,路上还没离校的学生不在少数,可远处的云边却已隐隐有了日军飞机的影子。

  二人才刚跑出学校,日军的飞机已来到他们的头顶嗡嗡盘旋。只听轰隆隆数声巨响,一枚枚炸弹带着团火光从云端坠落下来,脚下的大地剧烈震动,房舍成片地坍塌下来。一发炮弹落在远处,两人连忙跑到就近的墙下躲避。

  方才还晴朗的天空此刻已被冲天的火光黑烟遮蔽,爆炸扬起的沙土纷如雨落,整个大地都在震颤,然而冯翊始终紧紧地护在温见宁身上。两人都看不到一丝光亮,耳内嗡嗡响,脑海里一片空白,连生死都没法思考,唯一能感应到的只有彼此的存在。

  其中一枚炸弹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炸开,被气浪一冲,两人短暂地失去了知觉。等温见宁再醒来时,才发现周围已经静了下来。她小心地爬起来推了推旁边的冯翊,才发现他额头上有一抹凝固的血迹。有那么一瞬,她只觉心跳都停滞了。

  温见宁看了看,那似乎只是皮肉的擦伤,但也不敢保证会不会伤得很严重。

  好在没过多久,他终于转醒,捂着头从地上撑起了身子。

  两人死里逃生,看到彼此都并无大碍,这才松了口气,互相扶持着从地上站起,看向周围的断壁残垣。方才的一大片建筑物都已化为废墟,才走出几步,就看到地上倒伏的尸体、还有人的断肢,惨烈的景象让人以为置身炼狱。

  离他们最近的一具尸体是一位女同学,身上穿着最常见不过的蓝布旗袍,她一动不动地躺在断墙下,仿佛静静地睡着了。可温见宁知道,她再也不会醒来。

  冯翊抬起一只手挡在她的视线前,不让她再看。

  温见宁眨巴了下眼,下意识地想抬头看他,却仍被他遮住视线,只好出声道:“我没有你想得那么害怕这些,你这样反而我没法走路了。”

  然而好长一段时间,她才听他声音微哑道:“见宁,我们订婚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